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回:遼東兵孤軍守危城,爆城門日軍屠
作者:石門公子      更新:2020-08-29 09:22      字數:5140
  遼東兵孤軍守危城,爆城門日軍屠南原

  自首批明軍進入朝鮮後,總兵麻貴率一萬七千人駐守漢陽,楊元率遼東騎兵三千駐守全羅道南原,陳愚衷率兵兩千駐守全州與南原呼應,吳惟忠率南兵四千駐守忠州,茅國器率兵三千屯守星州並控島嶺及秋風嶺險要。明軍的戰略部署為各部據守要塞,待邢玠所領四萬大軍入朝後,則與朝鮮聯合轉入反攻,由南原及忠州向日軍發動鉗形攻勢圍殲日軍。

  而日軍也自六月起由釜山出動,逐步向梁山及熊川方向逼近,由於朝鮮水軍幾乎全軍覆沒,海路無防,日軍可選擇進攻之地極多。日軍分左右兩路從慶尚道向全羅道進攻,右路軍由由毛利秀元、加藤清正、黑田長政等領兵五萬向黃石山城出陣,左路軍由宇喜多秀家領小西行長及島津義弘等領兵五萬六千八百人出陣,八月左路軍攻占泗川、南海、光州向南原進軍。

  駐守南原的除明將楊元、中軍李新芳、毛承先所領的三千遼兵外,還有朝鮮全羅道兵使李福南、南原府使任鉉、駐防將金敬老、光陽縣監李春元、接伴使鄭期遠各領本部及新征入伍共三千朝鮮軍。楊元召集議事,南原府使任鉉說道“應副總兵之令,這兩月來南原城強已加固一丈,護城河也崛至兩丈深,所能用於駐防設障的材料已被盡數征用,隻是城內糧草不足,隻夠五天所用,已請調糧,但一時間還未能送至。”

  駐防將金敬老報稱“南原城中有三門勝字號火炮,我已將其調來部署再城樓,隻是勝字號火炮較為老舊,城中再無其他火器,期望能對抵禦敵寇有所效用。”光陽縣監李春元也說道“南原城外各鄉百姓已全部遷入南原避禍,但已風傳倭寇將至的消息,百姓們當中每日總有想逃難之人不在少數,極難安撫。”

  全羅道兵使李福南對此提議“南原軍糧不足,人心動蕩,地處開闊平原,四麵一馬平川,雖位居要地但兵力相差懸殊,不如放棄南原移至十裏外的蛟龍山城駐防,蛟龍山城地勢險峻,易守難攻,有利於與敵寇周旋。楊副總兵以為如何?”

  楊元則言不可“南原城為全羅道外藩,一旦失守,不僅危及全羅道,天津、登萊皆可揚帆而至。我們駐守在此便是為防守南原,豈能棄城?明軍將士皆可以一當十,加上朝鮮相助,必須將倭寇阻攔在南原城下,與此同時還需立刻向全州的陳愚衷求援,全州與南原相互呼應,若全州來援,南原可保。至於蛟龍山城必須立刻焚毀!”

  李福南驚問為何焚毀蛟龍山城?楊遠說道“南原與蛟龍山相比,蛟龍山城更具防守優勢,因此必將引起軍心不穩,南原城若稍有不利必會爭相撤往蛟龍山城,慌亂撤離,蛟龍山又怎能防住?置之死地而後生,焚毀蛟龍山城全力堅守南原便是為此。若還有誰有疑慮就在我楊元戰死之後自行逃離,但在本總兵戰死沙場之前若有誰敢擅自逃亡,必先死於我刀下!還請各位各自鼓舞各部士氣,明軍必誓死堅守南原。”眾將領命。

  八月十二日日軍抵達南原城外,總隊長宇喜多秀家召集部署攻占南原的軍議。宇喜多秀家下達軍令“藤堂高虎、太田一吉各隊本隊隨我攻南門,小西行長、宗義智、脅阪安治、竹中重利各領本隊攻西門,加藤嘉明、島津義弘各領本隊攻北門,蜂須賀家政、毛利吉成、生駒一正各領本隊攻東門,諸位還有什麽意見?”

