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居裏夫人
作者:笨小涵Q      更新:2020-08-14 11:13      字數:2404
  下午我剛回到宿舍媽媽的視頻電話就追了過來,她興高采烈地問:“你看我發給你的鏈接了嗎?”

  我敷衍道:“還沒看,等我吃飯的時候再看。”

  我對媽媽發給我的鏈接大多不報希望。很多微信公知專門寫針對中老年人的文章,那些文章不僅聳人聽聞,而且滿篇浮誇。也就退休人員會相信那些看個標題就知道是假新聞的文章。

  晚上我躺在床上,為了催眠,我把媽媽早上發給我的鏈接翻出來看了一下。

  我以為這篇文章能催眠,沒想到剛看過一個開頭我的瞌睡就完全醒了!

  這是一篇遊記,寫遊記的人是媽媽的初中語文老師。我雖然從來沒有見過這個語文老師,但是我以前聽媽媽提過幾次。

  媽媽的語文老師姓王,其實王老師的年紀比媽媽大不了幾歲。

  王老師的爸爸是一名非常傑出的工程師。上個世紀60年代,王工被派到一個礦山修水泵,他的任務是把礦井裏的水抽出來。

  那個礦井非常深,用最大功率的水泵也沒辦法把井底的水抽出來。於是王工巧妙利用地形修建了三個不同梯度的水泵,把水一級一級從井底泵了出來。

  在那個技術還非常落後的時代,王工能夠在懸崖絕壁上修建如此大型的工程,足以見得王工是一個深藏智慧的人。

  王工的小女兒原本是準備考大學的,結果時運不濟,她高中畢業以後就被分配到中學當語文老師。

  一個高中生教一群初中生,老師和學生之間不過隻相差了六歲而已。

  我看著媽媽發給我的遊記,遊記的作者王老師隻在開頭寥寥幾筆寫了出遊的時間、地點、人物。大約是說媽媽他們班初中畢業50周年,老同學舉辦同學會,同時邀請王老師參加。

  作為語文老師,活動結束後,王老師為這次同學聚會寫一篇遊記以作紀念。

  然而,這篇遊記的標題是《遊記》,可裏麵卻基本沒寫多少與出遊相關的事情。相反,王老師花了很重的筆墨,描寫了她當年被迫去當初中老師的那段曆史。

  她是工程師的掌上明珠,更是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知識青年。

  回憶起五十年前的那段往事,王老師筆下的每一個字都看得我字字誅心。

  王老師在文章中寫了這樣一個故事:

  去當老師的第一天,王老師問全班同學,大家以後想成為一個什麽樣的人?

  每個學生輪流發言,每個人都說出自己未來夢想的職業。

  等到最後一個學生發言結束後,一個男生問:“王老師,你以後想成為一個什麽樣的人?”

  王老師幾乎沒有過多的思考,她脫口而出:“我想成為居裏夫人。”

  全班頓時一片嘩然!所有人都笑話這個已經成為初中語文老師的人,竟然還幻想著有一天能去做居裏夫人那樣的科學家。

  時間一晃過了五十年,年過古稀的王老師在同學聚會上再次說起這件事,已經退休的學生們再一次獻上捧腹大笑!

  而且,五十年後的笑聲比五十年前的更加諷刺。

  王老師在遊記中說,哪怕她現在已經有七十歲,她已經不可能做一名科學家。但是,她的夢想,依然是成為居裏夫人那樣的科學家。

  隻可惜,沒有人能理解她的夢想。從五十年前到五十年後,所有人都覺得一個初中語文老師的夢想,應該是培育出一代又一代的傑出人才。

  人們說王老師的夢想太過於異想天開。於是夢想終究隻是個夢想,過了五十年依舊是個停留在腦海裏,從未被付諸實踐的夢想。

  看完遊記,我感到一陣難以言喻的震驚!

  這次,是真的震驚!

  我打電話給媽媽,我問媽媽為什麽要笑話她的語文老師?

  媽媽在電話裏說得輕描淡寫:“王老師雖然有才華,但是她不可能成為居裏夫人。她的才華距離科學家還很遠。”

  我指著自己的心口說:“可是你以前不是這麽跟我說的,你從小就跟我說居裏夫人的故事,你一直鼓勵我成為居裏夫人那樣的科學家!就算我不可能得諾貝爾獎,你還是把房子賣了送我來讀博士。”

  媽媽說的更加理所應當:“你是我女兒,我做夢都希望你能成為科學家。這個不一樣的,我希望你能成為科學家,跟你有沒有能力沒關係。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為科學家。”

  掛了電話,我心中的震驚比之前更加劇烈!

  我來自西南邊陲,一個教育十分落後的省份。全省最好的老師都被集中到最好的幾個中學。可惜,那些中學我一個都沒考進去。

  爸爸的境遇與我截然相反,爸爸從初中到高中都是在全省最好的中學念的,而且他幾乎每次考試都是全班第一。

  從吊著半口氣的高中畢業後,我的高考分數同樣捉襟見肘。我以高出錄取線三分的危險分數,考進了省內的二本醫學院。

  媽媽的境遇與我截然相反,媽媽是985大學畢業的高材生。在那個百廢待興的年代,媽媽這樣的人才隻占全國高考生裏的4%。

  就連我的爺爺和曾爺爺都是解放前的大學生,書香門第的頭銜幾乎要毀在我米茲手上。

  即便我從小就智商一般,情商堪憂,媽媽依舊把各種科學家發家前的悲慘境遇掛在嘴邊。她總是告訴我,大多數科學家年輕時候都不是天才,甚至有點傻。

  看我悟性不高,媽媽又把阿剛拿出來打比方。媽媽說阿剛的腦子比我的還不好使,但是阿剛一直在堅持考國外名校。

  阿剛就是我的模範生,我學著他的樣子學習。我笨拙地背英語單詞,艱難地理解語法詞法,痛苦地演算物理公式。

  哪怕現在我讀了博士,我依舊是實驗室裏表現得最笨拙的一個人,經常聽不懂老師交代的任務。

  我並非天生的科學家,我的先天條件距離成為科學家太遙遠了。

  但媽媽的語文老師明明可以成為一個科學家,她卻在五十年的時間裏無奈承受別人的嘲諷與譏笑。

  或許,哪怕有一個人支持王老師,支持她去參加高考,她都不會在之後的四十年裏繼續揮霍自己的一生。

  睡覺前,我吃了一顆酸角糖。酸酸甜甜的味道讓我想起很多往事,想起爸爸跟我說的三個傻子的故事。

  我拿起手機給媽媽發了一條信息:“直到今天你們還笑話王老師,大概這就是你們這屆學生裏沒有任何人最後成為科學家的原因。”

  媽媽回複我:“我們想都不敢想,我這種能力的人根本不可能當科學家。”

  可是很快媽媽又回複了一條信息:“但是你一定可以的,我相信你!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