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家常蛋炒飯
作者:傅支支      更新:2020-09-05 17:09      字數:4078
  東京汴梁,五更天的早市傳來此起彼伏的聲聲叫賣。

  這悠揚的聲音先傳到金水河畔的官邸,再透過窗戶傳到睡夢中的蘇蘅耳邊,已是遙遙,變成不聞字句但聞曲調的依稀背景音。

  她極少睡到這樣遲的時候。

  在長公主府裏的時候,雖然蘇蘅既無朝會要稟奏,也無田地要耕種,亦無商貨要買賣,但每日還是必須嚴格按規矩早起請安,與父母同進朝食,因此穿越這麽久以來一次懶覺也沒有睡過。

  出閣之後,她才意識到,因為薛恪無父母,她早晨不需向舅姑請安奉茶。沒有人叫醒她,這一覺醒來看窗外,竟睡到了將近晌午。

  今上賜予薛恪的官邸原來是前朝公爵暮年養靜之所。

  唐宋時推行官邸製度,朝廷為高級官員修建了一批府邸以供居住。神宗時在皇城右掖門前修了一批,後毅宗時又在金水河畔另修了一批。

  民間稱前者為“八位官邸”,隻有二府三司中的高官可以入住;稱後者為“金水官邸”,列位稍低或有特別恩賜的可居其中。

  官員入住其中,隻有居住權,而無使用權。

  金水官邸是新近建造的,因此不似正經的世家門楣或高門府第那般的幽深曲折,一切都是明亮馨麗的:五進的院落,進了大門繞過磚雕影壁,再穿過兩重垂花門,兩邊是抄手遊廊,往右走便是蘇蘅寢閣所在的正房院子。

  蘇蘅起床,長長伸了個懶腰,開窗。

  後院的東北角有一小湖,是從金水河引活水入府,推窗便有習習涼風。

  金水河畔,粉牆朱戶。綠楊蔭裏,鬧花深處。

  不得不承認,這裏實在是個鬧中取靜的好地方,比規矩森嚴的長公主府更得蘇蘅的心。

  阿翹早已等在門外,端來洗漱用具。

  “小娘子睡得可好?”阿翹問,雖然蘇蘅已出嫁,但阿翹依然按照舊習喚她。

  阿翹這是明知故問。

  昨夜廚房送吃食的阿壽從薛蘇兩人的婚房出來,才一走到側麵的抄手遊廊,眾人便都好奇圍上去。大家都是從長公主府裏出來的,彼此熟絡,便湊在一起笑問新郎君和小娘子在裏麵什麽情況。

  大家還是按著原先在長公主府的規矩,稱呼蘇蘅為小娘子。

  沒想到阿壽搖了搖頭,接連歎氣兩聲,低聲道:“哎,就是宋遼使臣見麵都沒有這麽客氣的。小娘子和郎君坐在兩處,不言不語的,哎。”

  原先在越州老家,阿翹也是見過家中的表姊表妹成親的。

  成親之後的女子都是那般不由自主的慵懶嬌怯,蘇蘅卻渾然沒有那種羞懶的神態,倒是和成親前瀟灑幹脆沒有什麽兩樣,這越發證實了昨夜送吃食的阿壽的話。

  出乎阿翹意料的是,蘇蘅的心情似乎還可以,隻道昨夜睡得尚可。

  阿翹這會收拾床鋪,收拾到床下,見兩個酒杯,一仰一覆傾倒,乃是大吉之兆。阿翹不由又替自家小娘子高興起來。

  想來兩人再生分,該行的“夫妻禮數”也都是行了的。這大概就是人家說的“相敬如賓”吧,阿壽哪裏懂。

  蘇蘅不知道小婢女的一番心思翻騰,她把臉埋在熱熱的棉質麵巾裏,懶洋洋的蒸汽熏到眼睛上,眉心和太陽穴頓時鬆弛下來。

  洗漱後,新府中的幾個管事的丫鬟和媽子等人前來見過蘇蘅,大多都是公主府帶來的舊人,另幾個是這公爵府原先的仆從。

  蘇蘅對人隨意和善,見禮後便叫她們散去了。

  這時廚房派人前來,立在門外,問郡君未進朝食,中午想吃些什麽?