  小西行長說道“據報,南原城外所有民居及廟宇全被焚毀,我們在南原城外毫無掩護,且南原城牆及護城河皆有被加固開掘的痕跡,如此看來,南原早已在做布防,且有明軍坐鎮,此戰還需謹慎。重點在於殲滅明軍,明軍一垮朝鮮守兵則不足為慮。”

  島津義弘提議“明國和朝鮮在南原不過數千兵力,如今被我團團圍困,南原雖地勢開闊但依我看明軍也不敢出動騎兵以免覆滅,這樣一來南原隻是孤軍籠城,但我最擔心的是有援軍來救,從一開始就必須竭盡全力盡早攻克南原。聽聞這批明軍應曾是文祿之役在碧蹄館被圍的那一支,不知這次還是否有上次的運氣能逃出生天。”

  宇喜多秀家頗為讚成,隨即再言“不可輕敵,明軍戰力很強,遠非朝鮮可比,麵對數倍的力量也能對抗一時,但我們雖然占據軍力優勢也不能隻顧死戰登城,還是需注重謀略,減少傷亡,我們的目標是整個朝鮮,而不是隻在南原。脅板和加藤常在水軍,今日能共同出陣南原可務必再現賤嶽七本槍之武勇。”

  加藤嘉明立誓“總隊長請放心,此次出陣南原我一定會率先攻入南原。”脅阪安治也不甘示弱“我們早就盼望能回陸地戰鬥,但第一個攻入南原的絕不會是加藤嘉明,而一定是我脅阪安治!”宇喜多秀家大喜,隨即下令全軍進攻南原。

  日軍進逼南原城下,漫山遍野將南原合圍。楊元與李新芳守東門,千總蔣表守南門,毛承先守西門,全羅道兵使李福南守北門。楊元令吹鑼放炮,傳令城中嚴禁妄費軍器。午時有五名日兵奉命於南原東門之外的石橋處勸降,楊元見狀於外城令明軍射殺,日軍隨即轉入全麵進攻,自漆場禪院高喊前進,於城外百步之外舉火繩槍連射。朝鮮勝字號火炮射程有限,威力弱小,日軍幾無損傷,朝鮮及明軍除弓箭連射之外,明軍多射發震天雷還擊,雙方激射一日,日軍退回。

  楊元猜測“倭寇來勢洶洶,不計代價,夜必偷襲。李新芳、毛承先你二人選派得力幹將分在四門外立刻布置菱鐵於濠外,作釘板暗埋於橋頭,各將在城門待機,一旦敵寇輕進中計立刻出擊剿滅!”李新芳及毛承先領命。

  朝鮮全羅道兵使李福南問道“副鎮為何如此斷定敵寇必會夜襲?倭寇兵力大我十倍,白晝強攻即可,何必多此一舉?”楊元答道“敵寇誌不在南原而在漢陽,在大明,所以絕不會在南原空耗時日,必會竭盡所能,晝夜相攻以求早日攻下南原,而我們隻能也日夜堅守待援,全力阻攔倭寇於南原城外。”

  於是明軍於戰壕外遍植菱鐵,在各橋頭暗伏釘板,令各將入夜後率兵於城門待命。至二更時,日軍先頭分隊潛向各門遭釘板菱鐵伏擊,各路明軍見狀立刻出擊掩殺。楊元下令撤四門之橋,呐喊放炮,徹夜不絕。日軍四散縱火,數裏之內煙霧熏天,日軍於煙霧之後連發火繩槍還擊,半夜而還。

  宇喜多秀家大怒“時不我待,必須立刻拿下南原!督促各隊連夜多造雲梯五百架,明日填濠平路,出動箭樓各列鐵炮隊,務必將城門守兵全部射殺,一舉攻入南原城內!”小西行長勸慰道“總隊長不必如此憤怒,南原絕不會重演幸州之敗,南原不過孤軍頑抗,外無強援,一兩日之內必將為我所有。”

