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第一人
作者:鑲黃旗      更新:2020-05-10 15:53      字數:2758
  1980年10月7日,一篇不足百字的消息《本市第一家個體經營的悅賓飯館今天開業》在京城晚報頭版出現。

  記者描述了這家位於“翠花胡同”隻有二十五平方米的空間,四張圓桌,十六把長凳的小飯館。

  在9月30日開門營業第一天,等在門外的顧客就排到胡同口,一天接待了不下二百個客人的熱鬧情景。

  第二天,京城晚報在頭版又刊登了一篇新聞特寫——《“嚐嚐看”笑語滿堂》。

  記者以親曆其中的真實感受,對悅賓飯館的經營情況進行了更為細致地描寫。

  晚報同時配發言論《嚐嚐看,好!》。

  就這兩篇連續報道,一下子在京城引起了巨大的轟動。

  京城第一家私營飯館開張的消息,就如同在一潭死水中投入一顆巨石,引發了中外記者和京城百姓的持續關注。

  外國人甚至把這件事定義為改革中的標誌**件。

  這不但讓悅賓飯館從此聲名大振,四方的顧客慕名而來。

  還有不少人從此受到啟發和觸動,不斷加入到興辦私營飯館的行列中。

  據京城工商部門的數據顯示,從1980年到1983年間,京城的飯館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出了上萬家。

  而悅賓飯館的老板的郭培基、劉桂仙夫婦倆,不但從此徹底解決了家裏兩個兒子返城回來找不著工作的問題。

  也幸運地成為了被七十七個外國媒體輪流報道過,被市長接見過的改革典型。

  而且率先成為京城那少數先富起來的人。

  那麽這家飯館的買賣,當時火到什麽程度呢?

