第401章 科學委員會
作者:三分糊塗      更新:2021-03-15 21:17      字數:2278
  蘇遠山當初采用研發和企業兩個領域並行的原因很簡單,因為在彼時彼刻,如果不刻意抬高研發部門的規格,那麽生產和市場經營部門便能很輕易地占據整個企業的主導地位。

  能賺錢的才是老大——這是放眼四海皆標準的真理。

  所以蘇遠山隻能采取不斷“開掛”的形式,把自己打造成天才+神棍一般的存在,然後強行抬高研發部門的地位。

  這才讓遠芯的科技園有了“小中科院”的稱號,也才讓他能夠讓遠芯不計回報地在研發中進行投入,還能讓研發中心的員工保持著足夠高的福利。

  換個人,換個企業試試?

  但這樣的後果也逐漸暴露出來了——那就是研發中心這幫“花錢”的大爺們居然不把“賺錢”的放在眼裏……

  不放在眼裏就算了,還鼻孔朝天,下到企業裏就跟太子爺一樣,

  ——於是便有了年初陳靜對研發中心發難,並得到了大佬們一致認可的事件。

  這半年下來,看起來效果還不錯,大部分人都有所收斂。

  既然如此,那麽這次蘇遠山便決定再將p·雙崗的檔位擴充到18級,一步到位,方便今後對研發人員的獎勵。

  對於企業方麵的管理人員來說,有各種約定成俗乃至現成的職位給他們,譬如總裁,總經理,部長,總監,經理,主管等等……但在研發和企業分家的情況下,研發中心的大部團隊都沒有企業頭銜,都是團隊頭子,小組頭子,而且小組裏麵還有小組……

  於是,p序列的職稱,便是這些研發人員的追求——就跟追求職稱一樣。

  “p序列崗位職稱提升到18級,並在原則上,所有人原有的評級提高一位。同時,遠芯科技園科學委員會一致決定,對下列成員進行職稱調整。”

  “席小丁職稱調整為17級,秦為民,田耀明,李明柳,蘇遠山,這四人調整為16級。任科學委員會成員。高曉第,李逸男調整為15級,任科學委員會觀察成員。”

  “朱永貴,朱元新,程鵬……等人調整為14級。”

  “此外,還有其他擁有傑出技術水準和貢獻的人員名單,因為相關原因並未在此公布。”

  伴隨著蘇遠山念出名字,台下一幹人也終於鬆了口氣。

  還好,山總沒有忘記研發中心。

  這個科學委員會,看來就是整個研發中心的核心大佬圈了——山總都在裏麵呢。

  而且就連高曉第,李一男這樣一個負責cpu,一個負責未來無線通訊技術的大佬都還隻是15級,觀察成員。便由此可見這個科學委員會的標準有多麽難進了。

  很顯然,得是某個領域“之父”級的人物才能進去。

  ……

  在代表了遠芯控股和遠芯董事會——準確地說,是代表了蘇星河教授與張克這兩位創始人大佬做出了人員任命和調整安排之後,蘇遠山便結束了發言,把接下來的流程交給了陳靜——新任董事長,ceo。

  兩個職位於一身,意味著她在遠芯擁有了真正完整的權力。

  除非遠芯董事會成員決定罷免她,否則她的意誌便會在遠芯得到完整的執行。

  “很榮幸能得到遠芯董事會全體成員的認可,由我來擔任遠芯董事長。”陳靜的語氣一如既往地平靜,在環視會場一圈後,她收回視線,用不大不小的聲音宣布了接下來的會議安排。

  “經過董事會和管理層研究決定,擬在遠芯實行事業集群的架構調整。”

  “擬定成立遠芯科研集群,海外事業集群,生產事業集群,投資和發展事業集群,互聯網事業集群,半導體事業集群,以及手機事業集群這七大集群。”

  陳靜念完後再次望向會場。

  “在座諸位都是遠芯的領導,如果對架構調整有什麽思路和建議,可以暢所欲言。可通過郵件,也可采取當麵的的方式與我進行交流。”

  ……

  ……

  晚飯後,蘇遠山和幾個師兄們一起走在涼風習習的湖畔。

  找了個涼亭坐下,李明柳掏出煙來給秦為民和田耀明發了一圈。

  “咱們這是五巨頭啊。”田耀明啪的一聲點著了香煙,美滋滋地吸了一口後吐著煙霧,笑道:“對麵可就多了。”

  ——無獨有偶,陳靜也和企業部門的一幹大佬們在對麵散步。

  “咱們科委會還是得嚴格一點嘛。”蘇遠山起身換了個位置,挨著不抽煙的席小丁坐下:“席師兄你說是不是?”

  “還行。”席小丁嗬嗬一笑。

  “席總現在也學會打馬虎眼了。”田耀明樂嗬嗬地衝席小丁一笑,又感慨道:“你們說,時間多會改變一個人呐——四年前的席總總是馬著個臉,天天盯著代碼找茬。”

  席小丁:“……”

  這時李明柳也微微一笑,頗有些好奇地道:“我記得當初好像席總進遠芯,是來砸場子是不是?”

  秦為民接過了話:“沒錯,當時還是我負責麵試來著。”

  “你們夠了哈。”席小丁哭笑不得:“幾個人跟個老頭子似的。”

  “對,人越老就越愛回憶。你看,我就不提當初席總來遠芯隻是想逛一圈,裝個逼就走的那種……”

  幾個人便大笑了起來。

  席小丁一巴掌拍到了蘇遠山的背上,卻也沒忍住,自己也笑出了聲。

  一邊笑,他一邊搖頭歎息:“說起來,這一晃就四年過去了。你別說,還真有點感覺老了——特別是教書以後,總感覺不像以前那麽能拚得了。”

  秦為民和田耀明都有同感地點頭,倒是李明柳微微一笑,不搭腔。

  作為遠芯聞名遐邇的“拚命三郎”,李明柳自認為還能拚。

  而且他也正在拚。

  因為采用了多層工藝的緣故,他負責的nand閃存在工藝實現上反而要比cpu都更加困難和複雜。

  所以現在他的團隊正在沒日沒夜地和德遠和eda方麵的工程師進行設計改進,並且也已經到了最緊要的關頭。

  如果不是蘇遠山非得他過來,他是真不像離開“戰場”的。

  畢竟,這是遠芯開創的領域。

  作為科學委員會的一員,他是唯一沒有冠名“之父”的人,總覺得有點不爽。

  當然了……蘇遠山也沒有冠名。

  但人家是“遠芯之父”——就是有點年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