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枉費心機(下)
作者:苦海無邊      更新:2020-08-11 00:36      字數:4066
  去黑石溝的一路上,“三姓家奴”樸英植的興致很高,表現得有點“沒心沒肺”。本來嘛,他明明知道阮黃維武少校所率領的武裝間諜,以及“火焰蘭”胡岩華和“美人兜蘭”吳鎮鉞已經落入了對方反間諜機構的法網之內,他應該怒不可遏,或是十分沮喪、惶惶不可終日才對,起碼也得有點兔死狐悲的感覺。陳繼儒《小窗幽記》中有一副對聯,寥寥數語,卻深刻道出了人生對事對物、對名對利應有的態度。也就是得之不喜、失之不憂、寵辱不驚、去留無意。這副對聯就是:“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卷雲舒。”

  “三姓家奴”樸英植難道當真修煉到了中國傳統的道家思想所推崇的無上境界?實際不然!越南鬼子陸軍總司令部副總參謀長黎英賢中將就把“三姓家奴”樸英植看得很透徹。說他“心胸狹隘、戾氣太重!”不用比黎英賢中將的新對手南疆前線東部“前指”的副司令賀智民,就是比起黎英賢中將的得力幹將“影子部隊”的部隊長馮氏德英中校來,和“三姓家奴”樸英植的所作所為也是高下立判!黎英賢中將說得的確一針見血。馮氏德英中校是冷酷但不冷血,她對待敵人殘酷無情,對待自己的親人或戰友卻是關懷備至。馬克思主義認為,在階級對抗的社會中,冷酷是敵對階級。國人楷模雷鋒叔叔有一段名言:“對待同誌要像春天般的溫暖,對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樣火熱,對待個人主義要像秋風掃落葉一樣,對待敵人要像嚴冬一樣殘酷無情。”

  雷鋒叔叔的這段話曾經影響了幾代人,也許馮氏德英中校也是雷鋒叔叔的“忠實粉絲”吧。而“三姓家奴”樸英植則不同,他是一個十足的“小人”。宋代邵雍在他的《小人吟》一詩中,用了十六個字把“小人”醜惡的嘴臉揭露無遺:“小人無節,棄本逐末。喜思其與,怒思其奪。”

  《史記?龜策列傳》中也有一句名言,叫做:“禍不妄至,福不徒來。”意思是說災禍不會無緣無故的發生,幸福不會徒然到來。

  “三姓家奴”樸英植把生死與共的戰友推到“替死鬼”的位置上,還自以為得計。也許他忘記了他最喜愛的《三國演義》中“三姓家奴”呂布呂奉先的下場最後眾叛親離的下場。我們的戰士常說:“戰友,不是用來出賣的!承諾,需要用生命守護!……勇氣不是不恐懼,而是懷著恐懼,仍然努力地迎險而進!……”像“三姓家奴”樸英植這種人,永遠也不會想明白這句話。

  《史記?商君列傳》中也有一句話,叫做:“反聽之謂聰,內視之謂明,自勝之謂疆。”意思是說能聽之於耳,慮之於心叫作聰明;能自我反省,叫作

  明智;能謙虛克己,叫作強者。

  楊道冕想得很“周到”,為了在路上禦寒,他給“三姓家奴”樸英植和洪勇男中尉每個人準備了一條大棉被。在“三姓家奴”樸英植和洪勇男中尉的眼裏,楊道冕此舉無外乎就是想贏得二人的好感,被“特招”到部隊裏。

  此時,“三姓家奴”樸英植和洪勇男中尉裹著大棉被坐在驢車上,一個勁兒的和馬科長化妝的趕著驢車的“老頭兒”家長裏短的聊天。可惜,這個趕驢車“老頭兒”的普通話說的相當糟糕,往往十分注意的說了十句普通話,“三姓家奴”樸英植和洪勇男中尉也就勉強能聽懂一句兩句的,形容為“鴨子聽雷”一點也不過分。

  但饒是如此,那個“老頭兒”似乎是“話癆”,“嘰嘰呱呱”的說個不休。所幸“三姓家奴”樸英植心情很好,“老頭兒”也能聽懂普通話,就和“老頭兒”他說東,“老頭兒”說西的閑聊,倒也熱鬧非凡,一路上一點也不寂寞。洪勇男中尉可不行,他雖然裹著一床厚厚的棉被,可還是凍得哆哆嗦嗦的,還得耐著性子去聽“三姓家奴”樸英植和趕驢車的“老頭兒”胡侃。

