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秋狩(1)
作者:滿座衣冠勝雪      更新:2020-03-11 09:14      字數:3191
  崇安公主的前夫是十二年前的探花郎,出身名門望族。她挑選這個丈夫,一半是因為他俊美儒雅,令她心折,一半是想拉攏清流名士,為嫡親兄長太子殿下拓展人脈。

  這位駙馬才華橫溢,胸有大誌,入翰林院三年後打算外放,有嫡公主提攜,未來很可能做到封疆大吏,到時候再回京城,就容易入內閣。這條路相對來說是捷徑,比在京城苦熬日子要好得多。

  他有想法,公主也有。崇安公主本就強勢,剛愎自用,不可能離開京城,遠離太子兄長,因此自作主張,掐斷了他的青雲路,不許他外放,隻讓他在京中做官。

  在京城裏,公主其實算不得什麽,長公主、大長公主多得很,都是公主的長輩,她們的駙馬、子女及其親戚也都要爭取官位。鬥來鬥去,崇安公主並不能事事如意。她的駙馬壯誌難酬,想要寄情山水,被公主阻止,想要紅袖添香,美人被公主打死。文弱書生哪裏經得起這些磋磨,沒過幾年就鬱鬱而終。駙馬的父母悲痛欲絕,又不敢明著責怪公主,隻與她斷了聯係,從此不再來往。

  崇安公主膝下有一子一女,都不滿十歲,按照族規,孩子都必須留在父族,再嫁時不能帶到夫家。公主再強勢,也不能挑戰宗族規矩,但她有自己的公主府,可以把孩子養在府中,不帶到安國公府去,別人也就不好詬病。

  崇安公主本就愛慕蘇東辰英雄本色,眼下又知道他為了保全太子兄長的惟一血脈幾曆生死,對他很是感激,因此表示願意陪他住到安國公府。蘇東辰投桃報李,不忍她與幼子幼女分離,答應住到公主府去。他兒子蘇鈺孟仍然住在安國公府,承歡於祖父膝下。至於新得爵位武寧侯,蘇東辰表示暫時不必建府,也為朝廷省下幾萬兩銀子。

  如此一來,皆大歡喜。

  如今,安國公府中饋由蘇南辰的妻子馮氏打理,四小姐蘇沁蘭與五小姐蘇惜蘭跟著學習管家理事,內院管事曾媽媽和韋媽媽從旁協助,把偌大的安國公府打理得井井有條。國公府外院仍由原來的老管家和瀝泉掌總,各處管事各司其職,無論遇到什麽情況,始終沒有亂過。

  安國公很清楚,這樁婚事就是兒子的保命符,因而給聘禮的時候非常大方。崇安公主是二嫁,不似初嫁時那般規矩嚴謹,聘禮不是抬至午門,而是直接送到公主府。崇安公主看過後非常滿意,對蘇東辰更加心儀。

  她已經見過嫡親侄兒南宮極,乍一看仿佛見到了太子哥哥,讓她淚如雨下。問起南宮極這些年來的生活,她對蘇東辰的感激之情無以複加。

  她是聰明人,在皇帝隱晦的話語中聽出端倪,父皇想立南宮極為儲君,卻怕蘇東辰未來勢大,南宮極壓不住。若是蘇東辰成為權臣,又手握兵權,他們南宮家的江山社稷就危險了。皇帝想殺了蘇東辰,又有些投鼠忌器,因此希望崇安公主看住蘇東辰,讓他一生都是忠臣,而不是權臣。崇安公主肯定會力保侄兒的皇位,不讓蘇東辰掣肘,同時她也暗下決心,定會做個好妻子,不負蘇東辰的一片忠心。

  南宮極進宮後,就沒再出來過。皇帝天天把他帶在身邊聽政,同時還請來大儒名士給他授課,對他悉心栽培。

  寧王及其勢力急得不行,想盡辦法扶寧王上位,可是皇上聖心獨斷,不聽任何人的勸說,而且對南宮極的防護嚴密得滴水不漏。

  初秋,皇帝正式下旨,立南宮極為皇太孫,入主東宮。

  塵埃落定,大臣們反而無話可說了。皇帝占著大義,立嫡立長,乃是祖訓。南宮極是元嫡一脈的嫡長孫,成為儲君乃是正統。皇上的身子骨還硬朗,再當十年皇帝不在話下,到時候二十餘歲的南宮極登基,正是少壯之年,不會有“主少國疑”之患。無論從哪一方麵來說,南宮極成為皇太孫都很光明正大,無可挑剔。

