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 籌備
作者:修月手      更新:2020-08-04 14:33      字數:2289
  兀良合台本來以為紀弘成對他有所懷疑,才會把他叫來,現在看來,竟是為了這事。

  其實這對他來說,是件好事。一方麵充分說明水西對他是信任的,另一方麵,自己在農牧主官的位置上,必然能夠接觸到更多有用的信息。

  兀良合台在心裏盤算了一番利弊之後,便答應道

  “紀師,既然如此,我隻好勉為其難。隻是我作為大元人,即使紀師和君上信任我,恐怕天下人也會頗多非議,到時候我該如何應對?”

  紀弘成道

  “這也的確是個問題,不過隻要做出政績,相信能夠堵住他們的嘴。不過小台,你說到這裏,我就直說了,我認為你是最合適的人選,但很多人不這麽認為。他們說讓蒙古人安排他們種莊稼,簡直就是笑話。小台,你要積極爭取這個位置,這是證明蒙古人不但能放牧,還能種莊稼的一個機會,將來的華夏,要想受到人尊重,不是因為你是蒙古貴族,而是因為你能為國家做出貢獻。”

  紀弘成站起身繼續道

  “將來的華夏,和平統一之後,將會停止戰爭,少製造槍炮,把主要精力放到生產糧食,蓄養牲畜,製造機器上來。到那個時候,社會的主要矛盾,不再是各族之間的利益衝突,也不再是南北爭霸,而是要努力解決百姓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落後生產力之間的矛盾,要努力涉足遠洋,飛上月球,飛向太空……”

  聽著紀弘成的話,兀良合台露出了無比向往的神色。過去,他總認為大草原的廣袤,讓他這位蒙古人的心胸無比開闊。如今開來,還是貧窮限製了自己的想象力,要說第一胸懷大誌的人,絕對不是忽必烈,而是眼前的這位少年。

  兀良合台走了,帶著期待,鼓足幹勁,大步流星的離去。

  紀弘成把趙孟頫叫了進來。

  之前他就把馬可波羅的密寫配方交給春蕊,讓她去準備,現在密寫藥液已經放在他的案頭。

  “老師!”

  “子昂,你看看能不能模仿兀良合台的筆跡?”

  趙孟頫頗為為難的道

  “老師,若是當世書法大家,甚至普通文人的字跡,我有把握能夠做到以假亂真。可是小台的字跡,實在太難了。”

  “哦?難不成這兀良合台在書法方麵還有什麽過人之處?”

  “那倒不是,兀良合台的字,實在太醜,又完全沒有筆法可言,所以模仿起來,比較難。”

  紀弘成也是一臉便秘的表情,沒想到拙劣有拙劣的用處。

  見老師有些為難了,趙孟頫有道

  “不過,聯係片刻,或許會有九分相似。”

  紀弘成想了想,點頭道

  “那就開始聯係吧。其實略微比兀良合台寫的好看些,也無妨,這可以理解為兀良合台在水西勤練書法,有了一定進步。”

  老師這麽一說,趙孟頫便明白了,於是端坐案頭,提筆臨摹。

  連續臨摹了四五遍,感覺差不多了,趙孟頫便拿來一張空白信紙,抄寫一遍兀良合台的原信,有用密寫藥水,抄寫了一遍紀弘成草擬好的關於神機炮的“技術要點”。

  按照紀弘成的這份資料,的確能夠造出神機炮,也能夠造出黑火藥推送的子彈,不過沒有將關於膛線的信息寫進去。也就是說,將來蒙元的槍炮,看起來會和水西的一樣,然而實際上,子彈和炮彈打不了多遠,也沒有準頭。

  趙孟頫寫完了,便問道

  “老師,這樣一來,豈不是也給了忽必烈一些有用的信息嗎?他們的鑄鐵技術,槍炮製造工藝都會有很大的改進,你就不怕對咱們的人構成殺傷?”

  紀弘成道

  “如果不給一點幹貨,恐怕忽必烈也會起疑,而且,這樣還有個好處,讓蒙元的冶鐵技術,炮管製造技術提升一定的檔次,將來我們繳獲這些槍炮之後,加以膛線改造,就成了咱們的東西了,等於說讓忽必烈替咱們製造槍炮。”

  趙孟頫扶額,老師你太腹黑了。

  紀弘成又接著解釋道

  “忽必烈和元朝那幫人,最是能征善戰,隻要他們打不著咱們,就行了,然而都是華夏人,也不能讓他們太落後,至少不能讓他們被外族欺負了。”

  趙孟頫咧咧嘴,老師你這個想法還真的超出常人,忽必烈的父輩,用冷兵器就能夠打遍整個大陸,有了這槍炮,那還不逆天?

  片刻之後,傳令兵來了,紀弘成把這封信按照兀良合台的方式裝好交給了他。

  大青石在雨龍嶺喝了一頓,假裝酩酊大醉,就在守軍軍營睡了一夜。當夜拿到了木胯則西掉包過的信件,次日一大早,便出發北上。

  紀弘成送走傳令兵後,就去見了阿哲,跟阿哲稟報了兀良合台出任農牧部部長的事,阿哲猶豫片刻道

  “如果兀良合台和忽必烈裏應外合,對咱們的農業進行破壞,那就防不勝防了。去年水西洪澇災害,導致糧食幾乎絕收,那痛楚至今還揮之不去。不能冒險,讓他做農牧部部長,完全行不通。”

  其實紀弘成也是臨時起意,事後想想,這個提法也隻合適拿出來打發走兀良合台,真要把這麽重要的位置交給他,自己都不放心。

  此事一時半會兒難以理出一個章程,隻好暫時放下。為了不讓兀良合台起疑,大總管卓日與紀弘成假裝在這件事上起了分歧,還鬧得不少人知曉。

  關於成立若幹部門,並且安排各地主官的問題上,上百號人在西南海開會,大會開了七八天,才初步擬出一些章程來。

  可是,就在水西為華夏國臨時政府的成立,以及與忽必烈的談判緊鑼密鼓做準備的時候,發生了一件事。

  元軍被回長江以北後,流落在福建一帶,淪落為乞丐的賈似道,找到了一位皇室後裔——三歲的趙威,於是大張旗鼓,以大宋顧命大臣的身份,立趙威為帝。

  沒錯,你沒聽錯,這個人不叫趙顯,而叫趙威。也就是說,曆史上的宋恭宗趙顯,如今下落不明,水西準備好的趙鐸,也沒有派上用場,倒是這位三歲的黃口小兒,搶先一步稱帝。

  最可笑的是,這個消息一出,竟然有不少人跟隨,賈似道借此機會,大作文章,要求大宋舊臣們,前去保護幼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