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章 長江後浪推前浪
作者:修月手      更新:2020-08-04 14:34      字數:2695
  大拖拉機奇跡般的沒有趴窩,勝利到達終點。

  阿哲早在揚州府衙門前等候,等鋼鐵怪獸停在他的麵前,阿哲也不由得臉色為之一變。

  趙鐸熄了火,先跳下了車,然後在到懸梯邊上護著恩師下車。

  大家夥終於安靜下來,阿哲拍著它燙手的腦袋嗬嗬笑道

  “弘成啊,早知道這車這麽靠譜,我就坐著他來,老忽見到他,哪裏需要動用大炮,光這家夥就能把他嚇跑。”

  紀弘成道

  “君上,若不是您老人家親自出馬,恐怕一場廝殺在所難免。”

  兩人歡天喜地走進府衙,紀弘成迫不及待的要去看君上跟忽必烈簽訂的盟約,阿哲君長則想要快些見到那油田的地理圖標。

  雖說有阿哲的警告在先,忽必烈可能不敢玩什麽把戲,但謹慎起見,阿哲還是派人裏裏外外將府衙內的每個角落都檢查一遍,也把揚州城內仔細搜查了一遍。最終沒有搜出任何危險物品,這充分說明忽必烈還算言而有信,而蒙元君臣的執行能力還是很強的。

  次日,阿哲又開始當甩手掌櫃,將揚州的一應事務全部交給紀弘成處理,他自己說要當一個閑雲野鶴,泛舟江湖,垂釣碧溪。

  為了更好的掩人耳目,紀肇還專門從臨安趕來陪君上“釣魚”。其實就在兩人出發的前夜,就有一支軍隊在紀弘成的秘密安排下,趁夜去往一個地方,那個地方就是紀弘成地圖卷軸標注的油田所在。

  後世時,元軍曾在揚州屠城,雖然這一世沒有發生,但紀弘成心裏還是對此耿耿於懷,因此他任命揚州官員的時候,沒有銜接行省製度,而是任命陸秀夫為揚州府尹。

  紀弘成一念之間,揚州便成了新宋朝廷的直屬州府。一開始時紀弘成覺得自己有些衝動了,不過後來他想想,這似乎很合理。揚州有石油,對於這個時代而言,非常有戰略價值,作為“直轄州”正是大勢所趨。

  半月之後,揚州的一切都走上正軌,調防揚州的炮兵和飛球營早已就位,紀弘成還要操心的事很多,便回到了臨安。

  忽必烈撤回了淮河以北。

  難道他就甘心這樣退出了嗎?

  忽必烈是走一步看三步的人,他雖然不會簡單粗暴的給阿哲紀弘成留下炸藥包,但這並不意味著他什麽都不做。

  看著蒙元將士們汗流浹背的推著大炮撤退,忽必烈重重的歎息。同車的伯顏很了解他的主子,知道此時陛下必然是憂心忡忡。

  “皇上,阿哲沒有獅子大開口,這是給了咱們一個喘息之機。這一次我們早有準備,那批人一定能夠安全的潛伏下來,但願不久的將來,他們能夠發揮關鍵作用。”

  忽必烈答非所問道

  “伯顏啊,從成吉思汗以來,雖然我蒙古鐵蹄踏遍天下,但即使神勇如哲別,也隻能夠做到百步穿楊。如今我大元的大炮,已經能夠讓十裏外天翻地覆,這恐怕是我的爺爺也沒有想到的。”

  伯顏道

  “既然如此,皇上應該高興才是,怎麽反而憂慮重重呢?”

