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回:日軍設伏漆川梁,朝鮮兵敗元均
作者:石門公子      更新:2020-08-29 09:22      字數:5394
  日軍設伏漆川梁,朝鮮兵敗元均亡

  小西行長再次向朝鮮朝廷發出日軍來襲的情報,朝鮮王李昖下令元均立即率水軍出海攔截。王令傳到閑山島,三道水軍統製使元均召集議事,駐防將裴興立匯報日軍船隊六百艘,而我方有船兩百艘,存糧一萬石,槍炮三百支。宋希立提醒此必為誘敵之計,不可輕易出戰。

  元均說道“即便是引誘之計,於海上攔截敵寇,使其不能登岸是我們水軍的使命,否則又將有亡國之危,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我與李舜臣不同,隻要接到王令,若地獄在前也將義無反顧,全力拚殺!這才是武人所為。”

  水軍訓練營主簿李峰秀再次提醒“大人,此次出擊是否太過冒險?即便我們士氣旺盛,但倭寇畢竟有六百艘戰船,且早對我們做好防備。屬下認為應該很難戰勝,請大人三思。”

  元均喝道“李舜臣還真是培養出了一批膽怯無能之輩,監製火藥就專心做好自己的本職,為什麽要來幹涉會議!立刻拖出去杖責懲戒!”李峰秀被拖出,各將再不敢言,元均隨後下令全軍整裝待發,次日天明出海。

  朝鮮水軍全隊出發,日本水軍大將九鬼嘉隆得知後與藤堂高虎和脅阪安治相商,九鬼嘉隆下令“朝鮮水軍將領元均已經率隊出發,我們的船隊雖已多覆鐵甲,加設火炮,但仍需按照預先作戰計劃,藤堂高虎於安骨浦引誘朝鮮水軍進入伏擊水域,脅阪安治於側後突襲,不得有誤。”藤堂高虎及脅阪安治領命,隨後組織所屬船隊向安骨浦前進。

  朝鮮水軍行駛至安骨浦海麵後,突見前方大批日本戰船來襲,元均見狀號令全軍擺開一字陣型防禦,朝鮮水軍火炮一字排開向日本戰船轟射,兩軍對射片刻,藤堂高虎下令全隊調轉回撤。元均見日軍回撤,下令追擊,副將宋希立勸道“大人請三思,倭寇與我們剛剛交戰不久便立即撤走,恐為誘敵之計,貿然追擊可能會中敵奸計。”

  元均不滿,極盡嘲笑“你們怎麽總是在提誘敵之計,是不是在你們眼中倭寇就沒有別的計策了?宋副將我欣賞你的謹慎,但你也過於謹慎了,倭寇此前屢敗於我軍,對我軍火炮十分畏懼,因為兩軍火力根本無法相提並論。倭船慣於近戰,難以接近我軍自然撤走,此時趁勝乃是於海上殲滅敵寇的絕佳時機,繼續追擊,保持間距,全殲敵寇!”

  朝鮮水軍繼續追擊,被日軍引誘至預定伏擊水域,藤堂高虎下令船隊正麵迎敵,日本戰船此次出陣已加配鐵甲安宅船,並將國內火炮“國崩”多用於戰船之上,藤堂高虎令全隊向朝鮮發射火炮及鐵炮彈丸,元均見日軍竟有火炮發射,先吃了一驚,但隨即便轉入鎮定。在元均眼中,日軍即便裝備火炮,在火力及數量上也難以與朝鮮水軍相比,於是元均號令全軍再擺一字大陣迎敵。

  正在兩軍互射之際,脅阪安治所領船隊從朝鮮水軍側後快速插上,元均見狀令右隊變換方向迎敵,但前有藤堂高虎隊火炮幹擾,朝鮮水軍右隊調轉之時陷入混亂,脅阪安治趁機領下屬快船左右迂回穿插,得以接弦,在近戰中日軍盡顯優勢,而朝鮮水軍因久缺訓練,士氣散亂,朝鮮水軍右路幾乎崩潰。

  元均為防被日軍圍殲,下令全軍撤退,副將宋希立勸道“大人不可,此時下令撤退,全軍將陷入混亂,我們可重整旗鼓,不如一鼓作氣直撲倭寇主力戰船,擊沉敵寇旗艦或可扭轉戰局!”

  元均不許“不可逞匹夫之勇,右隊雖有混亂,但仍可全船撤出,陷入包圍乃兵家大忌,當務之急為保全戰力,擺脫伏擊。不必多言,立刻執行軍令,違者立刻處斬!”

