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惡有惡報(上)
作者:苦海無邊      更新:2020-08-11 00:36      字數:3641
  盡管冬季的山路一呲一滑的很難走,毛驢車還是在歡聲笑語中,不知不覺之間走完了十多公裏的山路,進了黑石溝。這裏,群峰巍峨,奇石嶙峋,如禽似獸,似人如物,無不栩栩如生。一進黑石溝,“三姓家奴”樸英植不住打量著四周,心跳不由得快了起來。四十二年過去了,這裏的每座山巒,甚至白雪皚皚的山坡,他看在眼裏,依稀還是那樣熟悉。都說蒙山無石不鬆,無鬆不奇,更奇的是它們竟能生長在花崗岩絕壁上。當地的老百姓不是自古就流傳著“石為母,雲為乳,蒙山奇鬆不知土”的說法嘛。可是黑石溝何嚐不是也如此,兩側山上那一排排鬱鬱蔥蔥、高大挺拔的蒼鬆翠柏,可不就像當年的無數八路軍烈士,他們昂首挺胸的矗立在那裏,仍然守衛著這一帶老百姓的安寧。

  突然,黑石溝兩側的山頭上響起了“嘀嘀噠……噠噠嘀……”激昂的衝鋒號聲。“三姓家奴”樸英植不由得魂飛魄散,差一點從驢車上摔下去。“三姓家奴”樸英植捂著臉,用力晃了晃腦袋,又揉了揉眼睛,這才反應過來,原來不是衝鋒號聲,而是自己的痼疾耳鳴。“三姓家奴”樸英植驚魂稍定,心中不由得暗罵:“他媽了個吧子的!……這點兒倒黴的事兒都過去四十二年了,自己咋還跟驚弓之鳥似的,一驚一乍的!……”

  “三姓家奴”樸英植四五年前耳朵就有嗡嗡的響聲,可是等他靜下心來聽又沒有了,開始的時候他並沒有在意。可是慢慢的,耳朵裏的聲音越來越大,就像有隻蟬在耳朵裏安了窩,時不時“嘰嘰喳喳”地叫。就像他剛剛被越南南方遊擊隊俘虜時,那些越南鬼子就像開批鬥會一樣,高興不高興就在他耳邊把他的祖宗十八代中的女性都關懷一遍。“三姓家奴”樸英植整天頭暈目眩,心煩意亂,根本聽不清,也不願意聽別人說話。為了自保,他就時不常的囑咐自己:“自己個兒耳朵不好,就得夾起尾巴做人,別老跟‘欠兒登’似的,整天‘二虎八嘰’、‘毛愣三光’的。說話辦事得有點譜,多說點‘拜年嗑兒’,別總‘武武玄玄’的瞎‘忽悠’。得學會用‘愛語’結善緣,中國的《增廣賢文》裏邊啦不是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應為話不投機六月寒)’嘛,唇槍舌劍不傷身,但容易傷人心。自己可別讓人以為‘唔了嚎瘋’的,人家就是嘴上不說,心裏邊啦也犯‘咯應’!……”

  治療了好久,“三姓家奴”樸英植耳鳴的病才有好轉,他的心情這才好了一些。可是不知為什麽,“耳鳴”卻選擇了一個錯誤的時間,在一個錯誤的地點,向他發出了一個錯誤的信號。讓“三姓家奴”樸英植把耳鳴當成了四十二年前

  讓他心驚膽戰的衝鋒號,差一點讓情報總局堂堂的少將高參,未來的中將副局長出了一個大洋相。

  “三姓家奴”樸英植偷偷看了一眼洪勇男中尉,見他比比劃劃的和趕驢車的“老頭兒”正聊得開心著呢,心中不由得納悶兒:“真是奇了怪了!……這個洪勇男中尉,咋專門和膠東的老頭兒這麽投緣呢?……而且這個洪勇男中尉還是個故事迷,這又纏著趕驢車的‘老頭兒’講故事呢。嘿嘿……這個洪勇男中尉似乎有投敵叛國的危險傾向,等回去的!……”

