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回:宇喜多怒燒先王陵,朝鮮王欲救
作者:石門公子      更新:2020-08-29 09:22      字數:5158
  宇喜多怒燒先王陵,朝鮮王欲救臨海君

  宇喜多秀家來到平壤的消息此時也被柳成龍所知,柳成龍連夜報告光海君,光海君召鄭琢共同商議,柳成龍力請“現已打探屬實,日軍總大將宇喜多秀家正在平壤,所帶護衛也極少,可以襲擊。”鄭琢也勸道“正是因為在休戰期間才會這麽鬆懈防備,若是能擒得敵人的總大將定能一舉扭轉戰局!”

  但光海君仍深為擔憂大王會因此而憤怒,柳成龍勸道“此事對整場戰事都將起到重要的作用,若殿下問罪,臣甘願陪死,邸下,請您一定要堅定信念。”鄭琢也同樣認為,光海君思考再三最終決定下令秘密攔截抓捕宇喜多秀家。

  光海君令李鎰領一分隊在平壤通往漢陽的必經之地埋伏,李鎰等至深夜終於望見宇喜多秀家領護衛百餘人正渡淺水而來,隨即發射信號箭,宇喜多秀家部突遭火箭射擊,傷及近十人,其餘紛紛持盾抵禦,李鎰下令全部殺出與日軍混戰,宇喜多秀家也持刀禦敵,斬殺朝鮮士兵數人,朝鮮軍此行為抓捕敵總大將,但相比日軍朝鮮軍戰力還是差了一些,李鎰被日軍阻擋,宇喜多秀家在部下拚死掩護之下殺出包圍,領兩人縱馬逃回平壤。剩餘未死倭寇皆被李鎰所俘虜。

  光海君正在分朝行在等待李鎰的消息,遲遲不得回報不免心中焦急,此時得鄭琢回報李鎰大勝正待敵寇首級返回,光海君及柳成龍都極為欣慰,光海君因此親自迎接李鎰歸來,柳成龍詢問戰果如何?李鎰答斬首二十、俘虜八十,柳成龍笑道“辛苦了,真是十分辛苦,那麽倭軍總大將是否活捉或已就地斬首?”見李鎰略顯疑惑,鄭琢提醒此人名為宇喜多秀家,李鎰支支吾吾,過會兒才說“敵酋十分狡猾,似乎身中一箭倒地,但戰後察看卻已不知所蹤。”

  聽聞宇喜多秀家逃之夭夭,柳成龍驚道“未能捕殺敵總大將,僅抓些小兵有何用處!你難道不知此次作戰的意圖所在麽?”鄭琢也對此表示憂慮“此次宇喜多秀家逃脫,我等反將處於不利境地。”李鎰麵有愧色,請令再去追擊被柳成龍喝止。

  事後光海君召柳成龍及鄭琢議事,光海君擔憂道“派遣李鎰前去是我的過錯,如今我們擅自違反協定也未能抓捕敵總大將,主上殿下定會震怒,該如何是好?”鄭琢安慰道“事態緊急,附近大將僅有李鎰一人可以調遣,此並非邸下過錯,請邸下不必自責。”

  柳成龍也勸道“如何對主上殿下回複,臣已對李鎰有所交代,您不必擔心。若主上殿下問罪,將會是臣自主謀劃一切。”光海君不肯,堅持要負全責。柳成龍再度勸道“邸下,您忘了如今國家朝廷正在分朝麽?臣來受責並非隻為邸下一人,若邸下被罷黜,各道官軍、義軍皆會崩潰。”鄭琢也深表讚成,光海君隻好同意。

  消息傳至義州,朝鮮王李昖聽聞李鎰越過平壤突襲宇喜多秀家衛隊大獲全勝,都承旨請下賜大賞。李昖怒道“真是膽大包天!現在正是休戰期間,寡人早已下達休戰的嚴令!李鎰為何敢如此違背寡人王令,定是那光海在背後指使!現在朝鮮已經違反協定,倭寇怎能善罷甘休?不久之後便會離開平壤,一舉攻入義州,到那時應該如何是好!”李昖痛罵光海君年幼無知,惡化局勢,而且沈惟敬及明軍都不在身邊,李昖心生恐懼,急令召見伊鬥壽、鄭澈議事。

