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八十四章 疑塚來曆
作者:君夢凡塵      更新:2020-09-08 19:43      字數:2597
  想到這裏我也不著急趕著過去,那三個中年人已經風卷殘雲般的,解決了他們碗裏的米粉急匆匆的走了,我還在米粉店一邊敲著二郎腿一邊跟老板娘聊天。

  說真的我選擇來這裏吃東西,第一是好吃,第二就是這家的老板娘挺漂亮的來習慣了,也能聊上兩句,而且老板娘也比較開放幾乎不避諱什麽。

  當然我也不是那種色狼,跟老板娘套套近乎後,也驅車朝蘇元春疑塚趕去了,不過還真巧,剛才在車上我還詢問爺爺該從哪裏尋找線索。

  爺爺下車後臨走的一刻才擠出了連城山三個字,顯然讓我去連城山尋找線索,而這個蘇元春疑塚也正巧是在連城山脈位置,連城山隻是連城山脈的一部分。

  連城山距縣古城龍州鎮3公裏。其山脈綿長,最高海拔310米,占地14平方公裏,但這座不大不小的連城山隻是連城山脈的一部分,實際的連城山脈橫跨了十一個州縣,從廣西邊境一直綿延到越南邊境線。

  之所以稱呼它為連城山脈是因為廣西本來就是個偏遠的地方,這種沒什麽名氣的山脈也沒人會給它起名。

  連城山是清光緒年間廣西提督兼廣西全邊對汛督辦蘇元春,即依據將山山勢,曆九餘年的精巧布局巧奪天工而成,蘇元春還在山間洞中修築炮碉台15座。

  石砌的炮台古堡,傲然屹立,崖間的戰壕蜿蜒於山梁之間,和古堡緊緊相連,這延綿三十餘裏的炮台群,成就了連城山美名。

  宏偉的連城邊防要塞建成後,這個從連城山一直綿延到邊境線的山脈,也隨之取名成了連城山脈,隻不過連城山隻是占據了整個山脈的一小部分。

  還有很大一片區域,都是在荒無人煙的,大山深處和兩國的邊境線上,蘇元春疑塚就在連城山西麵山坳腹地,距離連城山僅有不到兩公裏。

  不過說來也奇怪,那個地方既不是連城山主要陣地,也不是一個入葬的好地方,蘇元春為什麽會設置疑塚在那邊。

  作為一個能帶幾萬軍隊打贏中法戰爭的高級將領,不可能不知道入葬避山穀,行軍避險地的說法,可偏偏那家夥就把疑塚設在了一個三麵環山的絕穀。

  雖說設的是疑塚,但那樣他就不怕子孫後代遭報應嘛,越想我越覺得奇怪,之前去拋那個疑塚的時候還沒想這麽多。

  但剛才聽到那三個中年人口中說的設置疑塚可能是為了鎮壓髒東西,我瞬間就想起三陰絕地的說法,三陰絕地在整個風水學上都非常少見。

  天絕,地陰,人噬,此為三陰,三陰絕地肯定是三麵環山,一麵出穀入穀,三座山圍著山穀,頂部因為特殊的地理構造幾乎是成三才之勢。

  三座大山頂峰相互並連,隻留為數不多的縫隙,也就是說三陰絕地的大山都是歪的,頂部幾乎已經連在一起,這種詭異的山勢別說是在廣西,就是在整個中國都非常罕見。

  不過廣西號稱有十萬大山,出現這麽個奇形怪狀的山穀山坳也很正常,外人不知道這其中的道理,自然不會在意。

  可對於我這種從小學風水學長大的人,三陰絕地對我來說就是一個天大的發現,奇異的地貌山勢,形成了天絕,地陰,人噬三絕。

  三座大山頂部幾乎相互並連,隔絕了太陽照射下來的至陽之氣,讓山穀的地勢成了極陰的地脈,山穀三麵環山又隻有一條路進出。

  又讓山穀成了天絕之勢,這樣三陰絕地的兩個條件幾乎就契合了,人噬則是帶有一定人為因數在裏麵,三陰絕地不能葬人,不能養畜,不可長居。

  絕地葬人,人屍變,天絕之勢養畜,畜成瘟,極陰地脈常居者,人則噬,這人噬換句話理解就是瘋的意思,所以說三陰絕地是個不詳之地,要是不懂其中的門道,進山穀大多數人都會走黴運。

