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回:秀吉識破冊封事,日本決心再備
作者:石門公子      更新:2020-08-29 09:22      字數:5344
  秀吉識破冊封事,日本決心再備戰

  經兵部尚書石星舉薦,明朝冊封使團由正使李宗誠、副使楊方亨率領,沈惟敬隨行在側,冊封使團先於釜山停駐,但期間正使李宗誠因傲慢自大,貪淫好色,趁醉而行為不檢被日軍抓獲。日軍大將加藤清正厲聲威懾,李宗誠驚懼,變服逃歸被下獄論罪。明朝改命楊方亨為正使、沈惟敬為副使。

  明萬曆二十三年,日本文祿四年正月,明朝冊封使團抵達日本,使團被迎入大阪由小西行長負責接待。小西行長將使團安排妥當之後便立刻私下約見沈惟敬相商,小西行長問道“關於漢江以南劃歸日本一事,明國皇帝可有旨意?”沈惟敬答道“真是遺憾,聖上並未準奏劃歸漢江以南給日本,隻是冊封而已,我已盡力而為,奈何聖上自有思量,身為臣子又豈能輕易左右聖心。”

  小西行長對此感到很是氣憤“你說什麽?那就是說除了冊封以外,原先提的條件一個都不能滿足!即便弄虛作假也得有個樣子,這樣一來我將如何向太閣交待?!你也不想想,現在是在日本,取你們性命是輕而易舉。”

  沈惟敬豪言辯道“也不是隻有冊封,退兵一事不是也安排了麽。最開始就已經說明,此事本就是在弄虛作假,你我都不願再戰,而你又擔心自己的安危,我才出此計策來幫助你。關於割地一事我也說過會向聖上請旨,我可從未背信棄義。”

  小西行長說道“是的,我當然記得,當時依你設計,戰爭很難再輕易發動,一旦暴露,你我皆隻需各自將罪責推到對方身上。所以,這段期間必須小心,你我必須通力協作,將儀式控製在手,我們太閣殿下明日隻會先行接見,並不會直接接受冊封,你打算如何?”

  沈惟敬說道“之前聽你說,你們主君屬下中也隻有你一人通曉漢語,而我大明使團這邊也隻有我一人通曉日語,在我大明正使宣讀詔書過後,我會用日語讀出你們主君想要的意思,在你們主君回複之後,我也會視情況回複正使,絕不會讓真相敗露。”

  小西行長總感不安,隻得叮囑“我總是隱隱感到不安,希望你我能共同度過此次難關,如若你當場敗露,應該知道會十分危險,我可不是危言聳聽,請你務必謹慎。”沈惟敬答道“多謝提點,請你安心如常,你還是祈禱你的主君到發覺之時已經厭倦用兵為好。我也需趕快做些準備,以備萬一。”小西行長再三囑咐之後也趕去向豐臣秀吉匯報。

  豐臣秀吉對於明朝使團的到來還是非常興奮,下令對於使團的一切供應的禮儀必須按照最高規製,但同時他也抱有疑問,便是為何沒有大明公主及朝鮮王子一同前來,按照原本提出條件中有天皇迎娶大明公主及朝鮮王子做質,但如今卻並沒有見到,秀吉便問向小西行長。

  小西行長答道“太閣殿下,據明使說,公主嫁娶其禮製繁多,籌備齊全尚需時日,也需對此與我們有諸多商討。而朝鮮那邊,聽說還未能決定選擇哪位王子入質,所以此次隻是先行冊封。”

  豐臣秀吉問道“朝鮮究竟還想耍弄什麽雕蟲小技?都過去這麽長時間怎麽還決定不了哪位王子?該去威懾一下,俺要不是忙於國內事務及接待明使,定會讓他們追悔莫及。還有,劃割漢江以南何時能定?”小西行長答道“此事明使並未對屬下多言,隻是告知屬下明日自會告知太閣殿下。”

  前田利家建議“太閣殿下,今日就到這吧,明日便會一見分曉,事關冊封禮儀,還有不少事宜需要準備,澱殿那裏還在等待您過去,請您移步。”秀吉一聽,立即喜上眉梢“啊是麽,是俺的兒子又想他的父親了吧,哈哈。明日就先聽聽明國什麽態度,再決定何時冊封好了。小西,你也辛苦了,早些休息。”小西行長告退。

