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章:鐵血統治
作者:稻草天師      更新:2020-03-12 11:16      字數:3009
  謀斷星河最新章節

  “噠……噠……噠……”

  軍靴一下一下地踩在黑曜石地板上,空曠的大殿裏響起一陣孤獨而冰冷的腳步聲,鍾慶淵渾身重甲,巨大的身軀緩緩而行,在身後留下一條鮮紅的血腳印。

  這裏便是吳國皇帝的寢宮飛霜殿,隻不過此時此刻這裏早已狼藉一片,所有的宦官宮女早已不知去向,隻有一個披頭散發的男子端坐在龍椅之上,他便是大名鼎鼎的南朝隆皇帝。

  隆皇帝抬起頭,瞟了鍾慶淵一眼,眸子裏毫無波瀾,隻是淡淡道:“原來是鍾卿來了……”

  說完這一句,他的目光又低了下去,落在地上的一具屍體上。

  屍體是個女子,身上還穿著昂貴的落紗袍子,從頸部的傷口、手中的匕首以及地上的血跡來看,十有是自刎而死。

  “朕的愛妃啊,可惜了,她和朕親梅竹馬,患難與共二十餘年,吃了不少苦,剛剛到了有所起色的時候,卻又先朕一步,撒手人寰。”

  被隆皇帝的這句感歎驚醒,鍾慶淵抬頭朝他望去,卻發現隆皇帝也正凝望著他。

  這一刹那,鍾慶淵忽然有些佩服眼前的這個男子,他不但在武陵王如日月一般耀眼的光芒下隱忍了十幾年,而且還有勇氣和能力在暗中培植親信,網羅力量,然後突然發動政變。

  最令人肅然起敬的是,直到此時此刻,這個男人的眼眸裏也沒有露出半分畏懼。

  此人,是個真英雄啊,隻可惜他的對手是王爺……

  鍾慶淵忽然冒出這樣一個念頭,不禁在心裏感慨了一聲。

  似是看出了他心中所想,隆皇帝莞爾一笑:“怎麽,鍾卿也在為朕惋惜麽?”

  鍾慶淵愣愣望著他,沒有說話。

  隆皇帝的目光又回到了那具女屍身上,臉上忽然浮現出一抹前所未見的溫柔:“朕的愛妃也曾勸朕放棄,其實朕明白,她隻是想要朕安安穩穩地過完這一生,什麽榮華富貴都不在乎。”

  鍾慶淵歎了口氣:“聖上應該聽麗妃的勸諫才是。”

  “哈哈哈哈……”

  隆皇帝突然低聲冷笑,臉色漸漸變得猙獰。

  “朕當然應該聽她的,可她不明白,朕永遠過不了自己這一關!

  大吳的江山是朕的先祖留下的,這既是一份恩賜,也是一份責任,既然上天選擇讓朕成為這個國家的皇帝,那朕便不能眼睜睜看著武陵王竊國!”

  鍾慶淵搖了搖頭:“王爺並無竊國之意,而且如果沒有王爺,十餘年前大吳便已經被北朝攻陷,哪還會有後來的南朝?”

  “並無竊國之意?”

  隆皇帝冷笑一聲:“朕曾經也這般天真地以為武陵王沒有竊國之意,可八年前朕便已經親政,朝中大權卻依然盡數掌握在武陵王的手中。

  大到軍國政事,小到朕的婚喪嫁娶,全都得看他的臉色,稍有不如他意的,朕便要被群臣勸諫,這算什麽?這是欺君!”

  隆皇帝狠狠一掌拍在龍案上,仿佛要將這些年來的所有悲憤都宣泄出來。

  緊接著,他的嘴角勾起一抹譏諷的笑容,饒有興致地望著鍾慶淵道:“鍾卿,看看朕的飛霜殿,看看朕的愛妃,現在你還覺得武陵王沒有竊國之意麽?”

  鍾慶淵心中微微一動,卻還是搖了搖頭:“臣隻是個軍人,不懂什麽大道理,但臣知道南朝隻有在王爺手中才能蒸蒸日上,而聖上如果繼續隱忍下去,王爺一定不會對您不利。”

  “放肆!”

  隆皇帝突然歇斯底裏地大喊道:“朕是皇帝,是天子!朕富有四海,朕掌控天下人的命運,朕絕不接受任何人的憐憫和施舍,尤其是他,絕不!

  朕自幼飽讀詩書,通曉軍略,精研政事,朕能當好一個皇帝,所缺的不過是個施展的舞台而已,而這個舞台便是朕的皇位!

  朕的皇位是朕的先祖留給朕的,朕取之於大道,取之於大義,取之於天理!

  他武陵王不過是朕的一介臣子,憑什麽奪了朕的舞台,憑什麽把持著本該屬於朕的一切,然後還要反過來憐憫朕,施舍朕?

  憑什麽,啊?他憑什麽?”

