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 朝會
作者:修月手      更新:2020-08-04 14:33      字數:2506
  介紹完了趙鐸的顯赫身份,阿哲繼續道

  “各位,如今南北隔江對峙,可以說,我們的華夏民族,來到了一個分道口,接下來的路,我們是恢複到原來的狀態,還是要繼續往前,統一華夏,我想聽聽大家的意見,尤其想要聽聽大宋臣子們的看法。趙鐸,算起來,你比度宗皇帝還要長一輩,作為大宋皇叔,你先談談你的看法吧!”

  之前,紀弘成就跟趙鐸談過這個問題,互相交底後,紀弘成便委托趙鐸在朝會上向大宋舊臣們,闡明破舊立新觀點。

  趙鐸按照跟紀弘成問對時的那一番話,慷慨陳詞,表明自己並不想當皇帝,也不想華夏再回到有皇帝的那個時代。

  “君上,恩師,各位,從此以後,我們應該是一群誌同道合的人,為了建立新華夏,大家應該團結一心,挑戰一切困難,掃平一切障礙。”

  趙鐸的話,贏得了滿堂喝彩。真金雖然沒有跟著拍手叫好,但也深受啟發。隻不過這個觀點,跟忽必烈的利益背道而馳,他不敢附和。

  君長阿哲倒是沒料到趙鐸會這樣說,這大大的減輕了他的壓力。他最擔心出現的局麵,就是文天祥等人擁立趙鐸,或者別的皇室後裔為帝,這樣一來,作為大宋藩屬國的水西君長,就不好幹涉了。

  阿哲讓趙鐸先發言,是因為他對趙鐸還是有所了解。據他觀察,趙鐸這人癡迷於那些機械,並沒有當皇帝的野心。隻要趙鐸當眾表示,自己沒有想過要當皇帝,那就順理成章拋出紀弘成主張的大一統。大宋舊臣,大多數都是紀弘成的門生,他們想要反對自己的老師?這個可能性不大。

  現在好了,趙鐸的這番話,說得真誠無比,而且非常有說服力,接下來的事就好辦了。

  阿哲並不知道,趙鐸說話的時候,大家也在觀察他。既然趙鐸明確提出,希望建立一個沒有皇帝的華夏,你阿哲也別想著當皇帝了,否則大家是不幹的。

  現在看來,阿哲也沒有這個想法,大家就放心了,接下來就可以聯合起來,對付忽必烈大帝了。

  真金皇子自然看到了這一點,他的臉色青一陣紫一陣,卻也不好說什麽。一來說什麽都沒有用,這是在水西,人家又頂著正義的名頭,自己孤掌難鳴。更何況,趙鐸的話不無道理,一旦讓水西日報和江南日報告而廣之,天下人必然會紛紛響應,到時候父皇的處境就艱難了。

  就在真金在為他的父親擔憂的時候,阿哲哈哈大笑道

  “好!既然趙皇叔都這麽說了,我阿哲投讚成票。接下來,請大宋的臣子們,都發言說說自己的看法吧!暢所欲言,真理越辯越明,都不要藏著掖著。”

  大家看的出來,阿哲是真的高興,並沒有要當皇帝的意思,於是都紛紛放下警惕。又聽到阿哲在皇叔的麵前,加了一個趙字,大家都不禁莞爾,紛紛表示,都讚同君長和皇叔的意見。

  文天祥建議道

  “君上,天祥建議,向忽必烈送一份邀請帖,邀他到臨安進行和談。”

  紀弘成看了好徒兒一眼,心裏無比欣慰。到目前為止,自己的這群弟子,沒有一個跟自己背道而馳,以至於自己根本不用開口,事情就解決了多半。試想如果今天的皇室後裔不是自己的弟子趙鐸,而是一位有野心的人,這個局麵就有些不好收場。

  大家對文天祥的提議,都是紛紛點頭。這是將了忽必烈一軍啊,如果忽必烈來,勢必受製於南方,不和都不行,怎麽和,南方更有發言權。如果你不來,將來再起戰端,元軍又不經打,將士百姓必然心生怨念,明明可以和平,你卻為了自己一個人的皇位,讓大家送死,誰會買賬?

  眾人正在議論著一招的妙處,阿哲笑著道

  “大家別忘了,咱們還有一位尊貴的客人。在還沒有和平統一之前,姑且稱呼他為客人吧。他就是我們的真金皇子,請問燕王殿下,你對文天祥的提議,有何看法?”

  真金是個及聰明的人,豈能看不穿文天祥的計謀。明知是個坑,他也得往裏跳。他替父皇跳,比父皇跳下去要好得多,於是拱拱手道

  “君長,各位,作為華夏的一份子,作為大元的皇子,本宮,哦不,我,我完全讚成文天祥先生的提議。不過我也有個提議,如今燕京新定,皇城初建,大家何不去大都一敘?我父皇必然出城相迎,與各位暢談和平大計。”

  紀弘成暗自在心中讚許,這個真金,一點都不魯莽,而且這個應對也非常得體。作為皇子,他邀請客人去燕京,完全夠格。然而他又僅僅隻是皇子,所說的一切你還不能太當真。

  場上一陣笑聲,讓眾人都轉移了目光,是汝卡阿諾

  “真金皇子,所謂和談,是求和的談判。我家君上是看在同屬華夏民族的份上,照顧你父皇忽必烈的麵子。他的百萬大軍剛剛慘敗,為了避免難堪,還考慮讓他去臨安。大家都去臨安,這很公平。要我說,你們作為戰敗方,應該上門來求我們高抬貴手,這才符合規矩。”

  “不來求咱們也成,恐怕真金皇子也有耳聞,我水西數千門大炮,射程三十裏,別以為元軍隔著長江,我們就沒辦法,我們不用派遣一兵一卒過江,就能夠滅掉江北大軍,不信你回去問問阿裏海牙,如果他還活著的話。”

  在場之人,也隻有汝卡阿諾敢如此囂張,因為他是用大炮說話的人。真金皇子臉上紅一陣白一陣,難堪至極。倒是兀良合台清清嗓子道

  “汝卡將軍,若不是老師紀弘成,你還在山裏打獵呢,你的能力也頂多能打死一隻大野貓。既然說好了是一家人,說話就不要挖苦帶諷刺。輸給老師,我們心服口服,但他代表的不是水西,而是華夏。我們蒙古人數千年來,一直在兵馬上占上風,我原來還沾沾自喜,現在卻是感到汗顏。要像恩師所說,能夠結束紛爭,看到更遠的目標,才是英雄好漢。你仗著恩師給你的幾百門大炮,就說話走氣漏風的,跟我兀良合台小時候的想法一樣,幼稚可笑!”

  兀良合台的話很巧妙,把戰敗的原因歸功於紀弘成,把紀弘成推尊為老師,那麽這場失敗就不丟臉了。

  紀弘成也一陣苦笑,小台啊,讓你拜師你不拜,現在又左一個老師又一個老師的,這讓紀弘成無從開口,要說他兩句,都顯得老師偏袒一方。

  汝卡阿諾原來覺得小台挺老實,今天領教了,這家夥居然借力打力。不過他也不是吃素的,嘿嘿笑道

  “老台啊,人不輕狂枉少年,我汝卡阿諾年紀還小,又控製不住手中的大炮,您老多擔待。”

  兀良合台一陣心塞,這話表麵上服軟,暗地裏在提醒不好意思,我是個剛殺了十萬蒙古人的孩子。

  兀良合台閉上眼睛,不再說話,為死去的元軍將士默哀三分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