  伊鬥壽諫道“此事若是世子邸下所為,大獲全勝又抓捕敵酋,此等大功理應封賞怎能降罪?”鄭澈也如是說“談判之事朝鮮並未在場,即便不承認也無可厚非。不許軍民與敵寇作戰也違背百姓意願,理應戰鬥到底將敵寇驅逐入海。如果李鎰所為是受世子之命,也正是代表民意如此。”

  李昖辯道“並非不許作戰,都已忘記休戰協定是為明朝援軍爭取時間麽?!”伊鬥壽依然堅持援軍隻是援軍,朝鮮自身也必須堅持戰鬥到底。李昖不屑一顧,連連冷笑“真是令人鬱悶,正是因自身不能衛國才請求明朝救援,如今明朝正在集合大軍之時,卻開始想要依靠自己,實在令寡人費解。”

  伊鬥壽問及李昖是否極為害怕倭寇,李昖語塞,隻說必須遵從大明使節之意。鄭澈質疑“臣早有懷疑,沈惟敬區區一介遊擊將軍怎會得到皇上陛下的全權委任,此事定有蹊蹺,待其從京師歸來必須質問。”

  李昖無語“眾卿是否認為寡人無論作何決定都是誤國誤民,隻有光海之舉才是明主所為?”伊鬥壽含淚勸道“殿下不可如此,臣等都是殿下之臣,僅為輔佐殿下解決國難才需明確是非,別無他意。”李昖因此決意傳召世子光海君速至義州接受垂問。

  而李鎰正押解俘虜進入義州不斷宣揚朝鮮大王的恩惠,全城百姓歡欣鼓舞,紛紛集中於義州行在門前山呼千歲,歌頌聖德。李鎰喊道“倭寇肆虐,百姓受苦,主上殿下早已忍無可忍,此次尊奉王令抓住戰機反擊倭寇,可惜未能抓獲敵寇首領,但所擒倭賊將全部斬首,主上殿下下令之後將繼續追擊,不惜一切代價將倭寇全部剿滅,為百姓複仇!主上殿下永遠不會拋棄你們!”李昖率眾出門察看,隻見歡呼倍增,百姓紛紛表示因大王不許停戰,被害親屬因此大仇得報,必永遠追隨之語。

  李昖見狀立刻說道“寡人怎會與踐踏山河,屠戮百姓得倭寇協商,宣布停戰隻是為援軍到來拖延時日的計謀。即便如此寡人也不能讓倭寇就這麽安心休養,因此襲擊倭軍是寡人要為百姓複仇,寡人立誓要與百姓共同奮戰,直至將倭寇全滅為止!”百姓呼祝千歲之聲再起,李昖上前慰勞李鎰並賜銀五十兩封資憲大夫。

  宇喜多秀家被截擊後小西行長令將朝鮮百姓拖出城外斬首並向義州傳達立刻歸還日軍俘虜,否則將在平壤每日斬首一名朝鮮百姓。隨後小西行長返回平壤探望宇喜多秀家,秀家怒令立刻進攻義州,小西行長勸道“此刻我也想立刻發動進攻,但您也知曉現今我軍處境不妙,請您暫作忍耐。”

  宇喜多秀家發誓要返回漢陽挖掘朝鮮曆代先王陵寢泄憤。小西行長對此不敢反對,宇喜多秀家怨恨難消,拒絕任何勸阻,傷勢未愈便當日啟程奔還漢陽立即部署挖掘王陵盡情焚燒。

  後朝鮮王李昖從平安道觀察使李元翼處得知日軍不僅為換回俘虜在平壤每日斬殺朝鮮百姓,還在王京挖掘毀壞朝鮮曆代先王的陵墓宣陵及靖陵,焚毀朝鮮成宗、中宗以及成宗貴妃貞顯王後等棺槨,李昖怒氣攻心而暈倒在地。經過救治,王後及金貴人都來勸慰,李昖說道“寡人至死也再無顏麵對先祖龍顏,都怪世子擅自出擊,導致倭寇作出如此天人共怒之舉。”隨後便喝退眾人,獨自涕淚。

  在鹹鏡道加藤清正再次質問臨海君道“既然你是朝鮮大王子,為何遲遲不見朝鮮回應!究竟是什麽原因!即使不是投降也應拿金銀來懇求我釋放你不是麽!你這家夥不是王子吧?”