  要吃飯總是快樂的。

  康陽知道蘇蘅舍不得張春娘的手藝,便幹脆將張春娘及其手下幾個幫廚送給蘇蘅陪嫁,也跟來金水官邸。

  午膳不是正餐,一向是由春娘的幫廚徒弟完成的。

  蘇蘅有意考一考那些廚司弟子的手藝,於是歪頭想了想,對前來傳話的人道:“碎金飯,炒白菜,還有酸辣雞皮湯。”

  蛋炒飯,據說是隋朝權傾天下的越國公楊素發明的——就是那位養出了與李靖夜奔的紅拂女的楊素。

  楊素給雞蛋炒飯起的雅名是碎金飯,顧名思義,打碎的雞蛋炒得粒粒金黃,混在雪白飯粒中,不正如點點碎金一般麽?

  蘇蘅想吃蛋炒飯,也是習慣使然。

  小時候家裏常常搬家,每搬到一處新家,第一頓總是吃蛋炒飯,既是因為取其“金玉滿堂”的吉祥意思,也是它實在簡單又美味。

  搬家後冰箱裏總是空空,要做別的菜也難,但無論如何,一碗飯、幾個雞蛋、幾把小蔥和一點鹽總是有的。

  聽見熱油嗞嗞聲、蛋液入鍋嘩啦一聲,還有鐵鏟碰到鍋底的乒乓作響的翻炒聲此起彼伏,冰冷的新家每每都在這香氣撲鼻的聲音裏漸漸有了人情味和煙火氣。

  於是一碗蛋炒飯就成了蘇蘅在新住處的最開始的記憶。

  現在也不例外。

  蛋炒飯說來簡單,但要做好也難。

  蘇蘅曾看過一篇文章,說有人家裏雇用廚師,試工的時候,隻用三道菜試廚子手藝:煨雞湯須得腴而不爽;青椒炒肉絲須得嫩而入味、脆不泛生;最後再來碗雞蛋炒飯須得潤而不膩,透不浮油,才算手藝到家。①

  一湯一菜一炒飯之微,足以見做飯之人的功底。

  蘇蘅說的這三道菜也是有考量的。

  因著天氣熱了,清煨雞湯到底使人舌根發膩,蘇蘅便將煨雞湯換成了酸酸辣辣又開胃的雞皮湯;又因為本朝還沒有引入青紅辣椒,於是將考驗廚司武火功夫的菜換成了炒白菜。唯隻有這一道蛋炒飯不變。

  這些菜的用料十分簡單,是任何家庭都能吃得起的菜蔬,但也隻有這樣簡單樸實的材料才更能考考新廚司的本事。

  方才來通報的婢子走後,蘇蘅想了想,道:“走,我們也去廚房看看。”於是帶上阿翹,兩人悠悠蕩蕩便往廚房去了。

  張春娘出去采買了,正在掌勺的是她的大徒弟。

  原本以為張春娘的徒弟也是女子,卻沒想到灶火前的卻是個十八九歲的清秀少年,名喚阿池。

  這年頭,大宅院中多選廚娘料理餐食,男子做廚司的多在外間酒館餐鋪做過賣鐺頭,在宅院中看見男廚司主廚也少。

  能將阿池帶來此處,想必春娘對自己這個徒弟很有信心。

  阿池像他師父,動作利索。

  等蘇蘅慢悠悠進來廚房時,酸辣雞皮湯已經煮滾,白菜切絲嘩啦下鍋炒好,也已經裝盤,隻剩下正在炒的碎金飯。

  廚房中的人大都是從長公主府裏帶來的,從前見慣了蘇蘅進廚房,此時也見怪不怪了。

  唯有幾個新麵孔,看見蘇蘅盈盈走進來,麵露訝異的神色。但看了一圈周圍的人皆淡定,便也捺下了驚訝,隨著蘇蘅的目光一起看阿池炒飯。

  阿池將煎得深黃的雞蛋塊和米飯混合,撒鹽,撒蔥花,裝盤。

  一碗熱騰騰的蛋炒飯,最簡單樸素的食物,除了鹽什麽調料都不需放,已經足夠噴香。

  阿池對自己的手藝很自信。離開了師父的指導,他有信心能在這第一頓飯便驚豔自家主人的刁鑽舌頭。

  一盆酸辣雞皮湯,一碟炒白菜,一碗蛋炒飯。

  明明都是家常菜,卻比肥魚炙肉更誘人食欲。

  白菜絲自然不必說,快火明油,炒得爽脆、甘甜。紅馥馥的酸筍雞皮湯尤其逗人食欲,光是聞就恨不得流口水。裏麵放了多多的油醬、椒料、蔥花、芫荽,一口下去,酸筍開胃,雞皮嫩滑,又辣又鮮,滋味強烈而濃厚。

  阿池見湯和菜蘇蘅都吃得愉快,但蛋炒飯隻吃了小半碗,不由上前一步問:“郡君是覺得這蛋炒飯不好吃麽?”