  忽然,趕驢車的“老頭兒”唱起了歌。他的嗓音雖然不是很好,但所唱的歌卻也是字正腔圓:“人人那個都說,沂蒙山好,沂蒙那個山上,好風光,青山那個綠水,多好看,風吹那個草地,見牛羊。……高梁那個紅來稻花那個香,滿擔那個穀子,堆滿倉。咱們的偉大領袖哎,領導的好啊,沂蒙山的人民哎,喜洋洋。沂蒙山的人民哎……喜洋洋啊。……”

  似乎是趕驢車的“老頭兒”的歌聲感染了洪勇男中尉,他竟然忘記了寒冷。趕驢車的“老頭兒”的這首歌舒展豪放,旋律優美,鄉土味頗濃,具有典型的勞動人民憨厚樸實的特點。洪勇男中尉感覺趕驢車的“老頭兒”的歌格外親切,就像是回到了童年,回到了家鄉。自己牧牛歸來,正走在田野邊的小路上,忽然,遠處傳來阿萍妹子的歌聲。趕驢車“老頭兒”高亢嘹亮、粗獷豪放的歌聲,比起阿萍妹子的歌聲一剛一柔,各有韻味兒,但是讓人聽了,都是那麽心醉。

  趕驢車“老頭兒”的歌唱完了,洪勇男中尉忍不住笑著說道:“老大爺,你唱的歌真好聽!……你唱的這是什麽歌兒呀?……”

  趕驢車的“老頭兒”轉過臉來,笑吟吟的說道:“俺唱的是《沂蒙小調》!……”

  “什麽調?……”洪勇男中尉顯然沒有聽懂。

  “哦……這位老同誌唱的是《沂蒙小調》!……”“三姓家奴”樸英植的漢語水平自然比洪勇男中尉好得多。他自幼在吉林長白山東麓,圖們江上遊北岸,素有‘歌舞之

  鄉’、‘金達萊故鄉’美譽的和龍縣一個小山村長大,地道的東北話那是他的第二母語。

  在東北方言中,有相當一部分來自於山東,具體一點說是來自於膠東。山東這一大片土地自古就是兩個不同的國家,膠東半島的齊國以及內陸地區的魯國。兩地文化、風俗自古就有很大的不同。齊國是以工商業為主的海洋文明,魯國是以農耕為主的大陸文明。山東話指的是以濟南話為代表的魯中、西地區方言。而泛青島地區說的是膠遼官話,膠遼官話是膠東地區和遼東地區的語言。由於常年以來膠東人越海向東北地區遷徙,東北方言中融入膠東方言也就順理成章了。所以,“三姓家奴”樸英植能聽得懂的趕驢車“老頭兒”的話,自然要比洪勇男中尉多得多了。

  洪勇男中尉好奇的對趕驢車的“老頭兒”說道:“哦?……《沂蒙小調》?……老大爺,你們這塊兒銀裝素裹,真是美極了,難怪能孕育出旋律舒展,感情奔放的《沂蒙小調》這麽好聽的山歌。嗬嗬……冬天是白色的寧靜,雖然白色總感覺那麽淒涼,也讓冬天充滿寒意,但它就像天使,給人以種寧靜的美,也給人一種不可忽視的力量。……”

  “三姓家奴”樸英植從未發現洪勇男中尉的談吐這麽文雅過,驚奇的說道:“我說小洪,真沒發現你還有詩人的潛質。嗬嗬……冬天,是那麽靜。寒冷使愛跳愛叫的小河失去了潺潺的流水聲,使奔騰的江河靜寂下來,使無邊無際的大海平靜下去,讓它們休息一下吧。……”

  趕驢車的“老頭兒”笑著說道:“我說兩位首長,我們這兒哪有你們說得那麽好!……尤其是冬天一來,那西北風嗚嗚地一個勁兒地叫,這西北風就像是老娘們兒納鞋底子的錐子,能刺穿嚴嚴實實的皮襖,更別說露在外麵的臉皮了。被紮了一錐子又一錐子,那就是一個疼呀。嗬嗬……二位首長要是說起《沂蒙小調》呀,雖然是山東民歌,可不是咱們膠東這塊兒的民歌。兩個地方差著好幾百裏地呢……”

