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9章 打響招牌
作者:鑲黃旗      更新:2021-07-07 19:36      字數:6615
  寧衛民從沒學過飯店管理。

  ??他的學曆,不過是上一世半工半讀,在一所野雞大學混下來的,其實跟張廢紙差不了多少。

  ??但他有心計,有豐富的社會經驗、生存能力、投機手段。

  ??還有這一世從康術德身上學到的為人處世、待人接物的大學問。

  ??以及不知不覺中因為收藏,對我們的民族遺產,傳統文化所產生的愛好和興趣。

  ??這些東西,遠比大學裏的知識更實用。

  ??何況他還趕上了改革開放、經濟搞活初期,千載難逢的黃金商機。

  ??在當下市場準入門檻較高,真正的高檔餐飲企業沒有幾個,國內人力技術成本十分低廉,旅遊和餐飲市場需求卻在飛速激增的大環境下。

  ??他能夠打著國內第一家外企的招牌,依靠皮爾·卡頓公司的資源作為後盾。

  ??甚至獲得了重文區服務局和天壇公園兩個有權、有地、有關係的官方合作夥伴鼎力支持。

  ??更有“張大勺”、龐師傅、常靜師傅、艾師傅、羅師傅、常玉齡、劉永清這樣各行各業的民間技藝高手真心相助。

  ??可以說他所麵對的市場環境,堪稱千載難逢的美好。

  ??他所占據的商業優勢,同樣是得天獨厚,前所未有的。

  ??要是在這種情況下,他所創辦的飯莊仍然不能獲得巨大的成功,那可真的說不過去了。

  ??1978年之後,改革的春風吹遍神州大地。

  ??共和國帶著剛剛擺脫禁錮的喜悅,沐浴在新時代的光輝裏。

  ??隻是盡管社會大體環境在持續不斷的好轉。

  ??但也並非所有人的日子,都能於第一時間扭轉頹勢,奔向幸福的康莊大道。

  ??因為有句話說的好,全天下幸福的人都是一樣的,而不幸的人卻各有各的不幸。

  ??別忘了,五個手指頭還不是一邊兒長呢。

  ??人世間總有那麽少數的幾個人,是背得離譜兒的特例。

  ??明明沒做錯什麽,他們的日子卻在酸澀的苦水裏越浸越深,一點兒不見好轉的跡象。

  ??讓人無法不心生同情。

  ??另一位同樣有權住這兩間小房的主兒,也在1979年冬天,跑回京城來了。

  ??這就是返城知青寧衛民。

  ??說起這小子,更是個苦孩子。

  ??隻是盡管社會大體環境在持續不斷的好轉。

  ??但也並非所有人的日子,都能於第一時間扭轉頹勢,奔向幸福的康莊大道。

  ??因為有句話說的好,全天下幸福的人都是一樣的,而不幸的人卻各有各的不幸。

  ??別忘了,五個手指頭還不是一邊兒長呢。

  ??人世間總有那麽少數的幾個人,是背得離譜兒的特例。

  ??明明沒做錯什麽,他們的日子卻在酸澀的苦水裏越浸越深,一點兒不見好轉的跡象。

  ??讓人無法不心生同情。

  ??隻是盡管社會大體環境在持續不斷的好轉。

  ??但也並非所有人的日子,都能於第一時間扭轉頹勢,奔向幸福的康莊大道。

  ??因為有句話說的好,全天下幸福的人都是一樣的,而不幸的人卻各有各的不幸。

  ??別忘了,五個手指頭還不是一邊兒長呢。

  ??人世間總有那麽少數的幾個人,是背得離譜兒的特例。

  ??明明沒做錯什麽,他們的日子卻在酸澀的苦水裏越浸越深,一點兒不見好轉的跡象。

  ??讓人無法不心生同情。

  ??另一位同樣有權住這兩間小房的主兒,也在1979年冬天,跑回京城來了。

  ??另一位同樣有權住這兩間小房的主兒,也在1979年冬天,跑回京城來了。

  ??這就是返城知青寧衛民。

  ??說起這小子,更是個苦孩子。

  ??另一位同樣有權住這兩間小房的主兒,也在1979年冬天,跑回京城來了。

  ??這就是返城知青寧衛民。

  ??說起這小子,更是個苦孩子。

  ??寧衛民是1961年生人,父親寧長友是大柵欄起重社的三輪車夫。

  ??在他兩歲的時候,就因為煙酒無度犯了腦淤血,早早過世了。

  ??寧家實打實,沒有什麽親戚朋友。

  ??所以這幼年喪父的孩子,連一天好日子都沒有過。

  ??全是靠他那個在街道縫紉社上班的寡婦媽獨自拉扯大的。

  ??至於他們娘兒倆搬到扇兒胡同2號院來,當然是康術德一家搬走之後的事兒。

  ??主要是街道幹部們特意照顧,可憐衛民媽寡婦失業的不容易。

  ??覺得她們要是搬到這兒來,上班也就近了。

  ??而搬到此處之後,明明住得好好的,寧家娘兒倆為什麽又會讓這兩間小房空置呢?

