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後來了,關於於老師駁斥武則天的觀點。
作者:黑血粉      更新:2021-08-17 21:10      字數:2023
  關於讀者關心的武則天問題。

  有讀者@我,說了於老師視頻中,關於武則天的亞洲大戰和武周天樞造謠的觀點。

  我做出解釋。

  咱可是保證售後的。

  首先,先說一個史學共識。

  武則天是女人,在封建社會中受到了歧視,封建王朝出於禮法,統治的需求,對她進行非常眼中貶損。

  主要有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李隆基時期,為了剔除武則天的影響,大規模的清算武則天的實力,他瘋狂的醜化黑化武則天。

  第二個階段,宋朝時期,儒家思想盛行,封建禮教不允許存在這樣一個女子中的另類。

  第三個階段,就是清朝,武則天已經被黑的不像樣子了。

  那麽,我就回應一下問題。

  1,亞洲大戰不存在。

  黑血粉:

  亞洲大戰是現代人的叫法,不是史學的叫法,指的是長壽二年,爆發的一些列戰爭的統稱。

  比如,我把貓叫做,大白。

  這個,似乎不存在對錯吧。

  2.沒有證據表明四國進行了聯軍。

  黑血粉:

  沒有史料表明聯軍了,但也沒有史料表明沒有聯軍。

  事實就是,在同一年,四國都對武周發動了戰爭。

  這裏麵有沒有合謀,盟約,誰也不是當事人,人家也不會告訴我們,我無法給出肯定的答案,你也不能完全否定。

  我著重敘述的四國,進攻,同時,這個幾個要素。

  3.戰爭規模沒有200萬。

  黑血粉:

  於老師拿出的史料是《資治通鑒》,司馬光是什麽人,懂得人都懂。

  那是把武則天往死裏黑。

  能記載有這麽一回事就不錯了,你真以為他會節操滿滿,秉筆直書?

  那麽司馬光就不會瘋狂的捧趙光義的臭腳了。

  古代,將軍克扣士兵的戰功比比皆是,你不會真以為司馬光會給你全算上?

  3.戰爭隻是村級規模,死人少的可憐。

  黑血粉:

  明朝還有一戰死幾個人的曆史記載,史書不等於真相。

  武周要真是跟吐蕃,西突爵,東突爵,幾個打村級別的戰爭。

  那麽,武周的版圖是怎麽擴張的?

  如果打村級別的戰爭,幾十個摔個跤,就能開疆拓土幾百萬平方公裏,我想說,這真是戰爭史上的奇跡。

  他們的領地就這麽不值錢嗎?

  占領的城池都不要了?

  戰略高度都放棄了?

  如果這幾個勢力真這麽弱,那麽不敢打吐蕃的李世民算什麽?

  武周可是收複了吐蕃大片的領土。

  所以,隻看史書,是看不出門道的。

  史書上沒記載的,難道真的不存在?

  當然,武周的曆史資料都被大麵積的損毀,我們看不到更為真實的記載,可領土不會騙人吧。

  到底該采信那種說法,你們可以自己判斷。

  4.武周天樞是政治工程,麵子工程。

  黑血粉:

  本來就是啊!

  楊廣的萬國來朝不是嗎?

  李世民的萬國來朝不是嗎?

  哪一個不是有這方麵的需求?

  不都是讓炎黃要傲立於東方,增加炎黃在世界上的影響力。

  本質就是裝,就是狂,就是傲,就是告訴你,我牛逼,你惹不起,快點來稱臣納貢吧!

  難道古代邦交不是亮肌肉嗎?

  難道非要打生打死,才能讓被人低頭嗎?

  5.武周天樞是搜刮民脂民膏得來的。

  黑血粉:

  這又是采信的資治通鑒。

  司馬光說的就是對的嗎?

  那麽為什麽不采信當時的詩歌呢?

  因為覺得這是死吹武則天嗎?

  好吧!

  怎們從另一個角度論證一下,看看這個說法到底靠不靠譜。

  武周天樞要用多少銅呢?

  天文數字!你可以自己算。

  你們可能不知道,炎黃是貧銅國。

  古代,銅是貴金屬!

  貴到什麽程度?

  貴到明朝都不敢用銅來鑄造貨幣!

  為什麽?

  因為用銅太多,就相當於用金幣來鑄造麵值一分錢的貨幣一樣,貴金屬的價值超過了貨幣的麵值。

  百姓和商人立刻會融化錢幣,提煉出銅,用來套利。

  最後隻會是王朝損失巨大。

  所以,明朝最後不得不采用銀子作為結算貨幣。

  問題就來了。

  這麽多的銅來造武周天樞,武周有嗎?武周能嗎?

  明朝都沒有,更為久遠的武周能開采積累這麽多銅嗎?

  武周難道要把貨幣,武器都融化了嗎?

  如果這事武周搜刮而來,那麽就不應該說:國之富莫如隋!

  而是應該說:國之富,莫如武周!

  顯然,從經濟學角度解釋,司馬光的這種說法,太過異想天開。

  估計是沒有學過經濟學,怪不得反對王安石變法,恐怕看都看不懂。

  .......

  最後,我想說。

  曆史,沒有真相!

  隻有最接近真相。

  曆史老師的觀點,截然相反的多得是,就拿武則天到底有沒有殺子女來說,就能分出兩個陣營來。

  因為采信的史料不一樣。

  有人覺得資治通鑒是胡說八道,因為司馬光沒有職業操守。

  有人也覺得資治通鑒是金玉良言,因為,畢竟是史書,沒有別的史書記載了,你不信這個信什麽?

  有人看曆史,必須要史料,必須要記載的信史。

  有人看曆史,則是喜歡看曆史的脈絡,社會的演進,經濟的變遷,製度的更迭。

  從任何一個角度看過去,你看到的曆史,都不一樣。

  於老師在唐史的研究上有很深的造詣,我也參考了於老師很多觀點,覺得受益匪淺。

  但,我不會盲目的認同所有老師的所有觀點。

  我有自己的史學觀,尤其是,我有自己的分析框架。

  當然,我也希望大家都能有自己的分析框架。

  曆史,是用來借鑒的。

  曆史,可能永遠沒有真相,畢竟誰也不可能穿越時光,回到過去,親眼見證。

  這才是曆史的魅力,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曆史的麵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