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章 馬骨
作者:葛巾      更新:2020-03-10 05:53      字數:3409
  ,最快更新最新章節!

  嫏嬛女學正式開始招收學生的時候,朝野震動,不是因為僅僅是一個簡單的女學,也不是因為這是太子生母,皇帝寵妃德妃首倡,而是嫏嬛女學和一般的學校太不同了。

  女學修在上陽宮,臣子們最怕皇上貪圖享受,修園玩樂。上陽宮修建之時就極盡豪奢,如今毀於兵難,修複極耗銀子,因此宮裏修葺的時候,戶部各種喊窮,隻勉強將洛陽宮修整了幾處能住的,上陽宮是無論如何不肯拿出銀子來了,內庫又早就被劫掠一空了,皇家如今是精窮,連宗室例銀都快發不出了。因此皇上要將上陽宮修建女學,臣子們是歡迎的,六部也是支持的,反正皇上自己掏銀子麽,哄德妃高興麽沒啥,至少不是烽火戲諸侯,也不是酒池肉林,不就是興辦女學麽,不是為了享樂就好。

  於是女學銜山抱水,占地極廣,上課的場地設在觀風殿,有著一幢頗為雄偉的書樓,為內宮從前的嫏嬛書庫搬了過去,又重新添置了不少書籍,女學還設有校場、馬球場等多處,又設有女子宿舍,安置女學生,這些都還是一般學舍的配置,並不出奇,值得矚目的是,女學另外設置了許多不同功能的部科院。

  一為女童部,收容教養全國各處官府下設慈幼院送來的十歲以下女嬰、女童,甚至另外在京城熱鬧地段設下了嫏嬛女童學收容處,所有百姓生下女嬰,無力撫養的,無論殘疾病弱,還是健康正常的,盡可送來並簽下女孩以後生死無問的棄養書,嫏嬛女學一律收下,代為撫養,教育。女孩長大可自由決定是否認回生身父母,可自由決定自己婚事,可自由決定工作,不再受生身父母的婚事安排。

  二為工讀部,此部學費及食宿費全免,可從女童學直接升入,也可收受全國各地窮困十歲以上女學生。此部女學生一律要在學餘參加勞動,或針黹,或紡織,或抄書,或洗衣,或為女學各部提供勞務、助教,每月還發放額外補助,一直可就讀到及笄,女學生及笄之時,女學會集體舉辦聲勢浩大的及笄禮,賀其成人,並容許其自擇出路,或嫁人,或升入女學高級部繼續工讀。

  三為女學高等專修部,此部則收取學費,下設典籍科,此科為女子擅文史書畫者繼續就讀,可同時考取女科舉,擔任朝廷、宮廷女官;數算科,此科為女子擅算者,可參與女學下開設的商鋪、田莊、倉庫管理,也有長於天文地理者,也可進入朝廷欽天監和工部從事相關差使。醫女科,此科為太醫院專派太醫輪流授課,擅醫者此後可在太醫院任職,為女貴人和京城高門女眷診斷,也可自行開設女醫館。

  可高等專修部修讀後,女學生可考科舉,可進入朝廷各部任職,可為女學做教師,可為女學商鋪繼續工作,可為醫,總之一進入嫏嬛女學,可以說至成人十八歲後,都是衣食無憂,甚至不必擔心出路。

  嫏嬛女學這一開設,並且通過朝廷發給各地官府照會,可將各地民眾無力撫養的女嬰、女童一律送來嫏嬛女學之時,朝野議論紛紛。也有禦史上書彈劾,道是奪民眾之女,至其骨肉分離雲雲,但不過是微小的聲音,畢竟如今天下才剛剛經曆過戰亂,民眾貲產不足贍養太多的孩子,女孩不能勞動,長大後又要按丁口繳稅,嫁人又拿不到幾個彩禮,於是棄養、溺殺女嬰之事頻發。這一政令其實極大地保障了女嬰的成活率,之後受到教育,又安排工作,可以說是考慮得十分周到。畢竟,戰後的大雍,人丁凋零,剩下的盡是寫老弱病殘,若是活到育齡的女子少了,直接影響到國家人口。

  也有禦史抓住讓各地官府專門送女嬰女童入京這一點批判,以為耗費太多,皇上隻輕輕一句:“當初聖後設密匭,詔告天下州縣,凡告密者,各地官府以車輛驛馬相送,各地驛站、沿途官府待以五品官之遇,平安護送至洛陽。各地官府,無一敢有異議,遵行無誤。如今朕不過是讓各地父母官行父母之責,送百姓棄養女嬰童入京,有何不可?這些得到妥善教養的女子,將來會是天下子民之妻,會是天下棟梁之母,善莫大焉!”朝廷官員盡皆沉默,是啊,告密做得到,難道送幾個女孩,反而做不到了?無人願意養女兒,國家再不兜底,將來誰來做妻子,誰來做母親?人丁如何興旺?有國無民,國將何存?