  ??那也隻能說命運的捉弄了。

  ??敢情寧衛民初中畢業後,去京郊房山插隊。

  ??偏偏1977年,就因為去房山看他,他母親在路上出了交通事故,撒手人寰。

  ??而寧衛民沒有縫紉手藝去接替母親的工作,直到兩年後,才能按政策把戶口遷回來。

  ??可寧衛民接茬又是一個沒想到。

  ??終於回到京城的他,發現自己竟然連個落腳的地兒都沒了。

  ??他的家已經住進去去一個陌生的糟老頭子。

  ??這又是何等的憋屈?

  ??難怪人說,人要是背起來,恨不得連喝口涼水都塞牙,放屁都蹦自己腳後跟呢。

  ??總之,兩個走投無路的人都指著這兩間小房過下半輩子呢,這事兒一下就擰巴了。

  ??無論是康術德還是寧衛民,誰都想讓對方走人。

  ??為此,他們不但讓小院裏的鄰居們評理,還起了激烈的爭端,一下子鬧到了街道幹部麵前。

  ??可實打實的來說呢,麵對這樣的情形,街道幹部和鄰居們,也是左右為難,難以裁判啊。

  ??無論誰,都該獲得同情,獲得幫助。

  ??無論誰,都有正當的理由為他們自己主張權力。

  ??所以難啊!怎麽解決這個問題,真讓人為難!

  ??別說兩個不幸的人,他們自己感到煩惱、鬧心了。

  ??甚至就連他們身邊的這些人,也無不代他們搖頭歎息,為難地嘬牙花子。

  ??於是經過好一番合計和商議,街道幹部們最終給出的解決方式,那就隻能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了——平分!

  ??既然讓誰搬走也不合適。

  ??兩間小房,就幹脆一人一間吧。

  ??可說實話,對這種結果,無論是康老頭兒,還是寧衛民,誰心裏也舒坦不了。

  ??因為這不是幼兒園小朋友們排排坐,分果果。

  ??首先這房分裏外,那就是個問題。

  ??這兩間小房,其實是小院正麵五間北房最東邊的兩間。

  ??等於是一個門在裏,還有一個門在外的套間。

  ??臨時破一個門當然是不現實的。

  ??錢不錢放一邊,就是為了保暖考慮,那也得等春暖花開才好動手。

  ??那誰裏誰外啊?

  ??兩個都想住進裏頭去,都知道住外麵受幹擾。

  ??為這,就得先掐一架。

  ??康老頭的倚老賣老起了作用。

  ??他說自己歲數大了,受不得風。

  ??以此暫勝一局,搬進了裏間。

  ??可沒兩天他就主動從裏屋又換出來了。

  ??不為別的,全因為寧為民把他父母的遺像掛外間西牆上了。

  ??康老頭每天出來進去的,都得跟照片上的死人打照麵。

  ??時間一長,他受不了了。

  ??是寧可自己一把老骨頭吃風,也不願意再讓寧衛民的父母拿眼神瞪自己了。

  ??而這才剛開始,後頭的爭執就多了去了。

  ??比如說,寧衛民厭惡康老頭打呼嚕。

  ??康術德呢,又嫌棄寧衛民沒規矩,不懂禮貌。

  ??再比如,寧衛民天天怪康術德把外屋弄得都是紙盒子,臭漿糊味兒散都散不出去。

  ??康老頭呢,也是堅決不讓寧衛民屋裏抽煙,怕他把紙盒子引著了。

  ??而且反唇相譏,說他不洗腳就上床,那味兒比漿糊還大。

  ??還有哪,寧為民沒收入,可也得吃、得喝。

  ??他毫不客氣的拿康老頭的米麵、煤火來用。

  ??康老頭又如何肯幹呢?

