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李家二公子
作者:滾燙的石頭      更新:2020-07-29 06:12      字數:2982
  風微涼,秋意濃,京城李府。

  院子裏一年輕人一套槍法行雲流水,動作瀟灑而寫意,就像一幅畫卷般美麗。秋葉輕輕飄落,帶著一絲絲的溫柔。風如海,雲從龍,一招出,千軍易辟。竭力一槍刺出正對準一片落葉,槍尖還未接觸到,落葉便向四周炸開。年輕人收槍平勢,微微喘著粗氣。

  年輕人姓李,名淳風,字奉明。李家中幾代為官,父親是退位的太子太傅,兄長是當朝紅人。身為家中的二子,本應在官場上發展的他,卻在這裏勤奮練武,確是讓人摸不著頭腦。

  調息完畢,李淳風看了看手中長槍,又看了看藍天白雲,歎了口氣盤腿坐在地上,懷抱長槍。帶著一點無奈自語道:“這槍法什麽時候才能練成,真是煩惱。”

  院子外腳步聲響起,李淳風微微側耳,也沒什麽動作。一侍女從門外探出頭看向院內,見李淳風坐在地上,知道這是已經練完武。走了進去,恭敬地行了一禮道:“二公子,飯點已到,姥爺叫你去用膳。”

  李淳風聽到後站了起來,擦了擦槍,把槍放回槍架,回頭說:“我知道了,我去換身衣服便來。”侍女聽到後點頭,緩緩退出院子,李淳風進房間換了身衣服,便抬腳走向了膳廳。

  膳廳自然很近,很快就到了,進門看到父親正在和大哥交談,李淳風敬了聲安好找了個位置坐下。飯菜早已上齊,菜品豐富,魚肉青菜一應俱全,份量足夠。父親李青鬆見兒子來了,也停止了交談,準備吃飯,第一個夾菜開飯。大哥和李淳風見父親開吃後,也動起了筷子。李家幾代為官,規矩禮數還是周全的,吃飯長輩先動筷子。

  食不言,餐桌上,李家的人很少講話。安靜地用餐過後,父子三人繼續在膳廳喝茶吃飯後甜點,景州的三日香,父親李青鬆的珍藏,每晚都會泡上一小撮,說是有益於身體。李淳風喝不懂,不過感覺還是好喝,細細的嚐了一杯後開口問道:

  “大哥,今天怎麽有空回家,吏部那邊每天政務堆積如山,少了你這個侍郎可怕是會亂了套。”

  兄長李世安聽到後感到有些許的無奈,李世安年長李淳風九歲,兩個人感情深厚,小時候哥哥上樹捕鳥,下河捉魚。李淳風便在後麵搖旗呐喊,望風看路。李淳風自小對他這個哥哥十分依賴,不過自從李世安入朝為官,短短幾年間便爬到侍郎的位置,便愈發少地和這個弟弟相處,使得每一次相見李淳風都怨氣十足。

  隻得回道:“吏部不會缺少了誰就辦不成事,王尚書坐鎮吏部一直井井有條,今天我出來也並非隻為回家一趟,而是有事要辦,順便有事要與你說。”

  李淳風聽罷也有些好奇,不解地問道:吏部還能有事和我

  有關,給我加官嗎?

  李世安笑了笑回道:“我倒是想,但你願意去嗎?”

  “我可不想日日操勞,起得比雞早,睡得比狗晚。”

  李青鬆看著自己兩個兒子交談,已有多日不見三人坐下相處,心中也滿是慰藉,放下手中的茶杯說:“奉明,你大哥這段時間工作繁重,你就別埋怨他了。

  一個月前陛下降下旨意,京城山崖書院舉辦聚賢雅會,意在收天下賢能為朝廷所用,發掘蒙塵美玉。到時山崖書院會開院招生,你在家中無所事事,為免你荒廢度日。我們決定了你到時要去試一試。”

  李淳風聽到後愣了一下,整理了一下思緒。山崖書院是京城近年建成的學府,雖然建成不久,卻已名滿天下,隻因書院建成之日聖上高興,免去了各州百姓三成賦稅,更立當朝宰相房廷賢為首位院長,鎮西大將軍杜明為副院長,許多達官貴人削尖了腦袋想安排自己的子嗣進去就讀。不過由於書院新建成,師資力量難免薄弱,所以成立五年來招收人數不多且基本被官家瓜分,隻有寥寥部分寒門得以進入。

