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宮中賜夏禮
作者:傅支支      更新:2020-09-05 17:09      字數:3731
  午睡醒了,日影悠長,蟬鳴吱吱地拉長。

  蘇蘅正和丫頭們躲在水閣邊的涼屋裏打雙陸。她一手用牙床上的玉枕支著腦袋,一手撥弄著雙陸子兒。

  今日手氣不好,輸了好幾貫錢,蘇蘅卻也不惱,依舊笑盈盈的,道:“我輸完了,要不然你們借我點接著玩成不成?”

  這自然是玩笑。

  偏生阿翹傻乎乎,真的解開荷包要給蘇蘅送“糧草”。

  阿羅和幾個小丫頭自然高興,也貪玩,女孩子們嘻嘻哈哈地半鬧半笑。

  水閣中夏風微涼,一枕角簟藕花香。

  這時門房來報,道是宮中的內侍王玄同攜著今上的賞賜來了。

  蘇蘅斂了斂儀容,便上前迎接。

  這賞賜的名義是入暑時禮,宗室中凡有品級的宗親都有。

  蘇蘅估摸著,難道宋朝也有高溫補貼這麽一說?

  雖然上輩子常在電視裏看見過這陣仗,但蘇蘅頭一回接著這新鮮熱乎還帶著那麽一絲絲天家貴胄氣的賞賜,她很沒出息地暗戳戳搓了搓手,心情期待猶如等著接元春賞賜的大觀園眾人一般。

  小黃門抬來賞賜,蘇蘅探首一瞧,除去一眾珠玉珍玩,宮中賜下的還有些平常極難見到的小玩意。

  王玄同看蘇蘅謝過恩後便在這些東西前麵踱步,一臉“我不知道這些東西是什麽但是又不好意思問”的發愁,便在一旁小心地提點道:“郡君您瞧,官家和諸位娘娘所賜的物件都是些稀罕的。”

  王玄同開了口,蘇蘅自然便要問他。

  紫檀木的盒子中裝著數隻精巧小瓷瓶,拔開軟木塞子,有淡淡草藥芳香。

  “這個是什麽?”

  王玄同笑道:“這是太醫院上呈的洗麵漚子。具體的製法臣也不懂,隻知道是用茅香、藿香、零陵香、樟腦、黃糖等物研磨細末的藥粉,用小袋包之,再用小瓷罐盛起來。郡君用時取一袋,以滾水衝開浸泡,然後取藥水泡洗臉便是了。據說這洗麵漚子泡的水有滋澤肌膚、芳香辟穢、溫運氣血的功效,宮中諸位的娘娘最是心愛。”

  要說王玄同不愧是今上身邊得意的內侍,三兩句話把這漚子的來曆用效講得清清楚楚。要是放在現代,絕對是個帶貨主播的好料子。

  蘇蘅大概明白了,這洗麵漚子類似於現代的潔顏粉,是真·藥妝啊。

  “這個又是什麽?”蘇蘅指著一個黃銅材質、嵌套鏤飾、帶立體扇葉的龐然大物好奇道。

  王玄同道:“這是水轉子。”

  古來有冰鑒,類似於今天冰箱的存在。

  蘇蘅前世看古裝劇,電視裏娘娘們夏天用來冰鎮葡萄西瓜的,便是此物。

  回字形的器物內,四周可以碎冰,中間則可以放盛滿引子或食物的盤碟。

  冰鑒的兩側設有提環,頂上有蓋板,上開雙錢孔,冰飲置於其中不多時即可鎮涼,倒是比在井水裏沁涼這種天然原始的方法更加有巧思。

  冰鑒常見,但中間矗著一根帶著扇葉子轉軸的冰鑒,也就是眼前的這台水轉子,不常見。

  這入暑時禮說是人人都有,但別人都隻得龍鳳茶團兩餅,加冰玉髓手串一株,唯送到蘇蘅這裏都是別處沒有的稀奇玩意兒。

  水轉子下頭放冰鎮涼食物,下頭注水,抽拉軲轆風扇子便自然轉起來,把從雙錢孔中散逸的冷氣吹向四周。夾著冰融的冷風陣陣,室內很快便涼了下來,消夏避暑,晌午時分用是最好的。

