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6.呂後,才是炎黃和平時期國策的奠基者(4900字求訂閱)
作者:黑血粉      更新:2021-04-11 19:27      字數:5597
  <b></b>聊天群中,皇帝們都是一愣,速度這麽快嗎?

  誅你十族(盛世雄主)

  “你這麽快就把事情處理完了?”

  “你處理了幾個人呢?”

  ………………

  群裏麵的皇帝都十分好奇,心想著呂後不愧是果決狠辣,他們這邊正在商量著呂後如何處理周勃和陳平。

  結果紮眼的功夫,呂後竟然把事情都擺平了。

  這殺人的速度簡直不要太快。

  曹操哈哈大笑。

  人妻之友

  “小萌新,你要不要來猜一猜,她到底處理了幾個人?”

  ………………

  崇禎眨了眨眼睛,心裏也有點躍躍欲試。

  自掛東南枝

  “我覺得,應該全都處理了吧!”

  ………………

  劉邦搖了搖頭。

  殺白蛇的不都是許仙(詭道聖君)

  “那你就太小看姓陳的了。”

  “姓陳的可不是啥好人啊。”

  “我敢保證,姓陳的一定會笑到最後。”

  …………

  是嗎?

  崇禎將信將疑,畢竟陳平和周勃把人家呂後一族都給滅了,還把呂後的親孫子全給幹掉了。

  就這樣的人,呂後能放過他?

  可接下來呂後的話,卻讓他直接就懵了。

  第一太後

  “我該說你了解姓陳的呢?”

  “還是該說你了解我呢?”

  呂後心中沒有半點意外,劉邦要是猜不到他如何處置這件事情,那他們兩個就不可能成為最為親密的政治盟友。

  陳平可不是那麽好殺的,陳平和張良才屬於戰略性稀缺資源,這樣的人,得留著。

  要殺,也要等到真正沒用的時候。

  ………………

  崇禎此刻真是對劉邦和呂後佩服不已,這就叫做默契呀!

  怪不得人們都說呂後殺韓信,其實就是劉邦指使的。

  雖然劉邦沒有明麵上說幹掉韓信,但呂後早就清楚劉邦的意圖。

  所以當劉邦平定叛亂回到都城,得到了韓信被弄死的消息後,司馬遷給劉邦的描述是且喜且憐之。

  是說劉邦一邊偷著笑,一邊裝著很惋惜的樣子。

  這多形象啊。

  自掛東南枝

  “經過了陳通的分析,我覺得呂後在吏治清明這個維度,應該沒有什麽能夠被人指責的地方吧!”

  崇禎此刻不想再談論陳平的問題了,他現在急需要把話題扭轉到治國上,這才是他想要學習的地方。

  ………………

  皇帝們都紛紛點頭,十分認可崇禎的這一個觀點。

  基建狂魔(千古狠君)

  “呂後在劉邦臨死的時候,直接就問劉邦該如何任命相國人選。”

  “而呂後在執政期間也嚴格遵守了劉邦的意見,先是蕭何為丞相,蕭何給漢朝製定的治國策略,那就是霸道雜之以黃老之學。”

  “而之後的曹參,直接就照搬了蕭何的治國策略,所以就被稱為蕭規曹隨。”

  “而之後的相國,他們都堅定不移的執行了這項治國策略。”

  “在吏治上沒有什麽可說的,這一些漢初的功臣,那都受到了巨大的封賞,一個個家財頗豐。”

  “他們根本不需要去盤剝百姓。”

  “所以當時的吏治,那絕對是清明的。”

  “這正是漢初經過戰亂之後,快速複蘇的原因。”

  “這個大家應該都沒意見吧!

