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元夕遊勾欄
作者:傅支支      更新:2020-09-05 17:09      字數:3677
  元夕夜。

  元宵節是東京城一年中最盛大的節日。從元月十四開始,汴京城中華燈徹曉明,千燈照碧雲,燈火輝煌如彩山高疊。東風夜放花千樹,星落如雨,歌舞徹夜。

  從宋太//祖開放宵禁以後,宋打破了前朝夜間街市不得逗留的禁忌,百姓的夜生活甚至比白日還要繁盛。

  如果這個時代有飛行器,有人能從高空看下去,會發現這是一副生動浩大的夜間版清明上河圖。

  當幅員遼闊的亞歐大陸的疆土被黑暗所籠罩,唯有渤海以西的一片疆域燈燭晃耀。

  這萬丈光芒猶如一顆顆明珠匯集,以汴京南邊的禦河為中心,畫出一條長長的明亮的線。沿著河的兩岸,團簇的光亮漸次四散開去,由稠密變為稀少,及至於燕雲十六州之外而消失。

  這是東京汴梁,這個時代的夜晚中,世界上唯一明亮的大都會。

  ·

  等蘇璞從公主府裏出來的時候,已經月上柳梢。街上早已是熙熙攘攘,人流如織。旖旎繁華的氣息流蕩在空氣中,催得眾人醺醺然如飲醇酒。

  蘇璞走到街口,一著柳色圓領文士便服、頭戴襆頭的小個子少年早已等在街口。

  卻是男裝打扮的蘇蘅。

  蘇蘅今次出來卻沒有帶任何仆從,就連阿翹要隨行她也不許。第一次親身體驗這樣的繁華,她想要給自己一點獨自呆著的時間。

  獨自一人在腦海中翻閱原身的記憶時,蘇蘅發現原身本質並不是那樣壞的人。

  父母尊重她、縱容她,卻不疼愛她、親近她,這樣的態度讓人費解。她的迷失便來源於這種費解。原身要是活在現代,很有可能會被送去參加《變形記》之類的節目。

  原身留下來的記憶中,尤其深刻的一幕是十一歲那年夏天的水榭邊。

  那年她和蘇葵一起在康陽旁邊玩耍,隔著紗帳,她以為母親在閉目小憩,心中隻有一個念頭,她若和蘇葵一起掉下水,母親關心誰多一點。

  兩人齊齊落水後被救上來,康陽沒有發怒,隻淡淡看了她一眼,便抱起了發抖的蘇葵離開。

  她曾見過端莊的母親厲聲嗬斥少年頑劣的蘇璞,冷臉盯著任性調皮的蘇葵,隻有對她,父親母親永遠是疏離的好顏色。

  事後沒有人追究她,她得到和蘇葵一樣的精心照拂,隻是事後父親母親來看她的次數越來越少,麵對她也愈發客氣。

  後來乳母才告訴她,原來她並非長公主親生,而隻是一個歌妓的孩子。

  府中人人皆知,隻有她不知。

  乳母又歎息,“再如何,您也不能推葵娘子落水呀!”

  府中人人皆知,隻有她以為旁人不知。

  原來她是這樣一個天大的笑話。

  而忍不住告訴她真相的乳母,卻因為說了真話而被驅逐出府。

  原來蘇蘅的身世,是公主府不能提及的禁忌。

  是因為羞恥嗎?

  年少的蘇蘅忍不住猜想。因為羞恥,所以即使乳母隻是提起來,也要被趕得遠遠的。

  越深刻的記憶便越能使蘇蘅共情。

  在腦海裏回憶到這一幕的時候,蘇蘅深刻感受到了原身腦海中經年揮之不去的失望、不甘,和跳梁小醜般的自取其辱。

  小女孩兒在青春期無處發泄的苦悶、自厭隻能通過越來越誇張乖戾的行為來宣泄。

  有奴仆發現了她的苦悶,於是教唆她女扮男裝溜出府,以玩樂取悅她。

  她學書不成,學禮不成,學節義不成,學文章不成,也便漸漸迷失於越來越變本加厲的出格張揚之中,最後讓康陽和蘇璋這對父母選擇對她的所有行為睜一眼閉一隻眼,視而不見。

  可是現在的蘇蘅卻並不是原來的十六歲小女孩,她在鋼筋鐵骨的都市森林裏都能習慣寂寞,習慣一個人生活。

  此時獨處而不被打擾的時光於她而言隻是享受,那些投機取巧、諂媚惑主的小人她自然不會再親近。以韓閑、丁狁為首的一幹下人,她穿越來不久就覺得這些人礙眼,一早便從身邊打發走了。

