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前世痕跡
作者:聶道人      更新:2020-08-05 21:11      字數:4193
  那是一個,在前世裏才看到的東西。

  也許記憶太久遠了,一些小細節開始變得模糊不清,但是當他再度看到那個東西,還是想起了它的名字。

  竹簡。

  最下方的貨架上,塞著幾疊竹簡。

  截竹為筒,破以為牒。前世的古人們,用它來書寫記敘曆史,文章,典籍......

  伸手想要去觸碰,才發現撈了個空。

  至少,約克此時並無權限來閱讀,取用這份東西。

  有些懊惱。

  隔著陰暗的角落,約克趴下來,想要看清楚縫隙裏,竹簡上的文字什麽,甚至放了一個照明術,也沒法點亮一思分毫。

  這就是一道虛影而已。

  懊惱的站起身,約克腦子裏一團糊,想了很多,很多。

  自從來到這個世界,恍惚之間,懂事之後,約克也試圖了解,這個世界是否存在“東方”這個概念。

  那個傳承了幾千年,從大雪山上走下來的文明。

  那個有著浩瀚的封建史,充滿著獨特小農溫情式的文明。

  其他的大陸,即使是在大陸通史裏,也隻是隻言片語一般,斷斷續續的沒有什麽顯著特征。

  東方?莎利公國已經在最東麵了,還能上哪找更東方的地方?

  也許遠渡重洋,可以找到答案的回答,但是,這個世界的海洋,實在是太危險了。

  能夠迷亂人心智的深海巨物,扭曲心靈,吞噬船隻的蜃景.......

  可以說,出海,就意味著有去無回。

  即使是捕魚的漁民,也隻敢在近海和淺海區域活動,根本就邁不出八百海裏。

  而在那種地方,靈能混亂,風暴無常,即使是大巫師也很難遠渡重洋,活著回來。

  假如“東方”存在,大概隻可能在海的另一麵吧?

  約克伸手抽出了一本線裝書,這次,書架沒有拒絕他的手,給他緩緩的抽了出來。

  這是一本古色古香的線裝書。藏青色的書皮,書脊上綁著白線。

  書名那裏,赫然寫著幾個小篆。

  看到那幾個字的時候,約克渾身都是在抖的。

  說實話,約克其實認得小篆並不多。畢竟這是一種已經被現代社會淘汰了很多年的文字。

  但它畢竟是現代文字的來源之一。象形文字的典型代表。在各國表音的主流文化裏,走出來一條表意的獨特語言。

  他雖然不認得這個字體,但他認得這是漢字,或者說,華夏文字?

  原本腦海裏已經沉寂了幾十年,甚至約克隱約都快想不起來的畫麵,這會也越發的清晰。

  他伸手翻開,才發現裏麵是豎排的排列。

  一排小篆文字,一排莎利通用語。根據數字標號,是自右往左的順序

  通用語是橫排的寫法。約克有些自嘲,沒想到自己居然需要靠外文翻譯來理解漢語古文。

  沒辦法,小篆已經被淘汰很多年了。甚至就連所謂的“正體字”,如今也隻有某個寶島還在使用。

  輕聲讀著,根據翻譯,揣測筆畫的形狀,來猜測每個字的含義。配合起冥想來,依稀認出了每一個小篆的含義,還有讀音。

  書名的含義,是南風扶乩記。

  “昔年號文甲三年,皇帝......”

  “朝有官傾側......致使經略相公獲罪......”

  可以看到,莎利公國通用語的部分,有好幾個注解。看來這些翻譯小篆的前輩,也在象形文字上麵吃了不少虧呢。

  一字多意,這是漢語的特色,不像其他的語言體係,字母表音,詞組表意,所要展現的內容,還有名次動詞的或部分,都很簡單直入。

  恍惚間,又回到了初高中那會,背誦文言文,閱讀理解的時光呢。

  約克翻過一頁又一頁的對照。

  恍惚之間,大概估算一下,整本書所寫的,也不過寥寥幾萬字不到。

  全書十六回,每回兩三千字,又夾雜著大量的注詩。

  基本上,一行字都會配一兩種翻譯,對於有歧義的單詞,會用“或者”加括號來標注。

  很多注詩下麵,基本都是好幾個版本的翻譯。可以說,全書基本都是被大量的詩詞給填充起來的。一首詩,起碼可以看到三四種翻譯,最多的,甚至約克在一首詩旁,看到了單獨排列成好幾頁的翻譯詩。