  ………………

  曹操,李淵,李世民等人當然不會反對,就連王莽現在都沒有辦法去反對了。

  漢初的幾個丞相,那可都是曆史上非常有名的丞相。

  他就是想反對,他也找不到證據。

  而此刻,陳通繼續評價。

  陳通

  “說完了吏治清明,那我們再看下一個維度,勤政愛民。

  呂後在秦政愛民這個維度,那也是非常不錯的。

  而且在這個階段,呂後的貢獻更大。

  首先,我要說的就是呂後廢除了秦朝時期的一些嚴苛律法。”

  ………………

  陳通剛說完,王莽眼睛突然一亮,他最近為了跟陳通抬杠,可沒少研究過陳通說的話。

  這一下不就抓住了陳通的把柄。

  第一穿越者

  “陳通,我發現你還真能吹呀!你這是典型的雙標!”

  “你在說別的皇帝的時候,一說人家實行仁政,減輕刑罰,就說人家是蠢貨!”

  “可到了呂後這裏,你竟然說呂後廢除了秦朝的苛法,這就是呂後的功勞?”

  “你這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臉嗎?”

  此刻的王莽如同一隻偷雞成功的狐狸,滿眼的得意。

  就等著看陳通怎麽出醜了?

  他也要讓陳通感覺到被人懟得啞口無言的窘迫。

  ………………

  聊天群中,一些皇帝當時也愣了,比如說朱棣,比如說李世民。

  看到陳通吃癟,他也是非常開心的,畢竟被陳通噴慘了。

  千古李二(雄主罪君)

  “陳通,這下被人找到破綻了吧!”

  “我看你怎麽解釋?”

  …………

  崇禎此刻連連點頭,他也覺得陳通這一次出問題了。

  可陳通卻笑了。

  陳通

  “呂後廢除苛法,就是施行仁政嗎?

  你們是不是搞錯了概念。

  這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呂後治國,那嚴格采用的是法家之道,那講究的就是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

  而所謂的仁政,那就是要以人治代替法治。

  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概念。

  呂後廢除苛法是怎麽回事呢?

  這就不得不說秦朝的律法,秦朝的律法被稱為戰時律法,意思是說,它是適應於戰爭年代的法律。

  這種法律非常的嚴苛,它屬於亂世用重典。

  但同樣的,這種律法也有很大的缺陷,那就是當國家從戰亂年代過渡到和平年代,很多律法就不符合和平年代的社會現象。

  會影響社會的發展。

  律法是會過期的,這個你們應該了解吧。

  比如說古代有律法,殺耕牛的話就是犯罪。

  現在殺牛還犯罪嗎?

  所以,學習律法的人都知道,社會在不斷發展,有的律法就會被社會淘汰。

  而呂後廢除的律法,就是從戰爭年代演遍到和平年代後,一些不符合和平年代的律法,比如誅三族。

  這種律法太過於殘酷。

  首先在行刑的過程中,先是把人的耳朵鼻子給割了,然後再把手指一根根的斬下,最後再把人亂棍打死,然後還要把死人切成肉泥,分給別人吃掉。

  這種異常殘酷的律法,可以在戰爭年代威懾心懷不軌的人。

  但在和平年代,卻會讓人覺得非常反感。

  呂後就把類似於這種法律給廢除了,從呂後開始,就不會再把一個死刑犯如此折磨,一般都是砍頭或者腰斬。

  而且呂後還廢除了妖言令,所謂的妖言令,就是妖言惑國,然後會被入罪,在戰爭年代,這也許會引起軍心動蕩,民心不穩。

  但在和平年代,局勢沒有那麽緊張,呂後就放寬了人們的言論自由。

  可以說,呂後是在與時俱進,在律法上,不斷改進秦朝的律法,讓它更適應社會的發展。

  呂後廢除苛法,並不是跟李世民趙光義等人一樣,把原本有罪的人直接給放了,搞什麽行不上大夫!

  呂後從來就沒有說過行不上大夫。

  她還是在嚴格的執行法家治國的基本思想,所以不要把呂後廢除苛法,跟後來的仁政當成一回事。

  這完全就是兩個概念。”

  …………

  崇禎聽的是雲裏霧裏,他是越聽越迷糊,怎麽法律還分為戰時法律跟和平律法?

  這裏麵的水簡直太深了。

  他什麽時候才能成長為一個真正的皇帝呢?

