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六章 不謀而合
作者:茈茵      更新:2020-07-30 17:26      字數:4371
  防盜章節,稍後換過來。綠藤經過仔細打聽,也差不多猜出了蒙夫人的來意。應該是受人所托,要求王妃什麽事,而托她之人不是別人,就是燕城府尹朱應的夫人。

  至於朱夫人有什麽事要求王妃或者說求助於定王府,綠藤一時半刻打聽不出來,按理說定王府跟朱應之間沒什麽糾葛的,也就是前幾次的案子稍微有了些接觸,王爺不在府內,王妃並沒有什麽可以幫著燕城府尹的。

  這朱夫人究竟所為何事,綠藤真的猜不到,想想也許隻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而已,內宅貴婦很多都這樣,或者又是受人所托,拐彎的人情債。

  無論如何,綠藤還是將所打聽到的告知了蘇宜晴。

  蘇宜晴略微有些意外,意外的不是朱夫人想要見她,而是綠藤居然還有閑心打聽這些小事,在自己冷待了這個丫頭之後,看來受過訓練的就是不一樣。

  心裏如何想是一回事,蘇宜晴並沒有表露出來,隻淡淡說知道了。

  綠藤也沒有露出失望或者說別的情緒,就那麽告退了。

  在綠藤走了之後,蘇宜晴思忖,朱夫人找蒙夫人,肯定是為了密信之事,或許是想要通過蒙夫人知道自己的動向。

  說起來這個朱應也挺有意思的,既然如此看中這封信,想要透給上頭,卻不自己去送,拐彎抹角的,弄得那麽麻煩。

  也不想想,人心是最難猜測的,怎麽就能料定別人會按他所想的去做呢?現在自己把信燒了,並且一點行動都沒有,他這才著急了吧?

  聰明反被聰明誤大概就是這樣的。

  就讓他著急去吧。她就討厭這種仗著有點小聰明,經常耍些小花招給別人挖坑的人。

  現在唯一讓她有些擔憂的就是蘇宜榮的動向。

  那封信燒掉了,但信的內容,她牢記心裏,一個字都沒有忘記,信中透露的好幾點信息,她一直想不通。

  蘇宜榮沒有跟永鄉侯一起走。而是另外帶了一批人來到燕城。還找了個替身跟這使團一起走,這點讓她很是想不明白。

  若說蘇宜榮不想要讓人知道她來了燕城,也不必找個替身啊。使團出使別國,本就不該帶著女眷的,她不跟來很正常,跟著來才讓人覺得有些奇怪。

  兜了那麽大一個圈子。這蘇宜榮究竟想要做什麽呢?唯一可以確定的是蘇宜榮所圖甚大,也許有什麽別的內情。連那個張揚都不知道。

  另外,再有幾日,連禦風就該回來了,此事要不要告之連禦風呢?

  想到連禦風。蘇宜晴的心情更加複雜起來,畢竟是夫妻,彼此都有情。她肯定是希望能夠夫妻團聚的。

  但是隨著連禦風的歸來,很多問題需要解決。

  首先是孩子的問題。她該質問連禦風麽?連禦風會如何回答?

  說是不忍心自己的親骨肉被當作人質扣在城裏,就來了個偷龍轉鳳,但她也還在城裏啊,孩子不能舍棄,妻子就可以舍棄麽?

  這個問題問出來,未免就太過於傷感情了。

  都說夫妻間相處貴在坦誠,但有時候太過坦誠也難以相處,有些窗戶紙若不捅破,就那麽過去也許是好事,當時看著很嚴重的問題,過了一段時間,也許就不會那麽覺得了,事情總會慢慢淡過去。

  但若是當時捅破了,起了爭執,傷了彼此的感情,有了裂痕的感情很難修補。

  也許,在蘇宜榮這件事情上,她也可以不必太過坦誠吧。

  前車之鑒,芯兒的下場,她是知道的,若是將蘇宜榮來到燕城之事告之了連禦風,連禦風指不定會如何想。

  她不想要蘇宜榮為一些不確定的猜測而如何,也罷,就當什麽事都不知道好了,看看最終事情會如何發展吧。

  以前的她就是想得太多了,做得太多了,所以才一無所有的。

  ……

  另一邊,六皇子府內。

  香山公主看著麵前的丫鬟小果,這個小果年紀還很小,才十二歲吧?族裏人也真是的,那麽小的孩子就派來做探子,聯絡這些機密要事,不拿孩子的性命當回事,真是太過分了。

  小果被香山公主看得有些不安,道:“公主,如何打算,你快些拿個主意啊,老家的人還等著回話呢。”

