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鄧池
作者:黑黑的鐵鍋      更新:2020-09-09 04:08      字數:2958
  塗豐年還記得自己在五歲前是不讀書的,那時候父親剛剛三十歲,沒有現在這麽嗜書如命,他經常點著燭燈,看著一些講著大道理的書,但他讀的並不快樂。

  塗豐年印象裏最深的是,父親常常會在讀累了的時候,苦悶的捏捏眉心,母親就會關切地看著父親,手裏的針線活都停了下來,父親展開笑容,拉著母親往門外走去。

  每當這個時候,塗豐年就會躡手躡腳的從下床,地麵的冰涼一絲絲的沁入他的腳丫子,但這不能阻擋他,他繼續走,看到父親牽著母親的手,一邊指著天上的星星,雙目溫潤。母親有的時候掩嘴而笑,有的時候雙眼發亮,不時的幫父親揉著額頭。

  但是後來的十年裏,父親變了許多,他開始真正的讀懂那些大道理,他經常說什麽三立而不朽。父親有了自己的抱負,這個近乎野望的抱負讓父親拚命的開始讀書,他考上了狀元,他宴請諸君,高朋滿座的宴席上,塗豐年看著母親僵硬的笑容,自己卻笑不出來。

  父親常常出門應酬,有的宴席開在青樓,父親也會去,母親知道後,什麽也沒有說,隻是她一直在做的針線活沒在做了,她開始深居簡出。

  後來父親遠遊各地,搬遷到了青魚村附近。母親又開始做針線活了,那年,塗豐年十一歲,但沒過兩年,父親又走了,走前和母親談了很久,可是塗豐年隻看到母親沉默的掉著眼淚,一邊收拾著自己的衣服。

  後來父母都走了,他在這裏生活了快要四年了。

  在這期間,他讀書越來越多了,也知道那三立是什麽了立德、立功、立言。

  立德謂創製垂法,博施濟眾;立功謂拯厄除難,功濟於時;立言謂言得其要,理足可傳。

  這是成聖的條件!曆史上隻有孔聖做到過,但這並不影響天下的讀書人對之神往並為之肝腦塗地。事實上,在知曉了父親的追求後,塗豐年也十分向往這三不朽成聖的傳說。

  其實隻要有一立就足可不朽,像是曆史上的夫子,哪個不是做到了三立之一、之二。可是要做到三立實在太難!大多的父子都隻能立言,而這也是讀書人的第一要務或者說第一追求。

  所以塗豐年很理解父親的心情——大道如此遙遠,我還有什麽資格再蹉跎歲月呢?

  雖然塗豐年很理解父親,但對於當年父親沉淪的官場,塗豐年還是十分不屑的。對於把應酬開在青樓的那個人就更是不齒。可是這不妨礙他對青樓產生好奇。母親理解不了父親,多年來父親一直沒有再次娶妻,所以母親對父親去過青樓這事很不滿。而塗豐年雖然對這個地方略有了解,但他真正想搞明白的是這地方到底有什麽能耐,可以破壞父母多年的感情。

  昨日去看了所謂的青樓,塗豐年感覺也就那樣了,但也了解了原因所在。對於剛烈的母親來說,無論父親到底有沒有做出苟且之事,但是父親去青樓那一趟,就已經讓她無法忍受了。

  蓮花可以出淤泥而不染,但是人不行,哪怕你什麽也沒做,臉上也會被糊上一把爛泥。夫妻感情生出裂隙,父親對的官場更加厭惡,終於決定脫離官場。母親自然為此高興不已,但沒想到父親安分沒兩年就離開了家庭,這讓母親心中大為憤懣,覺得父親這是不在乎自己,但在這個三妻四妾的世道裏,母親什麽也不能做,隻得含淚離開,以表憤懣。

  後來,父親雖然心中愧疚,但是求道之心顯然更加堅定。

  阿蘭仔細聽完塗豐年的講述,覺得這世道實在有些不公。不說其他,光是三妻四妾這一條他就覺得不公平。南海國不像大槊和大周,百姓大多蒙昧,不讀書的人,根本就不知道世界的模樣,三妻四妾、三從四德……農民的數量占了近九成的南海國裏,對婦女的約束是全世界最嚴重的地方,若不是塗豐年的父親知書達理,思想開明,也不會對母親一直那麽好。

