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3.分封諸呂錯了嗎?這是你不懂了。(5200字求訂閱)
作者:黑血粉      更新:2021-04-10 20:51      字數:5932
  聊天群中,皇帝們都在思考呂後分封諸呂的問題。

  李世民此刻糾結無比,在他心裏,本來應該下意識的認為,分封諸呂絕對是呂後的錯。

  可是,這被陳通打臉打的太多了,再加上最近不斷跟李淵學習,對於帝王心術的了解更加深入。

  所以,他又覺得呂後分封諸呂肯定有其他方麵的作用,一時間並沒有發表自己的意見。

  而是不斷的自己跟自己在辯論,新舊兩種觀念不斷交織,但就是不能夠用新學的知識,完全壓倒固有的觀念。

  而就在此刻,陳通發言了。

  陳通

  “隻要誰用十分肯定的語氣說隻要是外戚專權就是錯的。

  那麽我也可以用十分肯定的語氣說,這個人絕對是個外行。

  首先,說這話的人,他連科舉製出現之前,炎黃古代的選官製度都不了解。

  沒有科舉製這種考試方式選拔官吏,不管是從上到下的征辟製,還是從下到上的察舉製。

  你所推薦和選舉的官吏,那基本上不是皇親國戚,就是功臣子弟。

  你選來選去,都是依靠父母和血緣關係,外戚和不外戚有什麽區別呢?

  唯一的區別就是,大臣覺得選外戚,那就是不公平,那就是皇帝要搞裙帶關係。

  但是你仔細想一想,不選外戚,那你隻能選功臣子弟,難道這就不是搞裙帶關係?

  這就不是靠血緣關係?

  說來說去,那都是一樣的!

  不過皇帝選外戚,這些外戚的屁股是坐在皇帝這一邊。

  而如果皇帝選功臣子弟,那麽這些功臣子弟的屁股是坐在大臣這一邊。

  你說皇帝該選誰?”

  ………………

  崇禎這才恍然大悟,錘了一下自己的腦袋,暗罵自己又被固有的思維給透露了。

  自掛東南枝

  “對呀,在科舉製沒有出現之前,選拔官吏的方式永遠掌控在貴族手裏。”

  “而且被選拔的人,隻能是貴族認可的人。”

  “那這樣怎麽選,都是貴族!”

  “無非就是跟皇帝有關係的貴族,還是跟大臣有關係的貴族。”

  “這跟平民又沒有什麽關係。”

  “那些大臣總是說皇帝重用外戚,難道讓皇帝不重用外戚,重用他們的兒子嗎?”

  “這些大臣不就是想要以臣權壓倒皇權嗎?”

  崇禎越說越感覺思路清晰,這一下再看科舉製之前出現的朝代,他就明白了,那些大臣的屁股都是歪的。

  …………

  李世民也是心中一驚。

  從這個角度去看古代的選拔官吏的這個製度,其實就可以看出皇權已經跟臣權在瘋狂爭鬥。

  千古李二(雄主罪君)

  “這麽看司馬遷的話,其實他的屁股也是歪的!”

  “司馬遷本身就是世家大族子弟,他所謂的不能重用外戚,那麽就隻能重用世家子弟。”

  “果然,屁股決定腦袋,這才是顛簸不破的真理。”

  “就如司馬遷這樣的人,他也擺脫不了身份的限製,他也不能夠跳脫出階層之外看待問題,更何況其他大臣呢?”

  ………………

  李淵滿意的點點頭,跟陳通在群裏麵評價皇帝,很多人的專業水平進步的很多呀!

  尤其是崇禎,這小子非常好學。

  而李世民也對帝王之術越來越了解。

  平平無奇李家主(亂世雄主)

  “所以任何時候,都要從利益去看待世界,隻有明白了錯綜複雜關係背後的利益鏈,你才能真正的看清世界的本質。”

  “然後你再認真看一下大臣們怎麽勸皇帝,他們對待外戚的態度出奇一致,認為皇帝不應該任人唯親!”

  “可是,這些大臣在推薦自己子女和學生做官的時候,他們為什麽就不提任人唯親呢?”

  “這個時候這些大臣會非常有節操的說身為一個君子,最應該做的事情就是舉賢不避親!”

  “這不就是雙標嗎?”

