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回:播州軍大勝江東之,楊應龍血洗
作者:石門公子      更新:2020-08-31 19:25      字數:5308
  播州軍大勝江東之,楊應龍血洗綦江城

  早在萬曆二十七年二月,貴州巡撫江東之召都指揮使楊國柱、李廷棟升帳議事。江東之說道“楊應龍猖獗已久,今奉旨意,出奇兵製勝以震懾播州反賊,楊都司依你之見,我們當如何進軍可擒殺楊應龍獻給聖上?”楊國柱進言“回稟都堂,我以為擒殺楊應龍實屬萬難,我軍兵力不過三千,若能出奇製勝,殲敵一部,占據險要即可。出兵飛練堡,若得此地可保楚、黔道路通暢,敵敗飛練堡後可進而追剿殘敵二十裏以壯我聲勢,此後扼守險要以待朝廷大軍來援。”

  李廷棟請令“末將讚同都司之計,如此我軍既能向朝廷報捷,也可免於孤軍深入被敵殲滅的危險。此戰末將願為先鋒,攻占飛練堡,還請都堂決斷。”貴州巡撫江東之深以為然,再三叮囑之後即令楊國柱、李廷棟率兵三千向飛練堡進軍。

  但明軍向飛練堡進軍的消息很快便傳到楊應龍所在,楊應龍當機立斷,令楊朝棟、楊兆龍、何漢良率軍前往飛練堡迎敵,授計需佯敗誘敵至天邦囤伏擊。三人領命。明軍行至飛練堡望見播州兵來襲,楊國柱驚異消息泄露,李廷棟力主開戰,楊國柱便令明軍布陣迎敵。楊朝棟立旗高喊“大酋長楊應龍之子楊朝棟在此,速速投降可免一死!”楊朝棟話畢統率苗兵向明軍殺來。

  楊國柱見播州兵不多,即令明軍放火器阻擊,明軍布有十餘門虎蹲火炮,兼有神機箭車、火銃手數百,苗兵攻勢受阻,死傷眾多,先鋒敗退。李廷棟見機領明軍發起衝鋒,苗兵潰亂,難以阻擋,楊朝棟調轉馬頭下令撤退。楊國柱嚴令活捉楊朝棟,明軍全軍追擊,李廷棟一馬當先,一路掩殺,對楊朝棟緊追不舍。並趁勢奪甕安猴場三百澇地。

  楊朝棟趕至天邦囤急見楊兆龍及何漢良,言明軍即將追至,請二人速作準備。何漢良遍置草垛幹柴,楊兆龍暗伏弓弩,楊朝棟遣輕兵敢死營以待明軍。李廷棟率明軍追入天邦囤,楊國柱隨後趕至,與播州兵展開血戰卻獨不見楊朝棟蹤影,楊國柱心中不安。忽天邦囤四周火起,出路皆斷,火勢迅猛,濃煙大作,明軍難以突圍。何漢良、楊朝棟各領一部待命,以防萬一明軍突圍。楊兆龍令四周弓弩手盡射火箭,天邦囤中三千明軍亂作一團,箭雨焚燒之下已傷亡過半,李廷棟陣亡。”

  楊國柱悔恨大呼,明軍哀嚎不斷,火勢減弱,何漢良判斷明軍應已所剩無幾,楊朝棟、何漢良便引軍殺入天邦囤,明軍殘部千餘人多有箭傷、燒傷在身,火器盡毀,麵對苗兵突擊,力不能擋,全軍覆沒,楊國柱欲拔刀自盡被楊朝棟擒拿。

  楊朝棟擒得包括楊國柱在內多名軍官,令其下跪乞降。楊國柱大罵“逆賊!朝廷何負於爾等?竟犯上作亂,屠戮官民,爾等必遭天譴!待朝廷大軍征剿定叫爾等播州反賊屍骨無存!吾頭可斬,此膝不可屈!”

  楊朝棟罵道“老賊現為階下之囚還敢如此放肆,黔蜀兩省覬覦播州之地,多來年屢次苦苦相逼,尋釁滋事,暗中串聯五司七姓羅織罪名,吾弟楊可棟亦死於暗害之中,事到如今有何麵目扮作大義凜然!”