  宋希立領命,朝鮮水軍接到撤退號令,瘋狂突圍,朝鮮板屋船較為堅固,火力強盛,雖多有損傷,但仍可全速前進,日軍並未能完全形成包圍,藤堂高虎見狀便下令全軍不可與朝鮮戰船多作糾纏。朝鮮水軍因此退至閑山島,損失戰船三艘,陣亡百餘名士卒及五名軍官。

  十日後,元均領朝鮮水軍分兩隊再度出擊,左路於加德島與日軍一隊遭遇,日軍將領為原第六軍小早川隆景下屬的高橋統增及築紫廣門,率領船隊前來加德島補充水源,兩軍當即便陷入近戰,日軍在接舷戰方麵發揮出色,密集的火繩槍火力成功壓製了朝鮮炮手,焙烙引燃甲板,紛紛登船。日軍已所攻朝鮮戰船為掩護,使得朝鮮其餘戰船火炮不敢輕易射擊,元均擔憂又中敵埋伏,立刻下令撤回。朝鮮水軍左路回撤後,右路亦不敢獨自輕進,隻得一同回撤閑山島大營。

  九鬼嘉隆接報後奇怪為何朝鮮水軍如此不堪一擊?藤堂高虎說道“看來這朝鮮水軍自李舜臣離開後事完全發揮不出他們的力量,這元均真是有如酒囊飯袋一般,每次與我們交戰都會被擊潰,我也想不通朝鮮為什麽要讓他來代替李舜臣?果然是朝鮮無人麽!”

  加藤嘉明進言“這可惜我們設定好幾個計劃都不能實施,這元均是總擔心會中我們的伏擊,其實也是個狡猾之輩,此次未能一舉將朝鮮水軍全部殲滅,對我們的威脅仍在,必須再作謀劃,不得再讓朝鮮水軍存在於海上!否則會極大影響我們的總體軍略。”

  九鬼嘉隆對此極為讚成“正是如此,要利用李舜臣不在的時機完全殲滅朝鮮水軍,接下來我們必須著重選擇伏擊海域,要讓元均再也不能有逃跑的機會,集中水軍的力量,將朝鮮水軍一口氣解決掉。為文祿之役雪恥!我最可惜的是不能親手斬掉李舜臣的首級獻給太閣殿下,隻能用元均的首級來代替了。”

  朝鮮王李昖深夜於宮中來回亂步,焦急的等待前方戰報,忽見左議政金應南趕來,李昖忙問戰況,金應南奏道“殿下,元均大敗,元均所部二百艘戰船未能阻擋倭寇進攻,不少戰將陣亡,元均領剩餘戰船退回閑山島。”李昖驚慌失措,並對元均誇下海口卻有戰敗逃跑一事怒罵不止,嚴令元均重新出戰!

  元均接到王令後也極為憤怒“全軍都還沒整備完畢,怎麽可能重新出戰!這才是白白送死,諸位有什麽意見?說啊,為什麽不說話?你們的意思難道是說現在的結果都是我元均一手造成的麽!”水軍營各將對元均的指揮大有不滿,但攝於元均之威而不敢多言。

  宋希立建議可先向都元帥稟報情況,再向朝廷陳述我們的困難後再作決斷,於是元均令宋希立向都元帥權栗稟報,並傳達希望朝鮮及明軍從陸地協攻。宋希立見到權栗後轉述元均所言,權栗震怒,宋希立解釋道“先不說敵寇傷亡多少,單是我們水軍的損失就較為慘重,重新整備軍列尚需時日,難以立刻出戰,戰則必敗。而且統製使希望朝廷大軍或明軍能從陸上全力支援,否則單靠水軍是無法擊敗倭寇的。”

  權栗對此言嚴厲責備道“我並非不知你們的難處,但現在不是拿朝廷沒有大軍支援做自己打敗仗的借口!還有膽怯到自己不敢來隻派屬下來辯解,立刻讓元均自己過來接受勘問!”

