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風聲鶴唳(中)
作者:苦海無邊      更新:2020-08-11 00:36      字數:3054
  無聲無息的狙殺了“越南佬”這個倒黴蛋兒的,自然就是戰智湛了。他所使用的“XM21式”狙擊步槍萊瑟伍德九倍“ART”瞄準鏡,極大的提高了測距能力和擊發速度。先敵發現,就能先敵扣動扳機,擊斃敵人。“發現即為擊斃”嘛。而配備萊瑟伍德九倍“ART”瞄準鏡和“Sionics”消聲器的“XM21式”狙擊步槍,采用“Sileh”戰術產生的效果,就使得恐怖就像瘟疫一樣,迅速傳染了每一個“越南佬”。就像“美國佬”那個著名的狙擊手教官約翰?普萊斯特曾經說過的那樣:“當萊瑟伍德九倍‘ART’瞄準鏡結構測距與彈道修正合一的便利性順利發揮時,會使狙擊手感到自己‘無所不能’……”

  對於戰智湛的複仇行動來說,“誅心”遠比單純的殺幾個“越南佬”更“過癮”。為了最大程度的羞辱“越南佬”,戰智湛雖然沒有辦法像金庸老先生的名著《碧血劍》中,“金蛇郎君”夏雪宜那樣將仇家溫家老四的兩個妻妾捉走,並賣到了妓院裏逼迫她們接了一個月的客。但是,在“越南佬”中製造恐怖,造成“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效果,那真比簡單的直接殺了黎英賢中將和馮氏德英中校更讓“越南佬”難以接受。

  被戰智湛第一槍狙殺的這個“越南佬”似乎是“流年不利”,抽中了“死亡簽”,剛一登上樓頂就送了命。縱觀世界戰爭曆史,軍人上戰場之前求神拜佛並不罕見,起碼圖個心理安慰嘛。“越南佬”是個崇尚佛教的國度,可是二層黃色小樓房頂上的五個“越南佬”未必信佛。不過話又說回來了,“若不回頭,誰為你救苦救難;如能轉念,何須我大慈大悲。”不論是何理由殺人,總不是善念,這個念頭佛祖恐怕是不會保佑的,求也沒用。這種幾乎是隨機的“死亡抽簽”,隻能說誰抽到誰就得自認倒黴了。

  四個“越南佬”在掩體後麵藏了半晌見沒有什麽動靜,一個“影子部隊”的“越南佬”凶悍之氣大盛,他忍不住彎著腰跑到一張臉被打得稀爛的廣寧省隊第244團的二營四連那個狙擊手身邊,放下手中的“AK74”突擊步槍,撿起了丟棄在戰友遺體身邊的那支“SVD”狙擊步槍。他“虎了吧唧”的轉身爬伏在掩體上,透過“SVD”狙擊步槍上的“PSO—1”光學瞄準鏡,仔細的搜尋著可疑的地方。這個極度憤怒的“越南佬”顯然是要“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和中國反動派的狙擊手展開對決,為死難的戰友報仇!至於他自己對“SVD”狙擊步槍是不是熟悉,能不能找到敵人,就無暇考慮了。

  狙擊手(Sniper)這個詞源於一七

  七三年前後,是駐紮在印度的英國士兵中的一種遊戲。這些士兵閑極無聊,經常獵殺一種名叫沙錐鳥(Snipe)的小鳥。由於沙錐鳥十分敏捷,難以擊中,因此,長於此道的人就被其他士兵稱為“Sniper”。後來,“Sniper”就成為專業狙擊手的正式叫法。這個“影子部隊”的“越南佬”能夠撿起戰友的槍搜索敵人,勇氣實在可嘉。可惜,他充其量就是一個槍法不錯的射手,離一個真正的“Sniper”還差得很遠。要是人人拿起狙擊步槍,都能成為“Sniper”,那是戰爭題材的電影也好、電視劇也好看多了,中毒太深。就像在山東被俘獲的“越南佬”“影子部隊”的洪勇男中尉,他在與“美國佬”上校,狙擊戰教官安吉爾?塞巴斯蒂安的對決中,就是靠手中的一支“SVD”,成功地擊斃了安吉爾?塞巴斯蒂安,並繳獲了安吉爾?塞巴斯蒂安所使用的配備萊瑟伍德九倍“ART”瞄準鏡的“XM21式”狙擊步槍。戰後,洪勇男中尉被授予“共和國英雄”稱號。從洪勇男中尉被授予的稱號不難想象,洪勇男中尉能夠在武器不如安吉爾?塞巴斯蒂安,狙擊經驗又難忘其項背的前提下,成功地擊斃了安吉爾?塞巴斯蒂安,困難程度之高絕非一般人所能想象。要是什麽人都能那麽容易的就殺了一個“美國佬”的上校,“越南佬”的“共和國英雄”稱號也就不值錢了。

