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53章 墾草令
作者:迷惘的小羊羔      更新:2020-09-09 16:05      字數:3037
  秦君駟與嬴疾一同前往鹹陽附近的中陽裏巡視。

  國君出巡,不是微服私訪的話自然是前呼後擁的。秦君駟固然不在乎排麵,但是為了安全起見,還是帶上二百名宿衛跟著,以備不測。

  秦君駟可不敢保證,已經失去權柄的老世族會不會喪心病狂到要弑君的地步!

  小心駛得萬年船。

  秦君駟搭乘在戎車上麵,一手扶著垣木,放眼望去,隻見鄉間小路的兩側,盡是綠油油的麥苗,有的農夫還在鋤草,有的婦人則是帶著孩子播種或者鬆土。

  春耕之際,正是農忙之時。

  看見秦君駟的這支隊伍,路邊的農民都張望了一眼,不甚理睬,隻是在戎車路過的時候會欠著身子,略表恭敬。

  中陽裏的裏正與一鄉的三老紛紛跑過來覲見。

  裏正又稱裏君、裏尹、裏宰、裏有司等,是為一裏之長,正所謂“裏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最早春秋時,已有裏正一職,負責掌管戶口、賦役之事。

  自稱衛鞅在秦國推行新法之後,秦國的行政區域就有了固定的劃分,縣之下有鄉,其次是亭,十裏一亭,亭有長。十亭一鄉,鄉有三老、有秩、嗇夫、遊徼。

  在秦國,裏正的下麵還有鄰正,鄰正就是專門跑腿的了。大致後世的相當於街道辦主任,或者村長。

  至於三老,則是掌教化的鄉官。

  魏有三老,秦置鄉三老,後世還有縣三老,郡三老。

  三老的主要職責是查證調停民事糾紛,算是負責教化,但其主要工作還是收稅。

  秦國的農民田裏打的糧食,一般來說,十分之一要上繳國家,農民的宅居地,即住宅附近用於種菜養雞的那片小地,歸個家所有,要上繳戶稅,主要用於養兵。

  三老是具備正直、剛克、柔克三種德行的長者。推舉這種長者來擔任,一般來說權力、任務與族長相似,隻是族長的對象是一個宗族,三老往往是地域性質。

  秦君駟巡視了半個時辰,就帶著裏正、三老、嗇夫、遊徼等鄉官進入一個涼棚裏麵。

  “都坐吧。”

  “多謝君上。”眾人行了一禮,紛紛坐下。

  秦君駟和顏悅色的詢問道:“二三子,寡人此番出巡,是為視察鄉民之田的。中陽裏是鹹陽曆年來數一數二的大裏,為國家繳納之賦稅甚多,寡人亦是略有耳聞,適才寡人觀察了一下,的確不錯。”

  “中陽裏之男女老幼,皆非懶人,個個勤勤懇懇,三五歲的孩子都能跟在父母身後播撒種子,或者刨土。甚矣!我大秦的百姓皆是這般,民家富足,國庫寬裕,何愁秦國不興旺發達!”

  “君上過譽了。”

  裏正垂手道:“君上,其實不論是中陽裏,還是秦國各個地方的農戶皆是這般,對於農耕之事不敢懈怠。自從商君在秦國推行新法之後,廢井田,開阡陌,重農桑,獎勵耕織,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就大為提高!”

  “尤其是在商君的《墾草令》發布之後,規定官府按農民收入糧食的數量統一征收田租,即土地稅,且在全國範圍內登記戶口,禁止百姓擅自遷居,將山川湖澤之地的使用權收歸國有,禁止農民進入謀生,這才將秦國的農業穩固下來。”

  一名老者行禮道:“君上,曹裏正所言極是。若無《墾草令》的發布,若無商君之法的推行,鄉野田地之間,絕無今時今日之盛況啊。這一點,老朽是深有體會的。”

  聞言,秦君駟眯著眼睛道:“二三子,爾等可對於《墾草令》,或者商君之法有什麽不滿之處?”

  “這……”一眾鄉官都麵麵相覷,不敢回答。

  “但說無妨。”秦君駟淡淡的道。

  “君上,請恕老朽放肆。”

  老者歎息道:“商君之法給咱們秦國帶來的變化,是有目共睹的。自《墾草令》發布以來,大秦農戶的生產積極性大為提高,熱情高漲,家家戶戶都為了得到官府的賞錢,為了得到更多的收成而努力耕作。”

  “隻不過,商君之法,或者說其《墾草令》對於咱們這些農戶來說,卻也有不公平的地方。”

  “請講。”

  “君上,商君之法推行後,咱們這些農戶就被限製在這片土地上,不得擅自遷居,更不能進入山川湖澤之地謀生,不能經商,不能從政,若無軍功之人,就一輩子都是農民。”

  秦君駟微微頷首道:“寡人知道了。還有嗎?”

