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17章 公子疾
作者:迷惘的小羊羔      更新:2020-09-02 07:43      字數:2668
  聽到杜摯這麽說,衛鞅頓時怒不可遏,叱道:“荒唐!實在荒唐!”

  “此非人道!先君到地下,自有人去侍奉他,去守衛他,讓他得到應有的享受!但是這般人殉,你有考慮過被殉葬之人的感受嗎?杜摯,若是讓你去殉葬你願意嗎?”

  “你!你這是強詞奪理!”杜摯氣急敗壞地道。

  “強詞奪理的人是你!”衛鞅滿臉怒氣,仍舊據理力爭:“杜摯,我且問你,人死後是否能夠感知到人世間的事情?”

  “這……我又沒死過,這事情無從得知。不過人死了,靈魂還在,故而先君的在天之靈,一定會保佑秦國的。”

  “荒謬,實屬荒謬絕倫!”衛鞅不屑一顧地嗤笑道:“人死了,便是一了百了!如果死人真的有知覺,那豈不是亂套了?人是人,鬼是鬼,以人殉鬼,人鬼殊途,說不定因為這人殉之事,先王在地底下還要遭受更多的苦難!”

  “而且,人口乃是國本,沒人就沒兵,沒兵就不能打仗,不能打仗這個國就亡了!我想先君在九泉之下,也不想看見秦國這般模樣!”

  “衛鞅!你少在這裏危言聳聽!”杜摯昂著頭,臉紅脖子粗地怒道:“事情哪有你說的那麽嚴重?不過是殉葬先君生前寵愛而無所出的嬪妃,和一些美貌的宮女,以及八百甲士,何至於國破家亡?”

  “君上,杜摯此言大繆!”

  衛鞅的氣場十分強大,他冷冷的掃視了甘龍、杜摯一眼,又衝著嬴駟作揖道:“善與惡,何曾有過大小之分?以小見大,上行下效!若是國君都這麽做,可想而知,秦國的公卿大夫也一定會效仿,屢禁不止!君上為秦國的表率,更應該做出一個好的榜樣!”

  “若是按照甘龍、杜摯的這種做法。先君今日殉千人,他日公卿大夫一人殉百人,或者十餘人,秦國還能有多少的人口?”

  “昔日先君說,諸侯卑秦,醜莫大焉!但諸侯何以卑秦?就是這些陋習啊!況且獻公之時,秦國就已經明令廢止過人殉之風,何以再次恢複?這會為秦國帶來巨大的禍亂,遺患無窮!”

  “你!”杜摯還要爭辯。

  “夠了!”嬴駟立馬喝止。

  對於人殉之風,嬴駟是深惡痛絕的。

  人殉是古代葬禮中以活人陪葬的陋俗,是階級對抗的產物,也是一種殘忍而野蠻的原始宗教行為,每次殉多少人,並無具體執行標準,但有一個大概。

  墨子曾說過,天子死後,殉葬者多則達數百人,少也數十人,將軍大夫級別的,殉葬者多則數十,少則幾個。

  它出現於原始社會末期,盛行於奴隸製時代,春秋末期和戰國開始式微,漢代以後基本絕跡。

  人殉,指的是用活人為死去的氏族首領、家長、奴隸主或封建主殉葬。被殉葬者多是死者的近親、近臣、近侍,以及戰爭中的俘虜等。

  雖說在曆史上,漢代以後人殉逐漸式微,唐宋時作為普遍性法律製度的人殉消失,但是基於“自願”的人殉的個案還是存在。且人殉之風,曾在遼金時期死灰複燃,又流行了近七百年!

  朱元璋首開人殉之惡例,直到明英宗之時又廢止,隻是在野豬皮的建州府治下通行人殉習俗,滿人好殉葬,上下皆然,夫死妻殉是定法。

  清朝入主中原以後,用定法的形式將殉葬擴展到全國上下。

  康麻子又廢止人殉之風,隻不過在實際行動上大力表彰妻妾“自願”殉死的舉動。民間各地官府表揚妻妾殉夫,稱她們為烈女、節婦,並修書、立牌坊。

  故終清之世,實際上人殉製並未徹底根除!

  這是真正的毒瘤!