  隻聽洪勇男中尉說道:“這個事兒我知道,不論幹好事還是幹壞事,後來都會有報應,隻是時間早晚而已。嗬嗬……老大爺,我是不是有點唯心主義呀?……”

  趕驢車的“老頭兒”不置可否的笑了笑,沒有直接回答洪勇男中尉的問題,說道:“俺們山東是聖人之鄉,除了信仰‘仁、義、禮、智、聖、恕、忠、孝、悌’,還相信‘莫瞞天地昧神祇,禍福如同燭影隨。善惡到頭終有報,隻爭來早與來遲。’……”

  洪勇男中尉連連點頭說道:“嗯……我們那兒也常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嗬嗬……老大爺,你再給我講個故事吧。……”

  趕驢車的“老頭兒”伸手捋了捋山羊胡子,笑吟吟的又去拿腰間的旱煙袋。洪勇男中尉急忙從兜中拿出“紅塔山”香煙,抽出一支恭恭敬敬的遞給趕驢車的“老頭兒”,說道:“老大爺,你抽這個!……”

  “謝謝你了,小‘首長’!……你那個兩頭一般粗的煙俺抽不慣!……”趕驢車的“老頭兒”推辭了之後,又舉起了手中的旱煙袋笑著說道:“還得來這個,過癮!嗬嗬……”

  趕驢車的“老頭兒”“吧嗒”了兩口旱煙袋,又講起了《今古奇觀》中《蔡小姐忍辱報仇》。這個故事,不僅洪勇男中尉沒聽過,就是“三姓家奴”樸英植也是第一次聽到。

  趕驢車的“老頭兒”講到最後,說道:“其年冬天,朱源親自按臨揚州監中取出陳小四與吳金的老婆,一齊綁赴法場,剮的剮,斬的斬。正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若還不報,時辰未到。……哎呦……咱們到地兒了!……”

  趕驢車的“老頭兒”跳下驢車,把毛驢栓到路邊的一棵樹上。指著山上,對“三姓家奴”樸英植和洪勇男中尉笑道:“二位首長要想祭奠在一九四二年末‘反掃蕩’‘那前兒’,在‘黑石溝戰鬥’中犧牲的一百四十三位八路軍的烈士,就得上山去。……這山路挺滑的,二位首長拿著這兩根樹枝當拐杖,興許有用!……”

  “三姓家奴”樸英植和洪勇男中尉抬頭望去,透過蒼鬆翠柏,隻見山

  頂上矗立著一座高聳入雲的塔。“三姓家奴”樸英植發現,這座烈士紀念塔外觀上和他參觀過的位於棲霞縣牙山前懷英靈山上的“膠東抗日烈士紀念塔”幾乎一摸一樣,也是呈六角棱形,隻不過要小許多。盡管“三姓家奴”樸英植離著紀念塔足有二三百米,但是仍能看清楚烈士紀念塔上鐫刻著“黑石溝戰鬥烈士紀念塔”十個遒勁的大字。

  “三姓家奴”樸英植和洪勇男中尉開始小心翼翼的上山了。趕驢車的“老頭兒”跟在後麵,不斷的提醒“三姓家奴”樸英植和洪勇男小心腳下,千萬別滑倒了。

  “三姓家奴”樸英植邊艱難的爬山,邊十分感慨的想起了當年,也是這樣寒冷的冬季,他所在的“關東軍”所屬的“淺井中隊”運動到這裏,遭到了膠東八路軍的主力十六團二營的伏擊。“三姓家奴”樸英植清楚地記得,也就是在這個黑石溝中,號兵兼旗語兵小島爬上路邊的一塊大石頭,抄起腰間的軍號剛要吹的時候,就被第一批飛來的手榴彈炸死了。他的戰友們在八路“嘀嘀噠……噠噠嘀……”刺耳的衝鋒號聲中,迎著滿天飛來黑老鴉一樣的手榴彈,冒著八路雨點般的子彈,邊一呲一滑的向山上攻擊著,邊狂熱的高聲大叫著:“シューズ(衝鋒)!……天皇萬歳!……”