  然而此舉實在需要錢財投入太多,要知道女孩十歲以前,幾乎是沒有產出的,女學前期,基本是要耗費巨資來養孩子,而且沒有回報,畢竟女學生們,可以預期的是長成後就會嫁人,並不能出產什麽利潤。女學費用,幾乎盡賴德妃一人自籌資金,聽說德妃自己就出了十萬白銀之巨,並添上了不少商鋪田莊,幾乎將自己嫁妝全貼上了,此外晉王妃也出了三萬兩白銀,京中高門也有捐資的,但不過是一千兩千的表示誠意罷了。

  然而就是這樣,嫏嬛女學還是在皇上鼎力支持下,轟轟烈烈地開了起來。

  “各地送來的女嬰,許多都是重病、殘疾的,單單醫治上就耗費巨大,而且這樣的孩子,就算養大了,也幫不上什麽忙。工讀那邊也來了不少蹭吃蹭喝的,大字不識一個,吃得不少!上課也不認真,就是在混!幹活淨是磨洋工,做出來的針線沒法看,更不可能賣,打飯就看她們衝在前邊,吃得最多!我還聽說有不少就是打著進來混吃到及笄了,就回去嫁人的主意!”李若璿十分失望和生氣道。

  觀風樓上風徐徐吹來,十分涼爽,李若璿和趙樸真、王彤剛剛在女學裏巡過了一圈,坐在樓頂閣上一邊乘涼,一邊商議女學的事務。

  王彤笑了下:“這有什麽難管的,想吃飯不幹活,就用管理奴仆的辦法來管理,針線不會,打掃總會了吧?洗衣總會了吧?定量考核,不成的不算,讀書也是,定期考試,考不過的退學,再簡單不過了。”

  李若璿摩拳擦掌:“等我來訂個細則!管教那些隻想蹭飯揩油吃的都不敢再來!”

  趙樸真卻搖頭:“不,就讓她們占便宜,讓她們一傳十十傳百,讓大部分的百姓和民眾,都知道隻要有女兒,無論是生病的還是殘疾的,無論是蠢笨的還是醜陋的,都可以送來嫏嬛女學,接受教養,白吃白住。等學生漸漸多起來以後,再慢慢規整起來。”

  李若璿吃驚道:“那怎麽養得起!嫂嫂,咱們每天都在開支啊,女學生、仆婦、教師每日的口糧,就已十分驚人了,女教師們的例銀還有書籍養護等費用,都還要開支一大筆呢!這隻出不進的,時日一久,光賠本了!”

  王彤卻露出了了然的笑容:“德妃娘娘的意思是,千金買骨,方能引來真正的千裏馬。唯有這樣,才會有民眾不斷的將女兒送來,也會有衣食無著的女子,為了生活有靠,投奔過來。這樣一傳十十傳百,才會有人不斷的送女兒過來。這倒是對的,如今不少百姓謠傳這送女兒過來就是賣了女兒,將來女兒都是為奴為婢的,並不敢送來。其實若是有了這條出路,大部分家庭,寧願把女兒送來工讀,也舍不得將女兒賣掉了,隻要有人養,大部分人還是舍不得骨肉分離的。”

  趙樸真道:“是,我們需要時間慢慢證明我們隻是教養女孩,卻不是收買女孩。現階段也不會完全養不起,畢竟還有田莊的產出和商鋪的產出。隻是要做好前三年,大部分都是慈善福利的心理準備,等第一批女學生教出來以後,慢慢就好了。醫治方麵,雖然做不到最好的藥來治療,太醫院願意來義診,還有公孫國師時時過來義診,這也省了不少醫治費用,實在重病不治的,也隻能聽其天命,其實大部分病弱的孩子,用一些藥,吃飽了,得到了良好的照顧,慢慢也就養好了的。”

  “我還打算讓京城各收養女嬰的地方,凡有民眾送養女嬰的,賞一斤雞子、半斤紅糖,給嬰兒母親補養身子的。雖說這雞子紅糖,也不一定到得了產婦嘴裏,能有一點,也算是一點安慰吧。”趙樸真想著這些年見過的民間慘狀,民眾們養不起孩子,又心中不忍,隻能背對初生嬰兒,將之按入水中溺死,剛剛搏命產下孩子的母親,卻隻能含淚接受現實,若是她們知道自己的孩子,有人替她們好好撫養長大,大概心裏會更安慰一些吧?

  王彤歎道:“娘娘慈悲,這竟是自己貼銀子做慈善事呢,哪裏是純開女學,當初上官筠首開女舉,算是給天下有才學的女子一條出路,但本來識字的女子,已經大多是世族高門女子,衣食無憂,又聰明有才學的。娘娘這興辦女學,卻是從根子上就讓女童女嬰得到救助,教養,給她們自食其力的技能,不一定有才華,哪怕是笨拙醜陋,殘疾病弱,隻要有一門技藝在,便也能自保生存了。”

  趙樸真含笑:“哪裏想到那麽多,晉王妃真是太過誇獎了,我在宮裏,衣食不缺的,橫豎錢財拿來也沒什麽用,不若盡力做一些事罷了。女子本弱,但家庭操持、人丁延續,撫育兒女,哪裏不是靠女子?更不要說真正有才華的女子,那是絲毫不遜色於男子的。女子若是都受了教養,無論賢愚,都能福澤各個家庭、孩子,算是利國利民,我也就隻能做做這些了,治國大事這些,我是不懂的。”

  王彤肅然道:“從前我隻道娘娘是為博美名,如今才知道娘娘是真大善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