  ??他當然得捂著,不樂意當冤大頭。

  ??可寧為民又說了,這屋裏的家具、爐子和鍋碗瓢盆可都是他們家的。

  ??不給吃喝,那就別用。

  ??就這樣,倆人直吵得驚動了鄰居,才在大夥兒的勸說和見證下,又協商出一個法子。

  ??那就是寧衛民每天得幫著糊一定數量的紙盒子,還得把副食本拿出來和康老頭公用。

  ??這康老頭才能提供免費的吃喝煤火。

  ??總之,這一老一少,從開始碰麵爭房,彼此就沒有過好印象。

  ??帶著個人情緒,生活習慣還這麽大的差異,自然過不到一塊去。

  ??對他們來說,什麽事兒都能成為矛盾,人腦子沒打成狗腦子已經不錯了。

  ??而這,也是給整個小院兒出了道難題。

  ??幾家鄰居們煩的啊,一說起給這倆人勸架,個個都腦仁兒疼。

  ??難就難在了偏著這個不行,向這那個也不行,怎麽辦都是錯啊。

  ??可也別說,就在大家都以為康老頭和寧衛民會在弱弱相殘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除了互相傷害再也不會出現其他的可能的時候。

  ??命運這個家夥又安排出了另一種非常奇妙的轉折劇情,一下就把局麵由壞變好了。

  ??也就是1980年春節前後吧。

  ??這兩個堪稱是前世冤家、今世對頭的人,不但舊日的矛盾全盤化解,反倒還變得親如一家了。

  ??要問究竟發生了什麽啊?

  ??答案其實很簡單,就五個字兒而已,患難見真情!

  ??這種轉變的起因發生在臘月二十八那天。

  ??老人覺少,就起得早。

  ??那天康術德一起床,就發現屋裏煤火味兒不對。

  ??披著件衣服,他尋著味兒就找到了寧衛民的門前。

  ??跟著一通拍門叫人,屋裏沒丁點兒反應。

  ??老頭兒登時急了,知道不妙。

  ??果斷拿凳子把內屋窗戶給砸碎了,這才救了寧衛民的小命。

  ??偏偏等到過了年之後,又輪到康術德出事了。

  ??一個工作日的中午,寧衛民從外頭趕回來吃飯。

  ??沒見著吃食,倒是發現老爺子手裏拿著紙盒子,閉著眼趴桌子上了。

  ??怎麽叫都叫不醒。

  ??再一摸,腦門滾燙。

  ??得了,寧衛民也不含糊,趕緊背上康術德。

  ??又招呼了旁邊在家的鄰居——退休的邊大爺,和居委會主任邊大媽老兩口。

  ??幾個人一起給老爺子送友誼醫院去了。

  ??沒想到情況不甚樂觀,不光得打點滴,人還得住院觀察兩天。

  ??問題是康術德看病必須自費,這錢誰來掏啊?

  ??就在邊大媽跟醫院磨嘴皮子,問能不能讓居委會作個保的時候。

  ??誰都沒想到,這寧衛民出去了一會兒。

  ??半個多小時後回來了,就跟變戲法似的,當場拍出了六十塊錢。

  ??更讓人沒想到的是,急赤白臉交完了錢。

  ??都沒容邊大媽和邊大爺過問呢,寧衛民就一頭栽倒在地了。

  ??現場登時大亂啊。

  ??邊家老兩口也嚇壞了,趕緊招呼路過的醫生給看看怎麽回事。

  ??隨後謎底才徹底揭開。

  ??這錢到底是哪兒來的啊?

  ??敢情寧衛民急中生智,他剛才去抽血室獻血去了。

  ??兜裏的單子寫得清楚著呢。

  ??從他身上抽了300CC,換來了這筆救命錢。

  ??還有,可別忘了,這都什麽時候了?

  ??寧衛民直到此時,都沒吃飯呢。

  ??他背著人到了醫院,餓著肚子抽完血,心裏又有火,連水都沒喝一口,又怎麽能不暈呢?

  ??那想想吧,當康術德被救回來,知道了事情的經過,心裏又會是什麽滋味啊?

  ??人心可都是肉長的,哪怕日常生活裏,有著再多的齟齬,也抵不上過命的交情不是?

  ??說起來,這一老一少誰都沒想到,真遇到關鍵時刻,對方會這麽幹。

  ??所以經過這番折騰,他們都覺著對方是可以共患難的依靠。

  ??彼此念著對方的好,自然而然就和睦起來了。

  ??再往後,那肯定不一樣了。

  ??弱弱相殘變成了同病相憐,寧衛民敬老,康術德愛幼。

  ??倆人即便再有什麽矛盾,互相也能包容了。

  ??他們說話再沒動過肝火,倒是經常笑嗬嗬的聊天逗悶子呢。

  ??不知道的人,還以為這爺兒倆,原本就是一家子呢。

  ??就這樣,街道幹部們總算放寬心了,甚至有心想把這一老一少並戶,促使他們真成為一家人。

  ??而扇兒胡同的街坊鄰居們呢,也都喜笑顏開,把此事當成了“人間自有真情在”的典範,津津樂道個沒完。

  ??但在這裏,有句話還是得先說明白了。

  ??這看似已經圓滿的結果,卻並不是故事的結束,僅僅是故事的開始。

  ??因為命運玩兒得這一把花活,其匪夷所思的程度,遠超人們所能想象的範疇。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