  令“三姓家奴”樸英植感歎的是,自己所在的“淺井中隊”那是“關東軍”中的精銳,接受過近乎殘酷的日式訓練,卻被一群“叫花子”一樣的軍隊打得潰不成軍,真是莫大的恥辱。他至今都不能理解,那些個吃不飽、穿不暖,就連武器都不全的八路,打起仗來為什麽那麽悍不畏死?他小的時候在家鄉吉林長白山東麓的和龍縣就聽大人們說過:“軟的怕硬的,硬的怕橫的,橫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

  當時“三姓家奴”樸英植對這句俗語並不理解,直到“黑石溝戰鬥”中,他才徹底懂了任你有多大的本事,要是遇到一群拚命的人,你唯一的選擇就是趕緊逃命。以至於,在以後的四十二年中,“三姓家奴”樸英植的心理產生了很大的陰影。

  當爬到了山頂上之後,洪勇男中尉訓練有素,還沒覺得怎麽樣,可是,“三姓家奴”樸英植卻捂著胸口,像狗一樣“哈哧”、“哈哧”的喘著粗氣。讓他十分詫異的是,那個比自己小不了幾歲的趕驢車“老頭兒”卻神定氣閑,又拿出旱煙袋,裝上了煙葉。

  趕驢車的“老頭兒”見“三姓家奴”樸英植注意自己,就笑了笑說道:“一瞅首長就是做辦公室的,身子骨兒就金貴著呢!嗬嗬……不像俺們這些小老百姓,整天價在山溝裏邊啦刨石頭,不是上山就是下山,早就習慣了。……”

  “三姓家奴”樸英植苦笑道:“哎呦……啥金貴不金貴的,讓老同誌見笑了。……我這一是上了幾歲年紀,比不得年輕人。二呢,也確實缺乏鍛煉!嗬嗬……”

  “嗬嗬……要不咋是首長呢,您就是謙虛!……”趕驢車的“老頭兒”“吧嗒”了兩口旱煙袋,笑著說道。

  “老大爺,這座烈士紀念塔看著時間挺長了,是什麽時候修成的?……”圍著烈士紀念塔轉了一圈,正在觀看五麵刻著烈士英名的洪勇男中尉忽然問道。

  趕驢車的“老頭兒”又“吧嗒”了兩口旱煙袋,仰望高高的烈士紀念塔,感慨萬分的說道:“那是!那是!……聽老一輩兒的人講,這座烈士紀念塔是棲霞縣牙山前懷英靈山上的‘膠東抗日烈士紀念塔’修成之後的一九四六年,這附近十裏八鄉的老百姓捐款捐物、義務出工,修成的。……”

  “哦?……”“三姓家奴”樸英植和洪勇男中尉一聽說這座“黑石溝戰鬥烈士紀念塔”和“膠東抗日烈士紀念塔”一樣,是老百姓捐款捐物、義務出工修成的,不由得聳然動容。“三姓家奴”樸英植動容之餘,不免有了一種酸溜溜的感覺。

  洪勇男中尉似乎入戲太深,他十分敬仰的對趕驢車的“老頭兒”說道:“你們膠東的老百姓不忘為了保護自己犧牲的子弟兵們,這份深情真的是難能可貴。不過……我說老大爺,這紀念塔上怎麽有這麽多沒有名字的,就寫著‘戰士’兩個字?……”

  趕驢車的“老頭兒”倒背著雙手,仰望著紀念碑上“黑石溝戰鬥烈士紀念塔”十個大字,歎了口氣之後說道:“聽老一輩兒的人講,就是在這件事兒上,給很多附近的父老鄉親們和犧牲的烈士的家屬們留下了天大的遺憾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