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不堪回首(下)
作者:苦海無邊      更新:2020-08-11 00:36      字數:3381
  “唉呀媽呀……我說首長呀,我們家的鄰居柳老爺爺給我批‘八字兒’‘那前兒’就說過我三十一歲上準逢貴人,這不就應驗了嘛。我這輩子可全靠您了!……二位首長還沒吃午飯吧?前邊有一家專賣‘棲霞過水麵’的小飯館,還算幹淨。……我請二位首長嚐一嚐我們這兒地道的膠東地方風味。……”楊道冕一副喜出望外的樣子十分逼真。

  這是一家改革開放之後,桃村出現的屈指可數的私營飯店之一。“三姓家奴”樸英植和洪勇男中尉看了一眼店門上麵的牌匾,上書“富民麵館”四個大紅字。開飯店的是一對兒老夫妻,滿嘴的桃村方言,不會說普通話。別說洪勇男中尉,就連在中國生長了二十多年的“三姓家奴”樸英植半句也聽不懂。楊道冕用方言和開店的老頭兒說了幾句之後,老頭兒笑嗬嗬的去忙活了。“三姓家奴”樸英植和楊道冕坐到凳子上,開始閑聊起當地的風土民情來,洪勇男中尉聽的不耐煩,就去看叼著煙袋的老頭兒做“棲霞過水麵”。“棲霞過水麵”獨樹一幟,既不是拉麵,也不是摔麵,而是手擀麵。它是棲霞名吃,也是膠東“六大麵食”之一。

  洪勇男中尉看得興致盎然,對老頭兒說道:“老大爺,這麵可真白!……”

  正在揉麵的老頭兒笑嗬嗬的說了一句什麽,洪勇男中尉撓了撓頭,尷尬的轉身去看楊道冕。楊道冕笑著說道:“王大爺說,這麵當然白了,而且很筋道!……因為這麵可是石磨磨的頭麩麵,是當地老百姓把小麥用清水淘好後晾幹,再上石磨磨,再用籮把頭麩麵篩出來。……”

  王大爺將麵團又揉了幾遍之後,這才放在麵板上用擀麵杖把麵團擀成麵餅,王大爺邊擀,邊往麵上撒一些麵粉,顯然是防止麵粘到一起,直到將麵擀成一張厚薄均勻很大的麵皮,洪勇男中尉越看越感覺到神奇。忽然見老頭兒用擀麵杖將擀好的圓麵片卷起,來回折疊,將麵片一層一層地疊成寬大約八九厘米的長塔形。

  洪勇男中尉忍不住問道:“老大爺,這是準備做什麽?……”

  王大爺笑著說一句什麽之後,楊道冕趕緊笑著翻譯道:“二位首長,王大爺這是準備‘切麵’。……就是將疊好的麵片采用‘推拉式’切麵法,切成麵條。……”

  洪勇男中尉撓了撓腦袋,好奇地問道:“‘推拉式’切麵法?……那是什麽法?……”

  楊道冕走了過來,笑著說道:“二位首長看王大爺切麵的方法,就是‘推拉式’切麵法。……”

  “三姓家奴”樸英植也好奇的走了過來看王大爺切麵。隻見王大爺切麵時,刀從後麵開始用勁,然後順著勁往前切,再按“原路”將刀拉回。切出

  來的麵條寬窄大約半厘米那樣,很均勻。王大爺切麵的技術很嫻熟,沒有幾分鍾,就像變戲法般切好了上百條的手擀麵。

  王大爺很快就將他的老伴兒煮好的手擀麵,從涼水中焯出瀝幹,在“三姓家奴”樸英植、洪勇男中尉和楊道冕麵前的大碗裏盛了大半碗。然後,淋上事先做好的鹵湯,一碗色香味俱全的“棲霞過水麵”就做成了。洪勇男中尉早已亟不可待,立刻狼吞虎咽的吃了起來。

  “三姓家奴”樸英植邊吃,邊故作斯文,搖頭晃腦的稱讚道:“嗯……這‘棲霞過水麵’吃起來真的是別有風味,和我們吉林的大不一樣!……尤其這鹵子,吃到嘴裏鮮美香馥,韌爽可口。真是唇齒香鬱,回味無窮。……”

  吃完了“棲霞過水麵”,“三姓家奴”樸英植和洪勇男中尉連稱好吃,直言這輩子也沒吃過這麽好吃的麵條。尤其是洪勇男中尉竟然連吃了三大碗,仍然興尤未盡。

  吃完了“棲霞過水麵”,楊道冕先領著“三姓家奴”樸英植和洪勇男中尉參觀了參觀位於桃村鎮牙子夼村,抗日戰爭時期膠東區黨委《大眾報》社的舊址,美其名曰“消化消化食”。《大眾報》報社三名工作人員當時的全部家當就是包袱包著的一台油印機,膠東的老百姓稱之為“包袱報社”。“三姓家奴”樸英植參觀完了膠東區黨委《大眾報》社的舊址,不由得十分感慨。“三姓家奴”樸英植要命也沒有想到,他當年的敵人竟然是在這麽艱苦的條件之下,還能印出那麽多期令膠東的日、偽、憲、特、頑頭痛不已的《大眾報》。就算是今天見到了真實的文物,“三姓家奴”樸英植仍然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總懷疑眼前的文物是後人偽造的。不然的話,八路軍也是人生父母養的,他們當真不是血肉之軀,而是鋼鐵鑄就?

