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0章 不能沒有取舍
作者:刹時紅瘦      更新:2022-02-11 21:38      字數:3645
  南劍州叛亂,雖說是逼衛抗遼,但針對的乃是羿栩這天子,可當時有熒惑守心的異象在先,龔貴妃誕下畸兒在後,羿栩是被逼無奈才下令寬敕叛軍,使這場叛亂得以和平解決,又說綿穀兵變,軍戶們根本就不是針對羿栩,他們也不具備與朝廷對抗的實力,說是叛亂,不如說是叛逃,這樣的罪行得以寬敕是合情合理的。

  但這回,軍戶們雖是因為積怨才生叛意,可他們擁戴的是另一個皇帝,他們與當今天子已經不共戴天。

  羿栩無論如何,也不會寬敕這些軍戶的罪行。

  “羿栩寬敕綿穀軍戶,實則已經埋下了隱患,無異於告之天下,律法在外,尚有人情可原,倘若自家性命和利益受到威脅,叛逃則可以得到寬宥,於是才會引發這起更大聲勢的軍戶暴動。

  要若羿栩再度赦免軍戶之罪,隻怕各地的軍戶都將視律法為空文,認定隻要他們拳頭夠硬,連一國之君都要俯首折腰,皇權根本就不足為懼,所以哪怕我再諫言,甚至連徐公、辛公等,都不會附同再次寬免叛軍。”

  “那……”難道這些軍戶都將難逃一死?芳期的掌心冷汗都滲出了。

  “羿栩不會寬赦他們,他們卻未必會被朝廷逮獲。”晏遲輕笑:“這回叛亂,一部分是南部,這部分距離臨安更加接近,主力軍正是集中在順昌和舒州,羿枚和羿桓兄弟二人也正是這起這起叛亂的主心骨;一部分則是自西向東而進,置處興元的的羿格,這要是在懷宗朝,漢王的藩地他倒也能安享逍遙,奈何現在的興元,說還是大衛的境域,可常有遼兵滋擾,早已不是過去的樂土了。

  羿栩開始重視養兵以來,原本應當首要關注陝西的亂況,可他不僅僅是忽視,甚至任由他所提攜的武官,把那些不服‘管訓’的軍戶調遣此處,儼然將我關中平原,竟視為發配流放之地,故而不僅是興元的籍兵,便連鳳翔等地的籍兵,當聞羿格起事,紛紛投效。

  還有嘉州、潼州、枳縣、朗州等地,直至潯陽、衢州,這條自西而東的兵線,是我早就替羿枚布置好的支援會合線路,羿栩唯有分而擊之,阻止會合。

  而這兩條兵線,其實都有退路,南線可往山東,西線可入西夏,隻要羿栩將這回統率平亂的重任交予我,我就有辦法以最小的傷亡,平息此起變亂。”

  芳期對如何作戰聽不大明白,但她聽明白的是,無論如何都會有傷亡。

  “那些軍戶,其實都非權場中人,要是朝廷待他們以公平,他們怎會附逆?便是絕大多數的人不死會於內亂,卻……”

  “王妃不忍子民死於戰亂,此一慈悲心腸我懂得,可是,這起變亂的禍因是軍政敗壞,更兼羿姓那些宗室,不少仍懷貪欲,我的煽動,隻是提前促發了毒瘡,我沒有辦法保證無一傷亡,還能根治這個國家的膏肓痼疾。”晏遲的神色很是凝肅:“誠然,大衛的興亡一直非我看重之事,可辛遙之是我的好友,我不會樂見他因羿姓江山的崩亡,幹出殉國亡身的事體,所以你要相信我,我已經竭力阻止羿栩死後,等如拱手把這半壁江山相贈遼賊的惡果了。”