  小西行長退下後豐臣秀吉急忙趕至側室茶茶處,對自己的新生兒阿拾又抱又親,許諾必將給其一個真正的天下。茶茶見秀吉如此高興便問及原因,秀吉便將明使到來一事說給茶茶,茶茶連連誇讚,秀吉因此更加高興。

  自唐宋以後,明太祖朱元璋曾派遣使團要求日本朝貢並控製倭寇活動,但當時日本的懷良親王不屑一顧,反而拘禁殺害使團中人,久後才放歸。倭寇犯邊依舊,朱元璋在驅逐北元之後決心征伐日本卻被群臣勸阻作罷。

  後在建文及永樂初年,當時的幕府將軍足利義滿才主動與明修好,遣使納貢為求回報豐厚。於是永樂皇帝下賜冠服印信,允許日本十年一貢。但實則日本從未表示臣服,隻是中華素來隻要外國來使建交一般都將認作為藩屬及朝貢。多數小國無力與之抗衡,而且曆來無論是經濟還是藝術上的回報收益極大,加上有名義上的宗主保護,自然心甘情願。

  但在應仁之亂後日本進入戰國時代,國內混亂,朝貢中斷,敗亡武士、商人、浪人便再度來到朝鮮及明朝的沿海地區發展勢力,燒殺搶掠。引起了兩國對日本的極端仇視。因此重新取得名位對於日本來說無論是用於形象維護或間諜探查都將極為有利。

  次日豐臣秀吉接見明朝使團時,明使宣詔

  詔書如下“奉天承運皇帝,製曰聖任廣運,凡天覆地載,莫不尊親帝命。溥將暨海隅日出,罔不率俾。昔我皇祖,誕育多方。龜紐龍章,遠賜扶桑之域;貞瑉大篆,榮施鎮國之山。嗣以海波之揚,偶致風占之隔。當茲盛際,谘爾豐臣平秀吉,崛起海邦,知尊中國。西馳一介之使,欣慕來同。北叩萬裏之關,懇求內附。情既堅於恭順,恩可靳於柔懷。茲特封爾為日該國王,賜之誥命。於戲龍賁芝函,襲冠裳於海表,風行卉服,固藩衛於天朝,爾其念臣職之當修。恪循要束,感皇恩之己渥。無替款誠,祗服綸言,永尊聲教。欽哉!”

  而後沈惟敬經過連夜準備,在翻譯時完全更改了詔書內容,基本內容都完全符合了秀吉的設想。秀吉因此大悅,在一番希望兩國和睦相處的講演之後,便請小西行長送明使離去休息,待明日再行冊封。沈惟敬給正使翻譯道“倭酋對聖上感恩戴德,立誓永不背叛大明,但冊封籌備還尚未完善,希望正使能稍作忍耐,明日再行冊封。”楊方亨讚同。由小西行長領回住所歇息。

  正巧秀吉今日有天台宗高僧來訪,秀吉也知其精研漢語,便請其明日參加冊封儀式。次日大典已布置完畢,秀吉於大阪接受冊封,明朝使節立於金台宣詔冊封豐臣秀吉為日本國王,賞賜服飾印信,並賞賜蟒鍛、錦緞等各色緞各十匹;狐裘一襲;貂皮百張及部分金銀器物。告誡秀吉宜立刻退出朝鮮全境,安分守己,不得再興兵侵犯。明朝會視其表現再定勘合貿易。豐臣秀吉拜謝天子,跪問聖安。

  但天台宗高僧因通曉漢語,於是在典禮之後便與秀吉對詔書的文字一一核對,並言及明使似乎並不知日本曾提有諸多條件。當秀吉得知真相後勃然大怒,怒擲詔書於地。找來前田利家、豐臣秀次,小西行長、宇喜多秀家議事。秀吉罵道“明國詔書氣焰囂張,俺在日本,欲王則王,根本不需要髯虜來封!結果根本就沒有割地、入質、嫁娶的事情。就連勘合貿易也沒有!把自己形容的那麽強悍,就如同早已將我們打敗了一樣!小西行長!究竟是怎麽回事?你背叛了俺麽?!”

