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回:見明使秀吉提條件,遭水災河南漸
作者:石門公子      更新:2020-08-29 09:22      字數:5356
  見明使秀吉提條件,遭水災河南漸泛濫

  豐臣秀吉正在名護屋照看懷孕的茶茶,秀吉對茶茶嗬護備至,對待繼承人的出生感到十分期待,秀吉跪在茶茶身旁一邊撫摸孕肚口中也念念不斷“爹爹真是心急如焚,真是好想快些見到你,啊不如就現在出來好了。”茶茶說道“殿下,現在就出來會不利於生長的。”秀吉笑道“是麽,對是的,那就再等等,俺定會時刻守在你身邊,啊真不知誕生後是否會雄武非常。像俺一樣,統禦天下。”

  大政所寧寧見秀吉如此高興也感欣慰,但出於正室之責則勸秀吉不可失態,提示前田利家尚在一旁。秀吉向前田利家問到自己方才行為是否失態?前田利家尷尬答道“並非如此,許久未見太閣殿下喜笑顏開,臣亦感到十分歡喜。”

  秀吉說道“那就好,對了,黑田官兵衛竟然未經請旨,擅作主張挾宇喜多秀家令全軍撤出漢陽,石田三成奏報時俺還一時難以置信。官兵衛那家夥心中一直反對戰爭,絕非是完全為全軍安危考量,此次我已忍無可忍,留在朝鮮無益,令他回來聽候處置。”前田利家領命。

  此時小西行長及石田三成求見秀吉,小西行長請秀吉可否盡快麵見明使,石田三成說道“太閣殿下,明使已至名護屋多日,隻怕時日過久,明軍及朝鮮可能經晉州向我們發起進攻。”秀吉答“也罷,既然是請和,那就見見。”

  萬曆二十一年五月八日,豐臣秀吉召集臣屬正式會見明使謝用鋅、徐一貫。二人較通日語,一旁也有小西行長協助,秀吉開口道“朕不喜歡血肉橫飛的戰爭,實在過於殘忍。但即便如朕這般喜愛和平之人,一旦動怒連自己都深感恐懼,這正是問題所在。想必明國皇帝也不喜刀兵,那麽朕與明國皇帝還真有共通之處。”秀吉說罷大笑不止,謝用鋅見狀不知何意?

  謝用鋅說道“不知太閣殿下何意?皇上特命我等前來與貴國議和,三國休戰,天下安寧,也是大明皇上心願,見太閣殿下也有此意真是再好不過。”徐一貫也說道“三國大戰本無必要,如今能休止刀兵也是各國所盼。不知貴國有何條件,盡可提出,我等將盡快上奏皇上。”

  秀吉忽然拍案而怒“朝鮮才是問題所在,本來是無此必要,與明國的貿易隔斷日久,朕隻想與明國恢複貿易,朝鮮卻從中作梗,才會發生戰爭不是麽!”謝用鋅、徐一貫突守驚嚇,連連稱是。

  前田利家說道“請和條件我們已看過,最重要之事是將朝鮮漢江以南劃割日本,如若不然我軍定會再度北上攻占朝鮮全境。一定要向明國皇帝如此稟報。另外,日本與明國發展勘合貿易;朝鮮需送一王子留日為質;兩國武官永誓盟好;朝鮮永誓不叛日本;作為回報,我們將交還所俘虜的朝鮮國二位王子以及其他朝鮮官吏;日本天皇陛下將迎娶大明公主為天皇皇後。答應以上條件方可罷兵。”

  謝用鋅說道“宮中公主尚幼,現行婚配是否為時尚早?”秀吉說道“在明國皇室之中選擇年紀容貌般配之人即可,訂立婚姻。天皇陛下乃神靈在世,能為天皇皇後可謂三生有幸。”謝用鋅、徐一貫不敢不應。

  秀吉問“依你之見朕所出條件,明國皇帝能否同意?你怎麽隻對嫁娶一事有問?”謝用鋅答道“以上條件小臣難以做主,自會向皇上據實陳奏。大明誠心與貴國議和,且太閣所出條件對我大明並無害處,小臣以為應當無礙。”

