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議定名單
作者:疆蕪阿飛      更新:2020-10-04 15:00      字數:2167
  馨香和沈暖玉解釋說“二太太頭疼這事,有個緣故。聽人說,這頭疼病是當年二老爺去世,二太太傷心過度,整日裏以淚洗麵落下的。一到陰天下雨,或是沒休息好,或是動了氣,這病就發作。二太太年紀輕輕守了寡,老太太溫和寬仁,善解人意,體恤二太太,從來不刻意責備。”

  高寒冷今年二十八歲,古代人結婚早,沈暖玉在心裏算算,往多了算,二太太也不過在四五十歲之間。高寒冷的父親也應該大致在這個年紀,正是壯年,卻不在人世了,是因病去世的麽?

  她記得馨香和她解釋過高八爺是二老爺的遺腹子,倒好像並沒有提過高寒冷的父親是如何過世的。

  “那二老爺是如何去世的?”

  馨香學說“聽府裏人說,二老爺是在戰場上受了重傷,回京後不治身亡的。”

  沈暖玉往下聽馨香和她學高寒冷父親去世時的詳細過程。

  “這話不是聽高家的人學的,這是柳家大舅太太曾對姑娘講的。說是二老爺在嶺西,統帥三軍打仗,節節勝利,隻最後一役,被人偷襲,挨了一箭。強熬到回京,武宗找了多少名義聖手為二老爺醫治,隻是傷勢太重,已經無力回天。回京第二天,人就沒了。說是武宗皇帝罷朝一日,當天平西侯府門庭縞素,披麻戴孝,嚎哭哀悼者眾,仗打贏了,主帥卻去世了……”

  沒經曆過的,聽著是故事。隻這樣的故事……想到當時高寒冷作為兒子,痛失父親,披麻戴孝時的情形,沈暖玉覺得自己有點喘不過氣來。

  馨香不知道自家奶奶為什麽突然打聽這事兒,隻心裏頭不放心,多嘴囑咐道“奶奶可別和侯爺提二老爺,看侯爺想起往事不高興,遷怒了奶奶。”

  沈暖玉點了點頭,表示知道了。沒事提高寒冷的父親做什麽,別說她和高寒冷不熟,就是很熟很好的朋友,也不能提人家的傷心往事,揭人家心裏的疤啊。

  不過思來覺得有馨香在身邊挺好。

  馨香是她在這裏的臂膀,要沒有馨香,她在這裏,就如同睜眼瞎了。

  --------

  微雲院裏,三太太穿著一身中紫色的衣裳,坐在圈椅上。

  徐氏坐在三太太下首的平背椅子上。

  屋裏一聲沒有,很是安靜。

  三太太正在瞧看著徐氏擬好了的名單。平整的,並沒有幾道皺紋的額頭輕皺了皺。

  徐氏坐在旁邊等著,她微動動手指,輕輕撥動著小茶盤裏的水果餡的酥烙,將三太太的皺眉看在眼裏。她在心裏提前準備好腹稿,看一會得如何說話才好。

  終於,三太太說話了,指了指名單說

  “旁的人倒沒什麽爭議,到了歲數的,或放出去,或配小子,不過是些沒臉麵的丫鬟,怎麽打發都使得。隻是馨香,喜蘭,和清秋三人,擬在名單裏卻多有不妥了。”

  徐氏耐心聽三太太把話說完。

  三太太拿手指點了點紙單上,馨香,清秋喜蘭三個人的名字,“她們三個,你別管了,把名兒去了,讓各院的奶奶自己做主去。畢竟是各院的陪房,你出頭此事,當心費力不討好,倒頭來落得通身不是,沒有必要。”

  怎麽沒有必要,很有必要。

  徐氏麵上做出一副很為難的樣子。

  “這麽了?”三太太便問緣由,“有難處?”

  徐氏見問,趁機回說“回母親,這是老太太的意思,昨兒老太太特意點了這三個人,說給安置個好人配了,女大不中留,年紀大了,心思多,府裏爺們又多,保不準鬧出來什麽。喜梅一事就是前車之鑒。”

  “是老太太的意思?”三太太倒是不相信,老太太精明得緊,當了多年的媳婦,三太太是了解婆婆的。

  徐氏點點頭,撇清自己,“還不是四爺鬧得,要不然老太太也想不起這事兒。昨兒梅大太太來,說了一些不太好聽的話,話裏話外說咱們家裏亂,治家不嚴。老太太聽了,覺得臉麵上過不去,下午兒媳去安怡居請安時,便和兒媳提了這個事兒。”

  三太太聽了緣由覺得可笑。怪道別人都傳國公府梅大太太護崽子,為的這麽件事,找上婆家的門了。要知道陪房陪到府裏來是做什麽的,那就是不言而喻伺候爺們的。怎麽著,梅府陪嫁過來的丫鬟不一樣怎的?還找上門來了。說高家治家不嚴,瞧不起誰,也不拿鏡子自己照照,他們梅家能好到哪兒去。

  思來,三太太冷笑了下。

  多年婆媳,徐氏也算是對三太太有些了解。表麵上看起來和和氣氣的,實在不然。對於管家一事,向來苛刻在意。

  這也是自打她嫁進來,就跟在三太太身邊忙前忙後,熬了幾個年頭,三太太還不放心完全撒手的緣由。

  無論是把馨香配人,還是填給侯爺做填房,對沈氏來說,都是個打擊。

  徐氏也就趁熱打鐵說“好端端的出了四爺的事兒,這話該說不說,在旁人麵前,兒媳連牙口縫也不敢欠,隻在母親麵前,又忍不住要說。出了這樣的事兒,五房沒怎樣,倒是連累著咱們三房了,這偌大的侯府,人是多,隻都是吃閑飯不管事的,誰不知道這個家由母親費心管著。老太太心裏明鏡兒一般的,知道母親管家的辛苦和難處,所以被梅家大太太拿話一說,老太太才一改往日寬仁脾氣,說是要徹底整肅府裏上了年歲的丫鬟們,交由兒媳辦,從上到下,甭管有臉的沒臉的,一視同仁,還母親個公道的。”

  這時孫婆子端漱口茶來。

  三太太也就把名單放在了桌上,接了茶漱口。吐了嘴裏的水後,心裏泄了一口氣,便擺擺手道“也罷,既然是老太太提的,那就都一視同仁吧。她們三個雖說是各院奶奶帶進府裏的通房,隻嫁雞隨雞,嫁狗隨猴狗,她們奶奶都是高家的人了,奴才自也是統一調配。”

  徐氏附和,“母親說的是,這些丫鬟哪個月沒領府裏的月銀,既是拿著公中的錢,就得由著統一調派,各房也都是說不出什麽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