  島津義弘獻計道“明軍主力仍在,南原仍非輕易可破,明軍向來自恃天下無敵,如今被迫困於城內,心中難免不甘。我認為可引誘明軍出城,當我們數次攻城之後可故作疲憊不堪之狀,盡顯混亂而退,以使明軍認為有機可乘。派遣五千足輕身覆黃土伏埋於地,若明軍騎兵果然出動,則立刻圍殲,明軍精銳盡失,南原唾手可得。”

  宇喜多秀家驚呼“這不是忍者之法麽?島津你怎麽會想到用這種邪術來充當戰法,身為武士此舉可不恰當。”島津義弘說道“忍者之法多次令我們傷亡慘重,可見極為實用,隻要能迅速殲滅明軍主力,我們便能高枕無憂。隻是我未得忍法玄妙,應該做不到像他們忍者一樣出神入化,但對付明軍應該綽綽有餘。”宇喜多秀家應允。

  八月十三日清晨,日軍再圍南原,多造飛雲梯預備登城,在火繩槍掩護下填濠作路,出動箭樓俯瞰南原以用於使火繩槍隊居高臨下,南原外城守兵一時死盡,日軍趁機蜂擁登城,數次被明軍及朝鮮擊退,盡顯疲憊,陣型散亂不堪,午時再退本營。

  楊元對中軍李新芳說道“倭寇連日激戰,我軍一直處於被敵壓製,倭寇必認定南原遲早陷落而有可趁之機,我方才見倭寇敗退時皆十分疲憊,陣型大亂,應是筋疲力盡急需休整。正是奇襲之時。”中軍李新芳認為並非萬全之計,不如堅守以待救至。楊元不聽“堅守南原已有兩日,那全州陳愚衷至今未援,按兵不動,無視提督將令!等我們全陣亡在南原,他也不會發兵救援!無恥之徒,我若能生還漢陽,必請斬他首級!現在不能再坐等外援,隻能靠我們見機行事,不必多言,執行軍令!”

  楊元遂領全部遼東騎兵出城出擊,日軍佯裝敗退,明軍追過石橋,誰知日軍竟身覆黃土伏於地麵,突而奮起,不計其數,幾乎將楊元包圍,日將島津義弘親臨戰陣,手持野太刀領兵殺出,楊元大驚急令回撤,遼東騎兵死傷數十人退回南原。島津義弘未能全殲遼東騎兵,憤恨而歸。

  島津義弘回營後憤罵不止,小西行長說道“島津君所設計謀堪稱凶險,隻是的確沒有忍者運用純熟,而且明軍也極有戰力。總隊長,不如招降明軍,讓我來對明軍將領勸降,讓其獻出南原。”

  宇喜多秀家立刻對其斥責道“小西,太閣殿下已有嚴令,不準再對朝鮮及明軍有任何協商,這道命令實際上就是在警告你,你還敢違抗太閣殿下的命令麽!”小西行長辯道“並非協商議和,南原我們誌在必得,隻是若能使其出城獻降,我們也可減少傷亡,我們的目標是整個朝鮮,不必在此浪費時間,我也不會給他時間考慮,限立刻答複,若明軍仍頑抗到底再一舉將其殲滅。”

  宇喜多秀家不欲爭辯,再次叮囑“小西,我可以允許你這一次,但你絕不可心存僥幸或另有企圖,我會令軍中即刻研製焙烙爆彈,明軍不降,我便炸開南原的四門,不再糾纏也不再憐憫,我會將南原屠戮殆盡。”小西行長領命。

  八月十四日,小西行長命人請明軍至訪岩峰和議,楊元令通事隨日軍前去,中軍李新芳勸道“副鎮不可,朝廷嚴旨不可與敵和議,如此必犯重罪!我等誓與敵寇戰至最後一兵一卒,死守南原,請軍門切勿因小失大!”楊元說道“你這是何話?我怎會與敵寇和議?將士們現疲憊不堪,城中淩亂急需休整,借此可令全軍趁機整頓兵備物資,以備大戰。在我們整備完畢之後我將立刻嚴詞回絕。切記我們隻有半日的時間可掩敵耳目。”李新芳領命。