  治大病,需用猛藥。

  晏遲微微垂下眼瞼:“正如那個死於刑杖的籍兵,並非我授意方瑞等奸惡將其杖殺,我也承認我可以救他的性命,但我救得了其餘籍兵麽?羿栩親手提拔的那些武官不除,就一定會有人死於方瑞之輩的苛殺,哪怕是逃脫之人,他們也終難免疆場之上,為遼人斬殺,是,他們不應遭受此等厄難,可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甚至我們頭上那方青天,並不會搭理衛遼之分,天下但有戰亂,誰勝誰負,靠的是人力而非天命。

  羿承鈞和他的兒子們,坐擁這半壁江山,就已經會導致大衛的子民難免國破家亡的厄劫,趙叔和辛遙之,他們永遠想的是如何勸諫,趙叔已經失敗了,辛遙之也必敗無疑,其實於上天而言,人的性命並無貴賤之分,這才是以萬物為芻狗,因為有生必有死,有盛必有衰,但人不會甘為芻狗,總是寄望於改變命定。

  像趙叔和辛遙之,甚至辛公、徐公,他們懂得人人皆為重要的道理,他們守君子之則,總想讓無辜受以公允,可偏偏世道,在關鍵時刻,不得不全大眾而棄個己,他們做不出的事,我會做,因為我也希望他們能守住華夏社稷,我給他們創下尚有些許可能肅清忠奸公私的局麵,這原本也是我的初衷之一。”

  晏遲對芳期解釋了這麽多,把心裏的想法有九成都坦言不晦,他其實也想爭取,誰都可以怨恨他指責他,但芳期不能,芳期不能因為負愧心選擇和這片破敗的山河共存亡,哪怕到了那一天,芳期做出的抉擇非他所願,他也一定會迫使芳期和他離開。

  隻不過,他更希望芳期是心甘情願的。

  他們尚且漫長的餘生,應是兩廂情願的廝守到老。

  羿栩並未急著考慮如何平息動/亂,並不是他不把這起動/亂上心,是他的腦子亂轟轟的著實也難有頭緒,隻好先考慮著如何先把興國公和沈炯明都摘清,這個晚上,天子有氣無力的癱在張軟榻上,煩躁得連潘吉都打發了開去,隻願意跟清簫商量:“要說來,這與興國公本就沒多大幹連,哪怕是元務墉的罪責,舉薦元務墉的人是沈炯明,縱然禦史言官要究失察之罪,正該沈炯明承當。

  可興國公卻偏偏跟沈炯明來往密切,便是我一力保全興國公,沈炯明等人均被罪處,興國公的友僚盡失,於仕場朝堂的威望勢必茫然無存,起複之日更是遙遙無期了,就更別說沈炯明若遭貶黜,如今還有誰能補入政事堂?”

  清簫麵如平湖,但心中在大聲嘲笑:哪怕是羿氏社稷已是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可大衛的朝野還並不缺忠士能臣,沈炯明這號貨色何至於就無可替代了?隻不過那麽多的忠士能臣,都不會唯唯喏喏聽服於昏君之令罷了,所以羿栩你,才舍不得司馬權、沈炯明之流。

  卻又道:“現而今關鍵不在於追究罪責,而在於如何應對亂局,相信諸位禦史言官必不至本末倒置,所以官家大可先重懲元務墉,安撫尚且平寧之地的軍戶,避免更多軍戶附逆。”

  於是乎,金敏總算是料中了一件事。

  審問元務墉的人,為刑部尚書祁誠,而這回審問當然也不可能附和常規程序,祁誠獨自前往內察獄,還帶去了一壺鴆酒,與其說是審問,還不如說是直接去賜死的。

  元務墉也自知已經死到臨頭。

  他倒並不顯得多麽驚惶,反倒是比聞知事變時鎮靜多了,對於祁誠“你可知罪”的質問,回以笑聲連連:“我的罪行,試問如今大衛朝堂有幾個官員沒有犯過?所以祁尚書根本不是要聽我的認罪之辭吧?官家親手提攜的武官,擺明是需要用他們牽製文臣,我便是不問他們索賄,難道還能真將他們的罪行上稟官家?