  這等精巧物件也是造物局堪堪趕在大暑之前研造的,王玄同身在大內多年也未得見過,宮中統共便隻製了三台。

  一台在官家的垂拱殿中,一台在吳妃和小皇子趙顥的宮中,另一台便送來了這金水官邸,均是今上的旨意。

  縱是王玄同是無兒無女的內侍太監,一路上看見這些物件,也不由暗暗感歎今上雖貴為天子,但其為人父,卻與世間其他的父親全無二致。用心之細,天可憐見。

  蘇蘅不曉得這一番因由。她點點頭,這水轉子在時人看來再珍貴,對於見識過空調大法的她來說,也隻是台手動的電風扇而已,威力畢竟有限。

  不過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無窮,這水轉子對於還沒有全球變暖環境汙染的本朝夏天來說,是綽綽有餘的,蘇蘅自然是高高興興地行禮謝過賞賜。

  在龐大的水轉子後麵還有幾盆不起眼的花草,濃綠肥厚的長菱形葉子,上麵叢生著星星點點的小白花。

  蘇蘅看著這花,總覺得有點兒眼熟,但一下子也想不起來在哪見過。

  宋人一向有好花的傳統,歐陽修就曾寫過此俗,“春時城中無論貴賤皆插花,雖負擔者亦然……大抵家家有花。”

  可是宋人所愛的大多是爛漫碩大的花朵。

  春來多喜撲戴牡丹月季、芍藥棠棣、緋桃海棠種種。夏秋則喜歡撲戴金燈茉莉、梔子木樨、粉團金雀等有芬芳氣味的小枝花朵。

  宮中更是如此,何曾喜歡過這種平平無奇、無色無香的小白花?

  不等蘇蘅疑惑眼光轉過來,王玄同便自動介紹道:“這花草名叫作‘番椒果’,賞看的不是這白花兒,卻是它結的果子。郡君莫看這花如今尋常,等結了那紅紅黃黃的小果子,可煞是喜人哩,連宮中娘娘們也說從前從未見過如此周正奪目的紅色。這是番商從海外新進貢的花兒,統共便隻這麽十來株,除了宮中,別處還不得見呢。”

  王玄同領了蘇蘅的賞,亦完成了今上交給他的“去看看朝陽郡君近來可好”的任務,打量著要回宮。

  正巧這時廚房送來午食,蘇蘅便請他一同用過點心再離去不遲。

  外頭日頭正高懸在天中,威力照得人睜不開眼。

  王玄同看了看那白熱的日頭,又看了看外間翻滾的熱浪,便自然忙不迭地應承下來。

  原本也不知道宮中的人要來,蘇蘅吩咐下人備下的全是平素自己愛吃的,今日剛碰上又做石蓮草糊,於是送上來的便是一碗碗黑乎乎、看不清形狀的糊凍子。

  “此物名叫‘黑玉膏’,是我府中特製的消暑良物,中貴人不妨一試。”蘇蘅閉著眼睛瞎吹,人靠衣裝,佛靠金裝,給外人報菜名也得文雅些,抬抬場麵。

  王玄同雖猶豫著,但郡主所賜,也不敢推辭,隻覺得此物名叫“黑玉”實在貼切,便隻能悶頭喝下去——微苦的草凍,配上甜甜的涼茶,清涼的薄荷,加上其中的蜜豆和桂花,又順滑又嚼頭。