  蘇璞對她一個人逛燈市不放心,也道要來陪她,兩人約在傍晚巷口見麵。

  蘇璞看男裝打扮的二妹妹,花燈萬盞,迤邐長街,她卻寂然立於巷口,如一葦春初韌竹,悠遊自得。

  他覺得自己的感覺沒錯,一年不見,這二妹妹的確有哪裏變了。

  蘇璞來遲,腳步不由匆匆,但蘇蘅卻不緊不慢地打趣,“不急,不急,我還以為哥哥又被碧雲娘子攔下了呢。”

  她的聲音水靈嬌脆,是少女特有的聲線。

  蘇璞摸摸鼻子,笑道:“女子難纏,碧雲又是女子中的難纏教頭。我好容易回汴梁一趟,她鬧得簡直沒章法,我最後隻能說今日喝醉了酒,叫她今晚回去孝敬韓嬤嬤,這才脫身的。”

  韓嬤嬤是蘇璞的乳母,亦是蘇璞侍妾袁氏的幹娘。

  袁氏便是那日蘇蘅在廚房中看見和蘇葵一起的女子,乳名碧雲。

  袁碧雲比蘇璞年長一歲,七歲時進了公主府習舞。袁碧雲雖是府中學舞樂的丫頭,本是樂倡的賤籍身份,但人機靈聰明,韓嬤嬤便收了她作幹女兒。

  袁碧雲有韓嬤嬤搭線,又生得嬌媚,在蘇璞身邊得了臉,成為侍妾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韓嬤嬤老了之後便搬出了公主府,回去和自己兒子一起住,因此袁碧雲不常見她。

  元宵本就是合家團聚的日子,蘇璞這會以孝敬幹娘的由頭打發袁碧雲走也不算沒有道理。

  想是蘇璞匆匆脫身,還來不及換衣裳,還穿著圓領大袖的白色襴衫,衣帶當風,行動間依稀殘存著碧雲閨中的脂粉香。

  蘇蘅走在他身後,那曖昧的胭脂香氣隱約拂過麵龐。

  蘇蘅不由嘖嘖,笑道:“難纏教頭怕是早猜到有人今晚要出來招蜂引蝶,所以先在他身上留了香引子,好叫蜂蝶退散。”

  蘇璞素來知道自己這個妹妹嘴上是沒遮攔的,想到什麽便說的性格,也不惱。

  此刻父母不在眼前,他也無需作出家宴時和煦斯文的模樣,也不否認,仰頭輕笑,“那便是她想錯了,我身上帶香,人家隻以為我風流好親近,愈發要來了。況且,並非我招引卿卿,而是卿卿頻頻顧我。”

  他話說得坦誠瀟灑,自有一副風流不羈的做派流露,竟然讓人覺得很有道理。尤其有嚴裝少女,三三兩兩,笑語盈盈走過,不時頻頻回顧蘇璞,讓他的話更有說服力了。

  蘇蘅心裏好笑,回想除夜家宴的時候,蘇家的三個小孩在長公主的威儀下,除了蘇葵偶爾忍不住挑釁蘇蘅幾句,其他時候三人都是正襟危坐,大寫的“乖巧”,結果父母一旦離家,就原形畢露。

