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奶酥與火鍋
作者:傅支支      更新:2020-09-05 17:09      字數:4282
  一轉眼便到了十二月。

  十二月既望是蘇蘅的生辰。

  早先宮中與公主府都賜下了貴重的生辰禮物, 臨近年關,諸事繁忙,蘇蘅也不用入宮和歸寧道謝。這樣省去了繁縟的儀式也好, 樂得悠閑,蘇蘅當即便決定那日留在自家, 和府中眾人一起過個生日。

  這一日蘇蘅起了個大早。

  下了幾天的大雪停了,這天極冷。目之所及, 汴京都被雪籠住了,雪色很亮,愈發顯得遠山近城如同用淡墨輕描出來的黛痕。

  晨起隻見霜凍瓦鱗, 淡天如水霧凇如塵, 廊柱上、簷瓦下都結著一溜一溜的冰棱子,透明而細,底下是晃晃悠悠好像要滴下來的水滴樣子, 唯有細幼的小草倔強地從廊下石縫中鑽出來, 透出來靜謐安寧的氣氛。

  春娘前幾日便按照在公主府的慣例來問, 小娘子生辰那日要吃些什麽,要廚房先預備下材料。

  蘇蘅想起原先在公主府過生辰時吃的都是山珍海味,滿滿地擺了一大桌,但無端端的, 就是吃得不快活不盡興。年紀小的時候對生辰還有些期待, 長大了以後隻覺得那壽宴不吃也罷, 還不如回懷璧園睡覺。

  如今就不一樣了,自己當家做主,不必受禮俗的拘束,怎麽開心怎麽來。

  於是她含笑擺首,對春娘道:“今日我自己下廚, 材料也都不用提前準備,我想吃的都是些廚房裏有的。你讓幫廚將羊肉和豆腐拿出去凍著便是了。”

  朝食喝了一碗熱騰騰的羊肉蘿卜湯,湯頭裏放了甜杏仁①,極清澈,羊肉酥爛多汁,帶皮連筋的部分,更是軟爛得用舌頭抿一抿就可以融化。春娘在湯中下了點現擀的撥心麵,勁道的麵條上麵臥了個黃澄澄糖心的煎雞子兒,蘇蘅全當是壽麵吃了。

  一碗鮮香的羊肉湯麵下肚,冰冷的手腳頓時暖和起來,這便挽起袖子,開始動手做滴酥鮑螺。

  前世過生日,蘇蘅必須要吃的東西有兩樣,一樣是生日蛋糕,另一樣是火鍋。前者是因為喜歡甜蜜的味道,後者是因為喜歡熱鬧的氣氛。

  蘇蘅平常並不是一個嗜甜的人,但看書時看到關於甜蜜味道的表述,譬如“法式稀奇古怪的麵包,一應俱全,尤其水果夾心鮮奶蛋糕加白蘭地……這家五層夾心大蛋糕,白桃、黃杏、鮮草莓、栗子粉外敷鮮奶油,真是細潤鬆軟,滑不膩人”②,諸如此類的一色文字,心底還是會漫起一陣難以言喻的微妙的幸福。

  本朝烘烤的條件隻夠做一做酥皮類的點心,對於後世的西式糕點,尤其是對溫度有嚴格要求的戚風蛋糕有點力不從心。

  不過好在,雖做不成蛋糕,但本朝卻已經有了從牛乳中熬出來的醍醐酥酪,不但奶香濃鬱,味道甜蜜,而且能夠裱花,幾可代替後世的奶油。

  滴酥鮑螺便是用這酥酪做出來的花式點心,因為形狀底下圓,上頭尖,螺紋一圈又一圈酷似圓圓的螺螄,故得此名。

  滴酥鮑螺是寒月裏國朝最常見的點心,宮中甚至設有專門的“乳酪院”,“掌供造酥酪”。每逢秋冬時分的節日,尤其是春節和元宵,無論富貴之家還是小門小戶,家中待客的餐桌上總少不了它的。

  蘇蘅上輩子第一次知道這點心還是看《金瓶·梅》的時候。

  書上寫到應伯爵第一次吃這粉紅純白的滴酥鮑螺,直讚歎道此物“吃了牙老重生,抽胎換骨,眼見稀奇物,勝活十年人”,隨後作者又借溫秀才之口誇讚其“入口而化,沃肺融心,實上方之佳味”。

  而西門慶見了這點心,卻想起了擅長做滴酥鮑螺而又剛剛去世的愛妾李瓶兒,“倒惹的心酸了半日”,鬱鬱寡歡。③

  《金瓶·梅》中寫到的吃食繁多,隻不過“飲食”多為“性情”做鋪墊,似這般飽含感情、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點心似乎不多,因此蘇蘅便牢牢地記住了。