  豐臣秀吉轉向小西行長起身說道“小西行長,返回朝鮮後立即釋放被俘的兩位朝鮮王子,另外絕對不能讓軍士卸下武裝,如若和議破裂,立刻動用武力重占朝鮮。”小西行長領命。

  散後秀吉獨問前田利家“利家,你認為明國請和是真是假?”前田利家答道“難以斷定,但據小西所言,兩軍現在都已漸漸陷入困境,有此議和也在情理之中。如太閣所言若請和是假,我軍依然武備未卸,隨時可立刻北上。若請和為真,協議定後占有漢江以南對我們來說也是極大的獲利,而後休養生息,養精蓄銳,待朝鮮漢江以南完全盡化我俗,再與朝鮮及明國開戰必會比此次順利很多。”

  秀吉說道“利家所言正合我意,但以備萬一,現在全羅道也必須完全在我掌控之內,正好全軍已南撤下三道,立刻傳令宇喜多秀家準備集中兵力攻克晉州,占領全羅。穩居漢江以南,劃割與否都實在我治下。”利家領命。

  秀吉感慨“大事若成必將迎來日本千年未有之盛世,織田信長天下布武的信念也將在俺手中完成。天下唯我獨尊。”利家應和“是,太閣殿下久經磨難,終能繼承織田信長遺誌,已是天命之人。蒙天皇賜姓豐臣,豐臣家永享萬年,信長公在天之靈也會祝太閣殿下武運昌隆。”

  秀吉笑道“天皇陛下才應永享萬年,豐臣怎敢與天皇比肩。利家不可胡言亂語,若是被天皇陛下知曉該怎麽想我秀吉?”利家笑道“豐臣主政奉侍天皇,天下歸心。太閣殿下有此謙遜,天皇陛下也會為您祈福。”秀吉大笑。

  萬曆二十一年五月河南突發水災,河南布政司八府一州之中,波及開封、歸德、河南、彰德、衛輝、懷慶、汝州六府一州之地,河南境內河決堤潰,禾稼朽爛,廬舍衝毀,百姓流離失所。

  時任河南巡撫趙世卿到任不過一月,諸事未熟,聞水災突至,急請藩臬有司相商。趙世卿說道“水災勢大,布政司、按察司即刻知會各道,會同受災府縣查實災情,撫民避難,核對災情後再作賑濟。我也可具文上奏。”

  河南按察使連連歎怨“趙都堂,水患洶湧,各地官道受阻,行進艱難,核查一事恐數月之內也難完成,報災時限朝廷有明文規定,夏災限五月,秋災限七月,河南地屬腹裏無論如何也該在七月上報受災詳情,超期上報若朝廷怪罪下來如何是好?”

  趙世卿答道“既知如此就更應竭盡全力,渡水越山詳查災情,令各府縣從速回報。”按察使道“都堂,下官之見是可先估算災情,急請朝廷撥付錢糧,河南此次水災竟波及六府一州,可謂數十年一遇,粗略估算也並非難事。”

  趙世卿不許“如此豈非欺君之罪,虛報災情罪責難逃。不過事急從權,迫不得已也隻得如此,還需先勘察部分災情再作定奪。各府縣存銀,省府存糧應全數取出以備救災,隻是不知各地府庫中尚餘多少?”

  河南布政使答道“回稟都堂,省府及各州府縣所餘存錢糧不過滄海一粟,根本難以應對災情,不少府庫早已空空如也,且水勢滔天,損失不計。”趙世卿大為驚惑“河南為產糧重地,庫藏怎會如此貧瘠?百姓正深受水患之苦,更應即刻搶救各地府庫才是。”

  布政使答道“都堂您有所不知,您來此不足一月,這此前各地但有遭災,河南皆全力支持,河南境內皇親國戚,衛所之地皆屢討錢糧,宮中也常有征調,除例行上繳之外還有上官迎來送往之費,加之一些貪官汙吏從中作梗,實在為難,還是請求朝廷撥付錢糧為好。”

  趙世卿下令“即便府庫不足也可撐過一時,災民嗷嗷待哺,急需安置,立刻核查剩餘錢糧細問來報,按量開倉賑濟,安置流民。”布政使則心懼罪上加罪,答道“都堂三思,朝廷自有報災規製,若無賑貸之令不可隨意開倉賑糧,否則將涉專擅之罪。許久之前並無此憂,如遇災情各州府也能自行遏製災情,但如今時情如此,還望都堂慎重。”

