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感覺如何?
作者:三分糊塗      更新:2020-09-10 00:41      字數:2364
  蘇遠山他們運氣很好,周副所長此時正在辦公室。

  和所有專心搞科研的研究員一樣,周伯光並不擅長接人待物,相比賈基丙的傲慢,周伯光更多了一份比較嚴肅的老派學者氣質。

  在看過介紹信後,周伯光沒有做任何評價,也沒有流露出看不起的意味,從抽屜裏拿出一張紙遞給田耀明:“十分鍾內能填好吧?填好我簽個字,文傑帶你們去流片車間排隊。”

  田耀明先是一喜,沒想到這個周副所長這麽好說話,但看到隻有一張工程單之後,他回頭看了蘇遠山一眼,苦笑道:“周教授,一張不夠,我們有四塊芯片。”

  周伯光微微一怔,他沒料到電科居然一口氣搞出四顆來……不過估計這是電科幾個課題組早就搞出來的芯片,湊到一起以私營企業的方式來投產——這也算是一種比較新的科技變現方式,周伯光其實挺欣賞。他一直認為技術就是要拿出來使用的,不拿出來用的技術,再厲害也是虛的。

  於是他又抽出三張工程單遞給田耀明,一邊端起茶杯,隨口問道:“你們是什麽芯片啊?”

  “無線尋呼台的中文信息編碼芯片,無線尋呼機的中文解碼芯片、中控芯片以及顯示驅動芯片。”

  “噗……”周伯光一口茶噴到茶杯中,。

  蘇遠山和秦為民相視一笑——這才應該是正常的表現嘛。

  尋呼台從83年進入國內到現在已經8個年頭,尋呼台和尋呼機卻無一例外全是國外品牌。

  周伯光很快意識到自己的失態,他盯著田耀明沉聲道:“你的意思是,你們電科完成了中文尋呼機的全套國產?”

  這時秦遠山插嘴道:“周教授,不是我們電科,是我們遠芯。”

  “你們遠芯?”周伯光拿起那張介紹信:“蘇星河副教授參股的那個?”

  秦遠山點頭:“是的,蘇教授是我導師。這是蘇教授的兒子,蘇遠山。”

  剛才介紹的時候,陳文傑隻介紹了秦遠山和田耀明一個碩士一個博士,就沒介紹看起來就頂多算個大學新生的蘇遠山。

  周伯光深深地吸了口氣。

  作為從半導體研究所過來,一直負責技術的副所長,他當然知道要設計一個IC芯片的難度。特別是這種編解碼IC,曆來都是國外的高科技企業依靠起步早,技術力量雄厚壟斷了的。如今這家私人企業居然一搞出來了!

  “你們有自主知識產權嗎?”

  秦為民很有些自豪:“全自主知識產權。”

  周伯光眼角再次縮了縮,作為搞技術出身的,他幾乎下意識就認為這是信口開河!但馬上他便意識到,都敢拿來流片了,這意味著起碼是經過了論證和設計的,不可能是開玩笑!自己這裏又不是財神爺部門,他們騙自己幹什麽?

  難道是他們高價買的國外公司的設計?他們有那麽多錢嗎?這可是中文尋呼,市場空白產品!誰腦抽了才會設計出來賣給一家國內的個體公司。

  周伯光目光流轉,視線停在那個一直微笑不語,麵對一幹碩士博士和自己都依舊保持著淡然的少年身上。

  這時,少年的目光也望向他,目光中透出一縷尊重和仿佛見到熟人般的自若。

  ……

  蘇遠山知道周伯光腦中有一萬個問號,按照老周的脾氣,如果不弄清楚自己這些人是怎麽搞定的,今天晚上會連覺都睡不著的。

  所以蘇遠山微微一笑,從公文包取出硬盤。

  “周教授,您好,我們的芯片設計隻用了兩個月左右。其中最大的功勞得益於我們遠芯開發的EDA軟件,它具有目前市麵上最強的集成電路設計和仿真模擬能力。就在昨天,它通過了江陰廠的版圖兼容性測試。”

  “如果您有願意,我可以現場給您展示一下我們的芯片設計功能以及仿真模擬功能。”

  蘇遠山新建了一個工程。

  “遠芯EDA的操作習慣和ce類似,但功能和自動化水平遠比ce更豐富更強。我們的仿真模擬工具更是獨步天下,裏麵涉及了十餘項正在申請的算法專利。”

  蘇遠山一邊講解著,開始放下一個個邏輯門。

  “因為是模塊化、智能化設計,因此對計算機的性能要求較高。特別是仿真的時候,如果元器件太多,可能需要的時間會很長——但在摩爾定律下,這一切都不是問題。”

  蘇遠山回頭望向一臉震撼的周伯光,想了想道:“周教授,您現在想個簡單點的需求,我來演示給您看。”

  周伯光舔了舔嘴唇,他現在心情複雜得要命,一時半會哪能想得出什麽需求來。這時一旁同樣被震住了的陳文傑突然醒悟過來:“你設計個門禁開關的讀卡芯片。”

  蘇遠山一怔,隨即笑了:“陳師兄這個不簡單吧,用什麽網絡的?”

  “網絡?不用網絡啊。”

  “額……我會錯意了,那行。”蘇遠山笑了一下,開始迅速規劃元器件。

  如果是網絡的讀卡器,那他就沒辦法“裝逼”了,那個工程畢竟涉及到網絡的傳輸和讀取,比搞套尋呼機都還麻煩,沒一二個月休想搞定。

  但隻是單純的讀卡器,就隻需要對比高頻信號即可。

  隨著邏輯門安排完畢,蘇遠山開始用VHDL語言輸入指令。

  兩小時後,蘇遠山完成最後一道指令的輸入。

  “小芯片,仿真應該很快。”說完蘇遠山設置參數,開始進行仿真。

  隨著一根根引腳亮起,一條條綠色的參數也隨之顯示出來,十分鍾後,一次通過,仿真完畢。

  蘇遠山沒有看陳文傑,他怕陳文傑呼出的熱氣噴到自己臉上——這家夥現在就站在他的右手邊,不停的喘著粗氣。

  “周教授,您覺得,我們的產品如何?”

  周伯光已經恢複了平靜,隻是眼眸亮得有如繁星。

  同一水平下,集成電路的設計,最重要的是什麽?

  是工具。

  在EDA誕生之前,設計芯片全靠手工繪製圖紙,因此,在第一款4004出現之後,國內依靠手繪圖紙便重現了MCS-48——周伯光是參與人之一。

  那時候,大家的設計工具都是一樣的,都是紙和筆,尺子。

  當後麵各種EDA軟件出現後,占有天時地利人和的Intel迅速利用各大EDA的快捷便利接連推出新的指令,設計出新產品,同時也完成了X86的專利壁壘。

  可以說,工具就是芯片設計領域的第一生產力。

  如今,這個年輕人將一把屠龍刀擺在了他的麵前。問他,感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