  元均被迫親往向元均請罪,權栗下令將元均杖責問罪,元均在杖責之下皮開肉綻,口吐鮮血,權栗問道“你說沒有朝廷的大軍在陸上支援就無法出征,簡直就是荒唐的借口!朝廷若是可以派發大軍,又何必令你必須海上攔敵!這是王令,你也在主上殿下及滿朝文武麵前信誓旦旦,一旦接到王令便赴湯蹈火在所不惜。身為將領怎能口是心非!難道主上殿下是你需要用謊言來蒙騙的敵人麽!”元均繼續辯解,權栗對其則不予理睬,於是繼續下令杖責元均。

  入夜後,白衣從軍的李舜臣特意前來向權栗進言“現在的水軍不能繼續向敵寇發起進攻,敵寇早有防備,且戰船多我數倍,此種情況若貿然進攻後果不堪設想。”權栗立刻打斷李舜臣,堅持王令已下不能違背,李舜臣繼續說道“請都元帥向主上殿下奏明水軍實情,曉以利害,請說服朝廷,不然不僅不能戰勝倭寇,水軍將士及戰船最終也將化為烏有。”

  權栗說道“我們跟倭寇相比具有火力優勢,我雖不擅水戰,但也知臨陣對敵需善用兵法,充分發揮我方優勢,此前你也多次以少勝多,倭船在我們的火力之下崩潰,怎麽如今你卻如此擔憂?”

  李舜臣答道“我們的確比倭船火力更強,但一旦近戰極易被倭寇鳥銃壓製,多次戰勝主要以奇襲為主,利用了倭寇的驕傲自大加上新式的水軍戰法才得以使倭寇自亂,出奇製勝。倭寇本就狡詐,戰機難尋,但在那之後倭寇已認真防備,我水軍並未再勝。此次倭寇更是有備而來,今時已不同往日,不可貿然開戰。”權栗雖知有理,但王令難違,隻能堅持出戰。李舜臣欲再勸被權栗喝退。

  元均返回閑山島後立誓全力破敵,但水軍營中士氣低迷。不得已繼續隨元均出戰,七月十四日朝鮮水軍再度從閑山島出發,日軍脅阪安治得知立即向九鬼嘉隆匯報,九鬼嘉隆令藤堂高虎引誘朝鮮水軍至漆川梁海域,令脅阪安治和加藤嘉明於漆川梁海域附近待命。並命陸軍與巨濟島接應。藤堂高虎與元均船隊相遇後故技重施,再度調轉方向撤離。朝鮮眾將皆勸此為誘敵不可追擊,元均說道“我知此為倭寇誘敵之計,但王命難違,我軍再退同樣難逃一死,不如與敵全力一戰!我們的火力遠在倭寇之上,鼓起勇氣!隨我殺退倭寇,將他們全部水葬!”此時的元均已有視死如歸之心,明知中計但因擔憂被朝廷嚴懲隻能領全軍繼續追擊。

  朝鮮水軍於七月十五日晚到達巨濟島海峽的漆川梁附近,七月十六日拂曉追擊藤堂高虎進入漆川梁,漆川梁極為狹窄,元均不敢輕進,隻派少數船隻進入試探,藤堂高虎船隊停止行駛,以五艘鐵甲船正麵迎向朝鮮水軍,號令全隊持續向朝鮮戰船射擊。元均於外觀察良久,並未探查到異樣,為盡快殲滅藤堂高虎,元均終領水軍全部向藤堂高虎逼近。

  待朝鮮水軍全部進入漆川梁後,島上密探趁機發出煙火信號,脅阪安治及加藤嘉明領所部水軍漸漸封堵海口,向內快速逼近。此時藤堂高虎船隊麵對朝鮮水軍的火炮已苦不堪言,而即便腹背受敵,朝鮮水軍雖在狹窄海域內不能有效展開,但其火力也足以應對一時,元均當即下令阻擊來犯之敵,出動三艘龜船衝入敵陣。

  刹那間海峽兩岸大批日軍突起,日將島津義弘、小西行長領兵五千占據有利地形及沿岸險要向朝鮮戰船之上連續射擊,投擲焙烙。藤堂高虎船隊也再度奮起反擊,日軍至此已經完成了對朝鮮水軍的包圍。

  日軍此次多為快船,前有藤堂高虎火力掩護,兩側沿岸有日軍火繩槍隊列密集射擊,朝鮮炮手多有負傷,船甲破裂,風帆被毀,甲板起火,即便如此朝鮮近兩百艘戰船的火力仍給日軍造成了一定的傷亡,隻是倭船中的安宅、關船大都已身覆鐵甲,部分安宅船也裝設了幾門火炮,因此朝鮮龜船也很難輕易對日本鐵甲船造成重創,且朝鮮船隊集中於狹窄海域,行動不便,又被日軍快船隊迅速接近實施接弦,不少士卒跳海逃生,被日軍斬殺。