  儲君之位一定,京城緊張的氣氛頓時緩解。

  對峙的鬆了弦,觀望的有了目標,保皇派找準了方向,各方勢力暫且偃旗息鼓,三位皇子親王也不再著急,都安下心來努力生兒子。

  大家忽然都友好起來,不再劍拔弩張。皇帝也鬆了口氣,暗中加緊布局,同時全力培養皇太孫。

  轉眼間,便是秋狩的時節了。

  皇帝帶著後妃,隨行的皇子王孫、勳貴大臣也帶著家眷,浩浩蕩蕩地前往北方的皇家獵場。

  京師三大營將軍各率兩萬精兵,先去圍場布防,整修宿營地,驅逐閑雜人等,探查猛獸行蹤,確保圍場安全。皇帝直屬的親軍京衛有一大半隨行,護衛著長長的車隊。

  皇帝帶著皇太孫,後麵跟著寧王、敬王、端王及其王妃和十二歲以上的女兒,再後麵是諸王、公侯等勳貴及其家眷,還有內閣一半的閣老、六部眾臣及其隨員,他們主要是跟隨皇上辦差,大部分都沒帶家眷。

  如此迤邐而行,曉行夜宿,十天後才到達圍場。宿營地已搭好帳篷,皇帳巨大而華麗,諸王公和閣老們的帳篷也比較舒適,都類似於草原的蒙古包。官職品級越小,帳篷越簡陋,但也比軍帳豪華,無礙居住。

  每年秋狩,離圍場不遠的幾個藩王都會奉旨前來覲見。

  這些藩王都是三代以前的皇帝分封的,可襲五代。封地都不大,離邊關較遠,物產不豐也不薄。他們與當今皇上的血緣不算遠,說起來都是堂兄弟或叔侄。他們無旨不能出封地,不養私兵護軍,不截國家賦稅,自生自養,對皇帝毫無威脅。除了遇到巨大災害之外,他們從來不向皇帝伸手要錢要糧,每年還會進貢一些珍奇物品。皇帝如果有旨意過去,他們都會遵照執行。百餘年傳承下來,這些藩王都很安分,與皇帝的關係算得上和睦,所以每年秋狩,皇帝都會傳召他們離開封地,帶著家眷過來,一起打獵玩耍。

  到達營地的第一天,主要是休整。皇上帶著皇太孫接見了趕到這裏的藩王,都不談政事,隻笑著閑聊了一會兒,氣氛很融洽。

  第二天,大家跟著皇上去了圍場,正式開始圍獵。

  武將家的一些女眷巾幗不讓須眉,還有一些公主、郡主,也穿著騎裝,騎著性情溫順的馬,在大批侍衛的保護下,上山射獵小動物。

  蘇東辰、薑元武和石青都沒有參與狩獵,也沒有跟在皇帝身邊,而是守在山上,注意監控整個圍場的情況。

  除了宿營地所在的圍場入口,他們三人率軍各守一方,晚上會帶著軍中的精英下山,守衛營地,忙得不可開交,連睡覺都是抽空打個盹。

  崇安公主也跟來了,卻隻能遠遠地看他一眼,根本沒有機會與他說話。蘇東辰是守禮君子,更加不會往女眷居住的區域去,連借機送禮討好的事情也沒幹過。這段時間往公主府走禮,都是蘇南辰的妻子馮氏張羅,他隻看看禮單,平時基本不過問。

  即使蘇東辰對親事的表現很平淡,崇安公主的手帕交仍然很羨慕。她即便是嫡公主,也是寡婦再嫁,能找到蘇東辰這樣的乘龍快婿,簡直是前世修來的福份。像蘇東辰這樣的人才,論家世,論背景,論自身官職品級,都是一等一的俊傑,又立下不世奇功,想娶什麽樣的妻子娶不到?便是豆蔻年華的嫡出小公主,他想要求娶也是一句話的事。現在他居然被皇帝“做媒”,不得不娶這位嫁過人、生過孩子、已是而立之年的崇安公主,確實太吃虧了。他雖遵旨求娶,但表現淡然,也是可以理解的。

  大家都認為可以理解,崇安公主也就沒覺得氣惱,反而對他更加熱絡。他能在夫人亡故後守身如玉十幾年,可見自律極嚴,將來婚後也就不會像她前夫那樣迷戀美色,屢屢讓她難堪。這般出色的夫婿,便是不會風花雪月,哄她開心,她也喜歡。

  圍獵進行了三天,諸王孫公子們皆有斬獲。因猛獸都被提前驅離,擋在圍場之外,所以沒有出現什麽意外。有人騎術不佳,不慎落馬,受點輕傷,也不過增加一些笑談,無傷大雅。

  晏斐在通政司當個芝麻官,卻也跟著來了圍場,明麵上是做做跑腿打雜的差事,實際上暗中調遣人手,密切關注各種消息,嚴密保護皇帝和皇太孫。

  三位皇子也都來了。如今儲位已定,他們不再像過去那樣明爭暗鬥,忽然表現得團結友好,白日一起出去遊獵,晚上回來後一起用膳,喝茶聊天。

  寧王離大位僅有一步之遙,卻功虧一簣,心裏極為不甘。

  敬王毀容,聽太醫說已查遍古醫書,配製出特效藥膏,隻要日日塗抹,並注意飲食,便有望在兩年內讓疤痕變淡。心裏有了希望,他的性情好了許多,也就不著急了。

  端王的腿幾乎無計可施,基本已成跛足。既已絕了這條路,他反而心頭敞亮,不再蠅營狗苟,決定做富貴閑王,平安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