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七七四十九重難之豔鬼5
作者:籬思漫漫      更新:2020-08-09 18:42      字數:3034
  “你們走吧,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道理我懂!”男子喟歎一聲,沒了蹤影,站籠也消失了。

  “都說紅顏自古多薄命,伶人亦如此啊。”瑾瑜眼中閃爍著同情的淚光。

  “莫要這樣說,二哥,梅落塵姑娘是明月城中首屈一指的舞姬,豈不是也要歸入伶人之列?”瓔琪反問道。

  “好好,幹嘛提起梅姑娘了,瓔琪,你是存心惹二公子傷心,自尋煩惱!”小烏龜瞪了瞪瓔琪。

  瑾瑜垂下眼簾,不無憂傷道:“淡然心性,各安天命!她若從此將我忘了,也罷,省得徒增苦惱!”

  “二哥,你真的能忘記她嗎?”瓔琪直視瑾瑜的眼睛,瑾瑜與他對視一眼,迅速又垂下頭去。

  “瓔琪,你又何以難為二公子呢?看他的樣子,就知道是想忘也終不能忘!”夭夭過來打岔。

  “為什麽一定要忘呢?”白若影淡淡道。

  “是啊,有你在跟前,時刻提醒二公子,世間還有個女子叫梅落塵。”小烏龜笑道。

  “你們知道吐蕃是什麽地方嗎?”一個淒慘的聲音自遠處想起來,令人聽得心驚膽戰。

  “你們不知道啊,不知道為什麽要送我去那不見天日的地方,受盡淒楚冷遇,埋葬了我一世的青春!”女子的聲音中帶著明顯的哭腔。

  “快出來,不要嚇我啊!”小烏龜縮頭縮腦道。

  “叭!”一記耳光落在小烏龜臉上。

  “是你嗎?我記得就是你這個鬼頭鬼腦的東西送我去和的親!”女子趁小烏龜說話之際,重重打了他一記耳光。

  “不知閣下是哪位?”瑾瑜看著眼前這個明明長相端莊卻行動有些瘋癲的女子問道。

  “我是李唐宗室女,當年太宗為保平安,送我一個女子千裏迢迢去雪域高原和親,我十六歲去那吐蕃,在那裏生活了四十年,其中有三十多年是孤零零地守活寡。對於一個有血有肉的女人來說,你們不覺得太殘酷了嗎?”女子詰問道。

  “你,你是文成公主?唐太宗把你嫁給了鬆讚幹布?”瑾瑜驚道。

  “聽說,你在吐蕃受到百姓們的愛戴,你的丈夫十分*愛你。”瓔琪接上了一句。

  “哼哼,道聽途說!我本名叫李雪雁,我不喜歡別人稱我公主,那隻是一個帶給我無盡苦難的政治符號,我隻是一個犧牲品。鬆讚的*妃是尺尊公主,我並沒有得到他的*愛,語言也不通,到死我也沒有自己的子女。看看尺尊的大昭寺有多大,我的的小昭寺有多小,你們就知道誰的地位高了。”李雪雁冷笑道。

  “啊!那我們從史書上讀到的不是這樣說的啊。”瓔琪感到非常意外。

  “瓔琪,盡信書不如無書。公主跟我們說說,你的遭遇吧。”瑾瑜和顏悅色道。

  “那些書,每每提到唐與吐蕃,率先談起的就是文成公主和親一事,而且大吹特吹,大加渲染此舉如何為兩國帶來了和平與美好,卻對其中蘊涵的的屈辱避而不言,不就是為了平安送去了一個頂著公主封號的宗室女嗎?既然和親,卻又舍不得拿自己的女兒送去,讓別人骨肉分離。更對二十二年後,我尚在之時,吐蕃就再次大舉進攻大唐之事諱莫如深,竭力想營造出和平友好的假象,似乎我和親是唐朝出於博愛精神,積極主動地去扶助周邊弱國,用一種淩駕於吐蕃之上的口吻來說這件事,仿佛我去和親是對吐蕃多麽大的賞賜。卻對之後唐、蕃間百餘年的血戰摩擦視而不見。為什麽大唐隻扶助經常教訓自己的吐蕃,卻對其它弱小的、不足以威脅到自己的國家視為無物?”李雪雁滿含熱淚,道不盡自己一世的坎坷。

  “這話說的太有理了,令我茅塞頓開!”瑾瑜點頭讚道。

  “我一生很不幸,即使在鬆讚幹布生前的九年中,我的婚姻也決不算幸福,他比我大那麽多,有名分的女人共有六個,還有無數沒有名分地,又能顧及我多少?我從沒品嚐過愛情的甜蜜,愛情在我的一生中從來就沒有降臨過。我隻是一個被自己異國夫君冷待的侍女,或許在他眼中,我這個來自唐朝的女子不過是一個充斥著政治因素的符號,他從來就沒有把我當成過自己的家人那樣去關心,去愛護。”李雪雁為自己的一生感到不值,她一直就是個謬傳,而且會一直被謬傳下去。