  “皇帝舉賢就應該避親,臣子舉賢的時候就應該不避親。”

  “說來說去,就是臣權與皇權的爭奪!”

  “臣子就應該覺得皇帝是孤家寡人,不應該發展自己的勢力,就應該垂拱而治。”

  “現在,你還認為呂後分封諸呂是錯的嗎?”

  …………

  朱棣此刻也不打朱高煦了,聽到李淵的解說之後,他終於通透了。

  原來整天喊著不能重用外戚,隻是大臣們想要重用自己的子弟而已。

  這雙標的不要太厲害!

  崇禎現在腦殼非常亂,他的世界觀再一次被粉碎了。

  這才是大臣們始終鼓吹不重用外戚的原因嗎?

  原來這些大臣從根本上就不是為了家國考慮,而隻是為了以臣權來限製皇權!

  最關鍵的是,很多皇帝竟然還信了。

  崇禎此刻真恨不得抽自己一耳光,他以前也是這麽認為的。

  真傻啊。

  ………………

  王莽這時終於坐不住了,怎麽三言兩語,直接就讓呂後重用外戚變成了理所當然了?

  第一穿越者

  “這個就純屬偷換概念了。”

  “皇帝重用外戚的確有鞏固皇權的作用,因為外戚是依靠皇權而生的。”

  “但呂後可不是皇帝。”

  “呂後大肆分封諸呂,這明顯就是有問題的!”

  “這跟皇帝重用外戚根本就不是一回事,這分明就是把人家老劉家的財產要搬到老呂家。”

  “這就是吃裏扒外呀!”

  “連這個都看不懂嗎?”

  ………………

  此刻的崇禎十分糾結,他一方麵覺得陳通李淵等人說的很有道理,但另一方麵,又覺得王莽的質疑也是對的。

  他現在感覺自己的腦袋都快裂開了。

  自掛東南枝

  “呂後,這個往娘家人身上攬好處的行為,難道不應該被批判嗎?”

  “身份一個男人,我覺得不能這麽慣著妻子。”

  “有沒有人跟我的想法一樣呢?”

  …………

  朱棣撓了撓頭,他現在也快神經錯亂了,他發現治國實在太複雜了。

  呂後的這個行為很簡單,但這個行為到底是對是錯,到底如何分析,你從不同的角度就會得出不同的結論。

  但站在一個帝王的角度,該如何解讀呢?

  作為一個皇帝,作為一個男人,他本能的覺得呂後的行為很不妥。

  可陳通接下來的話,卻讓朱棣都懵了。

  ………………

  陳通看到大蟒蛇的質疑,輕輕的搖了搖頭。

  陳通

  “你說呂後吃裏扒外,無非就是說呂後讓娘家人成為異姓諸侯王,大肆的分封諸呂。

  但這真的是把老劉家的家產往她娘家搬嗎?

  那絕對不是的!

  說這種話的人,又是被春秋筆法所誤導了!

  呂後分封諸呂,那是有一個特別的時間點,就是在呂後的兒子死後。

  我就想問,如果呂後真的想把劉家的江山送給呂家,她為什麽不在劉邦死後,就立刻大肆分封諸呂呢?

  為什麽要等到他的兒子駕崩之後,才開始分封諸呂呢?”

  ………………

  朱棣頓時感覺到一陣牙疼。

  誅你十族(盛世雄主)

  “大蟒蛇,你這也太不要臉了吧!”

  “你又來春秋筆法?”

  “之前說呂後嚇死了自己的兒子,結果這個時間竟然拖延了6年!”

  “這一次又說呂後大肆分封諸呂,我還以為呂後在剛上位以後就瘋狂的發展外戚勢力,結果還是在六七年之後。”

  “你不用春秋筆法,是不是就不能夠達到你想要的目的了?”

  “你不用春秋筆法,是不是就感覺無法解釋呂後的行為了?”

  “你這麽廢物的話,你幹脆就閉嘴好吧!”

  “討論事情,你竟然在證據上頻頻作假,這太沒品吧。”

  朱棣真是怒了,為什麽這些給他講曆史的人,總是要忽略一些關鍵的因素。

  一件事情在6年前和6年後發生,這意義能是一樣嗎?

  ………………

  此刻呂後也氣得大罵。

  第一太後

  “這就是你們黑呂後的手法嗎?”

