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說毒士賈詡,下
作者:銀槍暮雪      更新:2021-04-01 07:30      字數:2470
  隨著曹操和袁紹的爭鬥越來越激烈,北方的小勢力已經沒有了生存的空間,必須開始站隊了。

  而張繡處在南北分界線的一個尷尬地點,想要南下吧,以劉表為首的南方諸侯當然不會同意,因為蛋糕就那麽大,怎麽允許再進來人呢?

  而劉表與張繡的合作,其實隻是將張繡當成了他抵擋曹操的工具罷了。

  所以南下無望,又被曹操和劉表鉗製住,無法向東西行進,張繡就必須要做出選擇了,否則曹操在和袁紹決戰之前,絕對會把自己身後的這個不穩定因素給滅掉的。

  張繡有三個選擇,

  第一,交出軍隊,投降劉表;

  第二,和袁紹結盟,暫時不用交出軍隊;

  第三,交出軍隊,投降曹操。

  其中劉表首先排除,因為就算劉表同意張繡投降,荊州本土家族勢力也不會同意多一個人來“分蛋糕”,而且失去兵權以後,張繡大概率會被玩兒-死。

  而袁紹幾乎占領幽州、並州、冀州,實力遠超曹操;並且袁紹還主動派遣使者想要招降張繡,再加上暫時不用交出軍隊,這讓張繡頗為意動。

  而且不用立馬交出軍隊,又能得到相對安穩的環境,萬一以後還有轉機呢?

  不得不說,人的本質之中真的有貪婪這一屬性,哪怕是麵對強烈的危機時,也還是貪。

  但這一點,直接被賈詡當著袁紹使者的麵拒絕了。

  他給張繡的理由是:

  第一,曹操挾天子令諸侯,你加入他就相當於成為了朝廷官員,名正言順;

  第二,曹操兵力較弱,更願意拉攏盟友;袁紹勢力強大,隻是想利用你而已,若曹操真要滅你,他恐怕不會出手幫助;

  第三,曹操誌向遠大,一定能夠不計前嫌。

  張繡對於曹操究竟會不會“不計前嫌”,心裏麵其實是拿不準的,因為他可是殺了曹操的長子、侄子和愛將。

  但這麽久以來的相處,賈詡一直幫助著他的這支小勢力左右逢源得以生存,並且所做決定從未失誤,所以他相信賈詡的判斷。

  於是,張繡便歸降了曹操;果不其然,曹操不計前嫌,還重用了張繡,張繡也在官渡之戰中立下功勞,後來他在魏勢力中也一直處在上遊階級,也立下不少戰功。

  曹操的兒子之一曹均,還取了張繡的女兒張氏;建安十二年(207年),隨曹操北征烏桓的張繡在途中病死,死後諡為定侯,其子張泉承襲爵位。

  對於此事,我們也不得不感歎,曹操不愧是曹操!

  對此,有一種比較惡意的猜測(作者個人觀點),那就是因為曹操的長子曹昂成長得太快,威脅到曹操的地位了。

  正常來說,繼承人越優秀,作為被繼承者應該更高興才是,因為這份家業未來不會衰落。

  但是,如果繼承人太優秀了,而上一輩人還處於巔峰期,可能會出現衝突;所以對於曹昂之死,曹操雖然心痛,但心中也鬆了口氣。

  曹昂生於大概175~177年左右,死於197年,最多也就22歲;而曹操197時年多少歲,才四十二歲,正處在一個巔峰期。

  曆史資料中,曹昂被認定為庶出長子,曹丕才是嫡長子,很多人都認為曹丕才有繼承權,其實不然。

  曹昂作為曹操的第一個兒子,其生母劉夫人在生產時難產而亡,便由曹操的正室丁氏將其撫養長大,再加上丁夫人一直沒有子嗣(或不能生育),所以便視其為自己親生。

  所以此時的曹昂就相當於是嫡出長子,再加上其天資聰穎,很多人都將其視為了曹操的繼承者;而曹丕187年才出生,小了曹昂整整十歲,根本無法動搖曹昂的地位,再加上此時曹丕的母親卞夫人也不是正室,所以曹丕還不是嫡長子。

  直到在197年,曹昂戰死後,丁氏責怪曹操沒有保護好曹昂,便和曹操斷絕關係、從此不再往來。

  因為正室丁夫人和曹操斷絕往來,卞夫人後來才成為正室,所以其子曹丕才成為嫡長子,所謂“子憑母貴”。

  按照嫡長子繼承製,雖然曹丕成為了新的嫡長子、名義上的繼承人;但第一個“繼承者”已經死了,你曹丕也不過是一個後來者而已,這為日後的奪嫡埋下了隱患。

  (正史史料記載,曹操一共有25個兒子、6個女兒、3個養子;但按照其特殊的風-流喜好,未被記載的子嗣肯定還有。

  這一點和劉備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

  漂泊了近半生的賈詡,也終於有了一個算是安全的落腳地方,張繡是他的第四個“主公”,曹操的話就是第五個了。

  但曹操麾下,真的安全嗎?要知道曹操可不是什麽心慈手軟的人。

  為了樹立威嚴,特意演了一出“夢中殺人”。

  又因為一點懷疑而殺了自己朋友呂伯奢全家,發現誤殺以後還不知錯,而是說道“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就連對曹操幫助最大的“王佐之才”荀彧,最終也是無奈自殺(或有說法鬱鬱而終)。

  ………

  隻能說如果這個人不是賈詡的話,憑他做的那些事,恐怕早就死了;賈詡對於人心,簡直拿捏得死死的。

  關於他的經曆,光是看著都覺得駭人,總共經曆了五任“主公”,打敗過孫堅,打敗過呂布,害死了王允,摧毀漢室最後的氣運,打敗曹操,害死其長子和大將。

  後在官渡之戰中又為曹操出過計謀,為敗袁紹出力;勸阻曹操不要南下(後曹操果然在赤壁大敗),敗馬超韓遂,奪嫡之中暗助曹丕繼位,最後位列三公太尉之職,壽終正寢,後代也安平富貴。

  賈詡每做的一件事,都是驚世駭俗的,每一條計策,都毒辣無比;“毒士”之名,當之無愧。

  害死曹操長子,間接造成了後來曹氏內部的奪嫡之爭的他,竟然還能在曹魏勢力壽終正寢、身居高位,可見其謀己之能了。

  ……

  如果說,賈詡一開始沒有被董卓軍帶出西涼呢?他會不會就普普通通的過完一生了。

  等等,沒有如果!這世間注定不平凡的人,那就逃不過命運。

  ……

  (每個人心目中的三國第一謀士、第一武將是誰都有不同,不必去爭論,因為我們各有各的理由,誰也不能說服誰。

  這個“第一”隻是我們心中的第一,代表他們的某些特質打動了我們,並不代表他們就是無敵的。

  否則真要這麽說的話,那漢末三國第一武將那必定就是呂布了,你可以說呂布的人品性格有問題,但很少有人會否認他是漢末三國時期的戰力天花板吧。

  在作者心目中,武,當然是常山趙子龍,謀的話,我特意寫的這三章應該已經說明了我的觀點吧~

  那麽你們心目中的三國第一武將和第一謀士是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