  “聽說文成公主嫁入吐蕃時,陪嫁異常豐厚,不僅帶去了大量的財物,還帶著大批工匠,給吐蕃引入了先進的農業、手工業等等生產技術,他們應該感激你,感激大唐才對啊!”瓔琪不解道。

  “吐蕃人隻把我看作大唐畏懼吐蕃兵威而搖尾乞憐,送給他們求和的貢物。你們知道了吧?傳說中英明一世的唐太宗曾用女人、財物換和平,這是不爭的事實。看到大昭寺和小昭寺規模的遙遠差距,自然就會明白我在當時的真實處境,鬆讚幹布為來自尼泊爾的尺尊公主不惜耗費巨資修建大昭寺,將尺尊公主帶來的釋迦牟尼八歲等身像供奉其中。我,來自大唐的文成公主,雖然帶著佛家至寶,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像,他卻隻為我修一個規模遠遜的小昭寺來安置,這就是正妻與偏室的的曲別,在地位有著不可逾越的天壤之別。為什麽要選我?十六歲,那個花一般的年紀,本該承歡父母膝下,我去與他們永訣,去了那個遙遠的地方。”李雪雁不停地哭訴自己的不幸。

  “唉,原來我看到的並不是事實!可憐了你……”瑾瑜亦覺得心痛,不忍心再說什麽。

  “知道我為什麽帶了那麽多的財物、技術過去嗎?那都是李世民為了討好吐蕃,特意充實了我的隨行隊伍,送出了大量的中原先進的技術、人才和物資,給吐蕃帶去了工技、營造、農桑、醫藥等多種技藝。你們不覺得這樣做其實很愚蠢嗎?此舉不啻於養虎為患,吐蕃因而變得更為富強,迅速成為西陲霸主,其野心也隨著實力提高而不斷地滋生,後來更是連年攻打大唐,唐帝國在此後的一百多年中都緩不過氣來。李世民在這一點上太過鼠目寸光,隻貪圖眼前安逸,卻不管後人死活,可笑這樣一件飲鴆止渴、助敵坐大的愚舉,如今卻被吹捧為促進民族交流的偉大壯舉,卻無人願意想一想,吐蕃倒確實在這個環節裏收益良多,可唐朝和中原百姓又能在這種所謂的偉大的民族交流中得到些什麽?我一個小女子的福禍在民族大義麵前實在不足道也,隻是我的犧牲並未換來兩國人民期望的和平。當年王昭君和親,好歹換來六十多年的太平,而我呢?一切都顯得那麽諷刺可笑可悲可歎!”李雪雁唏噓不已,白若影與夭夭試著走近她,安撫她。

  “我想,宗室的血統、作為公主出使的身份給了你部分的尊貴;吐蕃的“絕域”同樣也給了你恐懼與幽怨,那麽多宗室少女,為何偏偏選中了你?想來,公主還是有過人之處的吧!”瑾瑜安慰道。

  “你們覺得誰該來承受這樣的一個使命呢?李世民自己親生的女兒自然不行,那麽遠的路途,去了就是後會無期了,這麽沉重的背負,他根本舍不得自己的親閨女。如果當年他把高陽公主嫁過去,說不定高陽就不會有那麽悲慘的結局。近親或者顯貴們的女兒也不是選擇的範疇,因為他們都不好惹,把誰家閨女送出去都會引起恩*紛爭,李世民也不想為自己招惹出不必要的麻煩,於是最好的途徑是從不怎麽得*的宗族裏下手。他以為我信佛,看到我的性情好,溫順如水。在我十六歲之前的人生裏,我從來沒有想過我會去吐蕃,我以為我會嫁給一個跟我的出身差不多的男子,待我長發及腰,與他天光乍遇,暮雪白頭到老,希望他是少年英豪,與我攜手終老。我做夢都沒想過要去嫁給吐蕃國王,但既然皇帝諭令,又擔負著家族的榮耀,我就不能不去接受,當我詢問命運的理由時,佛法的慈悲與和平的使命漸漸融合在一起,他們說我要在那個陌生的荒野去教化萬民、弘揚佛法、承載和平,讓我去做一個度母式的人物。”李雪雁的目光漸漸平和下來。

  “你們知道有一個地方叫日月山嗎?那是徹底要離開大唐的國土進入吐蕃的地方,在現實麵前,一切都成了荒唐的謊言,他們都在騙我,當進入吐蕃的那一刻,我覺得我分明是被長輩們的嘉許,皇帝的大義,佛祖的慈悲騙來的,任誰都無法解釋這命運的可怕,為什麽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