  楊國柱大罵“反賊休得狡辯!分明是楊應龍罪惡滔天,橫行無道,爾等為虎作倀,助紂為虐,播州百姓深受其害。黔蜀兩省多次勘問,楊應龍暗使陰謀屢屢逍遙法外,對所犯之罪卻毫無悔意!聖上多次寬容,爾等卻變本加厲!依我看楊可棟之死也必是天意,此次朝廷出兵是為最後告誡,現謀反之事已經敗露,播州楊氏滅亡之日指日可待!”

  楊朝棟隨後令將楊國柱等被俘將官一十三人全部斬首,祭奠苗兵亡靈。播州軍隨後集結,複出飛練堡,襲掠貴州,各地衛所不堪一戰,百姓流離,貴州巡撫江東之本於邊境等待接應,見播州軍突入貴州,勢不可擋,江東之驚懼,匆忙撤離險遭播州軍擒獲,播州軍屠戮軍民兩萬,退出貴州。江東之羞憤不已,上疏請罪。

  時新任總督李化龍晝夜兼程與新任貴州巡撫郭子章於途中相遇,郭子章與李化龍就播州之事相談,李化龍言朝廷已決意發動天下之兵平定播州,並將內閣沈一貫書信拿與郭子章看。郭子章從中看到原來三月萬曆帝得報大怒,於殿中疾步徘徊,久久不能平靜。

  閣臣沈一貫及司禮監陳矩皆請萬曆息怒,萬曆帝罵道“朕反複告誡江東之不可輕敵冒進,此前王繼光便是輕敵大意,前車之鑒,江東之視若無睹!封疆大吏身臨戰陣竟如此昏庸,如何能勝反賊!進剿之兵全軍覆沒,貴州各地駐軍羸弱不堪,若非反賊無擴張之意,貴州一省現已在反賊掌握之中!朝廷的臉麵,朕的臉麵都被江東之丟盡!其罪當誅!其罪當誅!”

  沈一貫進言“皇上息怒,江東之雖有情敵冒進之罪,但請念其勤懇,誠心悔罪,請皇上免其死罪,革職為民。通過此戰足見楊應龍已決心謀反,兵強馬壯不可小覷,如今朝廷糧餉不足,我大明精銳多半皆在朝鮮尚未班師回朝,老臣請皇上暫緩征調天下精兵平定播州。且曆次加兵播州,黔蜀兩省之間總不能相互援助,老臣請定選派總督節製川、湖、貴三省兵事。”

  萬曆帝應允並隨即下旨“就依你所言,先罷免江東之貴州巡撫之職,讓郭子章接替貴州巡撫,即刻赴任。至於總督人選,不如就再啟用賦閑居家養病的李化龍。傳旨李化龍加銜兵部侍郎,總督川、湖、貴三省兵事,主持征剿播州。令兵部籌備征調天下精兵二十萬,一舉蕩平播州反賊!令劉綎班師後督川兵先發,麻貴、陳璘、董一元這些參與東征的將領,班師休整之後各領本部隨軍南征。戶部除日後劃撥糧餉之外,此次不用朝中上疏,朕自會再撥內帑,三省也需先行自籌糧草備大軍所需。立刻擬旨呈與朕看。”沈一貫領旨。

  五月郭子章、李化龍先後到任,郭子章重整貴州軍務,李化龍至四川開府並調募浙江、福建、雲南、兩廣之兵,再調集鎮雄、永寧漢兵、土司兵設防。六月,楊應龍正在與下屬共同討論征收五司七姓的土地,楊應龍召集其子楊朝棟、楊惟棟、其弟楊兆龍、軍師孫時泰、馬忠、播州總管何廷玉、外司總管何漢良、內司總管田一鵬、田飛鵬兄弟、大將楊珠集會。楊應龍說道“現播州之地已盡歸我所有,張、袁、盧、譚、羅、吳六姓土地財貨皆已征收,播州自即日起將獨立於大明朝廷之外,待擇良辰吉日,我便自立為王,爾等有功之臣更將大行封賞。”

  楊朝棟說道“父親所言極是,我楊氏屹立播州七百年,早該稱王。隻是往年朝廷待我們不薄,這才屈尊歸於治下。曆經唐宋元明,我們太過恭順,朝廷是愈加不將我們播州放在眼裏。還有那些土司竟敢合謀暗害,就是把他們全殺了也不足以泄憤,隻是沒收了他們的土地,也是我楊氏寬宏大量,也讓他們知道誰才是播州之主!”