  “我勒個去的,我怎麽把這茬給忘了,真是學藝不精啊。”現在我有些後悔了,難怪之前我跟天佑進去的時候感覺非常不對勁。

  當時我們是晚上摸黑進去的,在那裏麵一呆就三天,打著帳篷吃著幹糧過日子,現在我總算弄明白為什麽天佑會有那種不好的感覺了。

  那個地方本來就是絕地,我們又進了疑塚,絕陰之地設墓穴乃大凶也,雖然隻是疑塚但絕大部分的陰氣都匯聚在了墓穴裏麵。

  我有護身符在身,就算地陰之氣我也不怕,但天佑就不一樣,想必他是受到了地陰之氣影響,才會有那種不安。

  “看來我要早點趕過去了。”弄明白前因後果後,我心中反而有些著急起來,一腳油門踩下去,車子就飛快的行駛在綿延的國道上。

  “嗯,比我想象的要快的多嘛。”剛來到連城山腳下,四周就停滿了各式各樣的小車,遠處兩公裏外更是拉起了警戒線。

  不用看哪裏就是蘇元春疑塚的位置,那個地方我再熟悉不過,隻是我想不通到底他們是怎麽發現那個地方是蘇元春疑塚所在的。

  要是他們早就知道哪裏是蘇元春疑塚,那早該保護起來才對,也不會隨便就讓我跟天佑拋了才是。“怎麽你小子,也來湊熱鬧啊。”

  “嘿嘿,反正也是閑著沒事,咋們這小縣城就這麽大,況且發生了這麽大一件事我能不來瞅瞅嘛。”因為連城山我經常來,在附近一家農家院停車吃飯習慣了。

  他們久而久之也跟我混熟了,我剛進門把車停好,就有一個上了點年紀的男子就端著一碗考好的玉米遞給我。

  “何大哥那邊情況怎麽樣,能進去嗎?”接過中年男子遞給的烤玉米,我也毫不客氣的啃起來,說真的這種小鄉村自己種的玉米自己烤著吃,還真是別有一番風味。

  而且他家位置也很理想,正巧在連城山腳下一個斜坡上,從這裏能俯視連城山腳那群如蜜蜂紮堆般的人群,不時還聽到嘈雜的汽車喇叭聲。

  把這平時習慣安靜的小村莊一下子變的熱鬧起來,這種場麵一年到頭也就隻有在春節的時候能見到,每逢過年的大年初二。

  古城的人都習慣紮堆結伴的來爬一趟連城山,然後去山上的觀音廟上柱香,保佑一年安平,現在這場麵絲毫不亞於過年的場景。

  “哦,你說那事啊,前兩天就在我們這兒傳開了,也不為什麽那邊那塊地突然就塌陷下去了,就在三天前的那個晚上快十二點的時候。

  我睡的正香突然就感覺到一陣巨動,當時我也沒在意怎麽回事,直到第二天早晨,那裏就傳來非常古怪的聲音,那個山穀老人家說不幹淨一直都沒人進去過。

  我們在這帶放牛也沒敢靠近那個位置,但那個事發生後村長就組織了人手,壯著膽去一探究竟,誰知道還真在哪裏發現了一個墓穴。

  聽說是蘇元春的疑塚,當時村長帶去的人見有利可圖,就悄悄的跳進了那個陷坑裏麵,那個陷坑足足有七八米深啊,在下麵還有個拱圓形的墓室,四周都是封閉的。

  拱圓形的墓室占據了那個陷坑一大半位置,說真的我從小到大還是一次看到墓室呢,嘿嘿,咋們這兒死了人隨便找個空地,然後弄副棺材埋了就是,哪裏見過這玩意,我還是從村長嘴裏才知道那個叫墓室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