  光一個法律,他就感覺自己得要學上好長時間才能理順。

  ………………

  而此刻的朱棣和李世民卻已經明白了。

  誅你十族(盛世雄主)

  “這一下我完全懂了,呂後根本就不是實行仁政,他隻是廢除了不適合當時社會的一些法律。”

  “這絕對是好事啊。”

  “很多人都說秦朝之所以滅亡,那就是因為秦朝的律法,沒有從戰時律法過渡到和平時期的律法。”

  “所以才讓很多人對秦朝心生怨恨。”

  ………………

  秦始皇也是連連點頭,他雖然覺得朱棣是在扯淡,但呂後的事情的確是法家的一個正常操作。

  戰時律法跟和平時期的律法是完全不同的。

  那應該隨著社會的變化而變化,可不能生搬硬套。

  但他絕對不會同意朱棣所說的,秦朝沒有進行戰時變法到和平時期變法的演變。

  你首先要定義秦朝當時真的進入到了和平時期嗎?

  ……………………

  曹操哈哈大笑,終於討論到法家的精益之學了,這一開口就可以看出很多人的無知。

  人妻之友

  “這下懂了法家的高深吧!”

  “大蟒蛇,你能夠提出這種疑問,把仁政和呂後廢除苛法相提並論。”

  “這就說明你根本不懂得法家。”

  “對律法的作用也是一知半解。”

  “人家呂後這是真真正正的做一個法家該做的事,根據社會現實及時調整律法。”

  “人家這就是有大功於炎黃。”

  “要把戰時律法調整到和平時期的律法,在呂後之前,根本就沒有經驗可以借鑒。”

  “人家這麽做,可是開曆史先河,正在完成秦始皇遺留下來的另一項重要工作。”

  “把這說成千古功業,那也毫不誇張。”

  “很多皇帝終其一生都不懂,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及時的調整律法。”

  “你們這都是門外漢啊。”

  ………………

  李世民艱難的吞咽了一下唾沫,這都能算是千古功業嗎?

  首開曆史先河就這麽簡單嗎?

  李世民此刻有種感覺,我上我也行啊!

  但他卻沒敢說出這句話,因為李世民覺得他把這話說出來,那必定會被楊廣和朱棣噴的體無完膚。

  他貌似是施行仁政了,跟呂後的做法完全背道而馳。

  ………………

  王莽此刻也很無奈,他真想大罵,法家就是錯的!

  可是這群裏的皇帝,大部分都是法家的人,他一個儒家的皇帝根本就寡不敵眾。

  所以王莽此刻隻能忍氣吞聲,覺得不跟陳通計較這個問題。

  第一穿越者

  “咱們不談以後修改律法的事情,這種事情到底好與不好?這得讓後人評說!”

  “咱們就說說呂後,重用呂家人,那肯定會造成民不聊生。”

  “他怎麽就能勤政愛民呢?”

  “這應該叫做禍國殃民吧!”

  ………………

  崇禎撓了撓頭,相當的迷茫。

  呂後執政期間,那可是還讓呂家人成為相國,這會不會造成民不聊生呢?

  就呂家人那些德行,那真是給呂後臉上抹黑呀!

  不僅是廢物,而且還是廢物中的極品。

  崇禎覺得他如果是呂家人,那也不可能讓周勃和陳平把他們一窩端了呀,手裏這麽好的牌,直接就讓人給掀翻了。

  這能幹啥呢?

  能力這麽廢,還處在高位,想想都覺得那是一個民不聊生的情況!

  可陳通接下來的話,卻讓崇禎都愣了。

  ………………

  陳通看到大蟒蛇這麽說,不由得搖來搖去。

  陳通

  “你們這就是想當然了,很多人覺得隻要重用外戚,那麽必定民不聊生。

  這其實就是一種慣性思維。

  呂後的確重用了呂家人,但這些呂家人隻是呂後手中的棋子。

  他們在呂後跟前,那乖的都跟貓一樣,呂後讓他們抓雞,他們絕對不敢去攆狗。

  漢朝所有的方針政策那都出自於呂後之手,呂後在那個時代就是乾綱獨斷。

  要看呂後是否勤政愛民,那咱們看看呂後的政策就得了。

  呂後時期,稅負非常低,那就是著名的十五稅一!