  臨海君答道;“我也。。希望我不是王子,若我不是王子也不會被抓至此地。”加藤清正諷刺道“聽聞你惡名昭彰,連百姓也自願抓捕你來交換平安,或許朝鮮王室也已經將你拋棄。”

  臨海君一聽此言極為恐懼會因失去價值被殺,連連否認道“絕不會如此,若是拋棄之前便早就會將我廢為庶人,更何況世子與我為一母同胞,感情深厚,我願再寫一封書信給世子,請他立即率眾投降。”加藤清正說道“這樣也好,如果此次還無回音,我隻好將你砍斷手腳,交給那些渴望殺死你的百姓手中。”臨海君驚慌不已,急忙跪地求饒。

  光海君再次得到書信久久沉默不語,鄭琢建議再隱秘打探一下臨海君所在為好,光海君卻說“不必如此費心,我已說過,臨海君是在與倭寇的交戰中英勇而死,無愧列祖列宗。”

  鄭琢擔憂大王那裏應如何稟告,見光海君不願便勸道“不可如此,若是以後知道此事定會大怒,會讓您陷入危險的境地,總要稟報一聲才是。”光海君應允。同時金公諒也從侍女處得知臨海君之事後也立刻通報了金貴人知曉。

  李昖聽聞臨海君及順和君被日軍俘虜,連忙詢問詳情。聽說世子早已知曉此事,怒責為何不作稟報,於是立刻下令傳召世子。金貴人接著說道“殿下,臨海君必須解救,無論如何都是殿下的血脈,王子被俘是殿下的恥辱,而且臨海君活著也會對監督世子起到效用。雖然臨海君能力不足以壓製光海,但身為長子,明朝也會對朝鮮王室長子未成世子而心存疑惑,對於更為堅持禮法的明朝來說,光海君是很難得到正式冊封。但若臨

  海君身亡那麽光海便將成為長子,世子之位也將名正言順得到明朝的正式冊封。”李昖深覺有理而決意解救臨海君。

  光海君接到傳召滿麵愁容準備動身,柳成龍囑咐隻需堅持一直在探問之中即可,務必應對從容,不可與大王相抗。光海君應允,鄭琢本也欲一同共赴義州,光海君勸道“不必隨我同去,若我們都動身前往義州,分朝事務誰來主持,請大人在分朝坐鎮,我此去必定萬事小心,請勿為我憂慮。”分朝眾臣紛紛拜送光海君。

  朝鮮王李昖召集眾臣垂問光海一直處在探視是何意?光海君答道“自兒臣接到兄長臨海君書信後一直惴惴不安,雖是兄長筆跡無誤,但也難保不是倭寇引誘之計,所以一直在不斷打探虛實,待到查明事實再向殿下稟告。”

  李昖反問道“寡人很是奇怪,打探這麽久可有收獲?不是擔心會被搶走世子之位而冷眼旁觀吧。”光海君驚異“殿下你怎能如此說,臣本不僅沒有這個資格,且連一次也沒有對世子之位有過非分之想。殿下若打算讓我將世子之位讓給兄長,臣也會毫不猶豫讓出位置。”

  左議政伊鬥壽說道“世子邸下與臨海君為一母同胞,兄弟之情十分要好,臣民們都是如此評價,比起他人,聽聞兄長被倭寇囚禁淩辱,世子都必是最傷心之人,也定會全力打探臨海君安危。請殿下收回疑慮。”鄭澈也說道“是的殿下,世子邸下先行探查的行為可視作慎重處事。若是魯莽行事反中敵寇奸計則後果不堪設想。”

  李昖再問是否已確認臨海君被抓?光海君答道“是,在出發之前已經得到明確情報,兄長確實已被倭寇俘虜。”李昖感歎王子被俘如同君王被擒意義相同,實在是王室恥辱。應立即派遣軍隊解救臨海君。