  鹹陽令王軾又道:“君上,你不能聽信商君的一麵之詞!地下苦寒,先君的靈魂正在受苦受難,君上為先君之子,於心何忍?”

  “王軾,你是在教訓寡人嗎?”嬴駟的語氣極為陰冷。

  “臣不敢。”王軾低下頭。

  嬴駟緩緩的站起身,挺直腰板,朗聲道:“人殉之事,休要再提!先君於九泉之下,當有大秦之氣運庇護,無有怨鬼纏身。責令,上大夫杜摯塑陶俑八百,以人樣塑造,陪葬於先君之陵寢!”

  “臣,遵命!”杜摯隻能無奈的接受。

  “退朝!”

  未免群臣再有口舌之爭,嬴駟幹脆拂袖而去。

  嬴駟回到專門處理政務的龍台,拿起奏牘閱覽。

  作為一國之君的生活,就是這般的枯燥乏味!

  君主在廣義上分為兩種,一種是明君,一種是昏君。

  明君就是如同秦孝公,以及後來的秦惠文王這樣都,他們夙夜在公,被之祁祁,披肝瀝膽,幾乎沒有多少閑暇的時間娛樂。

  不注重勞逸結合,過度操勞的話,就是鐵打的身子都扛不住,故而秦孝公、秦惠文王都是被活活累死的,也可以說是猝死的!

  昏君,他們不似明君一般勤政愛民,事必躬親,不敢有絲毫的懈怠。昏君往往是如同後來的秦二世胡亥、陳叔寶之流,他們縱情聲色,夜夜笙歌,繼而大權旁落,這往往是導致亡國的根源。

  當然了,除此之外還有庸碌無為之君以及暴君,不在二者之流,隻要家底足夠殷實,還不至於讓他們成為亡國之君。

  打腦殼!

  嬴駟終於明白秦孝公是怎麽薨逝的,這般沒日沒夜的操勞,是個人都扛不住。

  “君上,公子疾求見。”黑伯匆匆跑進來稟告道。

  “讓他進來。”

  “唯!”

  嬴疾,是為曆史上大名鼎鼎的樗裏疾,又稱嚴君疾,是秦國的國之柱石。

  嬴疾為秦孝公之子,嬴駟同父異母的弟弟,韓女所生,待人接物能說會道,足智多謀,所以秦人都稱他“智囊”。

  其被後世堪輿家尊之為“樗裏先師”。樗裏疾擅長外交、軍事,曾輔佐秦惠王、秦武王、秦昭王等秦國君主。

  後來秦武王驅逐張儀、魏章,就任命戰功卓著的叔父樗裏疾為右丞相,精通韜略的甘茂為左丞相,二人相得益彰,並且進行一連串戰爭,擴張秦國版圖。

  在嬴駟觸犯新法,被流放到民間之後,嬴疾一度被群臣擁立為儲君。

  隻不過嬴疾究竟是庶出的公子,秦國雖不重視嫡庶之宗法製,但秦孝公依舊為嬴駟保留了太子之位,不立公子疾。

  嬴駟對於父親秦孝公,心中是既感激又怨悵,他少年時期頑劣不堪,但終究是一塊璞玉,正所謂玉不琢不成器,秦孝公將他放逐到民間,未曾貶為庶人,革除族名,是為了曆練他,讓他成大器,嬴駟也能明白秦孝公的良苦用心。

  隻是這一曆練,就是數年之久,直到秦孝公自己臥病在床,這才派人將自生自滅的嬴駟找回來,重新立為儲君。

  偏偏秦孝公死得太匆促,壓根兒就不給嬴駟任何斡旋的餘地,後者還來不及培植自己的勢力,秦孝公就一命嗚呼了!

  這真是讓嬴駟要多鬱悶有多鬱悶。

  “君上。”

  “疾弟,坐吧。”

  “君上,出大事了。”

  “何事?”

  “鹹陽令王軾策馬出城,直奔公父之陵園,欲自刎於碑前,為公父殉葬!”

  “什麽?”

  嬴駟不禁勃然變色:“王軾人呢?”

  “已經被救下了。現在王軾已經被商君帶回城內,等候君上發落!”

  混賬東西!嬴駟的心中暗罵一聲。

  王軾這般尋死覓活的,不是在給自己添堵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