  元均見勢不好下令突圍,最終元均被日軍火繩槍命中陣亡,朝鮮陣亡士兵數千人,一百六十餘艘戰船被日軍擊沉,僅剩慶尚道右水使與宋希立率領十二艘戰船得以突出重圍,逃出生天。戰後巨濟島方圓十五裏內再無朝鮮船隻,朝鮮水軍遭受重創,士氣崩潰,再難進行任何海戰。日軍得以按照預定計劃水陸並進向全羅道進軍。

  漆川梁敗後接到戰報的朝鮮王李昖氣喘不安,連連叫苦。李德馨說道“殿下,水軍全軍覆沒雖然十分慘痛,卻不可氣餒。倭寇肅清水軍,很快便將從釜山及其餘港口侵入全羅道,然後北上攻向王京,需立即應對才是。”

  李恒福進勸“所幸明軍已盡入朝鮮,於各險要之處把守。在全羅道南原有明軍遼東精銳三千,忠州也有四千明軍駐防,我們也需調派大軍與明軍一起共同防禦。”李昖急忙說道“當然應該要這樣,趕快去辦,調發我們的軍隊,還有李舜臣,寡人差點就忘了他,還是讓李舜臣官複原職吧。領相認為如何?這樣才如挽回局勢吧?”領議政柳成龍稱應當如此。

  但李德馨擔憂即便李舜臣官複原職,所能率領的戰船也所剩無幾。李昖聽後也暗自神傷。左議政金應南匆匆來報明朝經略楊鎬以抵達王京。李昖欣喜立刻接見,楊鎬被召入朝鮮王宮,行禮說道“大明備倭經略兼僉都禦史楊鎬參見朝鮮王殿下,殿下,在下軍務繁忙,姍姍來遲,請勿見怪。”李昖一番撫慰,感歎明朝厚恩。楊鎬問道“來到王京時聽聞朝鮮水軍全軍覆沒,請問究竟是是何緣故?”

  李昖一時間不知如何作答,深感羞愧“說來慚愧,不過既然大人已領明朝大軍已到,即使沒有朝鮮水軍也能克敵製勝不是麽。”楊鎬說道“大明目前隻有首批援軍,僅憑此不足以驅逐倭寇,更需要朝鮮全國的鼎力支持。首先請設置指揮軍務的經略衙門,方便我們統籌全局。”

  對此領議政柳成龍提出疑問“有必要專門設置府衙麽?經略您就停留在明軍指揮區與朝鮮商量著軍務不就行了?”楊鎬反問道“您是否在擔心著大明會通過經略衙門幹涉朝鮮國政?敬請寬心,我們既無心也無力,隻是通過經略衙門使軍務能有條不紊,運籌帷幄以決勝千裏。”

  李昖對楊鎬的要求一律答應,但李昖也心疑問詢明軍此次是否會再有講和協商之舉,楊鎬厲聲答道“殿下請您勿再有此憂慮,大明天子已下嚴旨,如有講和立斬不赦!此前沈惟敬一介布衣狐假虎威,竟擅作主張圖謀議和,使大明丟盡臉麵!是朝鮮蒙受災難!此事絕不會再次發生!大明此次來到朝鮮,定教倭寇片甲不留!”李昖欣喜若狂,向楊鎬承諾朝鮮將完全聽從大明號令。

  柳成龍等三人離宮後,柳成龍問向李德馨及李恒福如何看待楊鎬,李德馨答應完全與沈惟敬不同,絕非出賣朝鮮之人。但與宋應昌相比則不得而知。李恒福不知柳成龍為何擔心?柳成龍說道“雖然我也認為他不是戲弄我們朝鮮之人,但總覺的楊鎬口出狂言,輕視倭寇,還有就是擔心即將垮掉的水軍而已。”

  接朝鮮王的王令,李舜臣官複三道水軍統製使。朝鮮水軍自漆川梁慘敗後,頹廢喪誌,每日隻在虛度光陰。忽見李舜臣出現群情振奮,李舜臣喊道“我們還在就不能說水軍滅亡,船可以造,隻要有一人仍有鬥誌,水軍仍在,我們也將日漸壯大,向倭寇複仇,保衛家國!裴興立、宋希立整理各水營情況匯報,李主簿和崔軍官匯總火藥槍支情況,除傷兵以外立刻組織訓練!造船需要一定的時間,時不我待,需要日夜趕工。”全軍領命,朝鮮水軍因李舜臣的出現而再次鬥誌昂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