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橄欖山講論(2)
作者:月上鉤      更新:2020-09-06 20:04      字數:2279
  早在說了幾句話之後,所羅門就反應了過來。這些話有些不對勁。

  他環顧四周,突然想起,這裏有上山的路,叫“苦路十四條”。

  那麽這座山是什麽山?

  據說叫做橄欖山,因為山上長滿了橄欖樹。

  這座山有四座山峰:加利利峰,升天山,先知峰,墮落山。

  這是神和聖徒見麵的地方,也是神的墳墓。自己在這裏麵對聖徒說話,這種行為在神話中提及過很多次,也有傳說,這被稱之為橄欖山講論。

  橄欖山講論的內容,是預言。所羅門有50的神秘學,他這一刻對這橄欖山預言產生了興趣。因為他曾經使用過倒生樹預言,和橄欖山預言來自同樣的神話。

  所羅門提起了興趣,繼續說:“我在死亡的時候,看到新生。”

  一個紳士應該學會什麽?

  馬術,擊劍和跳舞。

  一個紳士為什麽要學會跳舞?

  太陽之前的時代認為,通過跳舞,可以沾染天神的氣息。宮廷舞蹈作為一種貴族運動,是權力的象征,隻有特定的皇室成員才有資格表演和觀看。社交舞蹈則是另外一種舞蹈,常常用於舞會和祭祀。

  舞蹈=優雅=貴族。

  從來沒有人將舞蹈這個小眾的儀式提升到這個程度,直到國王的這一曲夜芭蕾。

  為了慶祝戰爭的勝利,他將巴洛克芭蕾公之於眾,他將舞蹈藝術傳播給整個王國,將歌頌天神的內容轉變成歌頌國王的偉大。是個天才般的宣傳手法。

  這五年間老師每天都會專門擠出來一個小時,專門給國王上芭蕾課。

  每天,外開,提臀,練腿,用平衡感來溝通人與自然的和諧。這是舞蹈的第一課,也是貴族們在走路時也會保持優雅的訣竅。將五個站姿和對應的手位聯係在一起,如同行雲流水般,組成最優雅的貴族禮儀。

  左腳站定,腳跟向內腳尖向外,右腳的腳尖在地板上滑動,畫出漂亮的曲線。這一種站姿不僅在芭蕾,在其他的舞蹈諸如拉丁中也十分常見。

  國王的手臂微微彎曲,向兩周伸展,手心向上。微微前傾的手臂讓他漂亮的衣袖展露無遺,上麵裝飾著蕾絲,無聲地炫耀著國王至高無上的權柄。

  與此同時,按照傳統,國王從背後拿出一把袖珍的小提琴,它十分小,隻能勉強夾在上臂。

  與舞蹈隨之進行的,是演奏音樂。

  婉轉悠揚的小提琴聲響起,隨之歌聲漸起,“命運像水車的輪子一樣旋轉著:昨天還高高在上的人,今天卻屈居人下。命運流轉間,連死亡與生存都轉瞬即逝。”

  13個小時後,年輕的國王在最後一個音節結束後,作出了芭蕾第五式:雙手向高伸出,彎曲手臂關節。緊接著將手從高處放下,雙手抱胸,作出蜷縮的姿勢。他彎著腰,對著王國所有的人行禮。謙卑的王。

  所羅門說:“我的第一個預言:暴徒會出現。”

  在天賜之子十二歲的時候,國內的矛盾逐漸激化。一群投石黨暴民闖入了聖城的王宮,要求覲見國王。信徒們被權力腐蝕的主教和貪婪自私的寡婦激怒,希望國王能站出來清掃那些政客,還給他們清白。

  他們想要當麵交涉的意圖被王後發覺。

  “快,裝作是在睡覺。”

  王後將國王拽進寢宮,為他鋪好被子,拉上帷幕。聽到外麵的動亂聲,她有些焦急,不斷地叮囑兒子要假裝在休息。

  當暴徒闖進了宮殿內部,迎接他們的是王後安娜。安娜穿著紅色的宮裙,有著巨大的泡泡袖子和滿是蕾絲的領子。晚上,她沒有帶什麽首飾,隻在脖子上戴了一串珍珠項鏈。

  她打了一個噓聲的姿勢,撩開大床的帷幕,指著裏麵安靜沉睡的國王,示意眾人不要多話。年輕的國王安靜地睡著,一隻手搭在床的邊緣,姿勢非常放鬆。他雖然年幼,但是五官精致,精雕細琢,仿佛最美好的造物。

  暴徒被這種光輝所吸引。

  一個滿是絡腮胡子的暴徒離國王最近,他單膝跪地,行著有些變扭的禮儀。他在晚上,卻穿著單薄的上衣,邊角滿是油漬。

  看到了旁邊的同夥的動作,另外一個投石黨連忙摘下來了他黑色的小圓帽,露出來駁雜油膩的卷發。麵對國王,戴帽子是不尊重的。與此同時,察覺到衣服有裂開一個口子,他用手捂住,隻想給人一個最完美的形象。

  被他們兩個的氣氛影響,不少人都躲到了角落裏,不敢大聲地說出什麽話。

  這是讓王後沒有料到的是,房間裏的一隻卷毛狗看著闖進來的眾人,汪汪大叫。

  國王順勢睜開眼睛,裝作剛睡醒的樣子,看著眾人。他醒了醒眼睛,疑惑地問道:“我的臣民,你們可是有什麽苦衷?”

  暴徒瞬間就被國王所馴服,低下了他們的頭顱。

  王表情仁慈,“你們不要被暴徒蠱惑。”

  所羅門說:“我的第二個預言:戰爭會到來。”

  主教有一個手下,名叫埃梅裏。

  他的靈魂比他的出身更加卑賤,他生活荒淫無度,浮誇成風,讓國家民不聊生。他不僅毫不收斂,相反,還不斷增加稅收,激化國內的階級矛盾。

  不少人聚眾抗議,主教隻得表麵將這個親信流放,實際上是回家繼續享受豪宅良田。隻是這樣的包庇行為自然沒有讓人民滿意,連法院都被這種荒謬的舉動激怒,想要主張公平正義。

  這些富有政治家手腕的法官,為著心中的那個天平開始行動起來。他們遵守貴族利益,執行黨派精神,創作革命綱領,為了推翻主教做著努力。

  愚蠢的紅衣主教以為通過釜底抽薪就可以解決一切問題,他遠遠地低估了人們抗爭的決心。他一口氣扣除了所有法官們四年的薪水,企圖用斷絕糧草,切斷經濟命脈的方式讓所有人服軟。

  回擊的是法院的一紙公文,簡短有力,它要求將所有斂財的貪官汙吏繩之以法。

  大家都歡呼,因為法庭支持他們。

  自私但軟弱的寡婦作出了第一個讓步,央求法院為她留下幾個親信。主教卻不願意放下自己手上的權力,內戰的種子被埋下。

  宮廷開始團結在一起,認為法院不過都是一群叛亂分子。

  除了年輕的國王。

  他看著眾人,神情悲傷,“法院會生氣,戰爭會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