  豐臣秀次搶先勸道“太閣殿下請息怒,此事是否有所誤會?這是否隻是明國冊封的慣用禮數?刻意顯示自己,隱藏自己的不足隻是為了保全顏麵的障眼法。有關於此事是否已與明使確認無誤呢?”

  秀吉怒道“你在說什麽?孫七郎,你是蠢蛋麽!這還需要再去確認嘛?如若答應了俺的條件,冊封之中根本不會如此說辭!完全被小看了,從頭到尾都是騙局!小西行長,你為什麽要與明國合謀,說出來俺可以隻殺你一人!”

  小西行長連連懇求道“太閣殿下,屬下冤枉,屬下完全不知這是怎麽回事?當時一切條件明國都已答應,幾次對我的回複也都是這樣。”秀吉問道“一派胡言,你一直負責此事,初次宣讀詔書時你也在場,你也能說漢語,從朝鮮到這裏,你與他們平時的相處絲毫沒有察覺麽!這份詔書宣讀兩次你也是聽不懂麽!”宇喜多秀家接著說道“小西,這是怎麽回事?你當真在背後做著背叛太閣殿下的事麽?若真是如此,我宇喜多秀家一定不會放過你!”

  小西行長辯解“太閣殿下,屬下立誓與他們相處時卻是沒有絲毫察覺有假,屬下對漢語並非十分精通,此份詔書用詞複雜,屬下一時也不能立刻翻譯。而且前有明使的信誓旦旦,後有對此詔書的日語翻譯,屬下也信以為真。屬下也是一直都被他們蒙蔽。屬下萬萬想不到他們竟會如此卑鄙,那個沈惟敬!還有明國的皇帝,辜負了我們的誠意,從一開始就想戲耍我們!戲耍太閣殿下!屬下隻想現在立刻將他們千刀萬剮!”

  宇喜多秀家立刻請戰再征朝鮮並請秀吉下令驅逐明朝使團,前田利家則勸道“臣以為現在不宜如此,明國如此作為看來已早有準備,臣擔心在這期間明軍之前曾麵臨的種種困境應都以克服,準備萬全。大唐幅員遼闊,一旦動員不知將是何等軍勢。而我們現在隻不過是尚占據釜山,留有部分兵力駐守。其餘早已回國解甲,再度征召極費時日,需要準備的還有很多。所以臣建議,裝作毫不知情繼續接受冊封,要持續製造無意再戰的假象蒙蔽大唐和高麗,再行備戰。若就此罷兵,將士們歸來後麵臨的隻有支離破碎、生死永隔。而得不到補償的領主們又會加深對太閣殿下的不滿,最終勢必引發叛亂。所以最起碼分割甚至占領朝鮮才能平息。”

  豐臣秀次說道“原來如此,還是您設想周全,不過真沒想到,明國竟會行使此等手段,之前聽聞明軍戰力時還一度以為朝鮮戰事將會拖延日久,忽然間議和停戰雖有疑慮但在種種表現之下也未曾多想,真相居然是如此,那麽我們就又該籌備軍需了。”

  前田利家說道“是的,關白殿下,兵不厭詐,詭譎多變,大唐曆經千年,無論陽謀陰謀都十分精深,此次險些被其騙過。從上次來看,兩軍各擅勝場,此次需秘密準備,再乘先機,務求全力擊潰。為此我等還需細細謀劃,關白殿下,軍需籌備,動員調度方麵也有勞您協助太閣殿下多費心了”秀次回謝。

  秀吉稱道“利家你說的有道理,應當如此。此次再戰再不需和談,必須竭盡全力將朝鮮全部毀滅,攻入大唐、天竺,擋俺者必死無葬身之地。明日大擺筵席,我等都要身著明服款待明使。小西,俺還可以再給你一次機會,你需要讓明使知道,俺對此次隻行冊封雖然感恩但並不滿意,想請明國皇帝再次考慮,否則俺不會撤出釜山。務必要使他們感到我們隻想要更好的冊封和貿易而已。”小西行長領命。