  趙世卿極為不悅“層層上報本就極費時日,閣部遇事久方回音,待朝廷降旨河南早已遍地屍骨!若朝廷問罪我將一力承擔,各有司即刻照辦!”雖有巡撫之令,但多數受災縣官早已舍棄災民,攜帶家眷財貨逃之夭夭不知在何處躲避。衙役四散,駐軍膽怯,省府官差行動遲緩早已習慣盤剝當地,從未盡心辦事。

  各地備災倉儲多粒穀無存,甚至穀倉已毀。隻見河南大地一片汪洋,災民饑餓濕冷,無安身之地,千裏逃難,妻子離散,不知所蹤,老弱孩童,頃刻身亡,投河者,自縊者不計其數。

  在作核查之後趙世卿聞報大怒“在籍者僅屬空名,在倉者盡皆虛數,皆因一省官員貪腐無度所致,欺上瞞下,上官縱有盤查,有司臨期搪塞,一遇凶荒,賑給無措,百姓不得賑濟,惟流散而死。黃河年年築堤,年年疏通水道,向朝廷所請之銀也不知用至何處,都應問罪處斬!”眾官驚恐,一時也無言以對。

  五月以來大雨傾注,黃淮兩河先後決口,黃河決於山東單縣黃固口,淮河決於洪澤湖東岸二十二口。受災之地雨若懸盆,魚遊城關,加之雷雨大作,水漫山腰,人畜隨水而下,水深丈餘,舟行樹梢,人棲於木,房屋衝陷殆盡,麥禾朽爛,秋苗殘傷。

  趙世卿多日來走訪查問,深感百姓苦不堪言但官府卻救濟無力,自己到任時短突遭大災一時也手足無措。趙世卿對下屬說道“水災發於山東,河南堤壩也形同虛設。黃淮同發大水,我看徐州、淮安、鳳陽、揚州等地受災也在所難免。河南此地立刻差人知會汝寧、南陽二府速作準備,遷移百姓,保護錢糧。受災百姓盡管無糧,僥幸還有安身之所。若二府不加應對,任由大水泛漲,肆意侵襲,雞犬無存,百姓無所依靠,隻能架木而居,乘筏而處。”下屬領命。

  趙世卿日夜收集災報及加緊核算各地錢糧,並令省府多造木舟,親自率眾乘舟四出救助災民安置,以免遭身葬魚腹。趙世卿並將各地府庫剩餘錢糧盡數發放,但杯水車薪,微不足道,百姓累日不能一飯,晝夜冒風淋雨,泥濕難耐,河南官府機構過半已陷入癱瘓,難有力救助災民,趙世卿上疏請朝廷救災。

  五月間,明朝新一撥援軍有四川總兵劉綎率兵五千及董一奎所部剛剛趕至朝鮮,經略宋應昌於朝鮮王京接待。劉綎請罪道“末將遲來,何需經略親迎,本該末將登門請罪,經略如此實在令末將無地自容。”宋應昌說道“劉總兵言重,蜀地距此何止千裏,劉總兵晝夜兼程,令宋某感佩。敵眾我寡,川兵陝軍來援正是我日夜所盼。”

  劉綎便問“聽聞戰事膠著,不知現在如何?”宋應昌答道“敵寇兵力為我數倍,我軍轉戰各道,收複三都,兵馬疲勞,強弱眾寡並不相當,雨過泥濘,稻畦水深,天時地利皆不在我。隻能暫為休整,廣布軍聲,多行間諜,發免死帖數萬,招協從之人以散叛黨。現倭寇欲降,已上奏朝廷靜待旨意,我恐其為緩兵之計不敢放鬆警惕,也向朝廷陳奏我意,今後之戰我已有謀劃,定能全殲倭寇,惟待援軍及軍需糧草。”

  劉綎試問是何謀劃?宋應昌答道“一旦倭軍主力精銳有所異動,我則出全羅而佯攻釜山,攻其所必救,使其主力精銳回援,分隔緩阻,中道設伏,一戰而滅其主力。孫臏之策而已。而慶尚道盤踞日軍亦不在少數,若想實現分割包圍,殲敵主力,必須請朝廷再發援軍不可。我已令駱尚誌領兵轉展全州、南原、尚州、順天等地備禦戰守,編練士卒,先做準備。”

