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路線
作者:星辰與棒棒糖      更新:2020-08-12 18:59      字數:2379
  與此同時,永州之地,濃重的陰雲散去,日光重新照耀大地。

  蕭南巡視過秋種的農田之後,便自己一個人窩在閭丘月的草屋之中,取出筆墨紙硯,思索著自己包括這個營寨之後要走下去的路線。

  閭丘月想要殺進興陽城中宰了狗皇帝,為家人報仇,不過盡管閭丘月有過人的武力,但沒有謀劃,單憑一腔孤勇,那是去送人頭。

  曆數上下千年,俠以武犯禁,然憑借個人無力刺殺當朝皇帝的又有誰?

  皇帝!那可是皇帝!

  閭丘月沒有考慮,但蕭南不得不考慮。

  端坐在木桌之前,蕭南咬著筆杆子,思索著前世曆史長河中農民起義的範例,當然,需要是成功的,不成功的也有借鑒意義,但是不多。

  縱觀前世五千年曆史,自農民起義,最終取得天下的隻有漢高祖劉邦與明太祖朱元璋,而朱元璋更是被視作中國封建社會之中得位最正的皇帝。

  朱元璋貧苦百姓出身,甚至父母離世之時,連棺槨都值班不出,多虧鄰裏幫襯才下葬雙親,後來進入皇覺寺做一名小和尚,但是年成不好,寺廟也很困難,沒過幾天,廟裏連粥也吃不上,他像其他和尚一樣,帶著木魚與食缽,外出討飯。

  這與現今的條件何其相似!

  蕭南臉色一喜,仔仔細細回憶著特工文化課程之中學到的有關於明朝曆史的部分。

  朱元璋建立獨立的隊伍之後,廣納賢士,重視民生,軍事之上也是一路高歌猛進。

  在徽州,朱元璋征求學士朱升對他今後戰略方針的意見,朱升說:“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

  這實際總結了朱元璋一貫實行的方針,而朱元璋正是在這一方針下,一步步完成統一中國的帝業的。

  “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蕭南呢喃著,將這九個字寫在紙上,放下毛筆,托著下巴仔細地思索著。

  “高築牆”就是加強根據地建設,提高軍事實力,以保衛自己的地盤“廣積糧”就是要發展經濟,增強經濟實力,畢竟經濟是一切的基礎“緩稱王”則是不要急於稱王稱帝,因為在自身實力並不突出的情況下貿然稱王稱帝,隻會有樹大招風的效果,使自己成為其他割據勢力攻打的對象。

  總的看來說,苟住,不要當出頭鳥,悶聲發展,等到時機成熟,也就什麽都有了。

  再看現今天下大勢,豪強林立,其中值得注意的便是武國朝廷,原州秦王還有常州清平軍,之所以注意常州清平軍,就是因為常州清平軍已經自立為王,號平王。

  但興許是因為原州秦王與密州青衣教的虎視眈眈,武國朝廷一直沒有對常州清平軍動手,乃至於現在清平軍已經占據常州一州之地,並且向南邊建州,向北邊越州不斷擴張。

  不過蕭南不太看好常州清平軍,即便現在除了武國朝廷與原州秦王之後,常州清平軍就是最強大的一支。

  因為常州清平軍的首領原是軍中將領,不滿於武國朝廷便早早自立,,而對於地方的治理,更是采用的便是軍中一套。

  更是次年其首領便稱王。

  稱王,便失去了大義,史書記載,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他為什麽要奉天子,又為什麽奉了天子可以令不臣,就是因為他占了大義。

  這清平軍可是最為出頭的鳥,蕭南覺得,若他是武國皇帝,也得第一個來搞死這一個。

  至於另外一家勢大的,原州秦王,蕭南反倒是覺得這一支十分有希望取得最終的勝利,因為現在武國朝廷危機四伏,一定會尋求外部援助,而原州秦王便是首選,因為秦王本就是皇室中人,即便作為藩王揭竿而起,但仍然是皇室中人,說句不好聽的,就算最後這大武朝廷亡於秦王之手,這天下,卻還是人家高家的。

  因此,武國皇室與原州秦王極有可能相互聯合,掃平天下之後再同室操戈,當然,其中雙方定然還有許多小動作,因為誰也不想看到最後的對手壯大。

  而密州青衣教,昭州安定軍,蕭南覺得難成大器,密州青衣教雖然人多勢眾,但是一個個窮哈哈聚集在一起那也是一群窮哈哈,如何與別部作戰,單單是經濟問題,便讓他們難以取勝。

  再說昭州安定軍,首領孫大人來自於官僚集團,荒淫無道,無所作為,手下橫行霸市,視人命如草芥,現在是災年,為了吃口糧食活下去百姓才聚集於昭州,等到荒年過去,還會有多少人跟著他,單憑武力鎮壓,那局麵就會變成造反隊伍之中還有人造反。

  何況,據說昭州安定軍占據昭州之時,強令本地商賈以及外地前來投奔的商賈上交家財九成。然而,當一個人難以活命的時候,他會想,要是可以活命就算我散盡家財也願意,但是當一個人真正活下來的時候,他還會這麽想嗎?

  這是人性!

  換句話說,昭州安定軍盡管看起來仍然勢大,但是內部矛盾早已經激化,好似一個火藥桶,一點就炸,這也是蕭南曾決定趁著冬天搞他們一波的原因。

  當然,這都是通常情況下的趨勢,然而,現在曆史潮流有了一個異數,蕭南來了。

  盡管此時營寨羸弱,任何一支大勢力都能輕而易舉地碾死自己,但蕭南並沒有放棄。

  你走在路上,會為了碾死一隻螞蟻專門跳進花壇裏嗎?

  蕭南想來,現在自己就要做那花壇中的螞蟻,將自己藏起來,人畜無害的樣子,暗中打磨自己的獠牙與利爪,待到時機成熟,先蟄那想踩死螞蟻的腳一下。

  螞蟻,也是會咬人的。

  蕭南想著,繼續在紙上寫道:“順應大勢,占據大義,政治口號,發展經濟,提高軍事,合縱連橫,合作世家,集中兵權,掃除弊病……”

  這閭丘月唯一做得好的一點,就是挑選了一個造反的好時候,天下大亂,顆粒無收,民不聊生,這是造反最為完美的時機,這便是大勢,順應大勢,就事半功倍,隻要操作得當,站穩腳跟不是難事。

  隨後,就紙張上列出的一個個大方麵,蕭南殫精竭慮,一條一條不斷細化,盡管現在的營寨還隻是一個隻有幾百人,一百多張弓的小寨子,但,朱元璋第一次拉起的隊伍,不也隻有七百人?

  怕個錘子!

  直到傍晚,蕭南看著厚厚的一遝紙張,滿意地笑了笑,心道閭丘月你看哥哥都為你做到了這種地步。

  吹一吹最後的墨跡,蕭南寫上封麵《造反攻略》。

  滿足了心中的惡趣味,蕭南看向西邊,今年入冬,便是第一次亮劍的時刻。

  安定軍?還想繼續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