  對於一名合格的“Sniper”來說,槍法好隻是基本的素質,具有強健的身體和鋼鐵般的意誌是必備的前提條件。要想成為合格的“Sniper”,還需要經曆近乎魔鬼般的殘酷訓練。訓練中除了培養“Sniper”養成狙擊概念和熟練掌握武器係統外,還要熟練掌握計算風差的影響和測距。就像這個“影子部隊”的“越南佬”所使用的“SVD”狙擊步槍上的“PSO—1”光學瞄準鏡,隻是相當於一個固定倍率的單筒望遠鏡。在鏡筒內有一片刻有瞄準線的玻璃分劃板,當射手從目鏡中觀察目標時,下麵的一條曲線就是一條簡易測距線,它是根據人的平均身高在不同距離上的投影進行簡單測距的。這條曲線高的一頭刻度小,越往低處走刻度越大,代表的是距離。用這條曲線卡著立姿目標的身高,差不多卡在哪個刻度上,就是距離多少米。簡易測距完成後就是裝定表尺,就是轉動“PSO—1”光學瞄準鏡頂端的轉輪,通過螺杆調節分劃板在鏡筒內的高度,每轉動一個刻度,就會“哢噠”一聲,射手能清晰地感覺到。可想而知,配備“PSO—1”光學瞄準鏡的“SVD”狙擊步槍被配備“ART”瞄準鏡的“XM21式”狙擊

  步槍壓製,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戰智湛雖然和這個“虎了吧唧”的“越南佬”一樣,沒有接受過係統的“Sniper”訓練。但是他勤奮好學,天賦極好,幾乎把接受過係統的“Sniper”訓練的“金錢豹”所學的都全盤接收了。什麽潛伏行進、選擇戰術機動路線、構築射擊陣地、隱蔽地進入和撤出陣地、觀測和發現隱藏的目標等等。雖然不能說“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卻也達到了對“Sniper”進行係統訓練時的要求。而這個和戰智湛“對狙”的“虎了吧唧”的“越南佬”,應該是第一次在實戰中使用“SVD”狙擊步槍,就是個“雛兒”。何況戰智湛所使用的配備有萊瑟伍德九倍“ART”瞄準鏡的“XM21式”狙擊步槍,比起“越南佬”所使用的“SVD”狙擊步槍來,不論是觀察能力、瞄準射擊精度,還是反應速度上都占據了壓倒性的優勢。

  光有不怕死的精神是不夠的。一個合格的“Sniper”不僅能夠善於觀察戰場的形勢,確定可疑聲音的方位,還要善於使用人工和天然材料進行偽裝。具備忍受長時間潛伏的心理素質,能夠迅速機動,安全地進入或撤離陣地、戰場等。而這個和戰智湛“對狙”的“虎了吧唧”的“越南佬”器不如戰智湛,技不如戰智湛,又不知道反狙擊戰術為何物。天時、地利、人和一樣兒沒占,這個“越南佬”要是不死在戰智湛配備有萊瑟伍德九倍“ART”瞄準鏡的“XM21式”狙擊步槍之下,運氣也太好了。

  實事求是的講,戰智湛和這個“越南佬”的“對狙”還算不上是“Sniper”之間的“對決”。真正現代意義的“Sniper”初現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當時德軍挑選士兵組成自由行動的“Sniper”,他們大多具有獵人和護林員的背景,對東西兩線的英法軍隊和俄軍造成了重大殺傷。為此,在戰爭末期,英軍專門成立了“Sniper”學校以培養反狙擊手人才。

  隨著軍事理論的飛速進步,我軍對“Sniper”,也就是狙擊手的作用逐步重視起來。那個“虎了吧唧”的“越南佬”和戰智湛“對狙”的三年之後,南疆前線的西部戰區出了一個被中央軍委授予“戰鬥英雄”榮譽稱號的“老山第一殺手”向小平。這位其貌不揚的“戰鬥英雄”在39號高地附近潛伏了四十天,手中一杆“79狙”,共射擊了三十一發子彈,擊斃三十名“越南佬”的狙擊手或炮兵觀察手,擊傷一名搶救被狙殺的“越南佬”軍官的士兵。一時之間,向小平的神勇在南疆前線被傳為佳話,成為全體指戰員學習的榜樣。

  黎英賢中將雖然不相信廣寧省隊第244團的二營四連的一個狙擊小組能鬥得過“利劍部隊”的狙擊手,但是失敗的這麽快,還是讓他感到不寒而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