  蘇蘅此刻把已經自然發酵好的牛乳倒進小缸裏,小火煮成奶渣,一邊煮一邊攪拌。滴入幾滴白醋,隨著熱力以及醋酸的作用,牛乳慢慢開始分層,以扁平的木勺輕輕潷去乳清,這牛乳便越來越濃稠。

  摻入少許羊脂,再攙上蜂蜜與白糖,寒天臘月裏,自然冷凝後便可結成奶油狀的白色酥酪。

  若是在夏日裏,將冰塊刨成冰沙盛在水晶盤中,半融化的雪白奶酥從指縫滴落在冰沙上,淋瀝成俊秀小巧的山巒雪峰樣子,再擺上各色時令櫻桃、蓮子、菱角、西瓜、楊梅等鮮果,便是另一道甜品——酥山。

  在這寒冷的天氣裏,酥酪不易融化,摻上胭脂、草黃、石青等天然顏色,便可以做成各種形狀的東西。

  蘇蘅前世學過幾次裱花,現在倒也能唬唬人。她將酥酪灌進特製的布袋中,布袋前端有個扁扁的銀嘴兒,酥酪便通過這個嘴兒擠到盤子上。

  一邊擠布袋兒,一邊旋轉盤子裱花。

  裱好以後,蘇蘅想了想,用小笊籬輕輕篩了一層栗子碎和糖霜上去,又將蜜漬櫻桃切碎,作為花蕊點綴在鮑螺上,朵朵粉白嬌嫩的重瓣芍藥便嫣然綻放於烏金釉碟之中。

  一旁的阿翹觀之,立馬拍自家小娘子的馬屁,跟身邊的阿池炫耀道:“外麵的滴酥鮑螺要麽是做成長長的牡蠣,要麽是做成圓圓的田螺,你看小娘子做的就跟旁人不同!這花兒跟真的一樣,好看!”

  阿池見阿翹的星星眼,頗有些與有榮焉的得意之色,輕嗤一聲,“笨丫頭,又不是你做的!我做的門神你怎麽不說跟真的一樣!”

  好嘛,七夕的梗,阿池現在還沒有過去。

  蘇蘅手下一抖,忍不住哈哈大笑。

  旁邊的人聽小年輕鬥嘴,也忍不住笑起來。

  蘇蘅順著阿翹的話說開,笑道:“這點本事算什麽呀?數十年前,官員梅堯臣的親戚府中有一丫鬟極擅裱花,能用這酥酪做出富麗碩大的花卉、栩栩逼真的水果,甚至還能雕刻出麒麟、鳳凰之類的奇珍異獸,我跟人家比,那都是小巫見大巫了。”

  這丫鬟的本事,要是放在現代,怎麽樣也是個西點大師了。

  做好滴酥鮑螺後,蘇蘅本打算將它放到寒冷的屋簷下凍著,等晚上薛恪回來和他一起吃。

  奈何身邊的人覷著眼睛,很饞又不好意思說的樣子,蘇蘅無奈,隻得分出幾朵來給廚房中圍觀的眾人嚐嚐。見大家埋頭細細品嚐,時不時發出幸福的嘖嘖讚歎之聲,蘇蘅自己也忍不住了,拿小銀勺挖了一口。

  淺淺一勺舀下去,蘇蘅本人都不由自主地長長嗯了一聲。

  甜品真是立刻能讓人感到滿足幸福的味道。

  滴酥鮑螺的口感介於奶油和奶酪之間,輕盈,鬆軟,細膩幼滑,入口便酥融。風幹的栗子研成碎之後脆脆的,甘香濃鬱,再細品,還能嚐到櫻桃的淡淡酸甜果香。

  所謂甜鹹搭配,吃飯不累,命下人將這奶酥用玻璃罩子蓋好送出去凍著,蘇蘅又開始鼓搗香辣鹹鮮的火鍋底料。

  對於本朝人民來說,火鍋並不陌生。

  前朝便有涮鍋子的飲食習慣,今朝的文人又為其賦予了格外唯美的新名字:撥霞供。

  蘇蘅覺得食物和人一樣,也有性格,想來火鍋應當屬於天生熱鬧的食物:屋外大雪紛飛天寒地凍,屋內紅泥三足小風爐燒得旺,鴛鴦爐鼎中熱氣騰騰,三五好友圍聚一堂,談笑風生,豈不快活。

  如同山海兜一般,撥霞供這風雅浪漫的名字一經傳唱,火鍋的身價便在外間的食肆酒樓中陡增。

  不過時人吃的都是最最樸素的清水鍋子,稍微再精致點的貴族才會吃骨湯鍋子,而後世流行的菌菇鍋、菊花鍋、番茄鍋、粥底鍋、藥膳鍋、酸菜白肉鍋等等花樣吃法還沒有出現。因為辣椒沒有普及,所以在外間也吃不到辣鍋。

