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3章 牆將倒
作者:刹時紅瘦      更新:2022-02-11 21:38      字數:3200
  晏遲這一遭主決軍政,雖說羿栩口頭上規限了一個範圍,但這個範圍實則相當廣泛,要平定鄧州一事,也要處理好九地兵叛的殘局,就必須牽涉到軍、政、外交方方麵麵,甚至於就連清察不法的“過場”,認真算來也和收拾殘局息息相關,所以上太保理問起來也屬職權範圍。

  總之臨安城中,晏大王無疑成了首要炙手可熱的人物,湘王府前車水馬龍的盛況空前絕後,甚至連付英這個長史出趟門都會引來圍追堵截。

  倒是前來的女眷,多數都還是與湘王妃有過來往的那些。

  比如龔夫人。

  不管羿栩這天子是何主張,龔夫人自來就沒有和芳期疏遠過,現在就更是走動頻繁了,今日不過是打聽得她家丈夫有個同年家中的女眷,終於咬咬牙把私房錢拿了一些出來要“投資”湘王妃的善堂,龔夫人於是趕緊的又來湊趣,蹭了一頓飯還不走,拉著芳期說悄悄話。

  “說來我一直在納悶,興國公那一起人跟螞蝗似的虰著殿下不鬆口,這回殿下分明有把握與遼國罷止幹戈,為何要讓興國公分一杯羹?”

  “外子怎能不知樹大招風的道理?隻是一心一意本著為官家分憂解難的初衷,既是如此,又怎能不知官家一心想讓興國公起複呢?”

  “王妃跟我還說這些場麵話?”龔夫人笑得眼波亂晃,比此季此時的桃李還要燦爛:“現而今臨安城的官員,該曉得的都曉得了,因著湘王殿下執管外察部得力,連遼國潛藏在臨安的細作都不敢生事呢,偏是金敏和沈炯明趁著戰亂煽動人心,這往大裏說可是通敵叛國,興國公也脫不了幹係。”

  芳期心中明白她家大王已經把刀子磨得血亮,有的話也不用再瞞著龔夫人:“金敏和沈炯明,多半和遼國暗下有勾結,可他們是他們,興國公也許是被他們瞞騙著也說不準,總之興國公是否有罪,還待確鑿,總之隻要興國公沒有糊塗到裏通外敵的地步,官家都是不忍心處治母族的。

  一切未曾證實前,外子當然還視興國公為衛臣國戚,我家與他家雖有私怨,可是誰讓興國公畢竟是官家嫡親舅父呢?臣子間多少的私怨,重得過君國社稷?所以我與夫人說的可不是場麵話,真真正正在掏心窩子。”

  這半真半假的話,龔夫人也聽了個半信半疑,等回家後如實跟龔佑講了,道:“的湘王妃這言外之意,對興國公府倒不至於窮追猛打的,隻要是興國公自己自尋死路……”

  “過去我也不信興國公會裏通外敵,背棄官家,可現在……金敏、沈炯明他們不下一回言告我,湘王是欲為趙清渠複仇血恨,說得頭頭是道,竟還懷疑汴王根本沒有殞命,若他們此話為真,連宮裏那位穆郎君都是湘王的一丘之貉了,湘王所圖必然就是帝位!”

  “湘王想篡位?”

  “明佐汴王,暗攏實權,與篡位也就是一步之遙。”龔佑卻連連搖頭:“不是我信不過金敏、沈炯明的話,是我著實不敢信,想想僅隻一個湘王,憑借他如今在朝堂和軍中的威望,已然是旁人難及,更莫說還有個穆清簫左右官家意願……事實真要如此,誰能阻止晏王奪權?

  最近我倒是想盡了辦法,終於從太醫署套得了幾句實話,官家雖說懶問朝政,著實是因為龍體不適,但那些症候卻並不急猛,也根本不像是中毒,且官家自己也親口跟我說了,他的病症實無妨礙,隻需要一段時間的調養,且萬萬不可再憂勞,現而今接踵而來這樁樁事故,官家也的確力不從心。

  偏是朝堂中這麽多臣公,除了晏王之外,再無一個能夠主持大局的,官家唯隻有將政務交托給晏王才能安心。”

  龔夫人輕輕籲出口氣:“這樣說來,官人是不信金敏、沈炯明的話了?”

  “他們根本就沒有證鑿。”龔佑冷哼一聲:“那金敏,甚至說出官家弑父確乃晏王遊說的話,以此證實晏王將先帝恨之入骨!”

