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再度重相逢
作者:傅支支      更新:2020-09-05 17:09      字數:3444
  秦青蘆和薛恪是舊相識, 蘇蘅全然沒想到。

  不僅她沒想到,連薛恪也怔住。

  在聽到那聲熟悉而陌生的稱呼時,他一向鎮靜自持的神情有一瞬的冰裂, 仿佛是認了一會那個陌生的蒼老人形,才遲疑道:“秦顯叔叔?”

  秦青蘆略顯蒼老的眼睛已經微微凹下去, 此刻有了星點淚意,便像是常年幹涸的古井忽然起了波瀾, 又複歎道:“恪兒,果真是你。”

  薛恪在他離去之時還是個瘦弱少年,如今一別十年, 長得比他想像更高更俊逸, 容止亦端肅。還有他身側的女郎,仿佛同他極親近……

  秦顯引袖瞬了瞬濕潤的眼目,從紫宸殿宮變那一晚, 時至如今, 二十三年一場夢。

  幸好, 他終於不負當年薛崇越將軍之托,保住了薛氏後人。

  二十三年前,紫宸殿宮變。先帝對當初扶持自己登基的帝師、一手主持了“元祐改製”的薛崇越一朝翻臉,從敬重到痛惡, 隻用了一夕。其後, 先帝令薛崇越永守燕雲之界, 薛氏族人被令永拘守流放於燕雲之境的幽州,違者斬立決。

  有受過薛崇越恩惠的宮中內侍冒死通知了薛府此訊。

  薛崇越自知在劫難逃,受刑前,密令家將秦顯護送薛複那懷了孕的未婚妻陸氏倉促逃出汴京。

  秦陸兩人一路南下,最後陸氏在臨川臨盆, 生下了一個男孩,遂在那處落腳安家。

  及至被流放幽州後,薛崇越獨子薛複病死。幾年之後,薛崇越也因為年邁和心力交瘁,一代名臣闔然長逝於康盛三年一個深冬的雪夜。

  康盛是先帝宋毅宗趙祧在位時的最後一個年號。

  先帝行事果決,但因太過果決而常常有剛愎自用之嫌。正是在這三年中,趙祧親手翦除絞殺了當年的老師薛崇越的一眾“黨羽”,朝中但凡有言官或朝臣為薛氏案進言者,一律罪同逆黨。

  薛崇越一案,令朝中百官與天下百姓始終不明的是,薛崇越入仕數十餘載,遇事常常有先明決斷,如有神助,幾無錯處。

  紫宸殿那一晚先帝與薛崇越傾談,前後隻不過片刻。薛崇越倒底說了什麽,觸怒龍顏,致使先帝如此趕盡殺絕,甚至連朝臣提起此事都不許。

  薛崇越死後的次年,毅宗駕崩,寧王趙蹇登基,即是今上。

  本朝以仁孝立國,曆代君王莫不仁厚,因此言官風氣極盛。時至今日,依舊有言官為薛氏一案屢屢進言。

  眼見陸氏改嫁後有了歸宿,薛恪也平安長大,十年前,秦顯獨自辭別臨川來了汴梁,化名秦青蘆,蟄伏於魚龍混雜的瓦舍之中。

  忠誠的家將從未放棄為薛氏翻案的企圖,這憂心操勞、夙夜難眠的廿餘年已經幾乎將秦顯這個當初薛家軍中最英猛的家將的健康完全摧毀。

  此刻薛恪眼前所見的秦青蘆,是一個已經有了龍鍾之態的老者。

  而對於渾然不知道內情的蘇蘅來說,既然她所要引薦的病人和醫生是舊相識,事情便好辦多了。

  她這才大大方方地對薛恪說出她盤算已久的真實意圖。

  隻是簡簡單單地說出想要為他的殘臂負責的意圖,再無其他。

  蘇蘅沒有說自己為薛恪找汴京城中的大小大夫屢屢被拒的經曆,也沒有說那日拉著江吟雪一道求了秦青蘆許久才叫他應承此事,亦沒有對薛秦兩人竟然認識這件事有過多的好奇。

  她看了看薛恪的左臂,舒了一口氣,行了個叉手禮謝過秦青蘆,然後不再多言。

  秦青蘆看病時是不許人圍觀的。

  小廝又為蘇蘅撩起下樓梯的簾子,蘇蘅從容離開二樓,將問診和看病的一老一少兩位留在內堂。

  下樓時,她聽見薛恪壓得很低的聲音,“秦叔叔,母親和我找了你許久……母親五年前便已經仙去……她,她是我的妻子……”

  半個時辰後,問診結束,薛恪下樓時,秦青蘆並未相送。

  秦青蘆隻命小廝以叉竿挑起那長日遮陽的簾子,遇見薛恪的激越心境慢慢平息,他站在二樓窗口,長須微動,目送薛蘇二人離去。

  ·

  從光明巷出來,蘇蘅一直暗中觀察薛恪的神情。

  她頻頻側首用餘光往上斜覷他。可惜薛恪是個喜怒全然不形於色的主兒,再瞟,也沒看出來個什麽名堂。

  “你的胳膊……”她猶豫,還是開口問。

  話沒說完,薛恪便知道她想問的,簡練回答她的擔憂:“秦叔叔說可以治好,數日後需再來複診。”

  認識秦顯許多年,薛恪並不知道他醫術如此高明。

  他的確在小時候曾看見秦顯為生病的母親施針診治,但那隻是普通風寒而已,因此他並未將蘇蘅說的那個秦姓的金鏃骨傷聖手青蘆先生和他長久以來尋找的秦顯叔叔相聯係。

  想來他還曾和趙若拙去琅嬛院中找秦顯,卻未曾想被蘇蘅誤打誤撞地找到了。

  “這樣就好!看來秦大夫果真名不虛傳!”蘇蘅深呼了一口氣,如釋重負,就差鼓掌歡呼著說出這句話了。

  人的精神一鬆弛下來,就容易漫無邊際地亂想。

  蘇蘅這時候很風馬牛不相及地想起了前世讀書的經曆。這一番經曆,她可算是徹底明白了自己前世為什麽不喜歡讀苦大仇深的贖罪題材文學,評論家是怎麽形容的來著,是了,“人試圖彌補自己犯過的錯就是一場‘精神的苦役’”。

  太精準了!