  卻不曾想到寒門子弟中出了一個滿朝皆知的呂有才,兩年學成,分配到荒涼的益州任一洲長史。三年便已經上升到了一州刺史,把益州從一個無人問津的地方,變成了一個車水馬龍的富裕之地。這樣書院就更加令人向往了,聽到這一次的加招可謂是各方動作不斷。

  不過李淳風卻不太願意,說:“學武怎麽能算是荒廢呢,我練武也十分的勤奮,爹,我又不想當官,去占一個名額不是浪費嗎。”五年前李淳風在母親去世的那天便放下了手中的書籍,拿起了刀槍。。

  兩人自然知道,不過這次他們可是下了決心。李世安說道:“此次聚賢雅會不隻招收才學之人,也有選拔世間英雄豪傑入其中的意思,畢竟書院的武院也設立多時。所以今次肯定也有許多武道大家或隱世高人出現,我們知道你醉心於習武,要是尋一有德之人拜師學藝我與爹也是允許的。不過如果沒找到便要進文院中潛心修讀,不求你學成報效朝廷,但望你立才立德,不辱門風。”

  李淳風不願地撇了撇嘴,但也知道兄長的話語中已經給了很大的餘地便回道:“奉明清楚,到時候我會到場的,就不打攪大哥和父親的談話了,先行告退。”不等大哥回應便轉過身,三步並作兩步直奔房間,生怕還要被勸說一頓。

  喝茶的父子二人也是無奈,自從母親病逝,李淳風突然之間決定棄文從武,令兩人也是意外萬分。曾經李淳風也是一顆大好的讀書種子,受家中氛圍熏陶,自小便熟讀書中經義,過目不忘的本領更是讓從小就被譽為天才的李世安都有些羨慕,父母

  也是寄予厚望。而小時候李淳風也是不負眾望,七歲經義在胸中,與夫子對答如流,自信飛揚,十歲詩文手下留,提筆成詩,才氣凜然,十三歲已經在京城小有名氣,更是被當時的房相稱為麒麟子。

  但正當人們以為李府天眷不絕,後繼有人,兩個兒子都能夠光耀門楣時。母親的去世讓這個麒麟子消失在眾人眼中,如彗星般劃過。當下一個天才出現的時候,眾人便慢慢地淡忘了這個李家二子。隻是偶爾會有人在茶餘飯後交談兩句,為之而可惜。父子兩也希望李淳風揀起書本,回到那個意氣風發的時候,而不是現在這樣,舞刀弄槍。

  李淳風回到院子後,張眼望天,躺在搖椅上想著兄長所說的話。對於山崖書院其實李淳風也並不抵觸,聚賢雅會中的武試更是十分有興趣,近期已經感到修煉當中的瓶頸鬆動,即將邁出那一步,去武院觀看一二說不定就有所裨益,能有所突破。

  隻是他知道到時拜師談何容易,要是大哥與父親下定決心要他進文院,更是困難十足。其實就練武而言,李淳風資質也是不俗,一年時間入門,再三年打磨便修煉到了如今地步,但之後一年來到達瓶頸,隻能熟練武術技藝。引導他習武的吳總管也說他的修煉天賦出色。但這個瓶頸是每個武者都要經曆的劫難。破開了便登堂入室,破不開便一生止步於此。一年來,李淳風都在想辦法破開這道關卡,卻一直沒有好的辦法。

  一個月前的夜晚大雨傾盆,電閃雷鳴,吳總管突然匆匆跑出房間,說有大事發生,然後便飛向了皇宮。半月後回來說,最近時間加緊訓練爭取取得突破。李淳風聽到後既感到意外,一直以來吳總管對於他的修煉都不太上心,除了引導入門教授技藝以及改正練武時出現的錯誤外,一直都不怎麽管,突然間的要求讓李淳風有些摸不著頭腦。

  那天過後,吳總管偶爾便來指點一下修煉,不過也沒有十分迫切的表現,李淳風雖然更加刻苦修習,卻也沒有明顯的進步。

  看著天上的白雲,李淳風心思也靜了下來,既來之則安之,到時再說。走到武器架上拿起長槍繼續練習槍法,這一套清風槍法是吳總管教習的槍決,招式如清風徐來,瀟灑自然,行雲流水間壓迫敵人,徐徐堆疊氣勢,當悠悠清風不斷變強變成暴雨狂風襲來,就能令人從心神壓力不斷增加,當身心都抵擋不住時自然就能輕鬆擊敗敵人。

  李淳風的槍法雖是熟練,但過程中差那一些就是不能形成大勢,到達一定強度便停滯不前,找不到方法,令他頭痛不已。雖說已是不俗,但與高手對敵也不足夠。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