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六章 屠龍寶刀
作者:鑲黃旗      更新:2021-05-31 04:06      字數:3372
  <b></b>什麽叫好人中的好人?

  那就是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幫人幫到底,送佛送到西的人。

  什麽人才是真心想幫你的人?

  那就是主動扶你上馬,還要再送你一程的人。

  “張大勺”就是這樣的人,別看性情乖張,可那是對他看不上眼的人。

  真要對了脾氣,他答應的事兒,絕對給你能辦得滴水不漏。

  就這老爺子,不但給了寧衛民兩樣獨門的賺錢法寶,把什麽才是真正的宮廷菜給他全講明白了,獨具特色的宮廷菜單也給他鼓搗出來了。

  最後,甚至還不惜搭上自己的人情麵子,把能做這些菜的人,會做這些菜的人給寧衛民找著了。

  老爺子介紹給寧衛民的廚師一共是三位。

  頭一位就是他在“北極熊”的同事,職工大食堂拿一級工資的正職炊事長,五十來歲的龐增泰龐師傅。

  別看這位龐師傅出身是“口子廚”,師承“欖杆市口子孟”。

  五七年公私合營後轉業的正式工作又是幹大食堂的,可他並非隻會做應付紅白喜事的粗糙菜。

  重要的是,這次廣告業務試水,是一次以小見大、尤為有益的嚐試。

  這對日後他開展其他的商業活動,肯定是很有幫助的一次經驗。

  他通過這件事,可以親身體驗一下這年頭廣告與商業營銷直接的關係。

  也就能知道自己在這個時代能力究竟有多大。

  看看是否有自己應付不了的情況,找到自身的不足。

  更何況真辦成了,收益也是巨大的,就能遂了他的心願。

  要不試這麽一次,他又怎麽可能甘心呢?

  總之,既然廣告協議已經簽訂,那順理成章,下麵就進入真正的實際操作階段了。

  這一方麵是寧衛民抓緊時間,按照廣告上的技術條目,編寫具體的技術內容。

  另一方麵,就是他聯係古四兒,去商量出售技術的代價,打算先撈回成本再說。

  寫東西很好辦,全是寧衛民肚子裏現成的玩意。

  這又不是寫,用不著潤色,隻要條理清楚,意思準確就行。

  而且白天夜裏,寧衛民都有大把時間爬稿子。

  一天寫完,一天修訂整理,輕輕鬆鬆的事兒。

  寫完了就是匯編成冊,該批量生產了。

  這事兒也容易。

  寧衛民不用鉛字印刷,用油印,就是學校印卷子的那種土辦法。

  他自己隻不過再花一晚的時間用蠟紙刻了版。

  晚上借用單位的設備,用公家的紙張油墨,很容易就印出了一百份教材。

  而恰好也是這個時候,古四兒那邊有信兒了,他帶著倆哥們兒如約來接洽,成了最早領走教材的仨顧客。

  不過交易過程也出了點兒小岔子。

  最終成交的價兒並不是當初說好的三百塊,而是二百六。

  之所以會如此,是那古四兒帶來的另外倆魚販子耍雞賊,臨時變卦。

  他們大概是吃準了寧衛民急需用錢,一時又難找其他人。

  非要先掏一半的錢把方子拿走,試驗成功了,才肯付剩下的一半。

  這明顯就是想打五折,要變相賴賬的手段啊。

  可這三百一下就變一百五了,寧衛民哪兒能幹啊?於是一口回絕。

  古四兒似乎也並沒想到會有這出戲碼。

  愕然之間,麵對寧衛民責問的眼神,他覺得很有點掛不住臉兒,幫著寧衛民據理力爭。

  可即使如此,畢竟難抵財帛動人心。

  五十塊錢,那已經是一個月工資啦!