  忽必烈望著窗外道

  “這是一個巨變的時代,咱們如果不能抓住機會變得更強,就會被淘汰掉。這次巨變的核心,在新宋,在紀弘成,咱們想要跟紀弘成賽跑,根本沒有贏的勝算。敗給紀弘成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西方各國,都在大量的向新宋派遣人員,一旦他們率先一步超越咱們,咱們將會如逆水行舟,一退千裏。”

  “以往朕一門心思的想要一統天下,如今看來,這天下太大,咱們還有很多地方都沒有到過。無論紀弘成說的那新的大陸是否存在,西方還有大片的領土,這是先祖們的腳步踏過的地方。與其拿著從人家手裏撿來的火炮,跟強大新宋爭一統,何不把眼光放在更寬廣的天下?我們蒙古人逐水草而居,隻要有土地的地方,都可以有我們大元旗幟。”

  伯顏不禁皺眉

  “皇上,您這是?難道想放棄現在的基業,另起爐灶嗎?”

  忽必烈堅決的道

  “不!大元江山,來之不易,尤其大都,是我們的大本營,不能丟。我的意思是,接下來,咱們可以選擇跟新宋全麵合作,隔著秦淮一線南北呼應。咱們的士卒能征善戰,咱們的大炮數量很多,我們可以把視野放到更寬,放到大海的和遠洋,這樣就不用跟新宋硬碰硬的爭地盤。”

  伯顏也歎息一聲道

  “陛下深謀遠慮,隻可惜,新宋的崛起,阻擋了陛下一統天下的步伐。”

  忽必烈依然堅決道

  “不!朕一統天下的步伐沒有停止,相反,朕找到了一條更加可行的道路。咱們在跟新宋合作的過程中,才能逐漸縮小跟新宋的差距。同時,咱們士卒和大炮,沒有停止征戰。到時候咱們手中的領土更廣大了,咱們手中的大炮威力更加強大了,咱們也有了飛球和狙擊手,到那時,才是真正有資格與新宋一爭雌雄的時候。”

  伯顏道

  “皇上,紀弘成不會不知道養虎為患的道理,他會坐等咱們強大到跟他一爭高下的地步嗎?”

  忽必烈冷笑一聲道

  “紀弘成和阿哲,都是一路人,他們自信,天真,何嚐不是自負?還記得我給你讀過的《三國》嗎?這本書還是紀弘成的學生寫的呢。煮酒論英雄一段,劉備為了逃出曹孟德編織的牢籠,假裝成膽小鼠輩,最終他潛龍如海,與曹操孫吳三足鼎立。如今,咱們也該韜光養晦,至少咱們不能跟新宋爭鋒,直到咱們攢夠足夠的實力,直到咱們能與新宋旗鼓相當。”

  君臣二人一路聊了很久,接下來的國策也越來越明晰。最後忽必烈定下了兩個計劃。

  第一個計劃,是進一步加強與西域三大汗國的聯係,畢竟是同宗同源的,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第二個計劃,打一場戰爭,向東擴展,尤其要拿下倭國。

  將來要與新宋爭鋒,必須做到狡兔有三窟,倭國雖然是彈丸之地,但對於起家於大草原的蒙古人而言,那裏不啻為一片新的天地。

  忽必烈的心中,漸漸形成一個龐大的計劃,他要從西東北三麵困住新宋這頭雄獅,說不定到時候西南麵大海上也是他忽必烈說了算。

  想到這些,忽必烈又開始意氣風發。

  一月之後,忽必烈帶著大臣和禦林軍返回大都。

  坐上大明宮龍座的第一件事,就是向太監下旨

  “樸不花,文房四寶伺候,研磨!”

  文房四寶是常備的,樸不花其實早就命人準備好了,於是忽必烈攤開水西采買來的宣紙,開始潑墨揮毫

  “北國風光,千裏冰封,萬裏雪飄。

  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隻識彎弓射大雕。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這是一幅壯麗的橫幅,看得精通書法的劉秉忠都心驚不已。他本來想說,陛下您不該說成吉思汗隻識彎弓射大雕,可見到旁邊的伯顏連連叫好,他隻好閉嘴。

  再看忽必烈,踩了他爺爺一腳,不但沒有半點歉意,反而有一種對著神像撒尿的快感。

  沒有這樣的勇氣,如何能夠做到長江後浪推前浪?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