  明軍通事抵達訪岩峰,小西行長笑道“明軍遠道而來與朝鮮共守南原,實在是辛苦,我素知明軍善戰,也曾親自領教。我非常渴望能親率大軍再與明軍主力一決死戰,但並不是在這南原,而是要在漢陽。這南原小城,你們又兵寡力弱,強攻之下南原再難撐過一日,不如獻城而降或棄城而走,至少能留性命。”

  明軍通事答道“此事我不能做主,我隻是奉副鎮之命前來聽你如何說辭,據實匯報,如何決斷自有副鎮答複,在副鎮答複之前,請停戰靜候。”小西行長立即起身,下達最後通牒“你們唐人怎麽都是這種回答?我沒有那個耐心靜等你們答複,本沒有必要多此一舉,給予生路就該感激涕零。你回去需將我方才所言一字不落,也告訴楊元,日落之前我將遣使入南原索要答複,若攔於城外,我們同樣將立刻攻城!城中缺糧吧,為表誠意這裏有軍糧二十擔,你們若再戰,這二十擔軍糧也幫不了你們,隻是給楊元一個信號,最好聽命,否則城中必將生靈塗炭。”

  小西行長饋響送還。至黃昏時分日軍使者再來,被通事引入南門,於龍門館與楊元共議。日使轉述小西行長之話,“小西大將敬告明將楊元,軍勢懸殊,南原一日可破,屆時必人畜無存,吾受你忠勇之感願放出生路,望於來日與明軍主力一較高下。奉勸立刻獻降或棄城而逃,若再無答複悔之晚矣。”

  楊元嚴詞回絕,厲聲言道“我自十五歲為將,橫行天下,戰無不勝,今有遼東精銳及朝鮮盟兵坐鎮,無不以一敵百,不必再枉費心機,攻城即可,我也請你轉告倭寇,本將也可給他們一次機會,趁早退去還可免遭我長刀屠戮。”

  日使退出城外回報,日軍大舉攻城,在大部掩護之下,宇喜多秀家令別動隊分為四路奔向各門,安置焙烙爆彈以炸開城門,明軍與朝鮮阻擊之下,別動隊進展稍顯緩慢,但東門及南門仍被炸開,日軍加緊進攻,各門守軍戰死者逐漸遞增,漸漸孤危。加藤嘉明及脅阪安治各領本隊身先士卒,數次攻入城內,城中百姓奔走哭泣,彼此哀嚎。入夜大雨,日軍乘暗再度冒雨攻城,激戰至子時方退。

  八月十五日,南原守兵已不足一千,彈盡糧絕,日軍攻入南原,楊元見狀拉全羅道兵使李福南說道“南原已破,當務之急你我應盡快領本部撤往全州與那裏的明軍會合,漢陽、星州、忠州也會發兵援助我們,事不宜遲,再晚必喪於倭寇之手,你我已為南原拚盡全力,留得性命再向倭寇複仇。”

  李福南驚異“副鎮為何前後判若兩人,為堅守南原副鎮已將蛟龍山城全部焚毀!怎麽如今又要撤往全州?事已至此,我將與南原同生共死,朝鮮將士都已立下誓言,請明軍也務必與敵血戰到底!”

  楊元施以苦勸“南原已破,再難堅守,我們已將堅持到了最後一刻,何必讓將士們白白送死?此時撤退並非臨陣脫逃,而是為來日能重整旗鼓!你身為全羅道兵使,肩負重任,更應顧全大局!”李福南堅辭不去“還並未堅持到最後一刻!現在撤兵隻會軍心大亂,撤往全州也停不下來,明軍不知此時撤走有無懲戒,但我此時撤走仍難逃一死,我李福南必與南原共存亡!”

  楊元聽後也不再多言,任由李福南而去,日軍攻入南原後,轉入巷戰,明將李新芳、毛承先、千總蔣表及朝鮮全羅道兵使李福南、防禦使吳應井、駐防將金敬老、別將申浩、南原府使任鉉、通判李德恢、縣監李元春皆戰死,楊元領親兵五百奪西門縱馬而出,趁間隙突圍而走,隨從護衛突圍之後僅剩五十,其餘南原守兵全數陣亡,日軍死傷七千有餘,日軍奪占南原後屠城一日泄憤,南原朝鮮軍民盡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