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辯論會
作者:修月手      更新:2020-08-04 14:33      字數:2740
  紀弘成立刻想到,與文天祥的這場辯論,意義重大,隻有楚照月這一個觀眾,實在太少了。

  他想讓華夏一統的觀念深入人心,要說服的可不隻是文天祥,還包括忽必烈,還包括天下人。

  每一個人都是華夏的主人,包括大都的南人們也應該有這個覺悟,何不搞一場公開的辯論?就算不能說服天下人熱愛大華夏,至少《華夏一統論》這部書會火,能多買點錢也是極好的。

  忽必烈會答應嗎?

  紀弘成認為,忽必烈不但會答應,沒準還會來當裁判。宣揚的他的大一統思想,這可是一個難得的機會,同時也是彰顯他天下正主地位的大好時機。

  紀弘成打定主意,便對文天祥道

  “天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其實這句話還有另一層意思——天下大勢,不是你我二人動動嘴皮子私下決定的。咱們何不來一場公開討論?”

  文天祥道

  “不必了,紀先生,你的誌向和意圖,已經定了,我文天祥改變不了什麽,忽必烈也不能。如今我大宋已經失敗,接下來誰是風流人物,那是你們的事,與我無關,與我大宋無關。”

  紀弘成沒有反駁文天祥的話,而是道

  “天祥,你錯了,跟你有關。你所說的大宋失敗了,指的是趙家王朝失敗了?其實,天下是所有人的天下,不是某個人的天下。我說的華夏一統,不是天下屬於某個人的一統,而是人人當家作主的一統。”

  “人人當家作主?”

  “就知道你沒有完全理解文明和富強的意思。不懂沒關係,說著說著,做著做著,你都就懂了。”

  經過紀弘成的提點,文天祥似乎抓住了一點重要的東西。民主、文明、自由、平等?這些字眼鋪天蓋地的從他的腦中閃過。真的有這樣的世界?

  紀弘成說得沒錯,趙禥死了,可大宋山河還在,大宋子民還沒有受到屠殺,自己的父母親人也還在。

  當然,賈似道可能還沒死,賈似道都活著,自己憑什麽死?

  文天祥點點頭,算是答應了紀弘成的要求。他知道,自己應該做更加詳細的準備,既然是要說給天下人聽,就要觸動天下人的靈魂。他也希望紀弘成準備充分一點,能把新華夏的主張講深,講透。

  文天祥知道,這次公開辯論,恐怕會觸動忽必烈的敏感神經,可能會惹來殺身之禍。不過他不怕,既然是公開的,料想忽必烈會有所顧忌。

  紀弘成公開提倡華夏大一統思想被殺,忽必烈必然會把自己放到了天下渴望一統之人的對立麵。與紀弘成辯論,維護大宋正統被殺,作為宋臣,作為一個反正都活不了的階下囚,這個死法無疑是最劃算的。

  果然不出紀弘成和文天祥所料,忽必烈答應了。不但答應了,還為二人忙前忙後。

  三天後,按照紀弘成的要求,辯論在南郊的一座高台上進行。

  皇帝的儀仗,坐北朝南,文天祥與紀弘成則分左右對坐。

  高台之下,成千上萬人席地而坐,元軍把人群分割成數十塊區域,這是為了防止有亡命之徒借機鬧事。

  紀弘成知道,這麽大的場麵,肯定有別有企圖之人混入,有元軍在場是件好事。

  忽必烈先開口道

  “水西紀弘成先生,宋國文天祥先生,今天當眾舉行一場意義重大的辯論會。朕提醒在場的所有人,無論你是南人、漢人、色目人還是蒙古人,你都是華夏人,今天兩位先生的討論,是華夏公議,不是個人私事,更不是種族的邦國之間的利益衝突,你可以帶著耳朵來,也可以用你的舌頭說話,但不能搗亂,否則,格殺勿論!”