  說著說著,隆皇帝從龍椅上跳了起來,幾步衝到鍾慶淵麵前,目眥欲裂,聲嘶力竭地對著他的臉大喊。

  鍾慶淵木然地望著隆皇帝,沉聲道:“臣不知道什麽大道,也不明白什麽天理,臣剛剛才從戰場上回來,在那裏隻有足夠強大才能取得勝利,然後帶更多的兒郎回家。

  臣也覺得聖上一定能當個好皇帝,但臣還是覺得國家掌握在王爺手中才是最好的結果,因為除了出身以外,即使您如此努力,卻還是不如王爺。”

  聞言,隆皇帝神色一僵,“噔噔噔”後退三步,一屁股坐在了台階上。

  他忽然笑了,先是低笑,接著聲音越來越大,最後變成了肆無忌憚的狂笑。

  可是豆大的淚珠卻如決堤的洪水一般奪眶而出,僅僅隻是一個呼吸,隆皇帝便已經淚流滿麵。

  “是啊,是啊,朕敗了,朕忍辱負重,精心準備了十幾年,到頭來還是敗給了他!”

  隆皇帝痛苦地低吟一聲,似是說出了對自己的總結,又好像忽然得到了解脫。

  他抬起頭來,瞪著猩紅的雙眼又一次望向鍾慶淵。

  “說吧,他打算如何處理朕?”

  鍾慶淵歎了口氣:“王爺說,您不該殺洪驍,否則他還能容您繼續做皇帝……”

  隆皇帝冷笑一聲:“成王敗寇,現在他當然可以拿這些風涼話當借口!

  洪驍這個九門提督本就是他安插在朕身邊的奸細,政變之時乃是假意投效到朕的身邊,當朕不知道麽?

  哼,朕當時的確需要利用此人來迅速穩定京中局勢,所以才會暫時與他虛以委蛇,等朕徹底掌控局麵,要殺的第一個自然便是他!

  而且你們都沒想到,朕除了早就知道洪驍的陰謀之外,還真的收買了他的大哥,武陵王的大軍副帥洪遠!

  政變之時,洪遠率軍突襲武陵王帥帳,隻要得手,大吳便可正本清源,重新回歸正確的道路。

  隻可惜天不助我,武陵王狡猾如狐,最後還是功虧一簣。”

  說這番話的時候,隆皇帝臉上毫不掩飾遺憾之色,可卻沒有半點悔恨,仿佛是遲暮老人在回憶著年少輕狂的崢嶸歲月。

  良久,隆皇帝重新恢複平靜,見鍾慶淵不說話,便戲謔道:“行了,牢騷也發了,該罵的也罵了,現在說說朕的下場吧。

  讓我猜猜,恐怕無論如何朕都得死,隻要朕一死,你家王爺便能在群臣的擁戴之下順理成章地登基了吧?

  不對,不對,朕還不能死那麽早,十有你家王爺還要朕先演一出禪讓的好戲,對嗎?”

  隆皇帝說得自信十足,在他看來,接下來的事件走向不會有第二種可能。

  然而鍾慶淵卻搖了搖頭:“聖上又錯了,我說過王爺並無竊國之心,所以登基一事乃無稽之談。”

  “你說什麽?”

  隆皇帝聞言突然目光一凝。

  鍾慶淵從牆上取下一柄天子佩劍,輕輕放到隆皇帝身邊道:“此次政變對我大吳打擊甚大,聖上需為此負責,所以王爺準您自我了斷。

  您駕崩後入皇陵,進太廟,我們會對外宣稱聖上染病而亡,然後從您的兄弟之中選擇一位接掌皇位。”

  “此話當真?!”

  隆皇帝聞言頓時驚愕地睜大了眼睛。

  鍾慶淵恭敬地點了點頭:“千真萬確!”

  隆皇帝一愣:“他打算選誰成為新皇?”

  鍾慶淵道:“福王!”

  隆皇帝眉頭一皺:“福王在眾兄弟之中最有主見,我還以為他會選擇懦弱的昭王,哼,這老狐狸又在打什麽算盤?”

  鍾慶淵搖了搖頭:“王爺說,他要的不是傀儡,而是一個真正的君主,總有一天他會將一個完整的天下還給皇帝,所以那個人必須有大才,就像……就像聖上您一樣!”

  “你說什麽?!”

  隆皇帝震驚地望向鍾慶淵,這一瞬間,他的臉上第一次生出超出意料的複雜之色。

  鍾慶淵又在心中歎了口氣,朝隆皇帝行了一禮,然後轉身向殿外走去。

  隆皇帝愣愣地坐在台階上,慢慢拿起那柄天子劍,突然他又笑了,一邊笑一邊流著眼淚。

  沒人知道此時此刻,他的心裏究竟是解脫?悔恨?憎惡?還是不甘,也許兼而有之,百味雜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