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9章 秦始皇焚的都是哪些書
作者:沙海孤弦      更新:2020-08-03 22:15      字數:2226
  第779章秦始皇焚的都是哪些書

  經過幾天的挨個盤查、審問,順藤摸瓜,很快就查出了這些人的同夥。如此類推!一個連帶一個,很快就追查到整個秦國範圍了。

  以前還以為要在其他城池也這樣封鎖、清查,現在看來沒有必要了。隻要抓住幾個人,就能清查出許多人。再從這些人這裏追查,又能查出無數人。

  也就半年多時間,在秦國的嚴格律法作用下,所有隱形人都清查了出來。

  你不說不行啊?你自己倒黴都無所謂,可你有家眷和親朋。你不說的話,要別人把你供出來了你的親朋就要遭殃。在這種連坐的責任下,你不得不說。再則!你說了你就可以減輕罪行,不用去修築長城了,你可以留在當地做惠民工程。

  修築長城是個苦差事,一般人去了都受不了,比過去服兵役還要苦。

  服兵役的時候,沒有戰打的時候還可以吃好一些。有仗打了,大不了死。

  而修築長城!卻是天天要幹活。據說!天天要搬大石頭。一個不小心,就有可能滾落到山下去。或者!被大石頭壓了手腳。真的!苦不堪言。

  彭舟、秦始皇都很好奇這些江湖騙子們都使用的什麽理論?

  騙子也有自己的老師、道理,自己的理論體係。還有!這種人一般都有一套自己騙人的經驗之談。

  在彭舟的授意下,秦始皇下令,讓這些人把他們的理論寫出來。或者!把他們依據的理論根據交待出來。你是根據什麽來這麽設定的?你看麵相也有根據啊?是不是?不是依照古籍就是你自己的理論,是不是?

  信口開河?那是不可能!

  把這些書籍和這些人寫出來的經驗之談收繳來了之後,彭舟、秦始皇讓他們把這些東東一樣拿一份過來,看看到底是什麽鬼?

  結果!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

  都是什麽鬼?都是亂七八糟的東東!說白了!就是世人相信什麽他們就編什麽。而且!他們都會在古籍中找到所謂的“理論依據”。

  而這些人依據的所謂的古籍,都不是“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秦國所規定的古籍。

  之前!秦始皇一統天下的時候,隻是規定“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而沒有徹底封禁。隻要你按照秦國的律法做人做事,其他方麵、小節方麵還是可以容忍的。

  也就是說!你還可以看其他方麵的書,你可以學習諸子百家,取其精華、去除糟粕。

  現在!秦始皇發現這些人表麵上遵守秦國的律法,可背後卻在鼓吹他們的那一套理論。而且!還是“有曆史古籍”作依據的。

  尼瑪地!你們都依據什麽曆史古籍了?你們都取其什麽精華了?

  所有追繳來的這些東東,自然是要全部焚毀了。

  另外!還要追根溯源,把這些人依據的“古籍”列一個名單出來,進行全秦國範圍內清掃。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把這些所謂的古籍給我交出來,不然一律論罪。

  你不要說你是根據孔子的《論語》而延伸下來的,你不能正確解讀《論語》你就是掛羊頭賣狗肉,你這本書都是禁止再流通的書,都必須上繳出來燒掉。

  具體怎麽運作,秦始皇把任務交給了丞相李斯。

  因此!李斯向秦始皇提出了三條建議

  一!除《秦紀》、醫藥、卜筮、農家經典、諸子和其他曆史古籍外,其餘的所謂“古籍”一律限期交官府銷毀。三十日不交的,處以鯨刑並罰苦役;315中文網

  二!談論《詩》、《書》者處刑,以古非今者滅族,官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

  三!有願習法令者,以吏為師。

  秦始皇看了奏折,批準了李斯的建議。

  卜筮為什麽沒有毀?

  卜筮是自古以來智者們占卜的一種傳統方法,技術是公開的。所以!不能禁。

  禁的主要對象是亂世之言。

  不是經典的古籍,一律焚!

  世人公認的經典,仍然保留。

  以古籍為依據談論現代時事的,明顯是在表達對秦國現狀的不滿,對始皇帝的不滿。所以!所有談論者,必須嚴懲。

  古代是古代,現代是現代,你把古代的治國方法套到現代頭上,完全是沒有結合現實、實際。所以!你是瞎扯。

  想學習古法也可以!以秦國相關方麵的官吏為學習榜樣,或者拜他們為師,跟隨他們學習。

  秦始皇把李斯的三條建議拿來給彭舟看,問行不行?

  彭舟見李斯的這三條建議很好,也就點頭答應了。

  心想原來焚的不是所有書籍啊!也不是儒家的書,更不是孔子的《論語》。一切世人公認的古籍,都保留了。焚的隻是那些亂七八糟的糟粕。

  還有!並沒有讓焚燒《尚書》、《詩經》等古籍,隻是不讓這些人利用這些古籍來抨擊時下秦國、間接地攻擊秦始皇。

  明令上沒有讓焚,但是!發展到後來,下麵的官員覺得不好辦事,才建議一並焚了。你不是利用這些古籍來抨擊時事麽?那麽!就讓這些古籍給你陪葬吧!

  不是焚!而是埋!把這些你認為的寶貝隨你一起埋了。

  先是焚這些不健康的書,然後!才處理那些思想拐不彎來的人。

  那四個被彭舟抓來的人,秦始皇把他們交給李斯,讓他們給李斯當幫手。

  李斯有了這四個人,如虎添翼。這些人都是來自民間,知道你的書藏在哪裏。不交出來是麽?我到你家裏去了一定就能找出來。

  就跟賊一樣,你能把錢財藏哪裏?能瞞得了賊?

  在相關方麵的古籍上麵,在秦始皇的授意下李斯還是抓一把、鬆一把,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裝著沒有看見。

  總之一句話!拒不上繳的人,無論他們藏的是非法“古籍”還是秦國規定的合法書籍,一律給這些人當陪葬品。

  結果!因此而造成了世人和一些不滿者的曲解、以訛傳訛,說秦始皇是什麽書都焚。

  後世的某些人為了達到他們個人的目的,明明知道秦始皇不是什麽書都焚,卻故意曲解、以訛傳訛,把秦始皇當成反麵教材、典型,然後以這個為根據進行誣蔑、抨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