  忽必烈雄視全場,場上頓時鴉雀無聲。

  這次忽必烈挑的,全是禦林軍,保證令行禁止,不會受現場氣氛所左右。

  接著,紀弘成開口道

  “在場的人,至少有一半人在來這裏之前,都領到一本書,《華夏一統論》,相信你們都讀過了。今天我們討論的題目是天下要不要統一,華夏究竟是誰的華夏?”

  話音未落,場上有人竊竊私語

  “這還用說嘛?當然要統一,而且華夏,自然是忽必烈陛下的華夏。”

  “紀弘成真是狗膽包天,居然敢討論這個問題,真是包藏禍心啊。這是哪裏?這是元大都,不是水西山溝裏。”

  這些話自然傳入了忽必烈耳朵了,無論是真心話還是拍馬屁,他都很是受用。看吧,你們還想討論,看看天下人多麽畏懼朕!

  文天祥朝紀弘成拱拱手道

  “一個國家和民族需要包容才會強大,正所謂海納百川,這個道理天祥還算明白。先生說大宋繼承了華夏文明的精髓,是華夏的魂魄,天祥非常讚成。先生以水西理想為華夏的奮鬥目標,推崇水西學派為華夏學問的主流,這也無可厚非,可先生以蒙元為華夏之體,這就不敢恭維了。”

  忽必烈早有心理準備,麵無表情的端坐著,朕看你們口吐蓮花,有本事你倆說不讚成一統,搞什麽三足鼎立,朕保證不打死你們。

  紀弘成

  “繼續說下去!”

  “蒙元本是野蠻民族,隻會燒殺搶掠。北方匈奴,數千年來也是分分合合,對我華夏的侵略從來沒有間斷過,他們除了刀弓和馬蹄,可曾真正強大過?我大宋雖然偏安一隅,但我們創造的財富是他們的數百倍都不隻。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是以強盜邏輯為體,還是以辛勤勞作,建設家國為體,相信先生不會不知道吧?”

  紀弘成知道,文天祥一定是充分理解了“大元為體”的原本意思的,但故意如此曲解,無非是為了發泄情緒,同時也是想讓紀弘成認清蒙古人的“強盜”本質,逐步把紀弘成引向抗元這條路上來。

  當然,紀弘成也理解,文天祥這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如今的蒙元,正在將大宋鯨吞活剝,不恨它反而包容它?還要以它為體?換作誰也做不到。

  紀弘成歎口氣道

  “天祥,你說的都是蒙元的劣根性和缺點。哪怕陛下在場,我紀弘成也要說句公道話。其實你也沒說錯,他們的依仗,確實是刀弓和馬蹄,但這就是蒙元的優點。你知道嗎?現在有個叫做忽必烈的蒙古人,每天都在做一件事,那就是學習漢文化。一個胡人,一個夷狄,用武力征服了你,還在學習你的文化,統治你的山河和子民,你還自大的以為人家是土包子,試問這樣的心態正確嗎?這樣的大宋士大夫不可笑嗎?”

  文天祥看著忽必烈,見他依然保持正常,心裏很不舒服。紀弘成的話是各打五十大板,打自己打得更重啊。不過竟然無懈可擊,自己本來是要以死殉國的人,卻來跟他論道,本來就是來找虐的,聽一句真話怎麽了?反正又死不了。

  紀弘成繼續道

  “我提出華夏一統論,其實是想說,天下興亡交替,分分合合,不以個人的意誌為轉移。我們要做的,是在興亡交替之際,做出選擇——或為過去的殉葬,或為新生的奮鬥。你選擇了前者,那麽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作為宋臣,能夠這樣一死了之,也算死得其所。”

  這句詩,文天祥還沒來得及寫,因為他還沒有過伶仃洋,估計也沒有這個機會了,所以紀弘成沒羞沒臊的拿來用。

  本想文天祥會對這句詩有共鳴,卻從他的臉上看不到共鳴。估計紀弘成的這話,有些諷刺的意味,把千古名句的意境都衝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