  就連塗豐年也是在各種文獻裏,知道了女子的能力不比自己小,比如大槊裏,女子可以做官,可以經商,而且她們做得極好。否則他也會在周圍人的影響下,對女子產生一種優越感。

  阿蘭卻完全不需要讀書就能明白,女人們不該受到不公。這就是生而知之吧,塗豐年想到。

  兩人談到此處,正巧走到了街麵上了,今日趕集,從好幾裏外就能聽見嘈雜的人聲。阿蘭和塗豐年照例走到包子鋪裏,聊會兒天,喝碗綠豆湯。

  他們一邊聊天,一邊看著行人匆忙而過。待了好一會,來街上趕集的人家大都回去了,兩人才悠閑地散步在這煙塵平息的街麵上。

  這時候一群調皮的小孩兒狂奔而過,好不容易平息下來的煙塵飛揚而起,帶頭的那個小孩兒約莫九歲,兩個小辮子一抖一抖的,很是笑人。他身上的衣服東一塊黃,西一塊綠,一看就是個不安分的主兒。

  這不,儼然一副孩子大王的樣子,帶領著一群小弟東戳戳,西瞅瞅,不知帶來了多少麻煩。據說這小孩兒名叫黃述,是村長的兒子,最喜歡到處跑,雖然添了不少亂,但是沒幾個人找他麻煩,畢竟也不是什麽大事兒,為此惡了村長不值當。

  阿蘭注意到離黃述和他的小弟很遠的地方,站著一個孤零零的小女孩,兩鬢垂髫,眼睛一直頂著那群瘋跑的小孩,眼眸裏閃著羨慕。

  阿蘭緩緩向她走去,停在還隔著三四步的地方,問道“妹娃,儂啥名兒?”這是南海當地很純正的方言,小孩們還沒上學堂,不會說官話,所以都說方言。

  她似乎有些膽怯,但並沒有轉身逃跑,期期艾艾地說道“俺叫鄧池……俺想問……你似(是)哪過(個)?”

  “俺叫阿蘭,儂咋的不去走(找)拉門(他們)萬(玩)?”阿蘭其實很疑惑,這小女孩為什麽不去好好的玩耍,反而站在這裏發呆。

  女孩沒有多說什麽,隻是靦腆的笑了笑,轉身走開了。塗豐年走過來說道“南海國,尤其是靠海的希華府這一帶,對女子的偏見頗深,女孩子家不能隨便出門玩耍,要養在家裏……這其實……很不好,但是這裏的居民都沒意識到這些錯誤。”

  阿蘭心中有些堵得慌,指著黃述那群小孩兒,說道“他和她有什麽區別?小孩不就是喜歡玩麽?”阿蘭自己也算是個小孩兒,但他並不幼稚,他更喜歡有樂趣的事情。

  此時知道這裏很多跟他一樣的孩子,居然連出門玩耍都做不到,他就感到心裏悶得緊。可是塗豐年也不能回答這個問題。誠然,女孩和男孩並沒有什麽區別,但是重男輕女的思想在這裏根深蒂固,想要改變又談何容易。

  兩人的也沒有心情再散步了,徑直回了家。

  此時官道上的花朵盛開,野草旺盛,洋洋灑灑的生長在荒野上,阿蘭沒心情看,他一直覺得那個女孩很可憐,孤零零的站在那裏,沉默的壓抑著心裏的羨慕。他還得知,在這裏,女子連書都不能讀。

  阿蘭心中漸漸多了一種叫憤怒的情緒他越想越覺得生氣,剛剛回到家,就轉身往青魚村衝去。塗豐年隱約明白阿蘭想做什麽,但也不想阻止,甚至是期待。

  兩人又一次來到街上,鄧池又站在了那裏,目光還是那麽羨慕。阿蘭“氣勢洶洶”地衝向她,直接說道“鄧池,你想和我去玩麽?”他沒用方言,堂堂正正地官話。

  鄧池有些傻了,暈乎乎地說道“撒……撒子?”她聽得官話,但是卻沒聽懂阿蘭這話想表達什麽。

  “想還是不想?”

  “想,想得緊咧!”鄧池不知是中了什麽邪,就這麽忘掉了父母的告誡,長輩們的教導,傻傻的樣子很是可愛。

  阿蘭直接拉著她就跑,但他施了些魔法,比如幻影術,這就讓他們的身形變得很淡,沒怎麽引起周圍人的注意。

  等到跑出村子地範圍,阿蘭停下,拉著鄧池,看著官道上的花朵和野草。

  塗豐年也和他們並肩而坐,三人聊著天,起初鄧池支支吾吾地,說話很不利索,但沒多久她就適應了,她大致明白了阿蘭和塗豐年想幹什麽了,懵懂的她學著像他們那樣說話,學會了開玩笑,學會了放聲大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