  比起宮中動輒便用大量牛乳和蔗酪澆上去的糕果蜜供,別有一番沁人心脾的清新舒服。

  蘇蘅並未不像其他宗親那般,因王玄同是官家身邊的貼身太監而有刻意逢迎之舉。

  她送來的吃食家常得不能再家常,倒叫人覺得真誠大方。

  說了一會子話,太陽漸漸偏西。

  有下人來稟,道是郎君差人來報,今日同駙馬都尉一道在宮中與官家議事,晡食不必等他。

  蘇蘅怔了一下,不覺好笑,心道薛恪近來倒是客氣,還關心起她的一日三餐來。至於駙馬都尉不是別人,正是她的老爹蘇璋。

  翁婿兩人在一處,兩個都不是善言辭的人,尤其是薛恪,也不知道會說些什麽。蘇蘅想到此處嘴角便勾起來,若非在宮中,那畫麵必然是很有意思的。

  不過想想,有官家在,大抵不過是談論朝政之事。

  近來蘇璋的《汴京食單》前兩卷編纂工作將成,薛恪在翰林院修編典籍之事也將成,都是為了明年的大慶典,想來是有話可聊的。

  王玄同是個人精,一見蘇蘅臉上是懵然的微笑,便猜到她必定不曉得薛恪即將擢遷的消息,錦上添花的事情誰不願意做?

  王玄同拱手笑道:“郡君莫怪,本不該和您說起前朝之事,但恕臣多嘴一句,薛修編忙自有忙的道理。”

  王玄同一來是因為他心知肚明蘇蘅的特殊身份,二來是蘇蘅通身有叫人莫名喜歡的本事,令人忍不住分享好消息的心情。

  “官家有意從翰林院中遷任一人為新的起居舍人,怕是過不了兩日,郡君便要改稱郎君為相公咯。”

  在本朝,“相公”並非對丈夫的稱謂,而是對高官的稱呼。原本隻是對宰相的尊稱,但漸漸亦都用來稱呼要臣。

  中書舍人一職官階雖不高,但地位極重要,一聲“薛相公”當之無愧。

  ·

  王玄同回宮後已是日暮,趕忙回到垂拱殿向今上複命,自然是事無巨細地稟告今日見蘇蘅之事。

  今上原本正在批閱奏折,朝中政事頗繁雜,有言官接連上書彈劾樞密使賈鬆岩。

  賈鬆岩為人老道狡猾,為官卻庸碌,能夠官至宰相並非因為政績多麽出色,而是因為資曆老,又在朝廷數次風波中頗有眼色地站對了位置,屹立不倒。

  尤其是當年彈劾薛崇越一事,賈岩鬆出了大力,先帝很是信任。

  薛氏一案,牽連深廣。

  莫說是薛崇越和他的子孫族人被禁令永拘守流放於幽州,就是朝中支持薛崇越的主戰派也有不少被牽連抄家,革職的革職,流放的流放,充軍的充軍,入教坊的入教坊。

  但是有人倒下,便有人複起。無論是現在還是過去,帝王權力的麾下永遠不缺近臣。

  賈岩鬆便是憑借此案一路青雲直上的,從小小寶文閣待製擢升為龍圖閣學士,再到掌軍機大權的樞密使,權侔於宰相。

  而今賈岩鬆遭人多番彈劾,也是因為他在其位不謀其職,空有資曆,而無實績。

  今上正為此事頭疼不已。

  若不理會這些彈劾,堵不住言官悠悠議論;若依照言官的請旨徹查賈氏曆年手上的案子,偏偏他是太後的表弟,先帝的寵臣,如何輕易動得。

  見王玄同進來,今上不由輕輕擱下手中小毫,專注聽王玄同回稟。雖然稟報的都是些生活中細枝末節的小事,但今上的眉頭卻不覺漸漸舒展開來。

  尤其是聽到蘇蘅還變廢為寶自製了夏日甜飲時,今上不由露出難得一見的慈藹笑意。

  聽罷後須臾,今上和顏道:“那黑玉膏,你且令宮中的禦廚也照著做來試試。”

  半月之後,官家喜食一種名為“黑玉膏”的涼食的消息傳遍了大內。

  汴京的王公皆以仿照宮中習例為風尚,也開始流行起這原本廉價卻稀奇的吃食。乃至於商販坐地抬價,古有洛陽紙貴,今有東京城中“石蓮藤貴”,一斤幹藤竟也賣到了五貫錢的高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