  許多年之後,已然年邁的飯館老板劉桂仙在上電視節目時,是這麽回憶的。

  她說自己第一天親眼目睹買了四隻鴨子三十六塊錢的本兒,是怎麽變成了八十多塊錢的。

  淨賺四十多塊啊,幾乎讓她一宿就沒睡好。

  第二天,她就又去買了七隻鴨子。

  此後,每日進貨的數量隻多不少。

  而且這外國人也好個新鮮勁兒。

  她的小飯館經過外國記者采訪,很快就有外國人來訂餐,還要每人十塊錢標準的桌席。

  可當年的物價是個什麽樣啊?。

  哪怕大蝦、鱔魚、王八,全挑好的上,也達不到一半的成本啊。

  特別是對於一家四口用自己的房子開的小飯館來說,既沒有人工成本也沒有房租成本。

  那這利潤是多是少,就請各位自己掂量吧。

  這就是先吃螃蟹的好處,這就是頂上了“第一”桂冠的紅利啊。

  於此同理,寧衛民這小子除了腦子活、膽子大、敢想敢幹以外,他還有充分的商業經驗和超前的見識。

  在這樣一個社會剛剛開始轉型,市場經濟還處於起步階段的年代。

  他這些特質都是這個年代的人普遍缺少的。

  因此作為京城吃“信息業務”這碗飯的第一人,寧衛民的創富行為一樣占盡了先機,自然就能獲得巨大的成功。

  甚至由於幹的是偏門,他所獲取的利潤,掙錢的方式,也遠比當個飯館老板更劃算、更舒服。

  至於說到節後的具體情況,那還真跟他琢磨的差不多。

  正因為手裏有了《現代青年》這本雜誌當範例,他再去跑廣告業務就容易多了。

  一些規模不算大的冷門刊物的雜誌社,態度果然鬆動了。

  《散文》和《詞刊》兩本雜誌,就答應為他刊登廣告。

  這樣等於十月份就有了三家雜誌社,為他的業務在全國的大江南北做推廣。

  隻不過人家的要求是必須一連做三期才行。

  那麽兩家加一起是差不多得交八百塊,也就意味著寧衛民需要承擔較大的資金壓力。

  他大致算了算,自己從古四兒幾個身上收回來二百六。

  再加上前後收到了六十多封信,斂在一起有三百二三的。

  而自己剛到手的一個月工資,還得用來保證日常開銷。

  那麽他手裏其實能動的錢也就不到六百。

  可好就好在,家裏這邊還不斷有信寄過來,這業務變現能力很強,變現速度很快。

  真把廣告打出去,恐怕用不了幾天就能填上這個窟窿,

  也就是說,他隻把備著趟鬼市的錢拿出來暫且周轉一下也就成了。

  於是這次他沒猶豫,不但幹淨利落脆地把這錢掏了。

  而且還專門利用職務之便,以一個杜撰的人名“古嶽”的身份。

  用每天六元的價格,包下了重文門旅館的302房間,作為能夠擺在明麵上的收信地址。

  隻是一個月就又多了一百八啊。

  這是個什麽概念?

  那就是相當於米曉冉或是寧衛民的仨月的工資呢。

  為此,米曉冉是大吃一驚啊,徹底刷新了對寧衛民的認知。

  因為自打她懂事兒以來,就沒見過身邊有一個人能幹這樣的傻事,願意白白扔掉這麽一大筆錢的。

  是,有了這個地址,她代寧衛民收信是免得為難了,幾乎變成了可以光明正大的事兒。

  可問題是這代價也太大了點。

  一百八啊,真有這個必要嗎?

  這筆錢如果能留手裏,買什麽不行啊?

  所以她實心實意的勸過寧衛民。

  說自己可以小心些,應該不會出什麽問題。

  倒是很替寧衛民擔心,怕他萬一租了房間,要是來信的人沒那麽多又該怎麽辦?

  沒想到寧衛民壓根沒含糊,對她說,“你就甭杞人憂天了,我心裏有譜。你想啊,每天隻要有一封信,旅館錢就差不多出來了,我怕什麽?我要的隻是悶聲發財,減少沒必要的麻煩。當然,你要是想明白了,願意從中分一份,我們倒是可以談談……”

  如此一來,米曉冉也就沒法再勸了。

  不過隨後發生的事實證明,寧衛民這一決定實在是非常明智。

  因為與家裏那頭收信日益減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從十月中旬開始,新的廣告一展現出效力,重文門旅店這塊兒的來信,就堪稱是爆發。

  第一天就高達七封。

  然後第二天就是十三封。

  第三天二十封。

  第四天三十封……

  直至四十分五封達到了峰值,隨後才開始逐步回落。

  但也穩定在三十封左右,就不再降低了。

  這麽高的收信量,那幾乎是把旅館日常收信翻了一倍,有時候還不止一倍。

  要沒有這個房間打掩護,沒有這個虛構的客人“古嶽”當偽裝。

  哪怕米曉冉有職務之便,也不好把這麽多信都壓在手裏,等見到寧衛民再給他啊。

  是絕沒可能天衣無縫地瞞過前台所有人的。

  所以就因為這事兒,這姑娘一度都有些糊塗了。

  她有點不明白了,這做事到底是勤儉好啊,還是大手大腳好。

  而且她怎麽也想不到,寧衛民的錢會賺得這麽容易,多少有點心裏發毛。

  這意味著什麽啊?

  意味著平均起來,寧衛民每天至少撈到一百五啊。

  其實還別說她了。

  這樣的收入水平,連寧衛民自己來看,都得美得搖頭晃腦。

  這都趕上當初他在東郊垃圾場倒騰紫銅,吃盲流子時候了。

  可付出卻完全不一樣啊。

  ps:最近外麵消息亂飛,前程難料,弄得我心緒也很亂。不過再怎麽樣,也會盡力保證完本的。有始有終是我做事的追求和習慣。

  今天第一天上架,勉力更上兩章,還請各位真粉訂閱支持。

  你們給我高尚,我就給你們天良,嗬嗬,祝各位新朋友老朋友勞動節快樂。

  感謝一直為我留票,給打賞的好朋友們。你們的鼓勵和幫助,我始終銘記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