  而且呂後跟劉邦不一樣,劉邦也就在剛當皇帝的時候選擇了十五稅一,可是隨著諸侯王不斷叛亂,他需要更多的錢糧來打仗。

  所以劉邦後期稅負不斷增加。

  但當呂後執政,呂後就幹了一件利國利民的大好事,那就是把稅負永遠定在了十五稅一上。

  從劉邦死後一直到呂後駕崩,這種稅率就從來沒有加過。

  你要知道,秦朝的稅賦高達了60以上,劉邦時期,由於打仗也在不斷累加稅負,而呂後卻直接把稅負定格在了如此之低。

  那對整個社會來說,都是在讓利於民。

  正是因為呂後輕徭薄賦,這才讓人們擁戴呂後,而那些大臣們根本無法煽動民心來對抗呂後。

  所以呂後時期的政權穩固的如同鐵桶一般。

  而且呂後的善民政策不止於此。

  呂後釋放了大量的奴隸,讓他們擁有良田耕作為生。

  呂後更是下達指令,讓戰亂時期逃離家鄉的那些農民,允許他們重新回鄉耕地。

  而且呂後時期還大量裁軍,讓這些軍士們可以回家與親人團聚。

  這些政策,不是愛民嗎?

  可以說,漢朝以後的文景之治,其實都是在抄呂後的作業。

  他們隻不過是在國力允許的情況下,不斷的深化呂後當初提出的治國策略。

  呂後,才是整個漢朝治國政策的奠基者。

  她的很多策略,那都是自己獨創的,並不是抄襲劉邦的。

  因為劉邦是創業時期,而呂後才是守業時期,一個是戰時,一個是和平時期,這是兩套完全不同的治國策略。

  現在,你說呂後是不是勤政愛民呢?”

  ……………………

  朱棣此刻完全懵了,這是呂後嗎?

  這還是曆史上那個惡毒無比,被人們口誅筆伐的第一毒婦嗎?

  這簡直就是一個仁君聖主!

  誅你十族(盛世雄主)

  “我靠,原來史書真的可以反過來看。”

  “被人黑得越慘,其實功勞就越大!”

  “呂後被人說成是第一毒婦,可她的政策卻真正是利國利民的開始。”

  “人們都說呂後狠毒,可呂後卻廢除苛法,減免稅負,釋放奴隸,裁軍歸田。”

  “這跟我印象中的完全相反啊!”

  “最讓我感到不可思議的是,文景之治竟然是抄呂後的作業。”

  ……………………

  李世民此刻也愣了,就單憑呂後的政策來看,不管放在哪朝哪代,這都是明君聖主的標配呀!

  而且人家呂後有可能還是曆史上第一個這麽幹的。

  因為在呂後之前隻有秦始皇和劉邦。

  他們兩個那都是處在戰爭年代,不管是治國策略還是律法,其實更符合於戰爭年代,而不符合於和平年代。

  千古李二(雄主罪君)

  “我就說嘛,呂後如果真的像曆史書上描寫的那麽的不堪入目,”

  “那怎麽可能讓漢朝平穩過渡到文景時期呢?”

  “在呂後這個時期才是最容易崩的呀!”

  ………………

  此刻的崇禎腦瓜兒嗡嗡的,他實在無法相信,曆史上大名鼎鼎的文景之治竟然是抄呂後的作業。

  那呂後在曆史上的影響該有多麽大呢?

  自掛東南枝

  “我能不能把呂後理解成為和平時代國策的開創者呢?”

  “她之前根本就沒有經驗可以借鑒。”

  “她是摸著石頭過河,形成了特有的執政方法,而且呂後的這種方法才真正成了後世們的參照對象。”

  “這呂後在曆史上的影響,那絕對不在劉邦之下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