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章 如此殿試(三)
作者:小生鐵鐵      更新:2021-01-13 01:55      字數:2161
  其實這些人心裏很明白,他們早已與狀元無緣了,也沒誰敢奢望高中狀元。因為有田十一和鄆王趙楷兩個變態,誰又敢去奢望呢!

  趙佶揮了揮手,打著哈欠向殿後走去。田十一拍打了一下膝蓋,轉身也準備回家去補一覺。為了參加殿試,十一哥可是起了個大早的。

  趙佶和田十一都剛剛轉身,一個聲音卻高聲叫道“學生不服。”

  田十一邁出去的腳立即收了回來,趙佶同樣頓住腳步,頗為懊惱地轉頭望向說話之人。

  趙佶是真惱,他困呢。田十一呢,卻有些高興。

  好不容易參加一回殿試,卻沒說什麽出彩的話,更沒把誰氣個倒仰,這哪裏是十一哥的風格。何況又被人叫雙魁,又給人下跪,今後的一段時間還要被人罵作諂媚小人,十一哥心裏的火氣同樣不小。

  有火氣就要發出來,要不然憋著多難受。如今有人往槍口上撞,那就隻好給十一哥當當出氣筒了。

  眼見陛下頓住腳步,楊戩連忙站出身形質問道“何人在文德殿內喧嘩?”

  這時一名二十四五歲,胖到圓滾滾的生員站了出來,拱手大聲說道“學生魯仁甲,不服。”

  聽到魯仁甲這名字十一哥就有些失望,你一“路人甲”也敢跳出來挑刺,這不是專門給田某人立威來了嗎?

  趙佶似是有些生氣,一轉身又坐回到龍椅上,瞪著魯仁甲問道“有何不服?”

  滾蛋龍也是龍,魯仁甲不敢正視趙佶的眼睛,“撲通”一下跪了下來,眼睛卻不由自主地望向了禮部侍郎。

  禮部侍郎心中一突,狠狠瞪了回去。心說朱大人交待的事情,你瞪我幹什麽,這不是讓大家懷疑我嗎?

  魯仁甲知道自己已經沒有了退路,把心一橫,大聲質問道“既是殿試,為何不曾開考便欽點了狀元?”

  對於一個生員的質問,自然不能讓趙佶來回答,那會丟了皇帝的臉麵。所以楊戩大聲回道“田雙魁剿滅梁山、平定摩尼教之亂、獻神器火藥與朝廷,有此三件功績,為何點不得狀元?”

  魯仁甲頓感一陣窒息,這三件功勞,每一件都能壓得他一生無法翻身了。但一想到隻要能抱緊朱勔這條大粗腿,飛黃騰達指日可待,這才咬牙繼續說道“田大人功高蓋世,自當封賞。但狀元考較的是學問,並不是功勞。”

  楊戩答道“西樓先生諸篇佳作,難道你不曾讀過?”

  魯仁甲再度窒息,連蔡京都誇讚田十一堪比李杜,他一個小小的生員,又哪裏有資格有膽量質疑。可事情已經發展到這種地步了,他也隻有咬牙硬撐這一條路了。

  一個頭磕到地上,魯仁甲態度謙卑,但口氣依舊很硬。

  “殿試考較的乃是學問、策論、文章、治國方略,又豈是詩詞小道可比?”

  這句話一出,有兩個人差點跳起來。一個是趙佶,一個是王黼。

  趙佶酷愛詩詞,魯仁甲敢說詩詞是小道,這一句話,就堵死了這一生的官途。皇帝在心裏判你不能當官,朱勔還能大過皇帝去?

  王黼更加生氣,要不是皇帝在這裏,他都想跳過去踹魯仁甲幾腳了。他之前就與田十一商定,殿試以詩詞為題,後來在梁師成的壓力下,這才改為策論,這魯人甲還真是哪壺不開提哪壺,這不是當眾削少宰大人的臉麵嗎。

  眼見王黼與楊戩都要回懟魯仁甲,田十一連忙站了出來。還要拿這魯仁甲當出氣筒呢,讓他們兩個當場懟死了怎麽辦。

  一見田十一站出來,王黼和楊戩連忙閉嘴。這事最理想的解決方法,自然是欽點狀元田雙魁在學問上勝過魯仁甲,那樣才完美。

  田十一笑著對魯仁甲說道“既然魯兄自認學問在田某之上,田某這裏有道難解之題,不知魯兄能否幫田某解惑?”

  聽到田十一說話,魯仁甲連忙爬了起來。讀書人可以跪陛下,但卻不能跪別人。而且已經將這姓田的得罪死了,何必再做些虛假的禮節。

  “田大人但說不妨。”魯仁甲一臉階級鬥爭地說道,不知道的人,還以為他和田十一有深仇大恨呢。

  事實上這仇和恨是真有,隻不過是剛剛才有的,魯仁甲也是剛剛才想明白這個道理。

  自己在文德殿上質問當今皇帝,就算有朱勔撐腰,今後在官場上怕也無容身之地了,這一切都是因為什麽?自然是因為這諂媚聖上的田十一。所以在魯仁甲心裏,田十一已經上升為仇寇。

  世上的很多人都是這樣,當自身陷入極危難的境地,自然而然便會去找他人身上的問題,卻很少會自醒。魯仁甲不會想其他的生員為何沒有遭遇自己眼下的麻煩,不會想自己為了討好朱勔才與田十一作對,隻是覺得田十一太可恨,諂媚聖上亂點狀元。這恨意,自然就要落到田十一的頭上了。

  十一哥啥時候在乎過別人的仇恨,更何況是如此一隻小蝦米,還是一隻看不出眉眼高低的糊塗蝦米。

  臉上溫和地笑著,田十一叮囑魯仁甲一定要聽清問題,因為他隻講一遍。

  見魯仁甲點頭,田十一才問道“魯兄可知碧油車為何物?”

  魯仁甲疑惑了一下,隨即連忙點頭,知道這不是田十一要問的問題,隻是問題中涉及到碧油車而已。

  此時全世界最繁華的城市自然是汴梁城,汴梁的發達程度遠超所有人的想象,碧油車便是發達的明證之一。

  碧油車車箱粗鄙但卻能載十數人,隻在汴梁一地存在,其功能竟與後世的公交車如出一轍。大宋朝就有了公交車,剛來汴梁的田十一委實嚇了一跳。若是大宋朝能一直延續下去,中華民族的文明程度,怕是要比其餘國家高出無數個等級。

  隻聽田十一說道“一輛碧油車自西水門向禦街而行,車上載有七人,至李家瓦子停車,下三人上五人。至李二胭脂鋪子停車,下六人上二人……”

  大宋最強縣令  /7/

  <scrpt>();</scr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