  像“三姓家奴”樸英植這種人永遠也不會明白,戰智湛負傷時,薑站長曾經對戰智湛語重心長說起的那段話:“國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高無上’!……”

  尤其是戰智湛無比神往的說道:“薑站長,俺懂了!……俺錯了!……也是在金庸老先生的這部《神雕俠侶》中,郭大俠曾經誠摯懇切的教育楊過。郭大俠說‘我輩練功學武,所為何事?行俠仗義、濟人困厄固然乃是本份,但這隻是俠之小者。江湖上所以尊稱我一聲郭大俠,實因敬我為國為民、奮不顧身的助守襄陽。然我才力有限,不能為民解困,實在愧當大俠兩字。你聰明智慧過我十倍,將來成就定然遠勝於我,這是不消說的。隻盼你心頭牢牢記著為國為民,俠之大者這八個字,日後名揚天下,成為受萬民敬仰的真正大俠。’……薑站長,俺理解了您的苦心

  。國家利益和人民利益那是‘大義’,就像郭大俠說的‘為國為民,俠之大者’。‘為人民的利益而死,比泰山還重!’‘行俠仗義、濟人困厄固然乃是本份,但這隻是俠之小者。’至於個人恩怨,那就更加不足掛齒了。‘國家利益’和‘人民利益’高於一切,其他個人的、小集體的利益都不能與之相比。……”

  尤其是楊道冕領著“三姓家奴”樸英植和洪勇男中尉來到位於鳳凰莊村的抗日戰爭時期抗日軍政大學三分校舊址時,這裏的一草一木,“三姓家奴”樸英植依稀感覺到眼熟。漸漸地,“三姓家奴”樸英植的腦海中浮現出四十二年前日本侵略者對膠東抗日根據地進行的“拉網合圍”式“大掃蕩”中,“三姓家奴”樸英植所在的“淺井中隊”在林芳太郎少將的獨立混成第七旅團指揮下,對這裏進行過瘋狂的“掃蕩”,犯下了罄竹難書的累累罪行。“三姓家奴”樸英植直到今天才知道,他當年曾經光顧過的那棟十分不起眼,用石頭壘成的小房子,原來是八路軍抗日軍政大學三分校校長聶風智的辦公室。

  “北京牌”麵包車載著心情陰鬱的“三姓家奴”樸英植,以及滿臉欽佩的洪勇男中尉終於到了“膠東革命烈士陵園”。這裏是中國政府和膠東老百姓建成最早、紀念的抗戰烈士最多、占地麵積最大的抗戰烈士陵園。英靈山前麓烈士紀念堂內,珍藏著一百三十多件革命文物,並以專刊形式簡介了膠東抗日戰爭曆程及十餘位膠東著名烈士的英雄事跡。自紀念堂後拾級而上,曆經八百三十五級台階直達英靈山頂峰,便是呈六角形的高聳入雲的膠東抗日烈士紀念塔。“三姓家奴”樸英植和洪勇男中尉盡管心情複雜,但是身臨其境,也不由得肅然起敬。

  在戰史廳中的展櫃內,陳設著天福山武裝起義使用的軍旗,雷神廟戰役中擊落敵機製作的生活用品,以及海洋地雷戰保存下的地雷等文物。同時還展出有許世友、李耀文等十八位曾經在膠東土地上戰鬥過的共和國將軍名錄。“三姓家奴”樸英植在膠東軍區司令許世友的照片前駐足片刻,他凝視著照片上許世友那雙精光四射的雙眸。這個人,可是一九七九年初那場戰爭,令越南鬼子上上下下又恨又怕的著名戰將。也是四十二年前,對包括“三姓家奴”樸英植在內的“淺井中隊”全體“二鬼子”,下達“必殺令”的膠東八路軍最高指揮員。

  展廳內,還展出了很多我軍曾繳獲並使用過的部分武器。忽然,“三姓家奴”樸英植在一柄舊軍刀麵前停了下來。“三姓家奴”樸英植凝神看去,軍刀的銅鞘上“朝香宮親王親賜”七個字頓時讓他頭暈目眩,血壓增高,額頭直冒冷汗

  。他十分震驚的暗想道:“這……這不是當年‘淺井中隊’的中隊長淺井一夫的軍刀嗎?……原來被保存在這裏,還保存得這麽完好。嘿嘿……這可是最好的紀念品,回去之後,得派人來把這柄軍刀盜走。……”

  楊道冕領著“三姓家奴”樸英植和洪勇男中尉漫步來到陵園內,這裏收錄著與“三姓家奴”樸英植當年所參加的日本侵略軍性命相博,獻出自己寶貴生命的二萬零八百五十名烈士的英名。安息著包括膠東抗戰時期黨政軍領導人齊禮、林江、於克恭、王文以及戰鬥英雄任常倫,爆炸英雄王克山等著名的抗日英雄。當“三姓家奴”樸英植來到膠東軍區十六團二營營長仝鎮山烈士的畫像前時,“三姓家奴”樸英植身不由己的停住了腳步,四十二年前令他魂飛魄散的那一幕又出現在他的眼前。他的耳邊似乎又響起了激昂的衝鋒號,以及震天的“殺”聲。他的眼前仿佛又出現了那寒光閃閃的大刀和刺刀,尤其是那令他們這些“二鬼子”肝膽俱裂的紅纓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