  不過令蘇蘅吃驚的是,雖然可選擇的鍋底不多,但是吃火鍋的鍋具倒是多,什麽鴛鴦爐、五熟釜、五格濡鼎,一應俱全。

  阿池正把凍得嚴嚴實實的羊肉塊刨成羊肉卷兒,阿壽將凍豆腐切成小塊,春娘則忙著將一會兒要涮的骨湯鍋與菜蔬備下。

  而蘇蘅本人鼓搗的則是麻辣底料。

  前世吃的辣鍋多是牛油底的,本朝不食牛肉,自然也沒有牛油,蘇蘅便用豬油代替。平底的鍋子中不放油,小火將八角、桂皮、香葉、草果、肉蔻、茴香籽、胡椒以及大量的花椒和幹辣椒等香料在鍋內慢慢炒幹。炒幹後倒入研缽中細細碾碎,再拌入切碎的辣酒豆豉,便成了糊狀,此刻已經有了香味。

  灶上小火冷油將方才的香料慢慢熬透,熬煎至香料變得焦黃幹燥時,便可以用竹笊籬將它們撈起。鍋內的油此時已經變成鮮豔誘人的亮褐紅色,這時加入豆瓣醬、剁碎的泡椒粒、川椒以及大量的幹辣椒,以底料中增加鹹辣辛香的風味。

  囿於材料和器具的限製,蘇蘅自知這做法不大正宗,但此時滿屋子都飄著又麻又辣又醇厚的攝魂香味,光是聞勾得人直流口水,便又轉念一想:管它正宗不正宗,好吃就行了!

  火鍋這種東西,自是人越多吃得越開心。

  蘇蘅本想這快到年關了,又是她的生日,和府中的諸人同擺個大桌一道慶祝吃喝一番。

  怎料大家夥兒都扭扭捏捏,頗難為情,紛紛擺手,道是不慣與主子同桌。連原先在公主府吃得好好的阿翹也叛變了,想和阿池一起,隨著眾人在後廳吃。

  阿壽見狀,一臉傻笑,興奮道:“郡君,我願意和你還有相公一起吃……”

  他話音未完,被阿羅一個肘擊打斷。

  阿羅橫瞅了阿壽一眼,一副“笨蛋你不知道大家為什麽避嫌嗎”的表情,恨鐵不成鋼,直道:“蠢殺才,我們這麽大的鍋子不夠你吃一口麽,非要去湊郡君和相公的?”

  阿壽撓撓頭,後知後覺反應過來了,立刻改口,“不去了不去了!郡君,我隨他們去後廳!”

  蘇蘅沒法子,眼見暮色四合,到了用晡食的時候,薛恪還沒回來,她也不想強壓著其他人等他,便含笑同意了。

  ·

  薛恪冒著風雪趕回家的時候,蘇蘅還在等他,笑眯眯的,毫無倦色。

  她沒有問一句他為何晚歸家,看他眉眼沾上的冰涼風露,隻是綻出明媚的笑顏,“回家啦?”

  他心中一暖,應聲微笑,“回家了。”

  薛恪在懷中似有東西要取出給她,但蘇蘅餓極了,不待他說話,便先不由分說地將他拉進來房中。

  屋內早已擺好了晡食。

  紅泥小火爐,銅製鴛鴦鍋,一邊是清澈養生的骨湯,一麵是鮮香豔紅的辣鍋。

  魚鱠、雞肉與羊肉片切得很薄,卷成簇擺放在盤中,紅白相間,猶如花朵,煞是好看。山藥片、茼蒿、黃芽菜、各色菌子、鮮凍兩色豆腐、綠豆粉也分別放好。

  另一邊則是芝麻醬、白糖、醬油、醋、橙齏、花椒油、蒜泥等數碟調料,酸辣鹹鮮香,一應俱全,可按照喜好自由調配,情趣盎然。

  兩人對麵坐下,見鍋中湯已經滾沸如浪湧,便搛肉去涮。薄薄的羊肉卷搛入水中,涮上一涮,鮮紅肉色變得熟白,果然有“流雲撥霞”之意。

  羊肉韌糯,豆腐嫩而滑,菜蔬亦爽口,太好吃了!

  蘇蘅埋頭吃了一頓,抬頭卻注意到薛恪碟中的調料十分簡單,唯有醬油與橙齏,隻在骨湯鍋中涮菜蔬吃,顯然還是個涮鍋子保守派。

  她便在辣鍋裏煮了片魚鱠,舉箸送過來,自信表示:“嚐嚐,我做的底料,包管好吃!”

  薛恪就著她的筷子吃了那魚鱠,微笑頷首,“果真好吃。”

  蘇蘅微微地仰著臉看他,從前隻覺得眼前這個人儀範清冷,此刻從氤氳的熱氣裏看他,怎麽越看越溫存了呢。

  不知是鍋中水汽熏的,還是地龍太暖熱的,蘇蘅兩頰又飛上桃花色來。。

  “我吃飽了,”她幹脆扔下筷子,胡亂道了一聲,“今日身上染了吃食的味道,我先去沐浴了,你慢慢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