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1章 王妃請“上陣”
作者:刹時紅瘦      更新:2022-02-11 21:38      字數:3343
  這回九地兵變,羿栩也情知時勢危急,再是如何忌防襄陽公鄂舉,也不得不考慮授令他為平亂大將軍,親自率領襄陽軍向西而征了,至於南部軍隊,辛懷濟的弟弟辛坦之本就鎮守碭山,調碭山守軍進擊順昌、舒州似乎成了理所當然的應對方法,可羿栩哪怕是對這回軍事行動搭好了框架,他在決令前仍要召見晏遲,請這位上太保起卦占卜吉凶。

  “此番兵變,天相星宿未曾有任何異兆,故而官家不用太過憂急,可令臣以國師之名安撫民眾,此非天讖,實乃人禍,分明是那幾個宗室因貪婪之欲,煽動身受部帥淩虐而心存怨謗的籍兵,發動的逆篡罪行,他們根本就不受天命眷顧,所集結的更並非大衛的精銳,又哪裏能夠得逞,變亂必能平定,罪逆必然服誅。”

  聽晏遲這麽一說,羿栩稍稍安心了:“這就是說,經無端你占卜,此番又是有驚無險了?”

  “隻要應對得當,殃禍無傷社稷根本。”

  “好,朕已決定,此回再不聽信沈炯明這起了庸臣舉薦的所謂賢良,立時撤除監務署,軍政改革一事,由樞密院全權負責繼續推進,勢必禁絕各州部帥以權謀私瀆職不法的罪行。”

  晏遲:……

  重用以辛懷濟這樞相為首的樞密院,原本就是對羿姓江山最有益早的舉措,怎麽聽羿栩這貨色的口吻,倒成了對他這湘王上太保的嘉獎?我阻止你繼續敗家,你反過來倒覺得我是欠了你的人情?

  羿栩又再將他的軍事構想說了一遍。

  晏遲道:“襄陽軍不能調動。”

  “為何?眼下除了襄陽公,還有誰能保定平定陝、川叛部?”

  “我朝國中內亂,遼人怎會放過趁火打劫的良機?而今鄧州榷市之內,已入駐不少遼國軍勇,若是襄陽軍一動,他們必會集唐州守軍聯合鄧州士勇,直擊襄陽,那時我朝就不僅僅是內憂了,還會引起外患!”

  晏遲的提醒,其實是顯而易見真實存在的禍患,慢說辛懷濟已經洞察,就連覃太師這麽個並沒有真正管持過軍政的文臣,也看出調動襄陽軍是絕不可取的一著昏招,也隻有如司馬權、沈炯明等無能之輩,才跟羿栩這窩囊廢不謀而合,認為而今要平變亂,必需起複襄陽公,率領襄陽軍剿殺西部叛兵。

  “非但不能調動襄陽軍,官家還應下令襄陽公立即往襄陽,以防遼國趁亂而起。”

  “可羿格等叛部,該由何人領軍征剿?”羿栩忙問。

  “臣,自薦為平亂將領。”

  晏遲對戰事軍略的能力,羿栩並不懷疑,畢竟他曾經差點就兵敗被俘,是晏遲計挽敗局,保住了他的項上人頭,但羿栩卻還是要聽晏遲這回毛遂自薦的理由。

  “一則,此番九地兵叛,雖不能再以恩服必須施以威鎮,然若是因此造成過大的傷損,軍備便會大受創折,多年以來,官家養兵備戰的努力便有如付之東流,雖說平定了內亂,可於遼國而言,他們仍有趁虛而入的良機,遼國勢必不會再給予我朝平亂後休養生息的時機,故而,鎮守關塞的精銳,不能有任何折損,平亂需調集禁軍。

  另則,臣雖奉聖令安撫治下軍民,羿枚等叛部必會反駁,臣有把握,能以最小的傷耗先創叛部,如此一來安定之地的軍民便會相信臣之測卜,認定叛部必敗,無人膽敢附逆,官家仍得人心所向,叛部難得另外的支援,軍心必亂。”

  羿栩有了幾分意動。

  可是如此重要的軍事行動,當然是要召集殿議,與政事堂諸位相臣先行協商的,沈炯明等人,也當然不會認同。

  讓鄂舉、辛坦之分討叛部,尚還不算要緊,畢竟鄂舉原本就得襄陽軍的擁戴,早就是公認首推的戰神,立不立軍功,於鄂舉而言收益不大,反而會讓天子更因功高蓋主則心生忌憚,平亂之後,多半會再收回鄂舉的軍權,將其閑置。

  至於辛坦之,就更不會發愁了,他的兄長辛懷濟本就位及樞相,哪怕天子對辛氏一門並無猜忌,按照慣例,也不可能調辛坦之回朝讓其參議軍政大事,辛坦之鎮守的碭山本是要緊的,可而今山東義軍一門心思盡在於和遼國旋鬥,並不會對大衛構成威脅,在沈炯明等看來,辛坦之這邊關守將之職,其實已經名存實亡,形同雞肋。

  但晏遲就大大不一樣了。

  他要是因為這回平亂立下勳功,就會贏獲所有軍銳的尊崇,徹底擺脫近幸寵臣的謗質,儼然成為文武兼全、國士無雙的朝廷棟梁,地位隻怕再也難以撼動!!!而天子既然召集政事堂商議此事,說明對元務墉的指控根本就沒聽信一字,等晏遲平定了九地叛亂,再裝模作樣的把軍權一交,天子哪裏還會相信晏遲居心叵測?