  老者的眉頭微微一皺,欲言又止。

  “老人家,不管你說什麽,寡人都恕你無罪。”

  “嗨!”

  老者應了一聲,又道:“君上,老朽跟你說一句實話,心裏話。商君之法,使秦國隻知耕戰,其禁止糧食買賣,控製糧食流通,壟斷山澤之利,剝奪限製遷徙自由。除了耕戰之外,百姓已無別的出路。”

  “商君又取消影響農業生產的娛樂活動,改變秦國國內重視學問,鄙視農業生產的風氣。此所謂之移風易俗。過去,在春耕或者收成之時,乃至於老人過壽宴,婚喪嫁娶等等之事,都將邀請左鄰右舍,進行篝火晚會,家家戶戶一起聚餐。”

  “隻是在商君之法推行之後,這種事情就被禁絕。實在沒了之前的人情味。”

  “是啊!”一名中年人歎息道:“君上,農事且不論,商君之法實在過於苛刻。重刑而連其罪,則褊急之民不鬥,很剛之民不訟,怠惰之民不遊,費資之民不作,巧諛惡心之民無變也。”

  “商君之法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規定凡一戶之中有兩個以上兒子到立戶年齡而不分居的,加倍征收戶口稅。這就導致我秦國原先的風氣遭受破壞,原先家家戶戶歡聚一堂的盛況不複存在!”

  “正是。”

  “君上,商君之法著實有利有弊。秦法嚴苛,實行連坐製度,商君編訂戶口,五家為伍,十家為什,規定居民要登記各人戶籍,開始按戶按人口征收軍賦。若是一戶人家中有人犯罪,隱而不報者同罪,連坐之。”

  “而告發者,則有獎賞。是故人人都畏懼商君之法,畏之如虎!左鄰右舍之間,人情冷淡,可謂是老死不相往來啊。”

  聽到百姓們這般控訴商君之法,秦君駟陷入了沉思。

  衛鞅所推行的《墾草令》,以農業為本業,以商業為末業。

  為刺激農業的發展,衛鞅製定了增加農民數量,使全國各行各業的人都從事農業,又禁止農民購買糧食,迫使農民專心務農,實行愚民政策,隔絕農民與知識的接觸,強迫農民心如止水,使農民愚守於耕種。

  同時,衛鞅又整肅吏治,保證官吏廉潔奉公,政令措施一致,不拖延公務,裁減官吏的從屬人員,減少官吏擾農等措施。

  商業方麵,為抑製商業的發展,衛鞅製定了商人不得賣糧,提高酒肉價格,加重商品銷售稅。又禁止百姓經營旅店、客舍,禁止軍隊的市場出現歌姬,商人必須為軍隊提供兵器鎧甲,禁止軍隊內部的市場私自運送糧食,嚴格規範運送糧食的車輛。

  同時,衛鞅又加重交通要道市集的稅賦,商人的奴仆必須服役等措施。

  農業方麵,衛鞅加重處罰力度打擊國內心胸狹窄,性情急躁,懈怠懶惰,揮霍錢財,阿諛奉承的百姓,取消影響農業生產的娛樂活動,改變秦國國內重視學問,鄙視農業生產的風氣。

  貴族方麵,衛鞅加重貴族的賦稅,限製其豢養食客,貴族子弟除嫡長子外必須服徭役,提高其免除徭役的條件,禁止士大夫通過辯論、遊學來提高國內百姓的見聞,並禁止貴族、官吏雇請傭人,迫使貴族子弟親自勞動。

  此外,衛鞅之法規定,官府按農民收入糧食的數量統一征收田租,即土地稅。同時,還加重貴族、商人的稅賦。

  他還在全國範圍內登記戶口,禁止百姓擅自遷居。將山川湖澤等自然資源收歸國有,禁止農民進入謀生!

  這麽一看,衛鞅是將秦國變成了一台機器,一台戰爭機器,而底層的百姓則是成了工具人。

  老者又道:“君上,商君之法重視農桑,獎勵耕戰,這本身是沒錯的。可是商君又禁絕私塾,輕賤學問,過去中陽裏也是有私塾的,可是商君之法推行之後就廢棄了。這著實不應該啊!”

  “那二三子認為,商君之法可倡議否?”

  “這……”眾人都相互對視了一眼,大眼瞪小眼,實在沒辦法回答秦君駟的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