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瀘州
作者:黑黑的鐵鍋      更新:2020-09-09 04:08      字數:2156
  瀘州有一座城,名為西陸城。地處雪竺山脈的東邊,常年秋氣環繞,正是天氣永來秋的西陸城傍著西陸山,山頂有座雷音寺,寺裏有個俊俏的和尚一直在掃地,發根盡褪,眉宇間有些正氣,看著約莫二十來歲的樣子。

  他掃的是藏經殿,有的時候還要抹書架。但是地上真的很幹淨,沒有一絲塵埃。可是他還是一直在掃,樂此不疲。

  “普能師弟,方丈叫你去法堂啦!”一個三十歲左右的僧人恭敬地對著這位小師弟說道。他的年歲看起來不大,煩惱絲稀稀疏疏,佛法也算有些造詣,但遠比不上普能。佛家收弟子,都是一代育一代,隻看輩分。這個小師弟就是寺裏最小的僧人了,也是他們這一代最後一個佛家弟子。或許師叔師伯們之後會再收徒,但那也得等到幾年以後了。

  普能是個孤兒,老家在瀘州南部的一個小鎮,八年前被寺裏的悲洪大師帶回寺裏。

  佛家收徒最講究一個緣分,八年前普能十二歲,不偷不搶,以采藥為生,雖然吃不飽穿不暖,好歹能活下去。悲洪大師去瀘州雲遊時,恰好碰到他采藥遇險,出家人以慈悲為懷,自然不會見死不救,替他解了圍,結果普能不說自己現在沒有什麽可以報答他的,等到以後若有所為,必定報答救命之恩。這在佛法裏就叫許願,與悲洪大師結了一份大緣。

  於是悲洪帶他回寺,果然,普能天賦異稟,對佛法的領悟力極強,短短七年時間就悟得佛法,煩惱絲盡落,正式成為佛家人。

  佛家目前普遍知曉的有七個境界結發僧、掃地僧、悟道僧、持經僧、菩提僧、菩薩、王佛。

  所謂結發僧就是有佛家之緣,但無佛法之深。這些結發僧需要參悟佛經,每有所悟,佛法便精深一些,則發絲褪下。等到煩惱絲落光,自然也就是真正的佛家弟子了。

  普能恭謙地施了一禮,那中年僧人趕忙回應。

  “師弟可別折煞我了,你佛法比我精深不知多少,以後可能成就菩薩位果,我可不敢守這一禮。你還是快去見方丈吧。”

  “師兄客氣了,我這就去。還有以後的事誰也說不準的,師兄可別捧殺我。”普能微微笑道,頗有些無奈的意味。

  普能手持念珠,心中默默想著方丈的意思。

  來到法堂,看見了那個長眉僧人。長眉僧人法號悲石,是悲洪大師的師兄,也是佛家的老大哥。

  悲石坐在蒲團上,誦著佛經,聲音渺渺。普能恭敬之際的行了一禮。

  “方丈,不知您叫我來有什麽事?”

  “嗬嗬,先坐吧,”悲石指著身邊的一塊蒲團,繼續說道“猜到了吧,就是之前跟你說過的腳行僧的事。這一代也就你的希望最大,能擔任這一代的腳行僧。其他的我們這些老和尚都不怎麽看好。“悲石慈眉善目,念珠轉個不停,偏偏給人一種緩慢的感覺。

  即便是普能這樣的性子,也不禁有些緊張。

  腳行僧,一代一人,職責是外傳佛法,內積功德。就是說,普能一旦成為正式的腳行僧,就得離開雷音寺,行走世間,對外傳播佛法,對內為佛家積累功德。但是一代隻能有一個人,自然不是這麽簡單。

  成為腳行僧後不得再參悟佛法,這裏的不能參悟佛法是指不能把佛法裏的東西用在自己的修行中,像念經靜心、傳法他人還是可以的。但是隻能念,不能悟,一旦破戒,終生修為不得寸進。

  但是腳行僧行走時,傳法時,結緣時,無時無刻不在悟。

  而且,腳行僧是真正的可以望到更高地方的僧人。現在的悲石,望天花板看,隻能看到王佛的威容,卻看不到浮屠塔尖。

  但是腳行僧可以,雖然艱險重重,好歹有希望了不是。因此普能很激動,經過八年的修行,他很明白王佛有多麽的偉岸,佛法多麽的廣博。

  “明天你點了眉心痣,就直接下山,別去西陸城,去南邊逛一圈,然後往北走,別留在南海國。”悲石聲音還是那麽沉靜,但是說的話讓普能很是不解。

  但普能沒有多問,隻是莊重施禮,隨後退出法堂。時間緊迫,他得盡快和師父師叔,師兄師弟道別。

  第二天,在眾僧的見證下,普能被方丈點上了眉心痣,方丈還叫了他的俗家名字,讓他不要主動抹去眉心痣。

  “周卜龍,今日起你以法號普能,出而為腳行僧,為佛祖德,為眾生壽。”說完就趕他下山了。

  上一輩的腳行僧就是他的師父悲洪大師,可他連一點經驗也沒和普能說,隻是讓他多看多做,不要違戒。

  於是周卜龍成為了雷音寺的腳行僧。

  瀘州並不大,普能沒用多久就走到了搬青河附近的縣城。其實他的心情很不平靜,自從八年前入寺,他就沒怎麽外出過。十二歲那年他還是個倔強的孤兒,上無長輩,孤苦無依。這八年對他來說就如同夢。

  現在他重新入世,也如處於夢中。

  說是渾渾噩噩的行走在渡口也不為過,喧鬧的叫賣聲和通明的街市迷了他的眼耳,奪了他的心神。直到他遇到兩個少年。

  “這位師父,你走路的時候怎麽東張西望的,可得把腳下看好了,莫要摔了。”出言的是較小的少年,隻見其眉清目秀,麵相清雅,自然澄澈。

  普能趕緊收斂張態,雙手合十行禮道“這位小施主提醒的是,小僧隻是久未出門,沒見過這等熱鬧而已,讓兩位見笑了。”

  兩少年也拱手回禮,他們自然就是阿蘭和塗豐年了。他們在今天早晨抵達瀘州,而瀘州雖然沒有魚州那麽糧產豐富,但它卻是南海國的國都所在,並且天氣奇特,幾乎沒有四季變化,越往西,秋氣越盛。

  而八月十五恰好是清秋節,也就是說不過三天就要開始清秋節會了。所以兩人就打算暫住幾日,好看看這秋月之圓。

  周卜龍和兩人略略交談幾句,發現性子相投,便就近找了一處酒館,三人邊賞夜燈,另話千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