  香山公主這才收回飄忽的思緒,想起小果傳來的消息。

  說是族裏的密探打聽到,大荊皇室出了亂子,這才想要派使團來求和的,目的是尋求幫助。

  而族裏的意思呢,是絕不能讓兩國結盟,既然大荊皇室已經出了亂子,就表示事情很嚴重,內部已經一團亂,現在若是他們在添上一把火,說不定這大荊內部就徹底亂起來,三分天下的局勢就要被打破。

  隻要大荊內部亂起來,打起來不管誰輸誰贏,猛族都能從中分一杯羹。

  既然如此,族裏就希望她想辦法來添這一把火,具體如何做,讓她見機行事,但機會難得,一定要好好把握。

  聽到這裏,香山公主不禁在心裏冷笑,她現在能做什麽?大周的人現在避她如蛇蠍,她什麽都沒有,之前那一把火,把什麽都燒掉了。

  族裏當什麽事都沒有發生,根本就沒有給她一個解釋。

  她的心早就冷了,以前的雄心壯誌也消磨掉了,如今的她就想要做一個徹底的女人,相夫教子,盡她身為人妻的責任,或者說做她和親公主該做的事。

  而不是做一個猛族放在大周的探子之類的,整日算計他人,挑起事端。

  這些想法自然不能直接跟小果說,也不能讓族裏人知道她是怎麽想的,香山公主略一思忖之後道:“這件事我會想辦法的,不過需要時間,你傳話回去讓族人稍安勿躁。也不要輕舉亂動,免得打草驚蛇,讓大周覺察到我們的意圖,反而弄巧成拙。”

  “是,奴婢明白。”小果也是個機靈丫頭,但凡心思少一些,也做不成探子。但畢竟年紀小。想得也少一些,聽不出香山公主話語裏的敷衍。

  打發走小果之後。

  香山公主不免就多想了幾分,這件事似乎應該知會誰一聲吧。免得族人見她遲遲沒有行動,自己動手了。

  單從族裏要她想辦法這件事情來看,使團遇襲之事,應該不是猛族人所為。甚至,他們似乎連使團遇襲都沒有打聽到。

  又或者他們不在意。甚至想要坐收漁人之利。

  無論如何,她都要阻止這件事,但此事能跟誰商量呢?

  按理說,她應該跟自己最親密之人也就是自己的丈夫商量。但這種事肯定是不能跟自己的丈夫說了,那麽剩下來,就隻有一個人可以說說。

  那人就是定王妃。

  可想到定王妃。香山公主又猶豫了。

  總不能每次一有什麽風吹草動就去麻煩人家,再說了。告之了定王妃又能如何?讓定王妃對自己的族人起防備之心?甚至采取什麽行動?

  那樣的話,打起來的隻怕不是大周和大荊,而是大周和猛族了。

  畢竟大周君民對猛族也已經諸多不滿。

  真要打一場也並非沒有可能,甚至大周的武將在吃過了大荊的幾次苦頭之後,沒有敢對大荊輕起戰端的膽子,但猛族卻不一樣了,猛族實力弱了不少,在前些年跟大荊的對戰中,族中勇士死傷不少,元氣根本沒有恢複過來。

  若是此時跟大周對戰,是極為不利的。

  而對於大周來說,能有一場勝仗就是非常不錯的,哪怕是這場仗沒什麽利益也可以大大的振奮一下人心。

  總之就是麻煩啊。

  香山公主經過仔細考慮,做了一個跟蘇宜晴不約而同的決定,還是當什麽事都不知道,暫時先不管他。

  大荊使團頻頻頻遇襲,不知道是什麽人做的,反正不是猛族人,這使團能不能順利到達還是個未知之數,她又何必在這個時候做什麽呢?