  這一步,不能讓!!!

  可是要怎麽阻止呢?

  沈炯明搜腸刮肚一番,也想不出個駁諫的理據來,隻好讓興國公去打一張親情牌。

  司馬權也隻好硬著頭皮去見天子。

  “晏無端若是再得威勢,理當會趁機追討我為這起兵變的罪魁,勢必將司馬一門徹底摧毀,屆時官家哪怕想要庇全,可……晏無端不僅爭得民望,甚至已然贏獲軍心……戰爭,必有損亡,那些戰亡的軍士,他們的同袍因為晏無端挑撥,也必然會對臣懷恨在心,恐怕到時就連官家,也不能夠再庇護司馬一族了。”

  司馬權老淚縱橫。

  羿栩到底是猶豫了,蹙眉道:“但此時情勢危急,襄陽軍和碭山軍又不能妄動,若不采納無端的諫言,該如何應對九地變亂?”

  “殿前都檢點宋屏,曾護先帝於臨安登位,也曾征伐陝西偽廷,擅兵法,乃我大衛忠勇之將,更是先帝一朝的舊臣,由其擔任平亂大將軍,必也能夠起到晏無端領率禁軍的種種作用。”

  羿栩最終還是被這張親情牌說服了。

  這並不出乎晏遲的意料,麵對心急火燎前來找他商討對策的好友辛遠聲,晏遲還很有心情打趣這位:“我就是個神棍,胡謅有把握平定九地變亂的話,遙之竟然也相信了?”

  “都什麽時候了,三郎再別說這些混賬話。”辛遠聲沒好氣道:“你的師門,收集了不少兵法戰略的著書,這可是鍾離公曾經親口告訴老師的,鍾離公還親口稱讚你於用兵布局上天賦過人,且,三郎你不僅在那些年幾乎行遍了衛、遼兩國,對於兩國的要塞地形,恐怕再無一人比你熟悉,你還諳通預測風向晴雨之術,否則當年官家身陷必敗之局,眾人都道神仙難救,卻因你出謀劃策,就能夠反敗為勝化險為夷?!”

  最關鍵的是,這回晏遲好不容易願意率軍為社稷平息禍亂了,且還是毛遂自薦,辛遠聲篤定唯有晏遲才能夠做到以最小的損耗化解這起內禍,他要是真能因此在軍中建立威望,日後,若能說服晏遲繼續為收複失土獻力,大衛江山才有中興盛世的希望。

  “可羿栩要保司馬權,不用我這能人,我又有什麽辦法呢?”晏遲不受這奉承,兩手一攤,依然嬉皮笑臉。

  “好,三郎既想不出好辦法,我這就說服家父,我們父子二人便是拚死力諫,也定要讓官家改變決策。”

  晏遲這才拉住了辛遠聲,搖頭道:“你也總算知道怎麽對付我了,罷罷罷,你不愛惜這顆項上人頭,我卻不能讓你做這不孝子,坐下,聽我跟你認真說。

  宋屏倒也是員猛將,隻不過剛猛有餘,腦子卻不夠用,當年他之所以能夠剿滅偽廷,那是因為偽廷原本就是一幫烏合之眾,被山東義軍給打得損兵折將,才不得不逃竄至山西。”

  “正是因為如此,我才如此著急上火。”辛遠聲的眉頭仍蹙得死緊。

  晏遲輕哂:“所以他會兵敗,雖然會有損傷,不過這回九地叛亂戰線拉得過長,就不便於立即集兵,損傷不至於過大,隻是會挫士氣……士氣都不會受挫,受挫的是羿栩。初嚐敗績,他哪裏還會信任宋屏?到時也隻好乖乖采納我的建議,免得本是勝券在握的一戰,到頭來卻成了他的摧命符。

  再又說,宋屏並不是司馬權的黨徒,他一個武將,跟沈炯明更加八竿子挨不上關係,羿承鈞在世時他雖獲重,可羿栩繼位,因弑父心虛,把羿承鈞的心腹全都架空了,宋屏這個殿前司都檢點,其實早就跟個閑人無異。”

  殿前司都檢點這麽重要的職位,竟然被羿栩用來給羿承鈞一朝的舊臣養老,對於這事,晏遲每當想起來都要笑上幾聲。

  “宋屏本來也無甚壯誌的人了,隻想著韜光養晦,這回卻被司馬權給趕鴨子上架,到底也沒落著好,他哪還會繼續被司馬權利用?到時我稍經引導,他就會答應引咎辭官,安安心心的養老去。

  碭山,遙之你的小叔父也無必要再在那處鎮守,因此他得準備好調任殿前司都檢點的要職,這事我不會出頭舉薦,會設計讓沈炯明去舉薦,日後襄陽公與令叔父精誠合作,尚有可能與遼軍對峙。”

  辛遠聲盯著晏遲,無奈的長歎一聲。

  他聽懂了好友的言下之意,雖說這回是真準備率軍出征,但仍然不會改變主意,待羿栩崩後,晏遲仍然會從臨安脫身,逍遙於世外。

  “三郎的計策,可是讓那些附逆的籍兵,多數逃亡往山東、西夏二地?”

  晏遲微笑:“你可算是看出我的戰略了,不錯嘛辛遙之,還真是在軍事戰略上用了心,沒錯,要想減少敵我雙方的損耗,當然是必須動搖敵方的軍心,所以這回……王妃也要隨我出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