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天下興亡
作者:愛則翽      更新:2020-07-31 03:56      字數:2140
  甄真看著兩人打著啞謎,心道,你能有什麽好辦法?看見我好便來劫持,看見鳳瀚昭的新政好便想害他;虧你還知道說不出口!她開口道:“盛王爺......”

  盛連利一抬手,打斷道:“都這麽熟了,何必叫得那麽客氣,還是叫我連君吧。”

  甄真道:“盛王爺有所不知,連君在小女子的心中一直是個女子,覺得這樣稱呼王爺,極為不妥。還望王爺見諒。”沒等盛連利接話茬,甄真又道:“盛王爺適才提及有辦法破新政,小女子想問王爺為何要破除新政?難道盛王爺就沒有想過這新政正是為了這天下的長治久安?”

  這挑戰都到門前了,盛連利也不糾結稱呼的問題了,反問道:“何為長?何為久?十年?一百年?”

  甄真道:“不知盛王爺是否想過這曆朝曆代的國祚為何都隻有兩三百年呢?其興也忽焉,其亡也忽焉,這難道就沒有什麽規律在裏麵嗎?”

  “三百年國祚你還嫌短?”盛連利道。

  甄真道:“哪裏是小女子嫌短。隻是這每到改朝換代時,都要經過幾十年的動蕩甚至戰亂,以至民不聊生,更遑論那些凝聚了幾代人心血的無數珍寶。而這一切災難如果能夠避免,難道不是蒼生之福嗎?”

  “如何避免?”盛連利將信將疑地問,他不太相信一個十幾歲的小女孩子能有如此見識,可是甄真已經不止一次超出他的想象了。

  甄真道:“根結就在土地兼並。大家都把戴朝的覆滅歸結在汪氏兄妹弄權誤國。實際上,是汪氏一族及其黨羽掌握了天下大半的土地。朝廷因此沒有足夠的賦稅,常平倉中儲備不足,大災之年無法賑災。災民鋌而走險,揭竿而起。戴朝是以覆滅。待到天下初定,大寧、元泰、冀國、黎國都在各自國內重新將土地分配給百姓,各國這才安定下來。而接下來又會發生什麽呢?”

  盛連利道:“這未來之事,誰人知曉?”

  甄真道:“盛王爺不覺得如今這一幕與幾百年前,戴朝太祖、太宗開國時的盛世很像嗎?重新得到土地的百姓眼下的的確確是安居樂業的。但是人有旦夕禍福,何況還有不可預知的天災,百姓在走投無路之時當然會變賣田產,誰能買下來呢?鄉紳、富戶、官宦,於是兩百年之後,其中的最強者就會像當年的汪氏一樣,憑借手中兼並的大量土地積累的財富,危及皇權。新的朝代更迭便又開始了。”

  盛連利道:“所以你想用限製土地交易的辦法來防止土地兼並之風蔓延?”

  甄真道:“莫非盛王爺覺得不可行麽?”

  盛連利道:“朝廷出麵購買土地,若是這朝廷沒錢又該當如何呢?清江王爺的財力總不至於要負擔天下吧?”

  鳳瀚昭說:“保證百姓有地有糧,朝廷可以得到更多的賦稅收入,也能減少災年彈壓搶糧的支出,這一增一減,朝廷買地的銀子也就有了。”

  甄真道:“百姓的地契都要在官府留檔備查,一年中超過一百畝的交易額大概是多少,都是有案可查的。隻要有心做這件事,錢總是有的。”

  盛連利道:“你這話也有幾分道理。不過,小王以為戴朝當年滅亡的原因不在土地而在皇權。若不是由一個小皇帝繼位,又怎會令朝中大權旁落?一朝興衰,關鍵還是在皇帝!”

  甄真反駁道:“這皇帝隻有一個人,一天隻有十二個時辰,他還要吃飯睡覺,就算其他什麽事情也不幹,他也不可能麵麵俱到地管理一個那麽大的國家。不論是誰坐在權利的頭把交椅上,他都必須依賴一個機構、一套製度來管理國家。所以製度比人更關鍵。”

  盛連利道:“製度也得有人來推行和遵守。如若皇權旁落,再好的製度也會成為一紙空文。”

  甄真道:“盛王爺好像誤解了我的意思。小女子從來不否認皇權旁落的危害。可是曆史上有很多小皇帝繼位的事,並沒有導致皇朝覆滅。隻要輔政大臣得力,有好的製度,一樣可以創造盛世。正因為如此,老皇帝才會把皇位傳給幼子。”

  盛連利道:“聽你的意思,隻要施行土地新政,清江王不做皇帝也行?”

  連太子都絕對不能說想當皇帝的話,那可是謀逆大罪!盛連利這明顯是挖了個大坑讓二人跳!

  鳳瀚昭厲聲道:“康宣王慎言!如若再口出狂言,休怪本王不客氣!”

  盛連利滿不在乎地說:“怕什麽?難道太孫殿下還怕這裏裏外外有人告密?你又不是真心想做什麽。”

  鳳瀚昭道:“謹言慎行的道理難道康宣王不懂?”

  “懂。”盛連利拖著長長的聲調應了一聲,又道:“小王我算是聽明白了,敢情就因為這十幾歲的小丫頭片子上嘴皮碰下嘴皮這麽一番話,太孫殿下就跑到這封地來推行新政了?”

  鳳瀚昭自斟自飲了一番,才道:“誰說的不要緊,年紀多大也沒關係,是男是女更不重要。關鍵是覺得對,那就去做。”

  甄真道:“方才盛王爺言語之中,似乎頗有輕視之意。敢問王爺有解決土地兼並問題的良策否?”

  盛連利嗬嗬一笑:“將我一軍?”

  甄真道:“不敢。盛王爺在江源縣不是一天兩天了。想必盛王爺對土地問題也有不少想法。”

  盛連利道:“小王隻是還有一事不明,想請二位指教。這土地若是都到了朝廷的手裏,朝廷想要賣地,換取銀兩,又該與誰人交易?”

  鳳瀚昭道:“你在縣學難道還沒有看過政策條文?自是買給田產不足百畝之人。”

  盛連利道:“假如富戶借錢給他人,以他人之名購地,並以此獲得大量田產呢?”

  鳳瀚昭連連點頭:“確實是個好問題。目前隻能是一旦查實,交易作廢,要形成法令,還尚待時日。與其坐在這屋裏高談闊論,閉門造車;不如出門到地裏去看看實際情況如何?康宣王可願意一同前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