  龔夫人嘴角抽搐了幾下,既覺震驚又覺好笑。

  “連你這婦道人家都覺荒唐是吧?官家若無篡弑之意,旁人豈能遊說?晏王當年暗佐官家謀儲統繼一事現在哪算什麽隱密,他們卻以此當成晏王的罪鑿,拉攏說服我,無非是想利用我這張嘴巴,替他們說話,可見他們也明白無憑無據的指控晏王,非但難達目的,甚至大可能惹火燒身。”

  龔夫人忍不住“呸”了一聲:“他們這是想讓官人做他們的馬前卒,也想得太美了,不管晏王是不是要為趙清渠複仇,官人當年可沒有摻合這事,咱們與晏王無怨無仇的,憑什麽要被他們利用為刀匕。”

  龔佑:……

  “罷了,跟你這婦道人家我也說不清楚,隻是這一段,晏王倒肯與我和辛公議事,多說他的打算。”

  至於諸多軍政大事,龔佑本不想和龔夫人細講,但他現如今的確對晏遲信服得很,著實忍不住這張嘴:“晏王說了,光靠興國公這使臣,尚不足夠休止幹戈,又正是九地兵叛雖說逆首已然服誅,東部三座重鎮平定,可其餘六部的殘局仍然需要收拾,是以當再派禁軍進逼,促使西部那些參與叛亂的籍兵斬殺逆首潰逃入關中,而朝廷的追兵就有了名義挺進關中,以防叛兵聯合再度起事。

  這看似為平我朝內亂,所以不會授予遼國把柄,實則卻是借機兵入關中,震懾唐州等地為遼軍及流寇占據之界,有如一場軍演,意雖不在擊殺,卻是示以威脅。這便有如暗示遼廷,我朝並不懼戰,也存在與遼廷一戰的實力,隻不過兩國之交,自古都是勢鈞力敵時避免惡戰,兩敗俱傷非智者所取。

  同時,晏王又欲遣覃澤為使前往西夏,目的是請大長公主歸國。”

  “大長公主要回國?!”龔夫人再次震驚了。

  “大長公主是我朝的貴主,同樣是西夏的王後,在此關節回國探親小住,西夏王若允,必會遣派夏使護從,這便是向遼國示意,西夏仍與我朝交誼牢固。”龔佑解釋道。

  龔夫人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

  “晏王種種舉措,確然都是為了罷止這場一觸即發的幹戈,但說到底,若無晏王領軍先平九地兵叛,種種威懾也好,禮交也罷,慢說遼王,恐怕連西夏王都不屑一顧。”龔佑畢竟已經擔任了這麽久的大丞相,也處理過三國之間的邦交事宜,他長歎一聲:“遼國視我朝為弱衛,西夏其實也使然,西夏王曾經明言了,夏與大衛之所以能奠定邦交,一則因為大衛為王後的母國,再則,就是因為晏王,西夏王認定隻要官家重用晏王,弱衛才能祛除掉‘弱’之一字。”

  龔夫人:……

  “大長公主既然是西夏王後,就不能不顧西夏的利益得失而一味偏袒母國,且大長公主……與汴王曾經同為遼國所俘,聽聞晏王諫阻將送汴王離開長安,官家卻一意孤行,最終導致汴王罹難,大長公主亦對官家頗有微辭,可以說這回若不是晏王出麵,大長公主根本不會回國探親。”

  對於大長公主的心理,龔夫人倒是能夠理解的:“我聽湘王妃說過,大長公主當年在遼國,還能得以相較的自在和清淨,固然多靠蘇夫人說服遼太子,後來蘇夫人回國之後,也多得汴 王畢竟還占著皇太孫之名,竭盡所能的給予關照,大長公主與皇太孫同經過患難,自然更念皇太孫待她的情誼。

  又遠嫁西夏之後,西夏王待大長公主情深意重,這樣的情份更加非比尋常,西夏就如大長公主的夫家,大長公主又怎能不為夫家利益考慮呢?娘家人若真是扶不起來,換我,我也不會眼見著夫家受到連累。”

  “所以要平定鄧州一事,其實非晏王不可。”龔佑神情凝重:“我經遇過開封失陷,也經遇過先帝在臨安稱製,轉眼半百,除晏王之外,就沒見過朝堂之上權場之中,既能在勾心鬥角間遊刃有餘,還確實足夠力挽狂瀾的大能之士,九地兵叛,我身為一朝宰執,隻覺沒頂之災已在眼前,緊接著鄧州失陷,我更是膽顫心驚。

  但現在,我卻篤信這些都是小風波,隻要有晏王主持大局,滿朝堂戮力同心,就觸不到礁,翻不了船,我現在唯一擔心的事是,其實是興國公。我若預料得不差,他必會借這回出使之便,不利於晏王,我擔心官家,還勘不破興國公這等無能之輩,為了苟且偷生,將無所不用其及。”

  龔夫人的嘴角又抽搐了:“官人認為,興國公會投敵?”

  “他沒有個聰明的頭腦,卻自信足夠聰明。”龔佑蹙緊了眉頭:“司馬一門,心心念念在於權傾朝野,他們效忠官家,無非因為官家有一半司馬氏的骨血,可要是真認定自家已經危在旦夕……苟命一定是興國公的心頭之重。”

  “那他就該死!”龔夫人咬上了牙。

  “我們一門,雖必效忠於天家,可不能為了司馬氏一門外戚,遺臭萬年與他共同淪為千夫所指,所以,若真興國公這回沒有懸崖回馬,而是自尋死路……我們當與晏王同盟。”

  龔佑已經篤定了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