  楊兆龍說道“朝棟,不可過於傲慢。憑借著是兄長長子就耀武揚威,專橫跋扈,你不過立過些許功勞,怎能驕縱?楊氏之所以能在播州立足,除了實力之外,重要的是人心。現在就是在聚攏人心的時候。要穩重,不然將來如何能繼承楊氏功業?要想成為王子,就得深得民心,文武兼備。”

  播州總管何廷玉說道“兆龍兄恐怕是嫉妒朝棟的功勞吧?朝棟所立過的功勞小過麽?不耀武揚威,那些跳梁小醜便會頻頻滋事。現在播州一統,可謂財源滾滾,我身為播州總管這錢財每天都得數上好幾遍。但要按我說,稱王之後,這播州還是太小,光憑播州一地怎能顯出王者氣象,怎麽能夠王國所需開支啊?不如憑借播州軍力,北上吞並貴州或南下占據雲南,那我們一應所需定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外司總管何漢良說道“平日說你貪婪你還不信,你怎麽不提議攻占整個大明?吞並貴州和雲南豈是輕而易舉?那朝廷還不得傾盡全力來打播州,到時候戰事不斷,看你啊還怎麽保留那些銀子,都得花個一幹二淨。”

  內司總管田一鵬笑道“何漢良你除了有時能領兵打仗之外,就隻顧著暴飲暴食,徹夜酩酊大醉,不思正務,哪有資格對別人評頭論足啊。還不如多去殺敵立功或是把外司事務好好打理一番。家主既然要自立為王,我們也將成為開國功臣,那還不得多選側妃,多添妻妾,這六姓之中有不少貌美女子,生得水靈,雙眼勾人,我這幾日已經試過不少,回味無窮,改日再給諸位仔細挑選一批,各自領回家去,一定要多加疼愛。再多生一些兒子,將來那都是我播州的勇士。”

  田飛鵬斜身倚靠,懶洋洋道“我是無有心力像兄長一樣對事務盡心竭力,咱與楊家也是親家,家主但有吩咐,我等兄弟盡力就是了。”楊惟棟卻心有憂慮“我隻擔心之前我們全殲明軍,屠戮貴州,想必朝廷定會因此震怒,調集大軍來攻,如何應對為好?”

  楊珠揚言“有什麽好懼怕的,明軍若來正合我意,一日不殺人我的心就不能平靜,明軍來了正好讓我解解悶。我播州軍數百年來無不是以一敵百,未嚐一敗,更占盡險要,即便他明軍有百萬軍力來攻,也隻能在此折戟沉沙,像當年蒙古韃子一樣,最終隻能放棄播州,到時候我們再自立為王,誰能阻攔?”

  軍師孫時泰分析道“現已一統播州,奪地養苗,諸苗皆願效死力,播州兵力得以擴充至十六萬之眾。大明看似地大物博,但吏治,每遇突發災情兵事,國庫開支向來勉強。此前襲掠貴州,衛所駐軍不堪一擊,川中,湖廣之地士兵與勞力無異,那其他省也應無二致,可見大明兵力雖有百萬,卻多為烏合之眾,堪稱精銳者隻在少數。隻要我們囤積糧餉,善用地利,嚴加治軍,擇機殲滅明軍精銳,其餘烏合之眾則不足為慮,屆時自立為王或並吞他省則無憂矣。但無論如何切不可抱有推翻大明的幻想,大明幅員遼闊,現雖非盛世,根基依然穩固。若因我軍戰勝而生狂傲之心,必將遭受滅頂之災。”

  文書馬忠此事另有一事上報“剛剛得報,綦江參將房嘉寵尋釁濫殺播民三十人,皆亂刀分屍,慘不忍睹,這分明就是對我們殲滅明軍,斬首楊國柱的報複,還請出兵複仇。”

  楊應龍聽罷動怒“如今朝廷不容,播州無所依靠,惟有拚死力戰,殲滅一切來犯之敵,以保家業。貴州都司都已死於我手,一小小參將也敢肆意妄為?想必這定是四川巡撫譚希思在背後指使,譚希思早已在綦江、合江一帶設防,想不到隻敢殺我播民泄憤。讓譚希思看看我播州軍的力量,打出為死者複仇,擒亡剿判的旗號,趁朝廷大軍尚未集結,兵發綦江,要綦江所有軍民都來陪葬!”