  董一奎說道“末將一路行來,聞聽黃淮突發大水,河南六府一州皆成汪洋。朝廷應會全力賑濟災情,末將擔心糧草會因此而誤。援軍恐也……”劉綎亦有同樣的憂慮,宋應昌聽後也深感憂慮“若果真如此,戰和難料,願皇上及首輔能聽取臣言。”

  小西行長返回釜山後便立刻約見沈惟敬,沈惟敬看罷日本的議和條件後“實在是辛苦,不過這公文對我來說毫無用處,現在該你出使者準備隨我入京麵聖。”

  小西行長說道“使者人選已挑選完畢,皆是我心腹之人,足以勝任。”沈惟敬叮囑道“隨我入京後切記不可胡言亂語,京中通曉日語者並非隻我一人,屆時必定有人一旁監督,詳細問答可之後再細細商議。”小西行長讚同。

  沈惟敬問及降表何在?小西行長未事先準備降表,隻能提筆現作並請沈惟敬口述,沈惟敬言道“首先,日本願為大明嫡子”未等沈惟敬說完,小西行長止筆質問何意!沈惟敬解釋道“不必動怒,總歸虛應故事,不必當真。”小西行長隻得繼續書寫。

  沈惟敬繼續口述“願為嫡子懇求冊封及朝貢一事本想通過朝鮮向大明傳達,但朝鮮從中作梗,所以豐臣秀吉才因此而動武泄憤。在平壤之時本已休戰,但朝鮮卻無視信譽再度挑起戰爭,現願將所占朝鮮之地盡數歸還,再請大明冊封為王及朝貢貿易。此乃大意,你以為是否妥當?”

  小西行長說道“我會再多作修飾,用此降表蒙蔽皇帝應無問題。隻是朝鮮之地怎麽辦?最後得知未能割讓漢江以南,太閣殿下定會重新發動戰爭。”沈惟敬坦言“此事畢竟涉及朝鮮一國,朝鮮王應難以答應。”小西行長說“這不是極為正常麽,有哪個王願意心甘情願割讓國土。你能否解此難?”

  沈惟敬說道“你我對此不是早已達成一致麽,而且那時已不知何年何月,世事變幻,再發動戰爭豈是輕易能成?”小西行長厲聲提醒“隻要太閣尚在,和議不成之後依你之計你我可逃過問罪一劫,但再度發動戰爭也非我所願,此事又將回到起點。”

  沈惟敬略加思索道“割地一事也並非不可為,隻看如何向皇上進言,畢竟於大明無損,若巧言相勸,引導聖意,皇上降旨,割地也能成真。”小西行長不解“大明正是為救朝鮮而來,大明皇帝能同意此事?”

  沈惟敬答道“一來我早已言明此事惟有皇上才能決定,二來我也說隻看如何進言相勸,這並非易事,我自會盡力而為。而且確已援救朝鮮,至於戰後處置也將由大明主持。若皇上恩準劃割漢江以南自是好事,如若不能也可另作他計。”

  小西行長問道“即便大明皇帝準許,朝鮮王會甘願聽命麽?”沈惟敬答“朝鮮於大明不過藩屬,朝鮮王也是我天子之臣。若朝鮮王堅持反抗,換一人做王即可,朝鮮為大明藩屬,廢舊立新輕而易舉,更換一名言聽計從之王便是。況且你我已將各種情況設想周全,即使再度開戰你我也絕無被問罪之憂,不必擔心。”小西行長讚成。

  將沈惟敬送出後,小西行長找來宗義智及小西如安對二人說道“宗義智,小西如安,你們也能與明國交流,從現在起你二人不再是我的家臣,而是太閣殿下的使者,入大明後假意請降,無論他們提出什麽條件,一律答應。但在此過程中也不可過於爽快,需表現出懇切和些許為難,以使明國君臣深信不疑。此事事關重大,必須秘密行事,事成則我們可返回家鄉永享太平。”二人領命。小西行長令宗義智及小西如安為隨同沈惟敬入京多做準備,聽候命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