  兵曹判書李恒福奏道“殿下三思,現在我們並無軍隊可派遣至鹹鏡道解救王子,官軍及義軍主要都集中在南方與倭寇周旋,駐紮在義州的護軍及明軍衛隊不過數千人而已,也不足以擊破鹹鏡道之敵。若是將義州之軍派出,難保殿下安危。”李昖一時無奈,轉念想到可用大明的恩賜銀兩交換。

  伊鬥壽諫道“殿下,大明恩賜的銀兩已剩五千,此為軍民能熬過寒冬而預備,牽動數萬軍民之性命,不可輕易挪用。”李昖大怒,責問該如何解救臨海君!鄭澈上奏不如放棄解救臨海,李昖不解“依你之見是要寡人見死不救,寡人深知你等平日厭惡臨海,但畢竟寡人長子,怎能隨意拋棄!”

  鄭澈解釋道“殿下不要誤會,並非是置臨海君於死地,而是為使臨海君能活而做此安排。百餘年前大明皇帝也曾被夷狄抓獲,夷狄也意圖拿皇帝脅迫大明,但大明並未順從夷狄而是立新帝登基,夷狄消耗日久毫無收獲,眼看如此便也領悟被俘的皇帝已無作用便隻能釋放。便如同現在一般,朝廷若堅持立場,時日一久臨海君也將因無用而釋放。”對此伊鬥壽也表示讚同。

  李昖反問“你們怎知倭寇就會因臨海無用而釋放?大明皇帝被釋放乃是因大明國力強盛,夷狄難以匹敵,擔憂大明舉國複仇加之不斷談判才釋放皇帝。如今情形哪裏一樣?照你的計策,臨海必死無疑!還是應將恩賜銀兩拿出交換臨海。”

  伊鬥壽仍然反對“殿下怎能為無能的王子一人而使數萬將士凍死在寒冬之中!”鄭澈也奉勸民心為大,兵曹判書李恒福也勸道“朝鮮已有世子,應當優先保護殿下與世子安危,不必為臨海君而耗費此銀兩。”

  李昖笑道“原來如此,世子可救,臨海君不可救,眾卿都偏向世子,世子你也應該對民心所向感到無比欣慰吧。”光海君聽完也微笑答道“殿下深愛臨海,若銀兩、軍士都不能解救兄長,兒臣有一法,可令兒臣去敵陣交換兄長。兒臣不忍坐視殿下失去長子之痛,請救出兄長冊封世子。”群臣一聽驚慌不已,紛紛阻攔。

  伊鬥壽勸道“邸下怎能說出如此不自重自愛的話,身為世子怎能輕易涉險敵陣,江山社稷也會傾覆。”鄭澈進言“若世子被俘,分朝不保,民心慌亂,官軍、義軍都會因此潰敗”兵判李恒福也勸道“若是世子邸下去做人質倒不如讓臣去做人質,不可作出此等輕率之舉。”群臣連請朝鮮王不可同意世子交換之請。李昖見群臣如此保護世子,心中百感交集,無奈作罷。

  直到深夜,朝鮮王李昖都悶悶不樂,對大內官說道“寡人很是好奇,當時若是寡人言明願作人質去交換臨海,群臣也會拚命阻攔麽?肯定不會如此吧。”大內官勸慰道“殿下怎能說出如此罔極之語,殿下是一國君王,君王作質,臣子們怎麽會不加阻攔呢?”

  李昖苦笑“王?誰才是王?寡人還算是王麽?群臣離心,連自己的孩子都無法解救,真是無能之王。”大內官提議道“殿下,解救臨海君就托付給即將歸來的沈惟敬如何?從他和敵寇談判便可看出此人有非凡之能,加上其身為大明使節,身份尊貴,隻需口舌之利便能救出臨海君。”

  李昖大喜“正是如此,你所言極是,寡人怎麽忘了還有沈惟敬在,此人精通謀略,膽識過人,背後又有大明撐腰,一定能救出臨海。臨海安危寡人可放心無憂。”欣喜之餘又憤憤不平“寡人無法原諒光海,忍無可忍,伊鬥壽、鄭澈引領大臣事事都偏向光海,若是一直這麽放肆下去,遲早將逼寡人禪位。”大內官見李昖如此,竟失聲痛哭為李昖不平,但李昖卻已陷入沉思之中,思考應對之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