  楊應龍率播州軍八萬兵分三路,分屯趕水、貓兒岡、婁國,一犯南川、一犯江津,令楊朝棟守沙溪緝麻山,防永寧貴州之兵。綦江參將房嘉寵知楊應龍進軍,先令加固城防,全軍備戰,再差人向四川巡撫譚希思求援,又令遊擊將軍張良賢率一部探查敵情。

  遊擊將軍張良賢請令“末將將領一千兵力前往,如遇叛軍,將相機而攻,若能旗開得勝也能震懾敵軍,拖延攻勢,有助於防守綦江。”房嘉寵叮囑務必慎重,張良賢領命。六月十七日遊擊將軍張良賢於東溪遭遇播州散股苗兵,幾番進攻之下頗有斬獲,苗兵殘部敗退,殺敵一將,張良賢回軍綦江,獻上首級,綦江軍心大振。

  四川巡撫譚希思接到房嘉寵求援,便令各地川兵向綦江進兵援救,李化龍勸道“譚都堂,此時叛軍恐已在猛攻綦江,叛軍兵力為綦江數倍,依我看現在下令救援已是為時已晚,可令一部繼續向綦江挺進,其餘各部應分置要道,一來接應敗兵及逃難百姓,二來可防叛軍深入,楊應龍若知我們防備嚴密不久必撤出綦江,也希望綦江能有天助,撐得援軍趕至。”譚希思認為有理,即令人按李化龍之意傳令。

  六月二十一日楊應龍統率播州苗兵圍攻綦江,楊應龍於城下高喊“房嘉寵!你這小小參將,雜碎之徒,自不量力竟敢殺我播民,今日我定教你千倍償還!”房嘉寵亦不甘示弱轉而罵道“無恥反賊楊應龍,蓄謀造反,辜負皇恩,屠戮貴州兩萬軍民卻洋洋自得,天人共憤,我僅殺你三十人尤嫌不足,本當親入播州斬你人頭,今日你既來綦江大可軍前自裁謝罪,我可饒你妻兒不死。否則你播州楊氏必死無葬身之地!”楊應龍大笑,下令猛攻綦江。

  房嘉寵將所領川兵分為三部,一部布置城牆阻擊苗兵,一部居中以弓箭及火銃投射擊敵,一部居後於城內安置火炮向城外投射。張良賢親登城門指揮作戰,房嘉寵居後指揮火器擊敵。明軍憑借綦江城牆掩護及火器助陣,播州軍攻城之勢一時受阻,楊應龍苦思破城之法,令人沿城探查,尋找薄弱之處作突破口。

  後房嘉寵所部火器營誤傷守城眾兵,城防大亂,楊應龍聽得綦江數聲巨響,城樓斷裂,火勢蔓延,見時機已至令播州軍趁勢登城,防線大潰,播州軍殺入綦江,房嘉寵及張良賢率軍轉入巷戰。播州軍呼嘯而入,殺聲震天,綦江川兵久不經戰,抵擋一陣之後便再難支撐,川兵潰不成軍爭噪走水路逃竄。房嘉寵喝止不住,楊應龍大喜,下令全軍屠城,掠奪綦江財貨子女,縱火焚城。綦江百姓各自逃難,大都難逃苗兵刀下,楊應龍親自領隊徑直向綦江府庫而去。

  房嘉寵見大勢已去,逃回家中對其妻說道“綦江城破,已無法抵擋叛軍攻勢,你我更難逃出,我已決意戰死在此地,為免妻兒遭受羞辱,不得已隻能先殺你,請你勿要怪我。”房妻明意“夫君不必多言,你我夫妻一場,我先走一步,盼在黃泉與你相聚。”房嘉寵含淚殺妻,隨後與遊擊將軍張良賢會合,張良賢詢問綦江城破,如何交代?

  房嘉寵說道“事已至此,我等無法向譚都堂和總督交代。綦江此地便你我葬身之地,你我阻擋不了叛軍,也不可屈身死於反賊之手,惟有自刎謝罪。”張良賢領命,二人自刎而死。

  楊應龍縱放綦江囚犯四處焚掠,大開庫門犒賞,盡取綦江資財子女押回播州,老弱者全部屠殺,全殲官兵五千,綦江哀嚎遍野,慘絕人寰,濃煙滾滾,苗兵投屍入江,屍體蔽江而下,江水因此染成赤色。

  不久楊應龍退守三溪,在綦江的三溪、母渡,南川的東鄉壩立播州界碑。號稱“宣慰官莊”聲言江津、合江皆為播州故地,進而聯合九股山野苗人部落,扶植兵備,令其占據險要地勢以為輔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