  這篇故事,約克仔細的讀完後,才明白講了什麽。

  這本線裝書,講的是,在一個叫“文甲三年”的時間段裏,朝堂權力鬥爭,一個叫李嗣的官員,被抄家,貶到東南任職。

  一路上,昔日向他巴結的人避之不及,親朋好友接連散去,就連妻女都在一場雪災裏走失。

  在赴職的路上,李嗣被政敵截殺,倉皇逃到一個世外桃源一樣的地方“黎平穀”

  在黎平穀裏,李嗣拜了一個道人為師,學到了三卷道術。

  李嗣就此出家,改名換姓南風子,行走天下,以斬妖除魔為業,卜算扶乩為生。

  在下山的路上,他看到曾經的妻女改嫁他人,生活也算美滿,而昔日的政敵權傾朝野,最終還是落到滿門抄斬的地步,比起他更是不如。

  大概往後的故事就是很常見的套路了。見慣了朝野民間世態,李嗣逐漸從一個凡人,在心態上逐漸變成一個仙人的心路曆程。

  和刁民鬥,和貪官鬥,和劣紳鬥,在凡間傳唱著仙人的故事。

  最終南風子也算名動天下,皇帝派官員來請他入朝為官的時候,白日飛升而去,留下一段佳話。

  還真是俗套的舊式仙俠小說呢,難怪被擺在這塊地方。

  約克看著那些翻譯的名詞,表情略有些玩味。

  道術變成了魔法卷軸,南風子變成了南風之子,青雲劍變成了雲朵劍,還真是符合西方人對東方人的翻譯矛盾。

  嘴角微笑,落在旁邊的一個精靈樣貌的女學生眼裏,增添了幾分神秘感。

  精靈的名字,叫楠茜。她是一個純血精靈,看上去隻有十六七歲,實際上她已經三四十歲了。

  這個世界的精靈,和約克前世的那種神話概念種族很像,但實際上,並沒有前世那麽有逼格,也就是一種長壽了一些的智慧種族罷了。

  如果要按照前世的那種dna分子論,很可能也就是智人分屬下的一種人科亞種罷了。

  畢竟人類和獸人都還存在著不等的生殖隔離,精靈和人類之間,可是連生殖隔離都很輕微呢。

  在曆史上,精靈曾經建立起龐大的王朝過。一度奴役其他智慧種族,創造出高度繁榮的文明。起起落落,至少在這個時空的曆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當然,精靈的外表取決於她的心智。所以說她是個小姑娘,倒也沒有錯誤。

  嗬嗬,三十幾歲的小姑娘(

  和人類混居成長,對精靈的心智成長顯然很有幫助。

  真以為人家看起來十六歲,就真的心理年齡十六歲了?

  在精靈曆史階段中期,純血精靈的生育率愈發的低下,維持統治越來越困難,最終浩大的王朝支離破碎而崩潰。

  再後來,精靈們的努力下,它們的天下一度複辟過,建立起一個短暫的王國:第二精靈王朝。

  隻是如同曇花一現一樣,最終沒幾年就因為各種複雜的原因而崩潰瓦解了。

  如今,隻保留著一個王都,坐落在大陸偏遠山區的三不管地帶。

  第二精靈王朝之後,沒能退回王都的純血精靈,下場通常都不怎麽好。

  眾所周知,前世的西幻網文裏,精靈通常都是與澀情掛鉤的。淪為生殖奴隸的純血精靈,收到迫害,被拿來做魔法原料的可不少。精靈的後代,通常魔法天賦不錯,一度是很熱門的交往對象。