  我,本是寒微出身,曾經也是滿腔熱血,我自問並非沒有才幹,卻因詩賦文藻之上的缺憾,難求進士出身,我當時便極困惑,能詩善賦,就真的能夠治政安民麽?但我區區一個寒門士,如何敢質疑大衛的取士之本?

  既如此,求個明經入仕也未必不能達成誌向,辜負了寒窗苦讀,誰知道一入開封方知,原來科場不是不能舞弊,原來世道早已伸手難見五指,我怎能奢望還能夠以風骨傲世?為官,不過是博利,這是我一人的過錯麽?

  祁尚書,到了如今這地步,我也明白我已斷然沒有生機,但我必須說清的是,這回九地變亂,禍因並不在我,而是晏遲!晏遲他根本就是為了替趙清渠複仇,欲將沈公及我等,乃至於興國公均置之於死地!”

  祁誠沒有把鴆酒收回。

  但關於元務墉臨終招供,他還是一字不瞞地上報了天子。

  羿栩問清簫:“你怎麽看?”

  “官家既這樣問,便並非是要問我看法了。”

  “過去三郎就總說無端居心叵測。”提起司馬修來,羿栩出了出神,才繼續道:“我也確然動過疑心,可無端若真是有為趙清渠複仇的心思……”

  他到底隻說了半截話。

  這起變亂要真是晏遲煽動,羿枚等人,打出的旗號怕必少不了弑父此條,而不是那麽虛無的天讖了。

  “要若官家信了元務墉的話,那麽臣也是湘王的同謀,官家又豈會直問臣的看法了呢?”

  羿栩搖了搖頭:“元務墉竟說汴王未死,正在西夏王廷,也虧他說得出這樣的話,西夏王若想謀我大衛江山,何需輔佐汴王?隻需要坐觀遼衛之爭,他就能享漁翁之利了。”

  清簫隻是笑笑。

  倘若元務墉隻不過是指控湘王,羿栩興許還會相信兩分,但元務墉卻偏要牽連上西夏王廷,這就荒唐了,因為羿栩別看一心想著作為個獨裁之君,這欲望越是旺盛,就越是膽怯心虛,他既畏懼遼國,同樣懼怕西夏,遼衛之爭眼看已經不能避免,讓羿栩怎麽接受西夏竟也“表裏不一”?

  羿栩這樣一個人,怎會相信他自己已經窮途末路、眾叛親離了?

  所以他寧肯相信這是元務墉狗急跳牆,明知死到臨頭,還要咬上湘王一口的詭辯。

  而元務墉呢?不管死前有多麽冷靜,他都是無可奈何被逼受死,心裏怎能沒有怨謗?既存怨謗,就必會有怨言,所以他先是質疑了取士不公,指控仕場早已腐敗成見,才汙染了他那顆赤子之心。

  這樣一枚棄子,羿栩根本就不會覺得可惜。

  所以,羿栩“兩害相權擇其輕”,他願意相信西夏王對大衛的友好,願意相信湘王不懷二心,因為這才是他鞏固君權號令天下的希望,等到了那一天,難道還怕少了元務墉這類隻知唯唯喏喏的庸人附和追隨?

  “官家,臣擔心的是,元務墉死到臨頭竟然還想挑撥離間,是否……他的背後有敵間指使?”

  清簫說這話時,祁誠尚且在場。

  羿栩點了點頭:“這事,就交給小穆你去清察吧。”

  清簫稱喏。

  祁誠心中頓時洞明——元務墉攀咬穆侍郎,官家卻讓穆侍郎清察元務墉這個已死之人的背後尚有無敵間指使,說明什麽呢?

  說明天子心目中,湘王和穆侍郎必然清白,反倒是懷疑沈炯明和元務墉,利用興國公欲圖不軌!!!