  蘇蘅見這少年氣性這樣高,不置可否地笑笑,“我吃過更好吃的。”

  “哦?”阿池當真是心氣高的,自覺不服氣,不假思索地繼續問:“不知是哪家餐鋪?下回我也去學學。”

  蘇蘅笑一笑,她脾氣好,也不惱,道:“不是外麵吃的,是我自己做的。”

  阿池也聽師父說起蘇蘅做紅燒肉和清蒸丸子是絕味,但心想那隻是節日偶爾一吃的硬菜。若論家常小菜,她一個閨閣娘子,素日隻會吃,絕少做,能比得上自己的手藝?

  不過他雖這樣想著,但剛才的追問已是僭越,哪怕心裏不服氣,真要讓蘇蘅動手和他一較高下他也是不敢的。

  誰料蘇蘅卻擱下筷子,問:“還有剩飯和雞蛋嗎?”看樣子是要親自動手。

  阿翹拉一拉她的袖子,小聲道:“小娘子,這不合規矩吧?”

  蘇蘅擺擺手,她隨性慣了,這些規矩限製不了她。

  何況她並不是想要和阿池一爭高下,畢竟阿池的年紀在前世的她看來就是個弟弟。她隻是被這一碗蛋炒飯勾起了鄉愁,懷念起遙遠的曾經罷了。

  往事不可追,味道卻可以長存。

  既然如此,幹脆親自動手。

  蘇蘅換上下廚的窄袖麻衫子,駕輕就熟地繞鍋撒了一圈油,揚手倒入打散的蛋液。

  澄黃的蛋液在空中劃出一道線,“嘩”的一聲,迅速在鍋內的熱油中膨起來,邊緣滾起大泡。蘇蘅將大泡劃拉到一邊,讓中間的蛋液流出來。蛋液一半煎成金黃略棕的蛋塊,另一半卻是剛剛凝固的黃嫩嫩樣子。她也不劃散,直接飛快撈起。

  “這雞蛋裏麵沒熟啊?”旁邊的幫廚湊在阿池耳邊小聲道:“能吃嗎?”

  阿池剛開始還不服氣,見蘇蘅動作幹脆堪比張春娘,又看到這一步,已經明白自家這位小娘子絕非隻是說說的本事。

  鍋中不倒油,蘇蘅快速將米飯倒入,用圓勺背輕輕敲散冷米飯,再將剛才的雞蛋倒入劃散混合,快速翻炒均勻,炒到粒粒分明、鍋鏟炙手時撒鹽。起鍋前撒一把鮮嫩青綠的蔥花,翻拌後略燜便起鍋裝盤。

  若要加香菇丁鬆子蝦仁青豆火腿等配菜,可以在攬雞蛋後,下米飯前先炒熟,再與米飯混合便是揚州炒飯了。

  但蘇蘅是一個蛋炒飯原教旨主義者,一向是不加配菜的,隻油香、蛋香、米香和蔥香便足以炒出一碗好飯了。

  “來嚐嚐。”蘇蘅盛出小碗,遞給阿池及眾人,“如何?”

  眾人剛開始半猶疑地吃了一口,著實的噴香可口!

  “唔,好香!”

  阿池吃了一口,頓了頓,默默又吃了第二口,然後吃完了一整碗,意猶未盡,心悅誠服。

  比起自己將雞蛋完全煎熟後再和米飯的混合的做法,蘇蘅的蛋炒飯層次豐富分明,的確更好吃。

  撲麵而來的先是蔥花的清香,煎至金黃的雞蛋入口濃香勻實,剛凝固的雞蛋塊鵝黃鬆軟,鬆散的米飯粒粒晶瑩,雞蛋中沒有完全煎熟的蛋液掛在米粒上,金裹銀,爽而鬆,不膩人。蛋炒飯要大口大口吃,滿嘴的油香,然後長飲一缸濃茶,才算圓滿。

  一碗炒飯,這樣簡單的材料,卻有幾種不同味道微妙過渡,是渾然天成的巧妙。

  周遭熱鬧,讚美此起彼伏。蘇蘅放下袖管,隻是笑笑,她在意的是將對一千年以後的那個時代的懷念吃了胃裏,像切實地捉住了某樣縹緲的東西。

  世界上沒什麽煩惱是一頓飯不能解決的;如果一頓不行,那就兩頓。

  作者有話要說:①:說法出自唐魯孫《酸甜苦辣鹹》。

  這個蛋炒飯的方子真的很好吃,感興趣的可以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