  南方諸國建立起來之後,很多精靈投身到大革命中,成為王國的一份子。最終成為這些國度的一部分。而雅典娜的母親,伊爾忒洛絲,就是這麽和康納爾結緣的。伊爾忒洛絲的父親,就是一個純血精靈,來自第二精靈帝國的皇室家族。

  值得一提的是,有學者分析認為,現如今莎利公國和大陸諸國的男女比例,有一定程度是因為第二精靈王朝後幾百年,人類和精靈雜交的血脈所造成的。這個像是傳言的東西,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曆史的印證,引起很多精靈的抗議。

  雖然這個理由略扯淡,但約克覺得還是挺有道理的。誰知道呢,保不準呢?男性膏丸裏的Y染色體通常情況下生命比X染色體脆弱,年齡越大,以及各種行業因素影響,生女孩概率越高。精靈都是長壽種,保不準正常人類的這種情況,更容易在精靈裏出現呢?

  楠茜的家庭,很顯然來自純血精靈。她的耳朵,還有眉毛相當修長。齒白唇紅,五官比例絕佳,有種糅合了黃種人與白種人相貌優點的感覺。

  楠茜此刻盯著約克,還有他手裏捧的那本書,眉頭皺起,顯然是相當的懷疑。

  這個人是誰?沒怎麽在學院裏看到過,難道是新生?

  這個學生,手裏拿的是周文書嗎?嘴裏念的是周文嗎?怎麽好像和她認得周文發音不太一樣?

  他居然認得周文?

  怎麽可能,新生裏居然還有認識周文的?

  該不會隻是為了和她搭訕,在這裏故作深沉吧?每年這樣的學生她可見多了。

  她有心開口說話,但是又不好意思開口。

  約克把那本書賽回書架,又掏出了另一本書。

  這會就更驚訝了。這是一本......日語書。

  隻是,日語他就更加不會了。通篇片假名和平假名還有漢字交集。

  隨便翻了幾頁,雖然漢字量很多,但就算配上翻譯,看的比之前的那本南風扶鸞記還要吃力。

  最終約克隻能懊惱的把書塞回書架。

  剩下的兩本,一本也是小篆文,可惜隻翻譯了一半,剩下的就沒有繼續翻譯了。

  而另一本則是他看不懂的古怪文字。

  一個翻譯都沒有,整本書都是碩大的方塊字,還有偶爾還有一整頁的鬼畫符。碩大的方塊字,字體筆畫繞來繞去的就像是迷宮。

  隻是......約克實在是一個字都認不得。

  難道這就是雲章鳳篆,那種刻在公文印章上的那種字體?

  這種東西認起來,可是比小篆還要吃力。

  小篆好歹旁邊還擺著通用語翻譯版本,這雲章鳳篆他可是一個字都認不得啊!

  又不能用千度穀哥識圖,沒翻譯簡直就是一頭抓瞎。

  好歹念寫下了書名,回頭看看能不能帶出去研究看看吧。

  等到約克離開,楠茜好奇過去,翻了下約克抽出來的幾本書。

  第一本周文他看的最久,當然,外行看翻譯顯然也能當故事看嘛。

  她也沒仔細在意。第二本日文書,楠茜隻知道五十個音詞的發音,但具體的語法順序也是一頭抓瞎,根本就沒有翻譯。

  這本書擺在圖書館這裏,也隻是因為某些原因,給之前的那本南風扶鸞記當添頭的。

  之後的那本周文書,因為資料和翻譯人員的缺失,翻譯的進度隻到一半就停下來了。

  楠茜自己也試著翻譯了一下,但實在是吃力。她隻是個曆史愛好者,不是專業的語言學家,更何況,周文在專業的語言學者眼裏看來都是很吃力的文字。

  隻翻譯了一兩回,就浪費了好幾個禮拜的時間,而且準確性還存疑,最多隻能作為一種參考翻譯。

  最後一本雲章鳳篆,楠茜就更加一頭抓瞎了。每次她看到那迷宮一樣的線條,就忍不住頭疼。這真的是文字嗎?

  學界對它的公識,就是將周文藝術化,抽象化後作為一種藝術書法字體而展現......

  隻是.......這真的是文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