  “能不能有點創新?”

  “每次都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

  “時間就真的不重要嗎?”

  “6年時間啊,孩子都能打醬油了,對你們來說竟然就是眨眼之間!”

  “6年時間,你老婆得要給你生多少不是親生的兒子?”

  “你計算過嗎?”

  …………

  曹操也是被王莽的人品惡心到了,這春秋筆法用的簡直不要太惡劣!

  人妻之友

  “人家大蟒蛇可是儒家聖人。”

  “怎麽可能不相信自己的老婆呢?”

  “即使他新娶的老婆,三個月就能生出個大胖小子,人家也不會去質疑。”

  “這就叫做以德報怨啊!”

  “我最喜歡跟這種人當朋友了。”

  ………………

  王莽此刻臉上異常尷尬,又被人揭穿了他的把戲,這就很難看了。

  第一穿越者

  “6年時間真的重要嗎?”

  “完全不重要好不好?”

  “重點就是呂後她還是分封了呂姓諸侯王。”

  “難道經過了6年,這分封諸侯王的意義就能改變嗎?”

  “簡直可笑!”

  ……………………

  陳通嗬嗬一笑,如果不重要,你為什麽不提呢?

  陳通

  “這意義當然不同了!

  呂後如果在劉邦死之後,孝惠帝劉盈剛剛繼位的時候,她要分呂姓性諸侯王,那呂後就是在霍亂江山。

  但呂後在孝惠帝劉盈死後,再分封呂姓諸侯王的話,那她就是在匡扶天下!

  不要以為都是分封呂姓諸侯王,就以為這種性質是一樣的。

  你要根據漢朝當時的格局來看,不同時間段做出的事情,即使事情相同,但它的意義卻會截然相反。

  這才是真正去理解曆史,看待曆史的方法。

  而不是一刀切!”

  ………………

  真的嗎?

  崇禎完全沒有想到,同樣一件事情放在不同的時間段,會有兩種截然相反的意義!

  他怎麽看都沒有看出門道來。

  自掛東南枝

  “這簡直太深奧了。”

  “我怎麽發現不了呢?”

  …………

  王莽當然不能同意這種說法。

  第一穿越者

  “你發現不了,那是你傻!”

  “陳通明顯在胡說八道,你要是能發現什麽不同,那真是見了鬼!”

  “他就是在無腦吹。”

  “一件事情,怎麽可能會因為時間的不同,而產生截然相反的效果呢?”

  “這就是在詭辯呀!”

  …………

  聊天群中,楊廣,李淵等人都連連搖頭,這個王莽的水平真是太差了。

  陳通根本就沒有客氣,立刻就打大蟒蛇的臉。

  陳通

  “真正蠢的人是你吧!

  漢初的局勢在呂後的兒子劉盈死後,那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你竟然看不到?

  在劉盈死之前,漢初是有三大集團鼎足而立。

  分別是呂後掌管的外戚集團,以及與之對立的功臣集團,還有就是以皇帝劉盈為首的劉姓宗氏集團。

  而呂後和劉盈是母子,他們兩個共同執掌了漢初三大集團中的兩個,以絕對優勢主宰朝政。

  但當劉盈死後,整個漢初的局勢大變。

  這個時候的劉姓皇氏集團變得群龍無首,各地藩王都蠢蠢欲動。

  雖然呂後又立了一個兒皇帝,但劉姓宗室的其他藩王會服這個兒皇帝嗎?

  不管是身份上還是實力上,這些劉姓宗室的藩王都不會認同這個皇帝。

  他們就有可能會想取而代之,甚至有的人會連呂後都想幹掉,所以這個時候就真正成了三足鼎立。

  要是呂後沒有辦法收回劉姓宗氏的權利,那麽劉姓宗氏會有可能因為想要當皇帝,而跟功臣集團聯合。

  到時候就會出現藩王攻打中央的情況。

  甚至口號你都很熟悉,那就是清君側。

  所以呂後就想到了一個辦法,她要把劉姓宗室的所有權利重新收回到中央,所以就出現了大肆分封諸呂的情況。

  呂後就是要用呂姓諸侯王代替劉姓諸侯王,把所有的諸侯封地牢牢的控製在手中。

  所以呂後分封諸呂,實際上就是為了加強中央皇權,削弱藩王勢力,打壓功臣集團。

  你說呂後這麽做是對是錯呢?