  “三姓家奴”樸英植和洪勇男中尉好容易弄懂了趕驢車“老頭兒”的話之後,洪勇男中尉好奇的問道:“老大爺,《沂蒙小調》不是膠東民歌,是哪兒的呢?您怎麽會唱?……”

  趕驢車的“老頭兒”的嘴的確很“貧”,他笑吟吟的說道:“我唱的《沂蒙小調》是‘老蒯’教我的!……我‘老蒯’唱起《沂蒙小調》來,那才叫一個好哇。我就是聽了我‘老蒯’唱《沂蒙小調》,這才不顧兩家離著好幾百裏地,也不知道跑了多少次,這才……哈哈……”

  這時,“三姓家奴”樸英植也好奇起來,他笑著問道:“我說老同誌,人家是‘千

  裏姻緣一線牽。’你和你的老伴兒的姻緣卻是《沂蒙小調》來牽。嗬嗬……老同誌,你的老伴兒是哪兒的人呀?……她咋會唱《沂蒙小調》,而且唱得那麽好?……”

  趕驢車的“老頭兒”得意洋洋地說道:“我‘老蒯’那是正宗的沂蒙山人。嗬嗬……二位首長要是說起《沂蒙小調》呀,也叫《沂蒙山小調》,還有好多故事呢。……咱們先說我‘老蒯’,我‘老蒯’的家就在《沂蒙山小調》產生的地方,也就是蒙山第三高的山望海樓腳下的費縣薛莊公社上白石屋村。……”

  洪勇男中尉問道:“老大爺,這《沂蒙山小調》還有什麽故事呀?……”

  趕驢車的“老頭兒”笑道:“那當然有了!……二位首長問我《沂蒙山小調》的故事,算是問對了人了!嗬嗬……”

  洪勇男中尉湊趣兒的說道:“老大爺,你就給我們講一講《沂蒙山小調》的故事唄。……”

  “中!中!中!……”趕驢車的“老頭兒”從腰間拿出旱煙袋,裝滿了煙之後點上,“吧嗒”了兩口之後這才鄭重其事的講道:“要說這首《沂蒙山小調》,沂蒙山的老少爺們兒,大姑娘小媳婦兒們已經唱了四十多年了。……這四十多年裏《沂蒙山小調》已經成了沂蒙山的代名詞。你可以不知道沂蒙山,但是不能不知道這首《沂蒙山小調》。……這首《沂蒙山小調》還是一九四零年打鬼子那會兒,駐紮在沂蒙山的抗大文工團團員李林和阮若珊創作的一首歌。……可是那會兒《沂蒙山小調》不叫《沂蒙山小調》,叫做《反對黃沙會》。……”

  洪勇男中尉本來說完讓趕驢車的“老頭兒”講《沂蒙山小調》的故事之後,又後悔了。他生怕趕驢車的“老頭兒”再講出“二鬼子”為非作歹的故事來,惹得“三姓家奴”樸英植怒不可遏。現在一聽沒有“二鬼子”什麽事兒,洪勇男中尉這才放下心來。他看了一眼“三姓家奴”樸英植,他沒想到一首《沂蒙山小調》還蘊含著很深的曆史背景,就好奇的問道:“《反對黃沙會》?……‘黃沙會’是什麽呀?……”

  趕驢車的“老頭兒”把旱煙袋在自己的鞋底子上磕了磕,笑道:“‘黃沙會’就是一個哄騙我們老百姓,無惡不作的會道門。……他們不打鬼子,專門禍害老百姓,和咱們八路軍作對。咱八路軍的文工團教老百姓們唱《反對黃沙會》,就是要讓老百姓們知道‘黃沙會’淨幹些養活孩子沒子的事兒。……後來,山東軍區政治部文工團的李銳雲、李廣宗、王印泉這首《反對黃沙會》歌的後麵加了兩段歌詞,重新記譜,定名為《沂蒙山小調》。……這三個老夥計也沒有想到,這首《沂蒙山小調》一下子唱火了。哈哈……”

  隨著趕驢車的“老頭兒”開心的大笑,“三姓家奴”樸英植也笑道:“是呀!……這才叫‘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呢。哈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