  真能順利抵達燕城再說吧。

  就算順利抵達,設宴款待之時,宮裏未必有自己的位置,完全插不上手,她也沒辦法。

  現在她隻要考慮,如何的安撫住族人,讓他們不要擅自行動就好,別的走一步算一步吧。

  ……

  連禦風就是在一片詭異的氣氛中,回到燕城的。

  他此次回來,並沒有驚動太多人,就當是外頭領兵的武將偶爾回家一趟,沒有大張旗鼓的送迎,很多人都不知道他回來了。

  並且剛一入燕城,連家都沒能回去,就被先一步接進了皇宮。

  皇帝早就等得心急如焚了,一見麵就道:“皇弟,你可算回來了,朕這裏正拿不定主意呢?”

  連禦風確是一派的雲淡風輕,笑道:“皇上,此事暫且不用太過著急,得再細細打聽再說。”

  “怎麽能不著急呢?機會難得啊。”皇帝壓低聲音,“果郡王說,永鄉侯親口對他說的,若是次此能幫著大荊皇帝解圍,大荊皇帝打算十二州之地送與我大荊。”

  “哦!”連禦風挑了挑眉,問:“皇上,永鄉侯有沒有說,大荊皇帝打算給那十二州?”

  “這果郡王傳信,倒也沒說清楚。”皇帝想當然道,“自然是與我大周鄰近的十二州了。”

  “想必包括雲州吧?”連禦風說起了皇帝的痛處。

  這雲州之戰的慘敗,讓大周皇帝顏麵全無,朝臣都避免提及雲州,因為一旦提到這兩字,皇帝就要惱怒,天子一怒,是要伏屍千裏的。

  也隻有連禦風敢毫無顧忌的在皇帝麵前提起雲州了,這也是皇帝有些不滿連禦風的地方,隻覺得這個臣子有些功高震主,說話沒有忌諱,侵犯了他作為君王的威嚴,所以他時時就起了打壓之心。

  但同時,連禦風又是他的左膀右臂,他不是昏君,知道自己有不足之處,需要連禦風這樣的能臣來扶持,若是沒有連禦風幫忙壓著,朝中就會有一些有心人跳出來作亂。

  還有一些棘手問題,也需要連禦風出謀劃策。

  皇帝麵色有些尷尬,隨即突然想到了一個問題,也想到了連禦風提這雲州的用意。

  是啊,他真是有些急糊塗了,根本沒有想到關鍵之處,大荊皇帝許諾十二州,卻沒有說是納十二州,在他看來,自然是鄰近大周的那十二州了。

  但是他忘記了,鄰近大周的十二州現在根本不在大荊皇帝控製之下,而是被三分天下的平王占據著。

  若是大荊皇帝許諾將雲州等地割讓給大荊,根本就是空口白牙的許諾,沒有任何的意義,而且還有借力打力的想法。

  讓大周出兵去打他的叛軍,反正這雲州之地已經不再大荊皇室的控製之下,許諾這幾州給人根本沒有任何損失。

  “實在可惡。”皇帝想明白這一點,不禁惱怒起來。

  但同時,連禦風又是他的左膀右臂,他不是昏君,知道自己有不足之處,需要連禦風這樣的能臣來扶持,若是沒有連禦風幫忙壓著,朝中就會有一些有心人跳出來作亂。

  還有一些棘手問題,也需要連禦風出謀劃策。

  皇帝麵色有些尷尬,隨即突然想到了一個問題,也想到了連禦風提這雲州的用意。

  是啊,他真是有些急糊塗了,根本沒有想到關鍵之處,大荊皇帝許諾十二州,卻沒有說是納十二州,在他看來,自然是鄰近大周的那十二州了。

  但是他忘記了,鄰近大周的十二州現在根本不在大荊皇帝控製之下,而是被三分天下的平王占據著。

  若是大荊皇帝許諾將雲州等地割讓給大荊,根本就是空口白牙的許諾,沒有任何的意義,而且還有借力打力的想法。

  讓大周出兵去打他的叛軍,反正這雲州之地已經不再大荊皇室的控製之下,許諾這幾州給人根本沒有任何損失。

  “實在可惡。”皇帝想明白這一點,不禁惱怒起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