  難道呂後什麽事都不做,放任這些藩王蠢蠢欲動,然後再聯合勾結在一起?

  甚至放任藩王跟大臣們聯合在一起,發動一場藩王之亂嗎?

  那到時候,漢朝江山豈不是又要被顛覆?”

  ………………

  原來是這樣!

  崇禎這下完全明白了,整個人感覺都通透了。

  很多不明白的問題在這一刻豁然開朗。

  作為一個皇帝,他覺得自己身處在呂後的位置上,也會跟呂後做出同樣的選擇。

  自掛東南枝

  “這就沒錯了!”

  “呂後如果在孝惠帝死之前,大肆分封諸呂,那就是呂後想要把老劉家的東西搬到老呂家。”

  “可當孝惠帝劉盈死後,局勢完全改變,呂後這麽做,就是從整個家國的利益出發!”

  “呂後就是為了穩定局勢,加強中央皇權,削弱藩王。”

  “這怎麽看,呂後都是對的!”

  “果然,看問題不能夠隻看表麵,必須要透過問題看到本質。”

  崇禎覺得這就是知識點呀!

  他立刻拿起毛筆刷刷刷的記錄起來,那叫一個認真。

  ………………

  曹操滿意的點點頭,這教育小萌新的過程,還是很有成就感的。

  看著崇禎一點點的成長,他感覺有種為人師長的成就感。

  這難道就是所謂的養成計劃嗎?

  人妻之友

  “孺子可教也!”

  “以後還是要多學多練,多看看,多聽我們這些大佬的教導,你才能夠進步呀!”

  “不像有些傻叉,永遠都學不會,那注定是要倒大黴的!”

  “大蟒蛇,這回你還有什麽話要說?”

  “你為人死板教條,隻會照本宣科嗎?”

  “來來來,你來給我說一說,呂後這個時間點加強中央皇權,削弱藩王的勢力,她到底是利國利民呢?”

  “還是在禍國殃民?”

  “呂後這麽幹,那直接會把一場可能發生的政變,扼殺在了搖籃之中!”

  “你難道不清楚漢初的七王之亂嗎?”

  “那就是中央無法壓製這些諸侯王,才造成的惡劣後果!”

  “人家呂後用的是正兒八經的帝王之術,那就是要講究平衡。”

  “你懂個錘子呢?”

  ……………

  朱棣現在是越來越佩服陳通,這才是真正學懂了曆史。

  誅你十族(盛世雄主)

  “這就是水平的差距呀。”

  “可笑的就是有的人一提起外戚專權,就覺得這是錯的。”

  “可從來不懂得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懂得從整個宏觀的角度解讀當時的政策。”

  “在他們陳舊的思想中,就隻會紙上談兵了。”

  朱棣心中無限感慨,在治國層麵,他竟然還不如呂後!

  這讓他感覺到非常鬱悶。

  這女人都是怪物嗎?

  ……………………

  其他皇帝也都連連點頭,同一個政策放在不同的時期,那肯定有不同的效果。

  如果真的以為一個政策在任何時期起到的效果都是一樣的,那這人絕對就是個書呆子。

  這就如同玩遊戲一樣,你開局六神裝,和十幾分鍾以後才六神裝,這效果能一樣嗎?

  你現在有100萬,跟你年前有年前有100萬,那簡直是天差地別!

  很多東西的價值,你必須要放在整個宏觀環境上來看。

  沒有參照的話,很多東西是對比不出效果來的。

  呂後此刻心情非常好,總算有人能知道她想要幹什麽了。

  第一太後

  “大蟒蛇,你繼續秀智商呀!”

  “就你這水平,難怪被人秀了一臉。”

  “你啥也不懂啊。”

  “就是一個廢物。”

  ………………

  王莽被人懟得臉色發黑,這直接把他臉打的啪啪作響,讓所有皇帝都覺得他王莽是一個不懂帝王之術的傻叉。

  王莽心中十分不服。

  第一穿越者

  “加強中央集權沒錯,可加強中央集權未必需要分封諸呂。”

  “說來說去,還不是呂後有私心?”

  <scrpt>();</scr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