  薛恪比蘇蘅高出許多,從他的角度看過來,蘇蘅正因為高興得搖頭晃腦,白褙子,綠羅裙,像——一株鮮嫩可愛的小白菜。

  他想起方才秦顯目送著提著裙擺下樓的蘇蘅所說的,“早知道這小女郎是你的妻子,那一日她來求我時,我亦不會那般為難她。”

  然而蘇蘅對於那日所受的為難卻絕口不提。他隻記得,她回了家,高高興興地伸出光潔纖細的手腕對他說,“我找到一個極好極好的大夫,秦大夫真是神了……”

  原來在她心裏,從來都不曾忘記麽——

  光明巷中不知哪戶人家的牆頭伸出一樹如雲的白花,輕悠悠數片,如月色落於她漆黑密軟的發髻間。

  薛恪從白襴的大袖中掏出一隻小瓷瓶,聲音溫和亦如今晚朦朧月色,“秦叔叔贈予你的,再抹半月,手上的疤痕便可全消了。”

  蘇蘅接過,道了聲謝。

  薛恪躊躇,終於還是說出來,“你不想問,我為何會認識秦先生麽?”

  出乎意料的,蘇蘅搖了搖頭。

  她的微笑明冽,“我不想。”

  也許是怕自己的拒絕顯得過於堅定,有些違反人之常情,她又趕忙懇然補充:“往事浩渺如煙,樁樁件件,我自己見過什麽人,做過什麽事,都記不得了。旁人的事,我更無從置喙,因此也不必知道。”

  一個人要忍住好奇是很難的,除非自己也身懷秘密。恰如蘇蘅。

  她的意思很委婉,但也很明確:我不問你,你亦不要問我。

  薛恪想起那日同嶽父蘇璋留在宮中一道與官家議事。事畢出了宮門,一路上蘇璋絮絮說了許多關於蘇蘅之事,從前的嬌蠻任性,到一場大病後的灑脫自得,再到她在家宴上勸慰寬解自己的明慧練達。

  最後蘇璋道:“女郎中,慧敏狡黠者無如蘅兒;縱是有胸中有丘壑之人,亦少有她那份通脫怡然。”

  他原本以為這樣高的評價是來自於蘇璋作為一個父親對自家女兒的厚愛,現下見蘇蘅如此,仿佛明白了那句“通脫怡然”是什麽意思。

  她不是不知世故,而是知世故後卻選擇不世故。

  前後想通了,薛恪便了然,想起蘇蘅平日裏格外留心的那些吃吃喝喝,那些聽起來離經叛道細細想來卻不無道理的俏皮話:她樂意把自己的聰慧藏在家常光景裏,不顯山不露水地讓自己活得最舒服。

  幾乎是第一次,薛恪正視這樁由今上所賜的、曾今兩個人都抗拒的婚姻:它給自己帶來的,遠比他所能想象的要更多。

  快到了巷口,蘇蘅卻放慢了腳步。

  在巷口磨磨蹭蹭走了一會還沒走出去,她道:“我不想從原路回去了。那些女孩子,我不喜歡她們的眼神。”

  蘇蘅指的是擲花的女孩子,雖然沒有言辭,卻在高樓上用欲語還休的眼神凝睇他們兩人。這感覺很不好,蘇蘅和大多數人一樣,本能地不喜歡背對著那些打量的不善目光,真真是“芒刺在背”。

  薛恪聞言,忍不住淺淺勾唇,如春風融冰。

  “那好,”他道:“那麽我們便從瓦子的另一邊穿過去吧。”說罷,自然而然地牽起她的手往另一個方向走。

  這回,蘇蘅比方才那一下還驚。

  來時兩人都被一路扔下來的花簪擾得不勝其煩,在蘇蘅想來,憑薛恪的容貌風姿,此事大概不是第一次遇見,此時牽她的手,是不是也有和樓頭擲花的女子們置氣的意思?

  這般一想,想出了些許悵惘。

  心思一雜,心中的悸動頓減,她還沒有體會過個囫圇味兒,便到了光明巷。

  而現在,周遭無人,薛恪依舊牽著她慢慢往前走。

  夏夜晚風吹起那白襴大袖與綠羅裙的一角。

  倏忽間,蘇蘅隻覺得自己心跳得飛快,整隻手臂的感覺連帶著全身的重量都仿佛匯集在這隻手上。

  她一壁任由薛恪牽著,一壁又忍不住偷偷覷看他的神色,見他唇邊亦有笑意漫溢,須臾,蘇蘅終於忍不住,引袖掩口,遮住了自己大大的笑容。

  作者有話要說:*這本是純正小甜文,大家放心!!美食+言情,目標明確,朝堂宅鬥什麽的都是過場戲,爭取不離題不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