  出了朱雀門,直至龍津橋,眼前是前所未見的市民氣象。

  街上商販叫賣聲此起彼伏,寶馬雕車爭馳於天街禦路,人聲鼎沸,車馬喧轔,雜耍皮影、說書賣藝,數裏不絕。

  街道縱橫交錯,車水馬龍,商鋪百肆雜陳,酒樓歌館遍設。

  街邊的攤販是小本生意,隻賣些元宵吃食,吃左不過是些鹽豉湯、蝌蚪羹、澄沙團子、蠶絲飯、煎七寶薑鼓、十般糖等,大多是元宵節人們常吃的節令食品。

  但商販兒們別出心裁地把這些食物裝在花盤裏,朱綠玄黃摻雜,架著斜插燈彩的車兒,高聲沿街叫賣,惹人垂涎。

  蘇蘅被小販兒招徠的吟唱叫賣聲勾得嘴饞,出來時她隻喝了一杯屠蘇酒,此刻腹中空空,見這琳琅滿目的吃食不由放慢了腳步,有意往攤邊走去買點吃的。

  蘇璞拎著她的領子把她揪回來,“不許去,你吃了可就飽了,咱們今日這副肚腸,都是為江行首的桂花乳糖圓子留的。”

  得了,蘇蘅這就知道為什麽蘇璞堅持要陪她逛燈市了。

  原不是為了陪她,而是為了拿她做幌子去見相好的。

  但見妹妹肚子空空餓著,蘇璞也有點不好意思,瞥見街邊有人以竹架子支著青傘,上麵綴裝鬧蛾、玉梅、雪柳、菩提葉、燈球、銷金合①,都是女孩兒喜歡的東西。

  他賠笑,“好阿蘅,我一年才回來見她一次,你且忍忍,這攤兒上的玩意兒我全買了,你隨意挑幾個來玩好不好?”

  他是用哄孩子的語調跟蘇蘅說話,蘇蘅見他如此,隻笑一笑,攤上的可愛玩意兒固然多,可她今日做男子裝扮,又不能戴這些。她不欲戲弄蘇璞,隻挑了一盞紅梅縷金小燈球兒便走。

  為了在夜間招徠客人,各大酒樓店家挖空心思,在柱形的空心招牌裏麵放上蠟燭,招牌就亮了起來,光亮皎潔,百步之外亦清晰可辨。

  更有甚者,直接在自家的酒樓門口的街道上以竹竿、彩帛搭建了個新的門樓,門樓中燈火亮如白晝,迎門小廝不遺餘力地招呼,以吸引顧客,謂之“彩樓歡門”。

  蘇蘅今夜的目的地本來是城中最有名的酒樓白礬樓,卻被蘇璞七拐八拐地帶進了南瓦舍。

  東京城中的瓦子有南北之分,北瓦子多是吹彈、雜劇、勝花②、投壺、煙火等藝雜。南瓦子中多勾欄,係妓館、戲苑上緊之處,其中最出名的便是琅嬛院。

  原身雖然好玩,但是也沒逛過勾欄,因此蘇蘅忍不住細細打量。

  邁過琅嬛院的彩樓歡門,從金漆照壁繞進來,便是宏敞精麗的景象。樓裏不分晝夜地燃燒著兒臂粗的紅燭,各處香爐中的香餅也毫不吝惜地焚燒著。

  雲煙霧繞,鶯鶯燕燕,珠翠輝輝,這邊有笑那邊有叫,鼓樂歌笑至三更,一派天上人間。

  果真是民風開放的時代,蘇蘅粗粗一看,其中的客人不止男子,還有很大一部分的女子,或如她一般穿著男裝,或幹脆穿著女裝來逛勾欄。

  凡是此處的客人,前襟都別了一枚小小金花。

  想來蘇璞是這裏的常客,才一進門便有媽媽眼尖盯了上來,撇去小廝,親自迎上來給他們別上金花,眼睛笑成兩道縫,“我的好蘇公子,這樣久不見你!知道您外放回來,雪吟今夜辭了其他的客人,已經在等您了!”

  作者有話要說:①:都是戴在頭上的首飾,出自《武林舊事》。

  ②:勝花即魔術表演。

  關於宋朝的元宵節的記錄有許多,我寫文時主要參考的是《東京夢華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