  跟著古四兒來的那倆小子,眼界就這麽大,其他的都不顧了。

  做出不成就拉倒打算破罐破摔的姿態。

  說他們肯掏五十,還是因為古四兒擔保呢。

  畢竟沒親眼所見,誰能完全相信。

  還說這錢不是不給,是日後再給。

  話裏話外埋怨古四兒胳膊肘往外拐,幫理不幫親。

  一席話下來,反倒弄得古四兒張口結舌,有點下不來台。

  寧衛民卻是越聽越煩。

  他琢磨了一下,覺得隻要能收回廣告上的成本就算立於不敗之地了。

  多幾十塊錢少幾十塊錢也沒什麽必要。

  也就懶得置這個閑氣,跟他們鬥這個智了。

  於是直接劃出了最後的底價,那就是同意打個八折。

  說他們茲要能馬上掏二百四,方子就給他們,這是一口價,其餘免談。

  而且借著這事兒把藏著的坑,也挑明了。

  說自己保證這孵化神仙魚的辦法是真的。

  隻要按著方子來,孵化不了他負責。

  可既然是賤賣,就別怪他後麵再把孵化辦法賣其他的人,彌補損失。

  還說古四兒他們同樣也可以往外賣方子,誰賣得出去,就算誰的本事。

  連古四兒在內,這仨人對寧衛民打算繼續把孵化辦法再賣別人這一點,都沒太當回事。

  看來他們誰都明白,這樣的事兒是必然會發生的。

  大概也挺自負,自己的關係網不是寧衛民能輕易觸碰得到的。

  但八折的價錢卻真讓那倆小子動心了。

  他們還是知道神仙魚孵化辦法的真正價值的,要不然也不會跟著古四兒來了。

  就這樣,經過了漫天要價,就地還錢。

  那倆小子見好就收,最終和寧衛民以在心裏互道一聲傻波依的方式,達成了交易。

  值得一提的,倒是寧衛民沒想到,古四兒還真不是假局氣。

  他和另外倆小子不一樣,做人還算講究,該給多少錢給多少錢,照樣掏了一百。

  等拿到教材之後,甚至沒搭理那倆魚販子就率先走了。

  從這明明可以省錢,卻偏偏不要,又有點像劃清界限的負氣之舉上看。

  寧衛民願意相信,古四兒對這變故確實不知情,這人看來還是可以再打交道的。

  就這樣,又過了三四天。

  當9月8日,寧衛民在最新的一本《現代青年》上,看到自己那則廣告刊登出來時。

  他其實已經把兩期廣告的本錢完全回收了。

  剩下的就是等著看看,這試水之舉能帶回來多少效益了。

  坦白說,盡管《現代青年》編輯部還挺不錯的。

  主動給他的廣告增加了一個《大西洋底的人》男主角麥克哈裏斯的遨遊海底的線描配圖。

  和他那個“大西洋底的魚”為噱頭的廣告標題,搭配起來相得益彰,看著效果十分奪人眼球。

  可連著五六天,竟然都沒等到一封信。

  在這個過程裏,寧衛民還真有點忐忑,心裏沒底了。

  他心裏情不自禁的開始琢磨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

  什麽雜誌實際銷量是不是太低了,是不是五元的價錢或許訂高了,是不是自己把這年頭的人想得太單純了,是不是自己的地址不該留自己家啊,看著不像辦公地……

  總之,越盼來信越沒有,一切的疑點都成為他憂慮的來源。

  關鍵的轉折來自於第七天。

  9月14日,院兒裏來了件大喜事兒,這天是周末。

  早上八點,當羅家的大兒子陪著自己媳婦,抱著新生兒,走進扇兒胡同2號院的時候,全院的人幾乎都迎出來了。

  結婚七年,七年才抱上孩子,不容易。

  這說起來,和一場抗戰的勝利也差不離兒了。

  當了爺爺的羅師傅樂得屁顛屁顛的,比漲一級工資都興奮。

  他一邊攔住大兒子和媳婦兒站在當院兒裏看嬰兒,一邊向全院居民大聲宣告。

  “到家嘍,到家嘍,我們家的大孫子到家嘍。”

  升格兒為奶奶的羅大嬸兒跟著就從大兒媳婦手裏把孫子搶了過來。

  她抱著孩子,也高興得不知怎麽顯擺了。

  掀開一道小縫兒邊大媽看,看他們的大孫子小鼻梁多高。

  跟著又給米嬸兒看,看他們的大孫子小臉蛋多周正。

  米曉卉這丫頭嘴裏是真沒把門的,嘀咕了一句。

  “眼小了點兒。”

  剛說完,後腦勺就挨了她媽一巴掌。

  羅大嬸倒也不介意,笑嗬嗬的反倒解釋上了。

  “不小,月科的孩子,還沒睜開哪,小貓兒小狗兒沒離窩也不睜眼不是?”

  跟著就徹底沉浸在孩子臉上,滿有興致地說,“瞧這小脖子,幾道圈兒,小胳膊腿兒,那叫有勁兒,骨立著哪!我們孫子結實,大夫說了,還得科學喂養哪,各種營養都得跟上……”

  寧衛民也會湊趣兒,淨撿好聽的說,反正不要錢不是。

  “長相這麽端正,絕對是福相。您得起個好名字,好好培養吧,這可是咱們未來的國家棟梁哪,真要成了名留青史的人才,咱們整個院兒都跟著麵上有光呢。”

  這話說的全院兒都樂了,在羅大嬸兒連聲稱是中,羅家一家子都笑成了向陽花兒。

  結果就是這麽巧,這時候,郵差也來了。

  這位見院兒門口這麽多人,也不進去,直接叫一嗓子。

  “2號院,有信啊。寧衛民,寧衛民……”

  “哎哎,人在,人在哪!”

  或許真是口下有德之故,寧衛民居然一次性的拿到了兩封信。

  一封是津門來的,一封是廊坊。

  他再顧不上看羅家的熱鬧了,趕緊回了自己屋兒。

  極為興奮地偷摸一撕開信,果不其然,生意總算開張了。

  信封裏麵除了要求回寄技術資料的兩封信,還夾著十元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