  於是第二日明朝使團在筵席中受到了日本的盛情招待,日本所有與會公卿、大名皆奉命身著明朝服飾以示臣服。豐臣秀吉攜豐臣秀次親自為明使斟敬,其餘人員也紛紛敬酒,明使團後也依次回敬。

  在能樂表演環節中,小西行長轉到明使楊方亨與沈惟敬的身邊說道“諸位遠道而來,為太閣殿下冊封,國內無不感恩戴德。隻是有關於冊封日本國王,太閣殿下雖然深知皇恩浩蕩,但日本畢竟天皇陛下尚在。日本自有國情,天皇陛下於日本至高無上,隻是不行國事,國事全部都由臣子處理,數百年來一直如此。太閣殿下被冊封為日本國王,對於天皇陛下來說如何自處?不僅是太閣殿下,所有人都會羞愧難當。”

  沈惟敬答道“此事對大明來說也是十分為難,不合禮法,從無先例。大明天子金口玉言,聖旨一下豈有擅自改封之理。天朝屹立千年,四夷賓服,萬國來朝,自是禮法為重。此事怕是萬難。”

  小西行長轉對楊方亨道“還請正使能回奏聖上,有關冊封一事還請重新考慮,當然如果確實不能再重新冊封也絕不勉強,隻是勘合貿易才是日本命脈所在,日本會一直懇求下去,此事也請向聖上奏明,拜托了。”楊方亨應下,答應會再作回奏。

  在宴會過後,沈惟敬單獨約小西行長密談道“秘密還沒有泄露吧,為何筵席之上突然對正使提出那種要求,也不與我相商?”小西行長謊稱“並沒有泄露,隻是太閣殿下對此實在是手足無措,隻能如此,還請見諒。”

  沈惟敬再問“你們的國情真是奇怪,令人無法理解。也罷,再次上奏而已也無所謂,至今尚盤踞在釜山的軍隊何時撤回?”小西行長答道“至今未得太閣殿下指示,太閣殿下似乎對封貢以近乎癡狂,我也十分為難。此處人多眼雜,不宜你我久留,請自便。”小西行長和沈惟敬各自回席繼續參加到宴會之中。

  宴會中豐臣秀吉與豐臣秀次坐在一起,秀吉多次與秀次閑聊家常,後秀吉說道“從前的時候十分貧苦,那時做夢也未曾想到能有今日,所以對每一天每一份食物都倍加珍惜。也希望自己的所作所為能為天下帶來恩惠,你現在身為關白更要時刻謹記。”

  秀次說道“是,小侄一直都很惜福,舅父大人和舅母大人對小侄的教誨,小侄一直謹記在心,一刻也不敢忘記。久經戰亂之後終於迎來太平治世,小侄雖然沒有什麽才能也每天都不敢稍有懈怠,也希望能讓天下人都能早日富足。”

  秀吉說道“若能占有朝鮮、大唐、天竺等地,那才會有想象不到的富足,將來俺會把日本交給宇喜多秀家,讓你成為大唐關白,迎天皇居於明國京師,俺則留居於寧波。你覺得怎麽樣?”秀次問少君如何打算?秀吉答道“拾的未來俺自有安排,你也不必多問。你將來要做大唐關白,關於大唐的風土政務你有多少了解?”

  秀次答平日公務繁忙,隻對中國部分曆史文化有諸多了解,其餘尚未涉及。秀吉因此對此秀次責備“俺欲占有此地你並非不知,為何未對大唐做任何準備?莫非你是認為有俺在負責征伐,你就可以隻籌備一些軍需,設立幾處飛腳傳遞軍情,一旁觀望毫不關心有關大唐的其他事了麽?你的家臣們也沒有提醒過你麽?!”

  秀次見秀吉臉色突變,也不知為何如此?急忙請罪道“太閣殿下息怒,小侄會立刻開始準備的。隻是小侄以為連年對外征伐是否有些操之過急?待國內再富足一些是否更為有利?”

  秀吉怒道“胡說八道,俺還以為你明白此事的意義所在!俺之前是沒說清楚麽?要是忘記了就找人幫你回憶,然後盡好自己的職責。”秀次突遭指責稍有戰栗不安,隻得閉口不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